贞观攻略(校对)第33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6/451

  这天下还是世家大族的乐园。
  但是苏宁没有这样做,义无反顾地追随了皇帝,出谋划策,把山东士族至于万劫不复之地,大士族如山一样崩塌了,崔卢郑王消失了,这姑且可以看作是政治斗争,山东士族还在,这一点是最关键的,朝廷还是需要大世家大士族提供充沛的人才为皇帝治理国家,寒门里面有几个人才?
  以前都是这样的,灭了一个权势滔天的大世家,却还会产生另外一个大世家,皇帝需要世家子弟来治理国家,寒门子弟不足以承担起治理国家的重任,曹操为何颁布唯才是举令?一方面的确是胆气十足,一方面未尝不是被世家大族逼到墙角了,没有人才来投奔他,手下几个顶级智囊总不能运用到地方治理上去吧?
  基层人才很重要,而世家大族就掐着王朝的基层人才供应生命线,从而达到皇族和士族共同治理天下的目的,皇族离不开士族,士族却可以随时随地的另投明主,以求飞黄腾达,这也是多少年来世家大族存在的根本原因。
  可是这一次不仅仅是山东顶尖士族崔卢郑王没有了,就连其他士族存在的根本意义也快没有了,苏宁这个屠夫恶魔居然改良了造纸术,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使得原先千金难求的一本书现在居然只要五文钱到十文钱左右就可以贩卖出去了,连最普通的贩夫走卒哪怕是个乞丐,都有办法买一本书,虽然不知道识不识字,可是,可是这已经很糟糕了啊!
  文化垄断被打破了,朝廷掌握了这个技术,然后把书本向全天下大肆售卖,用不了多久,全天下都会充斥着儒家经典、道家之术、法家奥义、兵家法门,文化的垄断是做不到了,那么最后一道防线!老师!这是一道非常重要的防线,有了书还不算,这年头一千个人里面也就两三个人可以识字写字,没有老师教那些不识字的人识字,就算有了书本那也就和擦屁屁的纸是一样,就是个摆设。
  可是呢,苏宁还有第三招儿,把崔卢郑王旁系子弟全部纳入了教育系统内,以大儒、孔门嫡传孔颖达为第一教授的师范学校被设立起来,专门把这些犯了错误但是罪不至死的旁系子弟给送进去,还有一些被强迫把族中旁系子弟送给朝廷的山东中小士族,他们聚在一起凑了一个相当庞大的识字群体,送给孔颖达,把脑子洗洗干净,然后送到地方开始普及教育!
  普及教育!这小子居然要普及教育,一千个乡一千个乡的普及教育,只要愿意识字愿意学习的人,哪怕是五六七十岁的老家伙们也能抱着本书去蒙学堂学习识字,然后把那个什么《三字经》,改良版的《千字文》,还有什么《龙文鞭影》,族中老者们诵读了一遍,顿时惊为天人,无论是韵脚还是读音,都对于识字有很大的帮助。
  目前整个关中已经普及了百分之八十,华北普及了百分之四十,山东之地普及了百分之四十,蜀中普及了百分之六十,江南之地目前只有襄阳和金陵二地获得了普及的资格,多少家庭欢欣鼓舞的要把孩子送过去读书识字?还有,还有配套措施,科举考试大改革,把朝廷需要征召的职位列举出来,然后去考,达到了那个职位的标准之后,就可以获得被录取的资格,然后等待朝廷寻找该职位在某地的空缺,就可以按照考试最终名次去当地上任。
  而且还不止,一年一次小考核,三年一次大考核,无论是小考核还是大考核,遍地出巡的御史都有免除昏官贪官酷吏的权力,先斩后奏,为民伸冤,虽然大唐律法不允许以民告官以下犯上之举,但是百姓可以通过御史把自己的冤屈说出来,御史代为告官,那就是合法的,可以被受理的。
  最可恶的是那些御史根本不按常理出牌,规定是一年一次小考核就可以了,但是皇帝故意没有给御史们划定出巡的范围和时间,也就是说一年一次出巡变成了实际上的一年N次出巡,没有限制了,跑到哪儿就是哪儿,谁也不知道御史的身份和样貌以及他们下一站会出现在什么地方,各地官员战战兢兢,生怕被这些品级低但是权力大的御史给揪住不放。
  原本只限于长安地区横行霸道的御史已经渐渐有巡查天下的样子了,而且御史这个职位也是对外征召的,最底层的百姓也可以选择报考御史的职位,经过严格考察之后成为一名合格的御史,就可以开始惩治贪官污吏,为民伸冤了。
  一套组合拳,别说山东士族了,就算是江南士族联合山东士族蜀中士族也不是对手,民智一旦开启,人数上占据绝对优势的民众是绝对会立刻就把士族吞的连渣子都不剩的,民众占据了大唐人口数量的百分之九十五,仅剩的百分之五的士族原本依靠文化力量可以保持地位,可是文化垄断被打破,皇帝会从哪里征召人才?又会打压谁?
  这根本就不用质疑,不用考虑,所以山东士族已经彻底废了,大士族灰飞烟灭,中小士族人人自危,有的干脆自废武功,举家加入到师范学校里面,愿意成为一名受人尊敬的人民教师,那也好过被套上一个罪名囚禁一两年再放出来戴罪立功做教员的好。
  大唐的教育人员有独立于政治系统和军事系统的自己的编制,称为教员编制,最低一等级就是教员,接着是中等级的教师,再往上就是教授了,孔颖达是孔门嫡传,如今还是师范学校和大唐政法大学两所学校的校长,所以被李二陛下御赐第一教授的称号,赠送“桃李满天下”牌匾,高兴的老泪横流,几天没缓过劲儿来。
  大唐的教育制度下,最开始的蒙学和小学里面的老师就要由最低级的教员担任,中学里面的老师就是由更高一级的教师担任,大学里面的老师只能由最高级的教授担任,成为教授,万人敬仰,桃李满天下,绝对是文人士子最心仪的等级,可是要是犯了罪再出来担任老师的话,那么基本上只能是教员,充其量不过教师,永远别想作最高级的教授,所以这个消息被有意无意地透露出来之后,山东士族的最后抵抗瞬间瓦解。
  苏宁的计策毒啊,辣啊,狠啊!又毒又辣又狠,简直就是千年难得一见的毒计,别说什么贾诩是毒士了,面对苏宁的毒计,贾诩也要甘拜下风啊!
  两所顶级大学——大唐陆军军事大学和大唐政法大学的设立,还有一所专门培养老师的最高学府——大唐师范学校的设立,已经基本上确立了全民教育体制的建立形成,接下来就是随着时间流逝,满满的改正改进现有的教育体制,使之成为一套行之有效的培养人才的体制,为大唐朝廷运送源源不断的人才,使得大唐的人才储备可以充分的运用到大唐如今猛烈拓边的战略国策之中。
  在苏宁还没有抵达庐江之前,江南的士族们就聚集在了德高望重的吴郡顾氏之家一同商讨此次苏宁南下的事情,还有他们应当如何应对的事情。
  在江南的问题上有一点苏宁理解的不够全面,那就是江南士族虽然在侯景之乱中遭受沉重打击,但是绝大部分真正衰退的时期还是唐末时期,侯景并没能灭掉所有的江南士族八大姓,所消灭掉的不过是谢氏、朱氏,王氏遭受重创,可还有一支血脉流传,如今江南八姓还有六姓尚且具有势力,王氏最为衰微,其余五姓里面,以南兰陵萧氏为最顶级士族。
  那个现在还活着的妖孽倔强老头儿萧瑀就是出自这一家,原本是住在山东兰陵的大士族,在晋朝大乱时期举家过江避难,为延续门阀,遂称为南兰陵萧氏,由于萧氏为齐梁帝室之胄,所以在地位上更为高崇,是江南士族里面唯一可以与山东士族相抗衡的顶级士族,另外吴郡顾氏是江南的教育士族,多创私学,江南很多文人士子都接受过顾氏的教育。
  苏宁一直到祭拜完周瑜之后才接到了血滴子的情报,从而重新彻查了一次神机上的资料,终于意识到了自己的失误,不过幸亏发现的时间比较早,没有闹出笑话来,要是真的把萧氏和顾氏这样的家族当作是已经衰微的王氏那样来看,肯定会闹出笑话的,那个老头子萧瑀肯定不会给自己好脸色看,苏宁预估着过几天就会收到在朝中为官的江南士族子弟的信件。
  不过正如同苏宁之前所准备的,来江南不是来打压江南士族的,相反,是来妥协的,岭南已经和朝廷订立了一个游戏规则,现在虽然出了一点儿小毛病,但是不妨碍合作的继续和游戏规则的维持,岭南既然可以,那么拥有金陵港口的江东之地乃至于整个江南都也是可以的,而且大家都同朝为官,苏宁也不会和他们撕破脸皮不是吗?对自己有什么好处呢?
  大扫除的时候,江南士族的官员没有被扫掉,虽然一直不受重用没有什么太大的权力,萧瑀这个老家伙为了避嫌也退居二线了,可是他们的官位还在,只要把这个游戏规则给确立了,大家还是可以一起愉快的玩耍的嘛!当然了,前提就是,你们这些家伙里面没有和那群混有勾结,如果有的话,可绝对不会有好果子吃的。
  正式的会议定在了五天之后,江南各大家族和地主豪强都会派人来庐江参加会议,这个会议,将会决定将来很长一段时间里面的江南走势。
第七百四十八章
必须除掉!
  对于此次的会议,苏宁是打算专门分成两次来办的,第一次自然就是全员参加,全员参与关于土地改革的事情,朝廷出钱购买你的一部分土地,然后把高产作物的种子授予你,你就可以种植梦寐以求的高产作物种子,所需要付出的就是一定数量的土地和一定数量的佃户,将他们转让给朝廷,朝廷会付相应的钱财。
  这些纯粹是经济利益,不包含任何的政治因素,这个事情办完了,江南的大地主大土豪们就可以放心的过他们的日子了,不久之后就会有钱送给他们,然后拿走他们的地契和佃户或者是部曲,他们的事情就完结了,过自己的小日子去,以前怎么做现在还是怎么做,当然了,约法三章也是少不了的,虽然不是异族人,可是遵守法律听从朝廷调令也是应该做的。
  在此之后,才是真正的重头戏,和江南新老大士族们的核心小范围会议,他们才是如今江南地区的真正掌控者,权力在他们手上,苏宁要做的不仅仅是买走他们一部分土地和佃户部曲,更需要拿走他们一部分的权力,作为交换,他们可以获得更多的好处,总而言之,苏宁是来妥协的,是来制定游戏规则的,不是来镇压他们的。
  这个意向,会在一开始就说明,免得他们人人自危以为自己又要来收拾他们了,折腾他们了,把山东士族折腾没了以后,天下士族肯定都对苏宁忌惮三分,恐惧中带着恨意,正是所谓又恨又怕,因为他们相信,崔卢郑王李办不到的事情,他们同样办不到,但是如果苏宁要来硬的,怕也是没那么容易。
  当然,苏宁不会来硬的,摧毁了山东士族之后,文官力量大为衰弱,以至于军方力量一度失控,这种情况如果再出现了一次,苏宁就不敢保证军方还可以被控制住,军方需要文官去制约,文官同样需要军方去约束,目前军政分开尚且处于初期,参谋总部还不能很好的完成军政分开的使命,所以,军方的力量和文官的力量必须要平衡。
  江东士族是大唐国土范围内最后一支成规模的文人士族力量,这支力量现在必须存在,直到在科举制度下第一批成熟的文人力量产生为止,到那个时候,江东士族必然会随着庶族力量的增强而逐步被庶族吞并,士族不复存在,只剩下文人,再也没有士族了,那个时候,一定会更好。
  所以,如今,这些江东士族更需要存在,甚至需要扶持,需要他们出任部分官职,将不少武将蠢蠢欲动的心给压制住,侯君集被免职、海军的设立,已经给军方提了一个醒儿,之前苏宁也给程咬金还有尉迟恭提了个醒儿,军方应该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应该停止索取,目前得到的已经很多了,不可以再把目光放在朝政上了。
  否则,百骑司一旦建立起来,那可就不是很简单的事情了,那必然会产生很严重的君臣对立,皇帝的权力集中,群臣震恐,必将会为如今如火如荼的贞观革新行动留下一个阴影,这是苏宁作为臣子恨不愿意看到的事情,正因为不愿意看到,所以才要尽可能地避免,苏宁知道自己回到长安以后恐怕会遭受军方大将们的集体攻讦,但是没办法,这是必需的。
  另外一个方面,关于李建成地下反抗集团的追踪行动,血滴子们尚且没有新的收获,但是苏宁觉得,自己抵达庐江,江东各大士族力量也抵达庐江,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无论对于自己或者是地下反抗集团,都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自己想干掉他们,他们当然也想干掉自己,这是相对的。
  可是他们到现在为止还没有现身,甚至没有在庐江找到什么蛛丝马迹,这就很让苏宁觉得不安,那些人在暗处,自己在明处,对于自己而言,肯定不是什么好事情,敌知我而我不知敌,万一这群混蛋给自己下毒怎么办?对付一个人的方法还有很多,如果只是想要杀了一个人,更容易。
  苏宁觉得自己需要随时关注一下自己的饮食问题了,不能什么东西都吃了,吃之前起码也需要弄一只狗来试试毒,不,小老鼠就可以,体型越小发作越快,自己也就越安全,其实真要被投毒了也是个机会,可以顺藤摸瓜找到投毒之人继而抓住机会收拾那群混蛋,要总是藏在暗处,自己也找不到他们不是?
  还有,这次来的大士族里面,会不会有和那群混蛋联合在一起的不臣之人?岭南大家族里面已经有一个内鬼了,那个内鬼不知道出卖了多少纸钞序列号和提钱口号,以至于纸钞混乱,目前已经放出了新币换旧币的消息,内鬼也该停止行动了,这段时间就是自己最后的机会,找到那个团伙,狠狠的收拾他们,接着,还有,那些外族!
  苏宁有自己的打算,士族们也有自己的打算,地下反抗集团自然也有他们的打算,和苏宁斗了那么多次,史皓辰也逐渐摸清楚了苏宁的能耐,他自认自己远不如苏宁,唯一的优势就是自己总是藏在暗处,而苏宁总是在明处,只要苏宁发现不了自己,那么自己就可以躲在暗处使劲儿的放冷箭,而且自己这个组织到底有多少暗线,苏宁是不知道的。
  就算苏宁知道了,面对那些暗线,他也要退避三舍,就连皇帝都不一定下得了手,按照皇帝标榜忠孝节义的样子来看,要真是出了那样的事情,真被发现了,估计皇帝也要痛心疾首,整个李唐皇室也要震一震,然后才能解决此事,毕竟,这是他李世民自己造的孽,他造的孽,自然要他自己去还,否则,还有天理吗?
  这个事情,苏宁如果是个聪明人,就不会参与,可他要是不参与的话,又谈何解决呢?皇家的事情,是那么好解决的吗?那是人家家事,你莫名其妙的凑进来,还以为是在做好事?其实只要你什么也不做,老老实实的待着做你自己的事情,你立了那么多利国利民的,山河光复之后,也少不了你的好处,你说你这是何苦呢?
  非要和二郎结下生死之仇,李世民现在是风光,可是他一死,谁给你这小子做后台?你以为朝中想要你的命的人很少吗?都是憋着不说而已!史皓辰每每想到这里就觉得很开心,窝里斗是最有意思的,尤其是看着敌人窝里斗,更有意思,以为自己娶了一个皇族女人就安全了吗?
  涉及到皇位,谁是不能下手的?你可明白皇帝二字代表着什么?
  史皓辰不无讽刺的笑了笑,对着面前请示下一步行动的手下说道:“苏宁要举办会议就让他举办,向商量什么就让他商量什么,咱们的打算是干掉苏宁,苏宁身边有两千人,还有个薛礼,咱们打不过他们,就要借别人的手来除掉苏宁,最好的办法就是捣乱他的布置,把他的纸币给彻底摧毁,让海运崩溃,让岭南怨声载道,那就是最好的方式。
  咱们从中获取经费,组建人马,等时机一到立刻起兵光复山河,为二郎做事,那咱们就都是开国功臣了,封妻荫子,公侯万代,你知不知道?别总想着现在就把苏宁干掉,苏宁一死,李世民肯定大怒,一查到底,对咱们来说也不是好事,只有苏宁犯下大错不得不死,我们才是安全的,皇帝才不会追究到江南这里来,你可明白?”
  半跪在地上的手下不无担忧的说道:“统领,话虽然是这样说的,但是苏宁哪是那么容易对付的?咱们派去岭南的人里面有两个没有回来,联系也联系不上,不是出了意外,就是被苏宁发现了,而属下认为更有可能的就是被苏宁发现了,苏宁奸诈狡猾,发现了咱们在暗中做的手脚,估计也不是难事。”
  史皓辰皱眉道:“咱们可是联合了越家,从他们内部的来的消息,有了越家的帮衬,一时半会儿,苏宁怎么也发现不了,等到他发现的时候,定然手忙脚乱,这里面巨大的亏空,他如何填补?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而且,就算他现在发现了,又如何?他人在庐江,还能越过那么远的路途遥控指挥岭南不成?
  苏宁的确是有大才之人,但是,一个人的才能,他也是有限度的,苏宁已经弄出了那么多东西,又是打仗又是理政又是弄钱币,你真当苏宁是个三头六臂无所不能之人?人也是有限度的,苏宁同样也是有限度的,而且他还那么年轻,李世民是太习惯于苏宁提出建议的正确,每一次都成功,所以才肆意任用苏宁,迟早有一天,苏宁会一败涂地,然后,李世民想不杀他都不行了。”
  史皓辰虽然如此说,但是手下还是有所疑虑:“那,那两个失踪之人?”
  史皓辰想了一下,说道:“派人在岭南打听打听,这种事情如果真的是苏宁做的肯定会留下蛛丝马迹,如果不是的话,那么就有可能是意外死掉甚至是被沿途的山贼给杀了,这一南一北的来来往往也不安全,总而言之,不要总认为苏宁就是那么神鬼莫测,记着,他还是个人!”
  手下没再说什么,说了一句“属下明白”,就离开了史皓辰的屋子。
  属下离开之后,史皓辰自己却陷入了沉思,虽然可以让属下不要担忧,要有自信,因为此时做得非常隐秘,没有丝毫的差池,那个内线也活得好好儿的,时时刻刻都能传递消息,但是五年前那场大浩劫里面,自己死里逃生的惊险之处就不用多提了,苏宁那小子虽然年轻,可是他的脑袋实在是太恐怖了。
  多少人啊,多少年的谋划啊,一个晚上就灰飞烟灭了,根本没办法重新组织起来,如果不是对方主动来接洽的话,估计二郎也会一筹莫展,根本找不到时机重新打入李唐皇室的皇宫里面,获取更多的情报,就更不用提获得活字印刷术了,造纸术的技术那个家伙始终是不愿意放出来,只是说他来制造,然后廉价贩卖给二郎,很明显是留了一手的。
  至于那些倭人和高句丽人,哼哼,要不是出的价钱高,为何要帮他们?不过,只有活字印刷而没有造纸术,他们得到了又能如何?照样用不起来!苏宁那小子,布局环环相扣,少了一环其他的就没有办法连接在一起,实在是非常的狡猾。
  但是,也仅限于此了,这一回,一定要把这个家伙给除掉!
第七百四十九章
游戏规则(上)
  这世上的很多事情就像是一个游戏,行政也好,经商也好,打仗也好,都有一个规则放在那里,什么叫做赢,什么叫做输,什么叫做平局,这都是有规则的,违反这个规则的人不是死了就是打破旧规则订立了新规则,接着还是一个规则,人类的历史就在确立规则和打破规则中不管前行,不断死人,不断进步。
  苏宁知道自己今天所订立的规则肯定是跟不上时代发展的,但是在没有一个足够优秀的人把这个规则改善或者彻底破而后立之前,自己需要订立一个在当前状态下绝对可以支持大唐帝国发展下去的游戏规则,把江南给理顺了,方便大唐的官员南下建设江南,把江南打造成大唐出征天下四面八方开战最坚实的后盾。
  凭江南的土壤和气候,开发起来以后,在这个时期的生产力状况下,可以支持大唐政府在如今的状态下再养兵至少五十万,江南土地是多么丰饶啊,鱼米之乡,苏杭熟天下足,那是何等的丰饶肥沃之土壤?这样的土壤所产出的粮食,无论是稻米还是土豆或者是其他的什么,绝对足以让大唐的百万兵马吃饱。
  第一步就是把江南给理顺了,收回人口,收回土地,派遣官员,安排好春种秋收,扶持农业发展,劝课农桑,与此同时发展养殖业,推广教育,把放在关中之地大获成功的部分政策在江南顺着这样的发展就推广起来,两三年的科举考试所储备的大约五百人左右的官员人才正好可以在这个时候派上用场。
  庐江第一次经济会议很快就召开了,在苏宁宣布了朝廷的政策以及朝廷此项政策在岭南的成功经验之后,这些事情自然不是多么困难的事情,岭南的大地主大土豪们所经历的问题,江东之地只会更加严重,他们更加迫不及待地想要得到那些种子粮,至于其余的情况,什么佃户和售卖土地什么的,都属于必须要付出的代价一类的。
  此事既然在岭南已经有了先例,那么他们也就明白了此事一定是对他们有利的,苏宁以朝廷信誉作为担保,向他们保证此事一定是朝廷说到做到的,所以这些事情也就没什么难度的办下来了,江南如今的五大领头羊家族——萧氏、顾氏、陆氏、袁氏、张氏或许是为了表达其友好态度,为之后更重要的小范围会议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他们给苏宁送了一份礼。
  五个家族,以萧氏为最,售卖五万亩土地和一千户佃户部曲给朝廷,随后的顾陆袁张则是分别售卖四万亩到三万亩不等的土地数目,以及各自八百户七百户六百户这个数目的佃户和部曲,算是给了苏宁一份大礼,以五大士族带头,其余的中小士族也就跟着吐出了很多的土地和佃户部曲,满足了苏宁的同时,苏宁也满足了他们。
  一天的会议和饭局下来,苏宁点了点手上土地的数目,不算那些本来就没人要只是为了好看的荒山野岭之类的地方,就是江南偏北部那些已经开发了部分的平原土地,朝廷就收下了二百六十余万亩的土地数量,再往南部那些连这些士族和地主们自己都无法开发的荒地,则有三百五十万亩左右的数量,也就是说,这一次下来,在整个江南,苏宁和平购买了六百一十万亩的土地,超过岭南之地总共获取的土地三倍数量。
  至于佃户和人口数目,这些家族则连头带尾的吐出来了五万多人将近六万人的数目,其中有多少青壮年劳动力苏宁不知道,但是苏宁知道的是,这一次的购买协议只是一个开始,苏宁相信他们所持有的土地和人口数量远远超过他们明面上展示出来的这些,岭南的例子就很好的表现出来了这一点。
  岭南的土地会议结束之后到纸币颁布之前的这段时间里面,以及后来纸币颁布以后的繁荣时期里面,这些大中小家族又变着法儿的弄出一部分数量相当庞大的土地和人口要赠送给朝廷,说是赠送,其实他们也知道苏宁肯定会付钱的,毕竟数量那么大不是?那些土地又是一百万亩,大部分都是没人种植的荒地,可是开发起来以后肯定是良田。
  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所以整个岭南总共收获的土壤数量是二百一十万亩,户数九千六百七十三户,合计人口三万零一百五十六口,是江南地区第一轮贡献的二分之一,而苏宁相信,这些江南的大地主大士族们所拥有的土地数量和作为回报的赠送绝对不仅只有六百万亩,也就是六万顷的数量。
  史书上形容一些巨富之家一次性获得赏赐或者是一次性购置的土地都是万顷、二万顷、五万顷之类的,那可真是一大片土地啊,从太空往下看都能标识出来一片土地,那就是一个人的家产,李二陛下在关中规定的赏赐给功臣们的土地数量仅仅是对于关中而言,和地广人稀的江南地区一比,那简直就是不够看的,苏宁自己都想在江南购置一片土地了。
  当然了,在岭南的那片一万亩地的甘蔗庄园也是苏宁的家产了……
  萧氏,兰陵萧氏,在大唐可算是顶级豪门了,九代人十个宰相,何其辉煌也,占据个一两万顷两三万顷土地很稀奇吗?如今已经式微的王氏尚且吐出来了一万亩土地,更何况那些根本没怎么损失的大士族,五大领头羊?江南的萧顾陆袁张五氏,那就是江南的山东五大豪门崔卢李郑王。
  如今山东五大顶级豪族只剩下李氏还在苟延残喘,那还是因为李二陛下之前为了对抗山东士族恬不知耻的把自己的家族归类为陇西李氏的原因,现在根本不需要了,一套组合拳连消带打,陇西李氏和赵郡李氏被迫着吐出了百分之六十的旁支子弟给大唐,送到了师范学校里面接受孔颖达的再教育,现在是在也不愿意回归陇西和赵郡了。
  饶是如此,他们的田产还是多的让人发指,李二陛下并没有动他们的田产,据官方不完全统计,陇西李氏和赵郡李氏加在一块儿估计拥有超过八万顷的土地,就是之前主动献给朝廷一部分讨饶之后还是有那么多,以小观大,这江东士族所占据的土地数量又是多少?更不用长江中下游的平原面积和华南地区的平原面积,那基本上都是他们占据的。
  一个家族占据的土地基本上可以比拟春秋战国时期好几十个小国家的领地总和了,他们的实力该有多强大,该有多骇人,苏宁觉得,把这些事情谈妥了之后,至少还有一个六百万亩入账,又可以“解放”一大批人,即使他们自己可能还不愿意被“解放”,不过呢,种植了高产作物之后,一百亩土地应该是可以养活他们的。
  接下来就是在江南兴修水利,利用江南充沛的水利资源,好好儿的给整合一下,虽然这个时代搞不出什么南水北调,苏宁也没打算弄什么南水北调,有水就利用水,多发展农业,没水就少利用水,多发展商业工业,硬是要打破自然平衡搞什么翻天覆地的大动作,必然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海运开始以后,京杭大运河的存在几乎就成了鸡肋,海上是天然的水道,从金陵港口出发北上到北平港口下来,然后运往内地,和使用京杭大运河基本上差不了多少,而且大运河时时刻刻都需要疏通需要护理,弄出来就是一个吞钱的无底洞,一段时间荒废那就废了,河道几乎无法行使船只,还在后来出现了一个什么“漕帮”,闹出很多不好的事情。
  苏宁对于江南的建设建议就是顺应自然规律,少去弄些改变地貌的大动作,以为人定胜天,但是周围地貌形成以来多少万年了,周边的生态系统基本上就是确定的,你改动一点点就会引发蝴蝶效应,然后带来各种灾难,生态系统被破坏,瘫痪,毁灭,人类还能重建生态系统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6/4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