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攻略(校对)第3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23/451

  杜如晦说道:“陛下不用自责,此事并非陛下之错,也不是任何人之错,苏宁有功,但是在这件事情上,任何人都没有错,苏宁可以发现,是功劳,但是任何人都没有注意到此举会为大唐带来巨大灾难,这样说起来,陛下,其实任何人都没有错误,因为并没有一人在苏宁之前提出过这样的担忧。”
  李二陛下叹了口气,点点头道:“朕也知道,多亏朕把苏宁派到江南去,让他耳闻目睹了江南的真实情况,这才叫他发现了这样一个巨大的问题,大唐之福也,他也就此提出了一些对应的措施,朕今日把诸位臣工召集过来,也就是想要听听大家的意见,一起想想,如何应对这样的事情?既然知道了,朕就绝对不能放任这种事情发生,哪怕是在朕百年之后。”
  李二陛下的态度坚决了,大家也没办法,但是思来想去,这简直是说到了大家的命根子上面,现在大家都没有对土地有什么贪欲,而且在这里的几乎都是功勋旧臣,得到了李二陛下的赏赐才获得土地,并无巧取豪夺现象发生,问心无愧,自己也不担忧,但是今后的事情谁说的准,苏宁现在提出来,还真是给所有人提了一个醒啊!
  情况的确相当严肃了,杜如晦作为尚书右仆射兼纵横部尚书,再一次开口道:“启奏陛下,一时半会儿,我等也想不出什么太好的计策,既然陛下说苏侍郎已经想出了对应的策略,那么,不妨陛下告知我等,我等再一起商量商量,整理一个对策出来,岂不更好?”
  李二陛下点点头,接过赵琛递过来的奏报,亲自解说:“苏宁的想法,是要朝廷大量征收购买土地,扩充朝廷手中的土地数量,他觉得朝廷均田之法之根本在于朝廷是否有足够的土地授予丁壮,按照大唐律例,男丁一人授永业田二十亩,口分田八十亩,一男丁就是一百亩地,现在还可以承受,但是随着人口增加,朝廷必将无地可授。
  而且一遇灾荒之年,土地颗粒无收,百姓无法养活自己,更不用提及交纳赋税,此时唯一出路就是贩卖土地,获取钱财交税,购买粮食,而且出于被逼迫,土地一般都是贱卖,获得土地的就是当地豪强或者是世家大族,这样一来,朝廷土地就被这些豪强和世家大族巧取豪夺,趁着乱世,大发国难财,此等奸佞殊为可恨!”
  李二陛下说着说着就来气了,一拍桌子骂了一句,搞得大家心有戚戚,聪明人都意识到皇帝这是在指桑骂槐,意在告诫在场所有官员洁身自好,不要犯错,否则绝不手软……事关李唐皇朝,李二陛下绝对不会手软。
  骂完之后,李二陛下接着说苏宁的解决对策,和江南豪强士族协商,朝廷以高产作物和钱货购买那些地主无力开发的土地和多余的佃户部曲,然后将这些佃户和部曲化为民籍,在江南正式推行高产作物和均田制,并且兴修水利,尝试以高产作物使得农民可以吃饱肚子,也有足够钱货交纳赋税。
  而遇到灾荒之年,就可以使用水利工程保证收成不减,只要百姓有收入,可以吃饱可以交税,就不会贩卖土地,朝廷严格监控私人土地买卖,对于非法买卖事件给予严厉打击,或许可以缓解问题也说不定。
第七百一十八章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从皇宫里面走出来之后,房玄龄叫上了杜如晦一起去他家里面喝酒,他们两人被李二陛下倚为左膀右臂多年,私下中的交情也是不错的,房谋杜断,正乃是相依相生的技能,缺一不可,常年以来李二陛下的诸多国策都是出于此二人之手,哪怕是那些苏宁首先提出的改革措施,也是被此二人研究研究再研究之后下达到尚书省各部门进行实行。
  房玄龄的家杜如晦不是第一次来了,自然杜如晦的家房玄龄也不是第一次去,杜如晦进到房府里面也是轻车熟路般,下人们见到了杜如晦也都很熟悉的行礼,房玄龄一脸笑容,感到自己的持家有道,治家成绩斐然,相比之杜如晦闹出的那些事情,他还稍微有一点儿老朋友之间的得意,不过下一刻,他就郁闷了。
  “啊!呀呀呀呀呀!汝这厮哪里走!吃我一枪先!”很嚣张的声音响起,一个下人慌慌张张的跑了出来,一个虎头虎脑的孩子端着一杆长枪不知道从哪儿窜了出来,紧追在后,这一幕叫房玄龄和杜如晦都是极其的震惊,房玄龄甚至都不能思考了,眼前的一幕叫他非常的震惊。
  “俊儿!”房玄龄终于意识到自己在老朋友面前丢人丢大发了:“混帐!逆子!”
  听到了暴怒的老爹的声音,虎头虎脑的小房俊顿时停了下来,看到了处于狂暴状态下的房玄龄和杜如晦,小房俊立刻明白自己今天把篓子捅大了,浑身一哆嗦,手里的长枪掉了下来,愣在那里,那被追着跑的下人早就瘫倒在地不知所措了,杜如晦意识到这是人家家里面的私事,被自己看到了似乎有些不太好……
  房玄龄快步走到小房俊面前,伸手就要打:“你这逆子!为父一日不看着你你就如此放肆!”杜如晦急忙上前抓住了房玄龄的手:“玄龄,不要动怒,不要动怒!俊儿,还不快向父亲认错!”
  杜如晦也不是第一次来了,小房俊认得杜如晦,意见杜如晦在这里给自己说情,立刻意识到这是自己唯一一个机会,杜如晦走了以后暂且不说,要是不趁机道歉的话,立刻就要玩完,丰富的被打经验催生了小房俊敏锐的嗅觉和强悍的反击能力,立刻跪倒在房玄龄面前,头一低,颤声说道:“父亲,孩儿错了,孩儿错了……”
  杜如晦看着火候到了,立刻厉声道:“马上回自己的房内,把《三字经》誊抄十遍!一日之内交给父亲!听到没有?!”
  小房俊面色一苦,最讨厌抄书了,最讨厌那些咬文嚼字的东西了,不过抄书好歹不用挨打,还是认了吧!于是他立刻顺坡下驴,站起身来行了一礼,一溜烟的跑没影儿了,至于那下人也被杜如晦用眼神赶走了。
  房玄龄举着的手被杜如晦牢牢抓住,打又打不到,追也追不上,不由得一甩手大叹:“哎呀!克明!你为何阻拦我收拾那逆子!小小年纪就敢打打杀杀,将来还得了!我房乔一世名望都要毁在那逆子手上!哎呀!”
  房玄龄别提多难受了!
  杜如晦一脸纠结的叹息道:“哎呀,玄龄,你都多大岁数了,怎么性子还是那么暴躁?俊儿喜欢打打杀杀也不是一日两日的事情,和我那逆子一样,可俊儿好歹也比我那逆子要好一些吧?把我气得在床上躺了一年,现在五六年没有回过家,你说俊儿是逆子还是我那逆子是逆子?”
  房玄龄想要说些什么,终究化为喟然长叹:“唉!克明啊,青莲那孩子现在可是浪子回头的典范啊,在西域打下偌大名望,都被陛下封了子爵的爵位了,现在还在西域驻守,满长安城的功勋子弟里面,青莲可是排名第一的悍将啊,可,可我那逆子算什么?就知道打打杀杀,文不成武不就,让他读书他不愿意,让他习武他也坚持不了,我,唉!”
  杜如晦默然良久,苦笑一声:“子爵?呵呵,悍将?唉……玄龄啊,就别提了,你我二人眼看着都要后继无人了,我一文人,孩子居然成了杀人不眨眼的猛将,五六年不回家,几乎与我断绝父子关系,唉,这说出去,真是笑话啊……杜如晦现在应该是教子无方之典范了,众人耻笑啊!”
  房玄龄想了想杜如晦和杜荷之间的关系,也不由得叹息了一声,世人皆道房谋杜断,但是,二人子嗣不是不成器就是另辟蹊径,房玄龄四子,杜如晦二子,竟无一人可以继承二人的治国之术,房谋杜断遂为绝响,再也没了踪影,这却叫二人好生尴尬啊!
  冷场了很久,场面非常安静,更是尴尬,好一会儿,老管家看着情况不对,上前小心翼翼的询问道:“主人,是否要上茶?”
  房玄龄和杜如晦这才反应过来,顺坡下驴,房玄龄点了点头:“上茶!克明,去屋里聊吧!”
  杜如晦也点了点头,心情沉重的和他一起进入了书房,两人没有用椅子,还是以跪坐姿态面对面的坐着,中间放一张小几,上面放着茶水,房玄龄亲自给杜如晦沏茶,倒茶:“克明,尝尝这茶吧,碧螺春,苏宁那小子也当真会取名字,风雅至极,此茶色泽淡雅,香味浓醇,当真是不可多得的好茶啊!”
  杜如晦捧起茶杯,慢慢啜了一口,而后露出淡淡的笑容:“好茶,好茶!”
  不过也仅此而已了,心情沉重,什么东西都是味同嚼蜡,房玄龄喝了一小口,也喝不下去了,把茶杯放下,深深的叹息道:“上天垂怜,让我得了四子二女,但是,却无一人成器,二女也便算了,嫁个好人家,相夫教子,一生安稳,可四子,男儿汉,难不成我房玄龄一世名望就要毁在这些逆子手上?唉!”
  杜如晦也随之叹息:“倒也不能这样说,我观遗直颇有几分玄龄的风度,平日里也颇为沉稳,勤学好问,将来可以继承玄龄家业,遗直也是长子,这样一来,玄龄有何担心的?”
  房玄龄苦笑道:“那我观构儿颇有几分克明的风度,也是沉稳冷静,勤学好问,比起青莲,安分了不知多少,将来也可继承克明的家业不是吗?”
  杜如晦和房玄龄对视一眼,双双摇头苦笑,杜如晦摆摆手道:“不说了不说了,越说越来气,这些逆子啊!唉,若是他们有苏宁一分的本领,我就能含笑九泉了,大唐年轻一代人中,唯有苏宁乃是文武双全可堪大用之人,眼光深远,看待问题独到,更有大智慧,年纪轻轻,处理起政务来有条不紊,深得陛下信任和重用,这些年来的改革措施,几乎都是出自他之手,他一人,就占尽了天下灵气啊!”
  房玄龄无奈的附和道:“当真是如此啊,那些措施,我等从未想过,但是却被他提了出来,我等也只能做些修改补充,但是,若要我等主导那般革新,却是断然无法做到的,痴活四十余年,却在这时被一个二十岁的年轻人比了下去,何其不甘啊!”
  杜如晦倒是看得开一些:“有何不甘的?正如苏宁所说,若是年轻人里面没有一个可以比得上我们这些老一辈的,那才叫灾难,那大唐还有未来吗?天下安定不过十余年,百姓尚未安居乐业,改革尚未完成,把这些事情交给无能之人,玄龄能放心否?只有看到有才华的年轻人继承我等事业,我等才能放心闭眼啊!有了苏宁,就算我等都已入土,二十年之内是不用担心了。”
  房玄龄苦笑道:“克明所言极是啊,劳动改造,废除徭役,公然对抗儒门,复兴纵横家、墨家,以军事大学整合兵家,抬高法家,联手对抗儒家,而后一击击溃山东士族,将之连根拔起,接着又弄出个什么土地改革,引贱从良,增加民户,还有那些新的作物,大量养殖牲畜,制糖,制茶,造纸,普及教化,创立纵横部,以商代兵,如今又在对江南动心思……
  凡此种种,不胜枚举,任何一个人办了任何一件事情,都足以名留青史,可他一人就办了那么多事情,我等几乎都是在围着他转,陛下对他的信任也是无以复加了,他当真是天上文曲星下凡不成?早些年大力推行商队计划,赚取大量钱财,如今国库充盈,正好用来购买江南土地,推行均田之法,一环扣着一环,究竟怎样的老师才能教导出这样的学生?”
  杜如晦笑道:“西突厥那里差不多了,血滴子已经把消息传回来了,十大部落有七个已经出现了动乱,西突厥军队腐败横行,首领腐化,军队将领久不习战术,军队久未训练,几乎无法打仗,底层牧民几乎没有牛羊马可以放牧,纷纷聚合起来闹事,现在闹得还不大,不过,很快就要出大事。
  薛延陀也差不多,北方民间商户一点儿都不含糊,做得比我们好多了,去年,阿史那泥孰和那部落首领斗富之后,薛延陀也和西突厥斗富,结果惨败,夷男大为恼怒,立刻从大唐这儿购进无数奢侈物品,金银珠宝不一而足,陛下敞开府库给他们购买,你都无法想象那成群的牛羊马啊,全给送到咱们的牧场上去了,民间肉价一降再降,哈哈哈哈哈哈!”
  房玄龄露出了真心的笑容:“好啊,好啊,好一招以商代兵的手段啊,把西突厥和薛延陀玩的团团转,毫无还手之力,看来不需一两年,薛延陀和西突厥就要消失了,大唐又要多出一大片牧场啊,看来今后大唐百姓们都可以吃到肉食了,这一大片牧场掌握住了,肉类供应源源不断啊!”
  杜如晦笑道:“那么,对于那江南政策,玄龄如何看待?苏宁此计策,究竟可不可行?若可行,如何行?”
  房玄龄笑道:“房谋杜断,这断,当是克明来决定。”
  杜如晦笑道:“可行,非常可行!”
  房玄龄继而道:“苏宁的策划非常完善,以种子诱导江南豪强士族卖出土地和佃户部曲,增加朝廷土地数量,增加江南民户数量,从北至南逐步推进,削减赋税数量,授予更多永业良田,免去民户之徭役,要求豪强士族之部曲佃户服徭役,迫使部曲佃户萌生加入民籍之心,逐步瓦解豪强士族之根本,待其失去反抗能力之后,一切就水到渠成了。
  这计策端的狠辣,和对付薛延陀和西突厥一样狠辣,不过,苏宁尚有一颗仁心,坚决反对武力从事,不到万不得已不使用武力平叛,江南之地除州县二府确立以外,一切如旧,最大程度避免江南那尸横遍野,这就说明他有仁心,顾全大局,对于大唐而言,实乃大唐之万幸。”
第七百一十九章
最好的时机
  苏宁南下的消息并不是秘密,大唐朝廷和民间也都知道,钦差大臣出行不是新闻了,不过一个高级官员南下,还是需要准备一下的,江南各地官府官员都想表现一下自己,表示一下自己的存在,否则的话江南这些鬼地方,尤其是岭南,实在是呆不下去了,又闷热又潮湿,走出城池半天见不到一个人影,闷都能闷死。
  可是苏宁就是不走寻常路,就是任性,就是不走城池,就要走野路,就要宿营,就要吃野味,这些官员实在是郁闷的很,表现的机会没有了!某些人也郁闷得很,弹劾的机会没有了!还有些人也郁闷得很,刺杀的机会没有了!
  刺杀!
  对的,就是刺杀!
  大唐天下想要苏宁的命的人很多,一点儿都不少,级别高的人有,荒郊野岭的农夫也有,都是想要苏宁的命的人,一个个的都恨苏宁恨的牙痒痒,恨不得杀之而后快,本来好不容易得到了消息可以顺着苏宁的沿途路线设下埋伏把苏宁干掉,可是苏宁偏偏不从这些地方走,似乎知道了有人要刺杀他一样。
  其实苏宁只是任性而已……
  几年前从苏宁手上捡回一条命的史皓辰一直都还记得苏宁,一直都还记得自己所遭受的耻辱,即使主人没有惩罚自己,依旧给自己很大的权力发展势力,但是史皓辰还是觉得相当的不爽,这几年暗地里面活动,听到了不少消息,原本相互利用的山东士族全军覆没,被连根拔起,在北方的最后一个据点也被拔除,地下反抗组织无可奈何之下只能躲在江南。
  好景不长,李唐皇朝又开始对江南下手,搞了一个江南崛起计划,正大光明的在襄阳和金陵两个地区展开江南崛起计划,各驻一卫兵马,增强朝廷对江南的实际管辖权力,增强朝廷在江南的威严,虽然成效不大,但是暗中活动的人们早就发现了暗中活动空间的日渐萎缩,史皓辰那么聪明的人,自然也发现了。
  朝廷的力量不断增强,先灭了东突厥,悠然西突厥和薛延陀称臣纳贡,唯一一个劲敌吐蕃灰飞烟灭,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整个大唐北方和西方已经没有可以威胁大唐的力量存在了,最后一个东北方向的高句丽实在是无法联络,根本派不上用场,他们如今只能依托江南,苟延残喘了。
  在他们看来,尤其是在史皓辰看来,苏宁才是罪魁祸首,如果没有苏宁,凭着他们当初在长安城的布置,李世民早就死了!天下早就光复了!可是就是因为苏宁的存在,使得他们的计划一直都没有成功,苏宁才是一切罪恶的源头!势杀苏宁!
  从长安城得到的消息,苏宁的行军路线,他会从哪里走会从哪里出发等等,一路安排下来,结果没有一个行动小组得到了苏宁的行踪,人都找不到,谈何刺杀?为此,史皓辰相当的挫败,组织内部对于自己也相当不满意,不少人提出了要罢黜自己的职位……
  “二郎,属下还是没有完成二郎的嘱咐,有愧于二郎的信任,还请二郎另选贤能,属下实在是感到非常羞愧!”史皓辰垂头丧气的找到了他的主人,跪了下来,对着主人请罪。
  作为主人的黑衣男子并没有一点点的不高兴的神色,很快就把史皓辰扶了起来,很温和的抚慰他:“你不要觉得别人中伤你,你就是一个失败的人,不重要,旁人怎么看你很重要吗?关键是我依旧相信你,你是我最得力的助手,小妹在长安收集情报不能随意离开,我身边只有你可以被信任。”
  史皓辰觉得非常感动:“属下无能,害得娘子身陷长安不能与二郎相见,实在是属下的事物,属下有愧于老主人,有愧于主人,有愧于娘子!”
  黑衣男子叹息道:“这不是你的问题,李世民的管制太过严格,手下能人无数,小妹尚且无法动手,更别说是你了,长安城我们短时间内是回不去的,现在只有等待时机,苏宁不离开长安城,我们就没有干掉苏宁重回长安的机会,苏宁一死,李世民必然方寸大乱,那才是我们的机会。
  原本以为等不到了,谁知道苏宁居然蠢到独自下江南,居然蠢到一个人就过来了,也不多带一些将军文臣之类的,这不就是天赐良机吗?现在虽然找不到他的人,但是并不能代表我们的行动已经被泄密了,否则江南各地早就动起来了,只能说苏宁可能没有经过那些地方,而是临时改换了路线。
  不过岭南那里据说闹得很严重,苏宁应该会加快行程,路上找不到他,梅岭古道又不能动手,苏宁也没有走水路,那么我们也只能去岭南找他了,岭南那儿还有冯盎在,如果我们在那儿把苏宁干掉了,那么岭南就完了,李世民一定会迁怒冯盎,冯盎也不傻,肯定会提前起兵造反,那个时候长安城可就没有那么严密了,我们的机会也就到了!
  所以,你现在立刻带人去岭南布置,如果苏宁已经到了岭南,那么它的踪迹你们一定可以找到,到那个时候,如何对付苏宁,不还是你们说了算吗?我不要别的,只要你们把苏宁的人头带过来给我,那么,你的任务就完成了,我重重有赏!”
  史皓辰被说的心花怒放,立刻点头:“请主人放心,属下一定会把苏宁的人头带过来献给主人!请主人耐心等待!”
  黑子男子很温和的笑道:“我相信你。”
  远离此地的苏宁自然不知道一场针对他的阴谋正在进行中,正所谓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一旦被惦记上了,苏宁的好日子也就危险了,特别是这些贼还特别坚韧不拔,那要是不能一击干掉,苏宁肯定危险,躲在长安城里面被保护着没关系,贼找不到机会,但是孤身南下,那就危险了,南下的过程中,北上回长安的过程中,都是下手的大好时机。
  不过这些贼是打定了主意要让苏宁留在岭南走不了,杀掉苏宁的同时还能顺便把冯盎给逼反,那就最好不过了,苏宁死了,冯盎反了,那绝对是一件大好事,对于他们而言,那就是对付李唐皇朝的杀招,也是他们唯一的机会了,不过苏宁并不知道,他只知道冯盎肯定不会允许他死在岭南,就算冯盎想让他死,也不会让他在岭南死掉。
  只要进了岭南,他就是安全的,冯盎肯定会全方位保护他的安全,他不用担心,所以过了梅岭古道见到冯盎派来的人接应,苏宁就放松了心情,决定开始和冯盎他们互相扯皮了,相互商议一下,和他们商量一下以后的事情怎么做,找一个大家都可以接受的方案,然后大家就这样遵守着,不要再违反了。
  事实证明苏宁的猜测是对的,冯盎很在乎苏宁的安危,他不想造反,也没有造反的底气,大唐太强了,必须要跟着大唐走,不能和皇帝反着来,不顺着皇帝的意思,皇帝的军力绝对强过岭南太多了,苏宁就不能在岭南死,要是死了,自己就算不想造反也要被逼着造反,那可就真的没有活路了。
  苏宁被像大老爷一样供了起来,要什么有什么,天知道这岭南那么热的地方冯盎是哪里来的冰块?居然还有冰块给自己享用,还有蜜水,冰块加蜜水,别提多好喝了,顿时着闷热的天气也变得凉快了起来,果然,不管在什么地方,最顶层的人的日子是一样的,估计按照冯盎那个地位,要是热了肯定是一大盆一大盆的冰块围着转。
  没关系,只要他合作,把制作冰块的方法告诉他也无妨,大家一起有好处,那是最好不过的了,张无悔杀的人里面不仅仅有家奴,还有几个异族人,都是百越的后裔,追根朔源,能追溯到屈原,屈原有一支后裔似乎就生活在南部边界处,估计就是原先的楚国遗民在楚国灭亡之后南逃到苗人领地,和当地人杂居,成为了百越的先祖。
  这些越人不是好对付的,但是也有些知书达理的,那绝对是越族里面最尊贵的几支,据说这一次来见自己参加会议的就有几个读过书认识字的夷人,自称是屈原的后代,楚国遗民后代,但是没多少人相信他们,山越族从汉代开始就被华夏认为是异族,也不管你是不是屈原的后代,打!
  岭南的确是热,苏宁一直都不是很喜欢这种闷热的天气,也不喜欢湿热,身上会很不舒服,苏宁喜欢北方的气候,凉爽干燥,虽然对皮肤不太好,但是大老爷们儿要皮肤那么好做什么?苏宁又不是小白脸儿,要男人一点才对!
  这时代的岭南,怎么说呢?放眼望去,不是山就是树,山中有树树下有山,一片绿意,生态环境好到爆,野生动物随处可见,在南下广州的过程中,苏宁何止一次看到山中猎户成群结队的带着猎物和他们擦肩而过,各种猎物都有,老虎,豹子,熊,野兔野鸡什么的,只要是有的,都能被他们打到。
  苏宁也和他们做过交易,拿身上带着的碎银子和他们交易,岭南之地商业还不发达,这时期以物易物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没多少人用银子交易的,就算是在长安城,银子也不是货币,要换成铜钱或者绢布才能使用,不过银子终归是贵重金属,苏宁一把银子亮出来,那些猎户的眼睛就亮了,一块碎银子可以换到一头野猪。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23/4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