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攻略(校对)第32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21/451

  苏宁摇摇头道:“我不指望他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我想,我对他的要求仅仅就是不要做一个庸人,虽然是我嫡长子,但是也会继承我的事业,不仅仅要管家,更要对国家做出些贡献,我可不想未来的史书中对于庆仁只是一笔带过而已,他应该脱离我,可以独自立传才是。”
  苏定方很赞同的点点头道:“二郎言之有理,应当可以脱离父辈,在史书中独自立传才是,如果这一点都做不到,那我武邑苏氏还有何希望?正因为如此啊,天下如此之大,参军立功才是最好的道路,不是吗?我苏家是将门世家,这一点无可动摇,二郎,无论是你,还是为兄,后代中一定要有可以在军中立足之人。”
  苏宁对此自然也赞同:“那是一定的,只是除此之外,我希望,我苏氏的后代里面,可以出一些特殊的人物,可以把目光放得更长远一些,多少大家族显赫一时,却难逃覆灭之命运,兄长,武邑苏氏,不需要成为什么显赫的大家族,而应该成为一个延续千年万年都不会断绝传承的家族。”
第七百一十三章
冯盎来访
  李二陛下任命苏宁为新的钦差大臣南下岭南解决岭南问题的命令传达到岭南大地上的时候,张无悔终于松了一口气,他终于没有死在这里,要知道,这里的人呐,就是和关中不一样,动起手来一个比一个狠,那些奴仆只是狐假虎威,但是真的老虎还在后面,而且还不少,张无悔杀了狐狸,打了老虎的脸,老虎怎么能不愤怒呢?
  老虎愤怒了,就要咬人,就要吃人,张无悔就是最好的下手对象,一进广州城就大开杀戒,这个人并没有遵守大家都在遵守的规则,肆意的破坏这种规则,大家都很不满意,尤其他还是一个外来官员,岭南之地从来都是排外的。
  于是针对张无悔这样行为的反弹行为也就展开了,并没有询问冯家,并没有经过冯盎的同意——他也犯了错,该让他知道知道咱们可不是任他揉捏的软柿子。
  直接杀了张无悔?不不不,不会这样做,这样做的后果很严重,他们虽然排外,但是并不愚蠢,他们的实力和北边那位皇帝的实力之间的对比是很可笑的,这种对比所带来的影响就是只要他不想着灭掉我们,我们就不会和他对着干,想和那位帝王对着干?你确定你不是脑子坏了?
  但是呢,让张无悔通过一系列巧合事件尝试过了大家都想让他尝试的痛苦,然后意外死去,这种反抗的方式应该不会引发那位皇帝的反弹,正是如此,张无悔让我们吃了一个哑巴亏,现在,也该他尝试一下哑巴亏了,然后再丢掉性命,皇帝不得不和大家妥协,即使皇帝知道谁是幕后黑手,除非皇帝下定决心血洗岭南,那么,就再也没有退路了。
  几百年前有过南越国,现在,还可以有。
  张无悔有幸尝试到了这种哑巴亏,很难受很难受,的确很难受,张无悔明白,强龙压不了地头蛇,这块土地上有太多太多的未知,一个异乡人根本就不是他们的对手,他们有一千种方法可以快速地将自己整死,张无悔很明白,但是他们却没有这样做,那么理由只有一个,他们还没有玩够。
  这是自己唯一可以尝试着活下去的机遇,虽然是很危险很辛苦很难受,但是同时,也给了自己一线生机。
  终于,侯爷来了,苏宁带着皇帝的任命,以钦差大臣的身份专门来到岭南处理海运贸易的事情,而现在,这个事情已经发生了异变,海运表面上还在有条不紊的按照自己的意思进行着,但是,却完全不在自己和手下官员的管辖范围之内,简单地说……被软禁了。
  一觉醒来,整个审计司和市舶司官府里面的印章和文件都消失不见了,门外莫名其妙的多了许许多多的不认识的人,个个手持钢刀,凶神恶煞,只许进不许出,饭菜食物都从外面送进来,官府里面的厨房瘫痪了,原因是厨子不见了。
  血滴子和血花的势力很轻松的就可以帮助张无悔离开这里,但是,张无悔觉得自己有必要示弱一下,为自己争取活命的机会,否则,自己不想死,却不得不“自杀”,这种被死亡的感觉,很不好啊!
  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侯爷来了,侯爷要来的消息传来了,张无悔相信自己知道的时候,那些人都还不知道,但是一觉起来之后,还是同样的情况下,官府里面却多了一个人——冯盎。
  五十多快六十的人了,在大唐只有李靖的资历堪堪比他高,更别提这位还是南天王,封疆大吏,地位更是崇高,他到长安面君的时候,李二陛下都不得不亲自迎候,然后执手进入会客宫殿,把苏宁的大厨拉过来给冯盎,讨冯盎的欢心,李二陛下尚且如此,当时的苏宁尚且一句话不敢说,张无悔就知道冯盎的厉害。
  不过,现在这个情况下,其实,冯盎是非常不安的,张无悔的眼睛在看人心的方面似乎有了某种异变,似乎可以通过一个人的表面看到他的内心当中最真实的想要表达的意思,张无悔就看到冯盎手中不停转动的两个玉球,也不知道这是什么动作,但是,起码,张无悔有了和冯盎说话的底气。
  “来了?坐吧!”坐在主位上的冯盎微微睁开了眼睛,毫不避讳的将这座官府原先的主人张无悔安置在了客人的位置上,反客为主,掌握了主动权,不过,如果是一般人,也就这样了,可是作为看透了冯盎内心不安的张无悔先生,面对这种情况,其实是觉得有些好笑的,而且张无悔对表情控制的一直不是很好,一个不好,就笑了出来。
  冯盎皱了皱眉头,冷声道:“笑什么?老夫有什么值得你笑的地方?”
  张无悔忍住了发笑,正色道:“没什么,只是觉得做的官太大,地位太高,年龄太老,也不是什么好事情,这地位的确是高,高到了下官不得不仰视,但是,下官至少可以想笑就笑,想哭就哭,而冯公却不可以了,明明心中担忧不已,坐卧不安,但是,在下官面前,却还是要保持礼仪,看来做大官的确不是什么好事啊!”
  冯盎冷冷的看着张无悔,继而冷笑道:“小小年纪,嘴却利索的很,却是不知有几分真才实学,能够担当此大任?上任第一天就把岭南诸多豪门士族得罪了个遍,以至于如今如同丧家之犬一般,这样的人,却也可以想笑就笑,想哭就哭?”
  张无悔脸上带着和煦的微笑道:“不敢得罪人的人,才是最好得罪的人。”
  冯盎一愣,手中不停转动的玉球停顿了一下,节日接着转动起来:“新官上任三把火,这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只不过,你把三把火变成了三把刀,也就难免落到今天这样的下场了,你可知道你之所以可以存活到今天,还是老夫一力担保,派人保护,否则,你一旦出去了,可就回不来了。”
  张无悔朝着冯盎行了一礼:“多谢冯公救命之恩,作为回报,待苏侯爷来过之后,下官会竭尽全力劝诫侯爷不要对岭南大开杀戒,也会竭尽全力的阻止朝廷平叛大军南下岭南,血流万里。”
  冯盎双目圆瞪,左手一拍桌子,张无悔从长安城带来的办公桌就四分五裂了:“竖子!你是在威胁老夫吗!”
  张无悔可惜的看着四分五裂回天乏术的桌子,叹了口气,摇了摇头道:“这是下官最喜欢的一张桌子啊……冯公何须动怒?下官只不过在说实话而已,下官是朝廷的第一趟代表,苏侯爷是第二趟,第三趟,可就不是一个人或者一群人了,而是,一支军队。”
  冯盎瞪着张无悔说不出话来,张无悔却丝毫不在意冯盎杀人的眼光和磅礴的杀气:“冯公,其实你我心中都清楚,我杀了那些人,只不过是给他们提个醒儿,而他们现在的做法,如果传到了陛下的耳朵里面,陛下会如何想?四年前,陛下还不会怎样,但是如今,冯公,沧海桑田啊,真是沧海桑田啊,秦军五十万才能平定岭南,而大唐,只要十万。
  冯公是冼夫人之后,冼夫人乃巾帼英雄,万人敬仰,冯公一族世代忠良,保境安民,是我神州大地不至于四分五裂,冯公功莫大焉!但是……冯公,现在是大唐的天下,这块土地是大唐的土地,这里的人都是大唐子民,关中发生的事情,在这里一样可以发生,山东发生的事情,在这里也可以发生,冯公希望岭南成为第二个关中还是第二个山东?
  下官以为,天下不会再有人比冯公更希望岭南的安定,维持现状是最好不过了,甚至冯公希望岭南一直停留在四年前的状态,那是最好不过了,大唐最好也这样,不是吗?但是,冯公,变了,一切都变了,都变了,岭南已经回不去了,什么都回不去了,我们都回不去了,冯公,您明白吗?我们都回不去了!”
  张无悔毫无畏惧的直面和冯盎对撞,冯盎的面色越来越狰狞,额头青筋暴露,但是张无悔依旧没有停嘴:“冯公应该多少对苏侯爷有所了解,东西突厥毁于一旦,大半功劳都是来自于苏侯爷,大唐发生了如今这样大的变化,大半功劳属于苏侯爷,吐蕃灭亡,一般的功劳属于苏侯爷,大航海,几乎所有的功劳都属于苏侯爷。
  下官从未见过苏侯爷那样惊才绝艳的人物,即使他如今只有二十岁,年纪甚至比下官还要小,但是却不妨碍下官追随苏侯爷的脚步,侯爷年仅十四岁就被外界传闻为少年宰相,而如今二十岁的年纪就是从三品高官,纵横部左侍郎,多么重要的职位?多高的职权?
  此次侯爷南下,冯公,您也应该明白,侯爷五百人可以生擒颉利可汗,二千人可以颠覆西突厥,一万人可以扫平蜀中二十万僚人,侯爷从来就不是一个简单的人,下官之所以来此,也是侯爷的命令,下官的做法,大多来自于侯爷的授意,并且也有一些是自己觉得学有所成而姑且一试,不顾效果似乎不是很好,侯爷就打算亲自过来继续教育教育下官了。
  冯公,侯爷此来,可是作为钦差大臣来的,换言之,整个岭南,侯爷可以调动的人手也不在少数,陛下是什么意思,冯公应该也明白,不需要下官多说什么,冯公一向深明大义,即使在如今,也不忘记保护好下官和一众臣属,待得侯爷过来,下官一定会为冯公表功,上报陛下,请陛下封赏!”
  冯盎死死地盯着张无悔,张无悔毫不畏惧的和冯盎对视,似乎对于这位从尸山血海中走出来的元老级人物并没有什么应该有的正常情绪,冯盎发现自己看不透这个人,看不透这个面对软禁状况束手就擒的年轻人,他应该怎么做?他为什么这么做?冯盎也活了几十年了,他觉得自己是半截身子入土的人了,可是,他还从未见过这样的年轻人。
  到底,这个人是什么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冯盎到底没有做出些什么事情来,冷冷的哼了一声,冯盎离开了这里,走之前丢下一句话:“等苏宁来了,让他到我府上去,我有话要和他单独说。”
  冯盎走了,张无悔面带微笑的目送他离去,一直到再也看不到冯盎的身影,张无悔突然双腿一软,跌倒在了地上,面色变得极为奇怪,久久没有站起……
第七百一十四章
蛮荒之地
  华夏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在华夏文明的草创时期,黄河是一条非常温柔的河流,像母亲一样养育了华夏的先祖们,将他们抚养成人,并且看着他们一步一步走向强大,在长达数千年的时间里面,一直到唐朝后期为止,母亲河黄河还是一条很温柔的河流,基本上没有过大的泛滥事件。
  但是伴随着母亲的更年期,还有孩子的叛逆期,母子之间的冲突加剧了,母亲河不再温柔,而是变得暴躁易怒,也因为孩子的过度任性,把母亲折腾的疲累不堪,加上孩子自己的一些原因,无可奈何之下,另外一条不输于母亲河的河流,大概是母亲的妹妹,也就是俗称的小姨妈——长江,逐渐成为了孩子的避风港。
  自从东晋时代开始,长江就扮演了保护华夏文明的一个重要角色,晋代的衣冠南渡,宋代的王室南迁,两次华夏族的亡族之危中,小姨妈长江都在保护着脆弱而调皮的华夏文明,使之免遭灭族之祸。
  也就是说呢,在宋代之前,江南之地就是蛮荒之地的代表,以至于在北宋中前期,著名的宰相寇准还非常不喜欢南方人,科举考试里面北方录取人数多他就高兴,南方录取人数多他就不高兴,对于南方人的歧视映射着当时人们对于江南之地的歧视,对于非华夏文明发源地的歧视。
  唐代也是如此,的的确确是这样,在现代,江南就是富庶温暖的代名词,苏杭熟天下足,江淮风情,天府之国四川,东方之珠上海,一夜崛起之城深圳,近现代中国的经济奇迹无一不是最先发生在江南,一九零零年庚子之乱,也是东南诸省联省自保,把江南的洋务运动成果保住了不少。
  从南宋之后,北方的经济就被江南赶超了,江南成为了国家的经济重心,各项政策向江南倾斜,对于江南的重视程度也逐步增加,虽然最后小姨妈没能保护住岌岌可危的南明政权,神州陆沉数百年。
  但是在唐代,这一切都不存在,不论江南的土地多么肥沃,江南的空闲土地有多少,荒无人烟之地都是良田千里,但是唐代的人们当真是宁争关中一亩地,不取江南万里田,大有当初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的架势,情况及其严重,江南简直可以用荒芜人烟来表示。
  苏宁南下江南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了这一点,他虽然去过四川,但是从来没有去过大唐时代的江南,四川乃天府之国,从来就没有王朝会忽视四川,四川的发展和江南其他地区是略有不同的,不过大体也差不了多少,只是蜀中人口颇多而已,江南之地广大,但是人口真的是太少了。
  离开襄阳继续往南走之后,苏宁就很少看到人烟了,偶尔看到了一个小村庄,里面的人口也只有寥寥数户,数十户,少得可怜,那么一大片土地,大多数都被荒废掉了,杂草比粮食多,野兽比人类多,真的是野生动物的乐园了,除了那些州县的首府还有些样子,得益于三国时期和魏晋南北朝时期发生在江南的诸多战争,一些历史名城还是有不少人居住的,不少都是随着晋朝皇室南渡的那些士族的后代或者是他们的部曲的后代。
  可是离开城池,就根本看不到离开长安城之后长安城周围密集的村庄和人口了,也看不到万里金色的麦浪,对于在自己的庄子上享受了很多次金色麦浪的苏宁而言,相当的不习惯,苏宁如今对于土地的重视程度已经远远超过了六年前,看遍了粮食不足而造成的饿殍遍野的情况之后,苏宁对于土地的重视程度飙升。
  不仅仅是对土地的拥有,还有对土地的利用和如何利用,这是苏宁对地方自治的理念确立之后第一次感受到民智未开的困难之处,空有肥沃土壤而没有人耕种,有人耕种地方却几乎还维持着刀耕火种的状态,苏宁真的不知道东晋和宋齐梁陈四朝是如何管制江南之地的,看来是把所有功夫都放在和北朝征战的方面了,以至于根本没有心思建设农业,发展自身。
  衣冠南渡,两汉四百年的科技也应该都带过来了啊,怎么,到现在为止还是这样的情况呢?除了那些著名的历史名城及其周边之地,越往西部越感受不到汉文明的存在,长沙地区算个例外,历代为了防备南方诸部落,都在长沙驻军镇守,江东猛虎孙坚和著名的医圣张仲景也做过长沙太守。
  江南之地,历史名城的文明程度已经接近了关中甚至超越之,但是在经济方面,全线落后,远远落后,根本不值得一提,要不是江南崛起计划的实施,苏宁还真的怕整个江南没什么拿得出手的政治经济成绩。
  难怪另一个时空里面魏征提出开发江南的时候会遭到那样激烈的反对,开发一块土地和占据一块已经被开发的土地,那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根本无法相提并论的两个概念,开发一块土地,尤其是在古代开发一块土地,那都是何其的困难,哪怕是近现代也是如此,所以诸如英国法国德国这些国家在打败了满清之后,并没有提出什么领土要求,而是提出了政治经济要求。
  他们明白,建设这些根本没有接触过现代文明的地方,是得不偿失的,中国太大,人口太多,本国距离中国又太远,建设好了,难免中国强大之后又夺回去,白白给他人做了嫁衣,既然如此,不如仅仅选择一个驻军地点,辐射整个中国,抢夺一些经济和政治上的特权,那就足够了。
  现在的江南就是一大片原始丛林,开发起来何其困难,这还要算上两汉和宋齐梁陈四代的开发之功劳在里面,每到一个蛮荒之地苏宁就要深深的叹一口气,开发这些地方,真的是,唉,占领容易,建设难啊,大唐军队可以势如破竹的占据整个江南,但是之后呢?摧毁了现有体系之后呢?
  但是,现有的体系明显不足以支持大唐的江南崛起计划,现在的那些豪强们拥有无数土地,但是实际上没有多少土地是利用起来的,大多数都是空在那里空着,没人耕种没人管理,深深的土地观念影响着他们,有土地才有一切,有土地才不是泡沫,宁愿没人耕种,也要把握住这些土地和地契。
  大唐的均田制,在江南,几乎是没有踪迹的。
  不得不说,江南崛起计划,还真是困难重重啊,没有经历,就没有发言权,这些话说得实在是太对了,谁能想到现在的蛮荒之地就是未来的经济中心?不论哪一个大唐人看到了万里无人烟的江南之地,都会难以接受的吧?尤其是经历过长安城繁华的关中人!
  “江南之开发,何其困难也!”苏宁终于长叹一声,认识到了江南崛起计划的巨大困难,自己的设计当中还有很多的不足,乃至于均田制也有很多的不足,古代王朝之所以总是无法解决土地兼并的问题,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土地是可以自由买卖的,很多时候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但是和地方豪强一样,平民百姓也非常钟爱自己的土地,王朝建国初期分配给一些百姓的土地都被视为传家宝,但是没过多少年就被兼并了,其中不仅仅是权力在作怪,还有平凡的灾荒之年,百姓们依靠土地无法铲除足够的粮食,会被饿死,这个时候豪强就来趁火打劫了,百姓们不得不把土地卖出去换取钱财吃饱肚子,但是灾荒之后,土地就回不来了。
  这也就是越到灾荒之年土地兼并越严重的原因,米商哄抬米价赚取高额利润的手段也就在此之后,一条龙使用出来,让人防不胜防。
  而目前的这一切,有可能在观众重新出现的一幕,在江南似乎并没有多少出现的可能,因为走过了很多地方,苏宁突然发现,江南之地的自由民似乎并没有多少,和江北之地不一样,江南的自由民数量甚至少于部曲和雇农的人数,大部分人都依附着豪强大族生存,而自由民的数量根本无法和江北相提并论。
  了解到这一切之后,跟着苏宁南下的已经被解除惩罚官复原职的四大护卫和陈协纷纷表示很不理解,明明前往襄阳和扬州等地就可以获得属于自己的土地和收入,但是,他们宁愿做部曲和佃农也甚少有愿意离开这里前往襄阳和扬州这些正在如火如荼打土豪分田地的地方,更别说山东。
  山东士族倒台之后,数十万的部曲和佃户被解放了,恢复了民籍,按照均田制分发土地,不过听说一开始这个政策进行的很不顺利,很多佃户和部曲都反对自己独立门户,这和江南之地一样。
  四大护卫和陈协都是关中人,家里面都在关中,如今都在苏家庄子里面,是均田制的第一批受益者和苏家庄子的第一批庄户。
  他们不知道,苏宁却知道。
  “民籍不是那么好拿的,有了民籍,就要独立门户,自己交税,自己承担土地的状况,丰收之年还好,一到灾荒之年,收入锐减,但是朝廷往往是不管的,照往常那样收税,交了税就没饭吃,甚至有的是不交税也没饭吃,这种时候怎么办?饿死?出卖土地换粮食?然后变成孤魂野鬼四处流离,最后还是饿死?
  自由民不好做,但是部曲和佃户呢?那就是主家的私人财产,对于财产,主家多少重视一点,不会不给你饭吃,不会看着你饿死,只要你没有犯错,有些心地善良的主家更会给那些吃不上饭的部曲和佃户一些东西吃,让他们扛过灾荒年,更重要的是,不用单独缴纳赋税了,这样比起来,你愿意做自由民还是做部曲佃户?
  这样一看,就不难理解了吧?为什么宁愿做部曲做佃户也不愿意自己拥有一块土地?那是血淋淋的教训啊,这样的世道里面,自己拥有一块土地根本扛不住,除非你成为很大一片土地的主人,翻身做地主,做庄户的主人,土地数量多,那么即使是灾荒年也饿不死,这样才能保住土地,一户人家几十亩地,种麦子种粟,所产出几乎不够吃,丰收年尚且如此,更别提灾荒年了。”
  苏宁一脸严肃的把这个道理说给了四大护卫还有陈协听,一时间,他们也没有什么话说了,不是不愿意自己拥有土地自立门户,而是代价太大,风险太大了……
第七百一十五章
解决之道
  一路走来,苏宁基本上没有在江南那里的地方官府的招待之下吃过东西,主要是看着那些地方实在是穷得可怜,不好意思进城让当地官员大摆宴席招待钦差大臣,那无疑是加重百姓的负担,所以干脆就不去找官府,而是随便找个旅店住一晚,然后就赶路,没有人烟的时候就露营,然后吃的东西都是飞禽走兽。
  说道这里,就不得不提那一百名特别被李二陛下指派过来保护苏宁的玄甲军了,苏宁的确没有想到李二陛下会真的派遣玄甲军来保护自己,一想到当初离开长安城门的时候看到的那一队便服的彪悍之士的时候,苏宁就觉得一阵恍惚。
  精锐的玄甲军啊,其中领头的那个叫做俞静的大汉,虽然名字有点儿像女人,但是却是跟随李二陛下大破窦建德那一役的亲身经历者,和军校里面的楚威是货真价实的战友,这一次被李二陛下指派要出来保护苏宁,苏宁真的觉得有点儿过意不去了,不过转念一想被坑走的糖果,这种感觉就荡然无存了——又不是把这一百个人送给我做部曲。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21/4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