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攻略(校对)第31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16/451

  刘仁轨发下宏愿,管你是什么东西,只要我肚子饿了,我都要烤熟了吃掉!谁让你不给我东西吃,不让我走,你不让我走,我就不走,我要这片海域里所有能吃的东西都给吃光!看你让不让我走!
第七百零二章
守护神刘仁轨
  或许是海龙王怕了刘仁轨这个站在食物链顶端的男人,或许是这里的海洋生物惨遭刘仁轨屠戮而集体状告海龙王,海龙王终于开恩了,由此可见人被逼急了到被逼死这个过程中是最可怕的,明知必死,放手一搏,不怕死的人最狠,谁都不敢招惹,就算是海龙王又如何?不照样损失惨重?
  说到这儿还要说一个小插曲,虽然这件事情是真实发生的,但是人们总是喜欢用各种各样的丰富多彩的语言和神秘色彩渲染一些奇特的事件,使之更具有传奇色彩,不至于过于单调,这件事情的起因原本只是刘仁轨吃海鲜没吃饱,肚子饿了,想要吃东西,并且借此凝聚人心,正好那条悲惨的鲸鱼由于种种巧合出现在了那里,正好成为了刘仁轨的下酒菜和凝聚人心激励士气的工具。
  结果凝聚人心凝聚的过了头,激励士气激励的有些偏离轨道,这批海员对刘仁轨的崇拜之心大增,回到家乡以后大肆传闻这一次奇妙历险经历,又因为“一万个人眼中就有一万个哈姆雷特”这个定律,导致各种传说版本内容不一,结果传啊传啊的就变成了传奇故事,演变成了刘仁轨率众斩杀海龙王坐骑并且谈笑食之从而逼迫海龙王妥协,最终放过了遇难海员的传奇故事。
  从那以后,乃至于很多年过去之后的刘仁轨去世以后的时代,海员们出海之前一定要进行两大程序——焚香祷告海龙王请愿and担心请愿不成功龙王很调皮所以要焚香祷告刘仁轨收拾海龙王……
  刘仁轨成为了出海船员所信奉的守护神……
  这估计是谁也料不到的……
  当事人刘仁轨自然也不会想到自己居然也能成神,他明明只是肚子饿了并且很想尝尝那么大的鱼到底是什么样的味道的说……他还在眼巴巴的翘首以盼来自于祖国大地的船队前来救援他——海龙王被吃掉了坐骑,还被海员们把坐骑的尸骨推入海中示威,于是应该得到了教训,会放过他的。
  事实证明,吃货的威力是无穷的,吃货可以征服世界,冲冠一怒为红颜不在少数,而且被世人所鄙,但是冲冠一怒为美食……却成为了一桩美谈。
  在那之后的第二天,海龙王抱着可爱坐骑的尸骨痛哭流涕加画圈圈的时候,负责瞭望的士兵连滚带爬的冲到了刘仁轨的指挥部,大声报告:“报!!!副总管!正北方发现船队!很大一支船队!是大唐船队!东海海军到了!”
  一石激起千层浪,刘仁轨带头,所有人疯狂地涌向海滩眺望着来自于祖国家乡的船只,太渴望了,太渴望了!对于被困在岛屿上的他们来说,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和家人团聚,然后吃上一碗热乎乎的白米饭,什么菜都没有也可以,吃土豆吃海鲜实在是吃腻了啊,都想吐了有木有!
  船队浩浩荡荡威风凛凛的驶向了落难的众人,困居岛上数月之久的人们忘我地大声呼唤,大声地摇摆手臂,尽情地宣泄心中的郁闷,尽情地宣泄自己,刘仁轨没有失去理智,即使已经可以看见船队,却还是遵守了苏宁制定的《航海条例》第十条——遇难海员如若流落孤岛、荒岛,若得见过路海船,白日以狼烟求助,夜间以明火示意。
  狼烟升起,再明显不过的标志,大唐东海海军第一次执行任务,航行数日,终于得见琉球群岛,终于得见欢呼雀跃的落难海员,一时间激动难以抑制,海军士兵也随之欢欣鼓舞,张亮站在最排头的那艘大船上,骚包的冲着岛上的人们挥舞手臂,就好像是一个救世主一样,享受着众人的欢欣鼓舞,即使那种欢欣鼓舞不是对着自己。
  由于战船数量过多,一时间难以全部停驻,于是当第一艘船停下来的时候,刘仁轨立刻亲自迎上去,打算将这里适合停泊船只的地方告知船员,让他们传达到后面的船只,以便这些船只行驶到其余岛上救助那里的人们。
  张亮当先下了船,成为第一个踏上岛屿的救援人员,刘仁轨认识张亮,面色激动的小跑过来,当先一个九十度弯腰鞠躬礼:“下官扬州船队副总管刘仁轨谨代表落难海员两万八千七百二十六人多谢张将军来援救命之恩!”
  张亮长得一副老实憨厚的样子,极易获得很多人的好感,也很会做人,立刻笑呵呵的扶起了这里的管事刘仁轨,他可是知道刘仁轨的背景的,纵横司出身,如今的纵横部内定四品高级官员,只是还没有任命,这一次航海虽然失败,不过他保全了那么多人命,算是大功一件,朝内已经对此次航海扬州航路的失败做出定义——非人力所能及也。
  看着这里的人们虽然一副欢欣鼓舞的样子,但是脸上却并没有想象中的菜色,似乎并没有饿肚子,精神状态也不错,随行军队军容严整,并无混乱,张亮不由得大为好奇,看到刘仁轨把一幅图和一堆文件拿给自己看,张亮觉得头疼,接过这堆文件之后就把它转身递给了身边的随行文员:“刘副总管,这些事情让手下人去做就行了,反正船已经来了,天气很好,不着急,我还有很多事情想问一问啊!我们边走边聊如何?”
  刘仁轨虽然不是什么人情练达之辈,不过伸手不打笑脸人这个道理还是明白的,而且人家也不会见死不救,剩下的事情交给下面的人去做也无不可,于是刘仁轨点点头,转身对身边副手交代了几句,而后一伸手,侧面对着张亮:“张将军请!”
  张亮笑呵呵的走上前,刘仁轨则与他并排行走。
  张亮一肚子的疑问想要询问:“刘副总管,这岛屿孤悬海外,想来物资贫乏,落难海员几近三万人,重要食物想必消耗极快,那么这么多人吃饭的问题如何解决?想来并不容易啊,这可是最重要的事情啊,我观此处海员脸上并无菜色,想来不曾饿肚子啊!”
  刘仁轨笑道:“这也不算太难的事情,出发之前苏侯爷曾经给下官补习过很多航海必备学识,尤其着重讲解了遇到海难该怎么办,下官牢牢记住了这些事情而已,吃的东西,船上还有不少储存的土豆,此物易储存,不易腐坏,所以船队带了很多,船上也有自己培养,库存量大,勉强还能坚持,主要的食物就是海中生鲜了。”
  张亮询问道:“海中生鲜?”
  刘仁轨点头道:“苏侯爷说过,海中活物基本上都可以吃,不管是有壳的还是没有壳的,有头部的把头部去掉,有壳的把壳去掉,生的不能吃,要用火烤熟或者用水煮熟之后才可以吃,一路过来我等也捕捞了不少海中生鲜充饥,了解了不少海中生鲜的食用方法,既然落难于孤岛,那就发动大家伙儿捕杀岛上活物,不管是飞鸟还是走兽一律捕杀充饥。
  海中生鲜捕杀处理完以后用火烤熟,看上去像鱼的东西就取出内脏放入水中煮熟,这里的海岛不止一座,这应该是一个岛屿群,很多岛屿,这座岛是最大的一座岛屿,而基本上每一座小岛上都有河流,可以喝。
  我们就把剩下来的人分散到各个岛屿上,自己伐木搭建小屋子小房子居住,然后捕杀活物充饥,都是青壮,都可以劳作捕杀猎物,不参与捕杀就没有吃的,所有捕杀的东西都要统一交给下官来检查分配,多捕杀多吃,少捕杀少吃,公平易懂,大家都遵循。
  岛上也有山有水,山上有可以充饥的野果山珍,水中有鱼虾,海中还有蟹,天上有飞鸟,地上有走兽,都可以用来充饥,这一片海域海洋活物特别多,所以我等并不曾饿着多少,还发明了不少吃法,或蒸或煮或烤,苦中作乐,就这么撑过来了。
  对了,前日这岛上还出现一条和此战船一样大的落难鲸鱼,被我等分而食之,一条鲸鱼就足够好些人食用,省下了一批口粮,所以食物到如今还有些富裕,若是众将士尚未用饭,可以上岛,下官命令海员为众将士做一顿海中生鲜尝尝鲜。”
  张亮却是被刘仁轨所描述的和战船一样大的鲸鱼给吸引住了:“什么鱼?有战船那么大?就这艘战船?”
  张亮指着自己背后的旗舰,刘仁轨点点头:“对的,就那么大,大概是被风暴击伤了,晕死在海滩上,鱼出了水不救没有活路了吗?就被我等分而食之,苏侯爷和下官说过,那叫做鲸鱼,大概就是海洋里头最大的鱼类了,还有人认为那是龙王爷的坐骑,哈哈,被下官带头吃了,把大骨头推入海中,不也好好儿的吗?可见龙王爷也是欺软怕硬的!”
  张亮咽了咽口水,倒不是嘴馋,而是觉得纵横部里面都是怪物,鲸鱼没听说过,龙王爷的坐骑他可是听说过的,这些人,就堂而皇之的把神兽给吃了,还好端端的站在自己面前,还把神兽尸骨推回海里面,这不是向龙王爷示威吗?这家伙,胆子也太大了吧?不对,应该说苏宁那小子胆子也太大了吧!
  不过他到底没有说出来,只是讪讪地笑了笑:“刘副总管豪气冲天啊,那,那,那既然如此,我就接下这份好意了,享受一顿海鲜餐点了,不过,我此来还有一个任务,我想确认一下,刘副总管以为,此处诸多岛屿可否作为今后大唐船队出海的一个补给站点?”
  刘仁轨一愣,张亮从怀里面拿出了一份世界地图,指着这里说道:“陛下的圣旨里面告诉我说,扬州航线较为凶险,且中途岛屿甚少,若要横渡此大洋,抵达海对岸这巨大的土地上,难度太大,所以陛下打算在沿途设立几个补给站点,可以让船队得到休整,这中途的一个岛屿实在是太远了,一来一回一年就没有了,大唐耗不起。
  但是唯今之计也只有等待时机,据说工部里面的那一群墨家子弟正在研究如何提高海船航速,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出结果,但是不妨从现在开始就准备一下,把这些岛屿打造成第一个补给站点,若是合适的话,在这里设立一个州或者一个县,迁移一部分海边民众,乃至于将一部分海军的驻地设置在这里,也是可以的,就是不知道,这里到底是不是很适合这样做。”
第七百零三章
这是一堆必须要占领的岛屿
  适不适合?这还用问吗?太适合了啊!
  刘仁轨一向都是行动派,对于拖拖拉拉的事情最是讨厌了,行动能力超强,不用看地图他就知道,这是必须要占领的岛屿,这是一个群岛,一群岛屿,苏侯爷命名为琉球,但是他一直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当时就地图上看来,这个岛屿北连倭国,南连流求……
  琉球和流求读起来一样,他不知道苏宁打的是什么主意,其实苏宁是打算把现在被称为流求的台湾岛改回原名的,不过这需要一点儿时间和运作,等到这里正式设立行政区划之后再来也不迟。
  可是这个群岛的战略价值显然是不言而喻的,不仅仅成为一个跳板,更像是一条防护带,只要控制了这里,可以保护东南沿海不被任何海上势力所侵犯,将北端和南端连在一起,就是一条保护带,保护内陆不受进攻,而且还可以使得东海成为大唐的内陆湖,大唐的船只可以在里面无限制的行驶,而不用担心被什么外来势力所攻击。
  这就等于给大唐提供了一个安全的捕捞海鲜的场所,可以为沿海渔民增加很多收入,让内陆人民多一些食物,这是好事,无论对于大唐朝廷还是百姓,都是好事,毋庸置疑,无论是战略价值还是经济价值,都是极具意义的。
  刘仁轨很理智的赞同道:“下官赞同陛下的意思,这里无论是战略价值还是其他的价值都很高,把这里占据了的话,就可以将这里的一整片海洋地区都给保护起来,大唐渔民可以出海捕捞海鲜,捕捞海鱼,增加收入,改善生活,而大唐的人们也可以多出很多种食物,朝廷的税收也能增长。
  而且在这里屯驻海军的话,更方便于保护整个东南沿海领土不受任何外来势力的干扰,可以保境安民,实在是非常适合,海军的行动和增强实力,而且大唐的领土范围也扩大了,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张亮很赞同的点点头:“刘副总管之言,我也很赞同的,只是有一点还在考虑中,就是,这里的岛屿中,可由人口居住?刘副总管来此多日,是否有发现人口的痕迹?”
  刘仁轨一愣,他还真没发现这里有人,上了岛屿之后全岛巡查,每占领开发一座岛屿都没有发现有人烟,一开始刘仁轨还是希望发现有人的,那就意味着这里可以生存,但是没有发现,这里似乎并没有人烟,这让刘仁轨觉得有所失望,不过看了看海图,刘仁轨说道:“下官所占据的这七个岛屿里面并没有发现有人居住的痕迹,但是看情况,这是最南边的岛屿了,再往北边去的话,说不定可以遇到其他有人居住的岛屿也说不定!”
  张亮露出了思考的神色,随后微微点头道:“此话不无道理,不过若是当真有人的话,那会是什么人?从何处来?还是说原本就有人住?说什么话?能否接受大唐的统治?我等又该如何对待他们?妄开杀戒,可是不太好啊……”
  刘仁轨寻思着:“倒不如将这些海员全部送回大唐之后,再集合海军的力量将这一整片地区的海岛全部搜索一遍,若是找不到人最好,这些岛屿都是无主之地,那就占领了吧,迁移一些民众过来居住,将这里打造成一个物资补给站点也是可以的,若是有人居住,那就再考虑,先弄清楚他们是什么人,什么时候开始居住的再说。”
  张亮很赞同的点点头:“那倒是不错的,不过现在还有一个问题,若在此处设立物资补给站点的话,这里需要可以种植出农作物或者养殖一些牲畜才可以,总不至于这里的实物还要从大唐运送过来,那么这里的补给作用就小了很多了,虽然捕捞一些海中生物也可以,但是,总要吃些粮食的!”
  提到粮食两个字,刘仁轨突然眼前一亮:“张将军,这里有山有水有树木,就证明这里的土地是可以长出作物的,前端时日下官曾经在岛中开垦了一片土地,种植了一些土豆在这里,这里的气候较为温暖,下官打算试一试这里是否可以种植农作物,是否可以按照农时种植,一直都没去管看情况,不如,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张亮也是眼前一亮:“土豆是个好东西啊,产量奇高,而且还能饱腹,也算是一种粮食了,要是这里可以大规模种植土豆的话,倒也就不用担心这里没办法成为补给站点了,这倒是好主意,来来来,刘副总管,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两人兴致勃勃的前往种植地区观看土豆的成长情况,到那儿一看,不由得大喜过望,土豆已经长苗了,这就意味着这里可以种植作物,可以成为自给自足的地区,这么多岛屿如果都可以种植土豆的话,完全可以成为一个合格的物资补给站点,海军可以使用,来往的船队也可以使用,绝对是一本万利的好地方!
  张亮非常高兴,刘仁轨也欣喜若狂,立刻就要回到自己的小木屋里面写奏表给皇帝,张亮紧随其后,要求品尝一餐美味的海鲜大餐,实际想法嘛,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
  奏表以张亮为第一署名人,刘仁轨自己屈居第二,张亮对此表示刘仁轨是个谦让的好同志,前途大大的有,刘仁轨一边很和善的笑着,一边不住的腹诽,没办法,谁让人家官儿大呢?
  一顿丰盛的海鲜大餐送到了张亮的眼前,把张亮看花了眼:“哎呀呀,刘老弟啊,你们在这里那里是吃苦受罪啊?这明明就是在享福啊,这么好的食物啊,还从来没见过呢,嗯!好吃好吃,哎呀,真鲜美啊!哈哈哈,当这个海军大总管还真是当对了,哈哈,就在海边上,想吃多少海鲜都可以,哈哈哈!”
  刘仁轨也一边附和的笑着一边慢慢地吃,这东西一开始吃觉得新鲜,觉得鲜美,但是吃多了也就那个样儿,而且不吃饭一直吃这个东西会有一种想吐的感觉,这东西可不是什么可以当成粮食来吃的东西,不过这些达官贵人就是喜欢尝个新鲜,赶明儿让苏侯爷的味仙居赶赶风潮,让这些大老爷们狠狠的出点儿血!
  一餐饭吃得极为满意,张亮就开始和刘仁轨商量运送回去的人员和留守在这里的人员名单,这里的海员们肯定是都要回去的,都是拖家带口的,谁都想回家,留下来不太可能,所以只能留下几艘船,留下一些海军士兵和相对应的给养,让他们把这里看守住,守住这七座已经被开发过的岛屿,继续开发。
  剩下来的岛屿等朝廷上的决议下来之后再商量,反正按照李二陛下的性子和朝中主张开拓进取的强大势力的推动,琉球群岛设立州县管辖肯定是十拿九稳的,顺便就把底下那个大岛屿流求也给拿下来,一起管理着,更方便,更好,还能请广州海军也就是南海海军相互配合着。
  第二天,行动就开始了,奏折被先一步以快船送回陆地,交付使者八百里加急送往长安城交给皇帝陛下裁决,而刘仁轨他们则随着海军慢慢回去,留下来七百名海军士兵和相对应的寄养,还有五百多个没家没室的光棍也要留下来,打算成为琉球群岛的第一批移民。
  这些人就是中原汉家政府第一批开拓海外领地的开拓者。
  那份奏折被以最快速度五天送回陆地之后,以最高速八百里加急一路从江南送到关中长安城,耗时十天,李二陛下收到奏折的同时,正是东海海军集体登陆,遇难海员集体回家的日子,海岸边欢声雷动,欢迎他们的亲人终于平安归来——那些光棍儿不回来是对的,否则看到了这样一幕,非难过死不可。
  李二陛下接到了张亮和刘仁轨的奏折之后,立刻召开了朝廷会议,集体商讨这份奏折的可行性:“诸卿也都知道了张爱卿和刘爱卿的想法,还有他们的建议,不知诸卿以为这样做是否可行呢?在琉球群岛和流求大岛设立州县以便巩固统治,继而将这里打造为大唐的海外领土,方便与沿海民众出海捕鱼和船队越洋行进,如今财政充裕,国库充盈,朕以为可行,诸位爱卿如何看待?”
  房玄龄站出来说道:“启奏陛下,臣以为此事可行,近年来朝廷财政虽然大为宽裕,但是其八成都被用于教育支出和建设支出,各地修筑水利和城墙的工程耗费巨大,教育普及和学童午饭的耗费极大,朝廷实际上并无太多的钱财改善江南地区民众生计,长此以往,江南地区必然有所不满,臣以为,节流固然重要,开源才是头等大事。
  若是当真如同奏折中所说,可以促进沿海民众出海捕捞海中生鲜以贩卖,增加收入,那么民众收入增加,生活改善,则大唐之赋税也会随之提升,就可以有更多钱财入库,继续增强国力,放到各种支出上,陛下务必要知道,如今商务所得虽然巨大,可是消耗一样巨大,我大唐切不可沾沾自喜。”
  房玄龄话音刚落,魏征站出来补刀:“臣附议!”
  魏征补刀完毕之后,苏宁也站出来接着补刀:“臣附议!”
  李二陛下郁闷了,不就是稍微想把自己的寝宫修筑一下嘛!就把议事大厅给修整了一下,表面光鲜亮丽了,可是皇帝的住所没有修筑,还是有些简陋了,可是刚刚流露出了一些想法试探一下这些家伙的口风,就被这些臣子一个接一个的跳出来阻止,一个接一个的补刀,好像自己成为公敌一样了!
  大家都觉得皇帝的寝宫修筑它干嘛?皇帝就该睡在嫔妃的宫殿里面努力造人,自己要什么寝宫?能省一点儿是一点儿!
  极其郁闷的李二陛下看着三双不善的眼睛,感受到无数道不善的眼神,尴尬的咳了一声,只好把这个念头扼杀了:“咳咳,朕明白了,那么,就把此事确定下来吧,琉球群岛和流求大岛可以联合起来设立一个州,就叫海州吧,然后设立一些县,接着还有移民和驻军的事情,诸位爱卿可以畅所欲言,尽快把此事确定下来!”
  看着皇帝打消了念头,不善的眼神才接连散去,那些言官虽然对这些掌管大权的高级官员很不爽,时时刻刻都想弹劾,但是呢,最值得他们弹劾的还是皇帝本人,只要皇帝本人一旦犯了什么错,这些言官立刻就能如见到便便的苍蝇一样冲上去,一顿狂轰滥炸,就算只有三寸不烂之舌也要把李二陛下这些不好的想法给舔回去!
第七百零四章
刘仁轨自荐
  作为一个典型的内陆帝国模子,无论中原大地被哪一户人家掌握了政权,姓什么,它的本质都极其明显,就是一个庞大的内陆帝国,帝国掌控者最关心土地,因为他需要土地来确立和确保他的统治,人们需要土地来生存,需要土地以获取站立的支撑,这一切都是海洋所不能够给予的。
  事实上,在一八四零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原帝国基本上没有遭受过来自于海洋上的亡国之危,农耕民族的天敌是游牧民族,而非海洋民族,事实上也不存在什么海洋民族,中原王朝所经受的来自于海洋上的考验在十六世纪以前基本上只有倭寇,十六世纪以后,伴随着西方大航海时代的开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接踵而至。
  和一片汪洋看不见任何东西的海洋比起来,陆地更为重要,也更为危险,来去如风的草原铁骑会在任何时候发动对农耕民族的掠夺战役,从而使得农耕民族遭受经济和人口的损失,以机动性和凶残程度著称的草原民族一直都是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
  海洋与之相比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不过,时过境迁,沧海桑田,游牧民族不复存在,来自海洋上的威胁却依旧严重,苏宁早早的就明白了海洋的重要性和海军的重要性,海军独立成军,在中国的海岸线之外纵横驰骋,那是他一直以来的梦想。
  大唐开放的思维和进取的精神给了他极好的机遇,山东士族土崩瓦解之后,儒家渐趋保守的主导思想被削弱了,就在这思想混乱的档口,纵横家强势崛起,在政治势力中占据了一个不可动摇的位置,正式将纵横之术和做官联系在了一起,儒家成就于此,纵横家为何不可?至于法家,从来就没有被完全的压制,没有哪一个朝代不使用法律去约束民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16/4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