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攻略(校对)第30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09/451

  李二陛下沉默了一会儿,笑了笑,说道:“天子,君王,皇帝,为何自称孤?寡人?不是自谦,那是真的孤寡啊,做了皇帝,做了这个天子,坐在了那张天下至尊的位子上,那就注定要承受这些,我不能相信什么人,至少不能完全相信什么人,绝对不能,哪怕是我的儿子,是我亲自指定的太子。”
  长孙皇后也沉默了,而后略有些哀伤的说道:“二郎,如果当初……”李二陛下打断了长孙皇后:“没有如果,没有当初,我虽然做了一些错事,但我不会后悔,做了就是做了,错了就是错了,后人就算知道了,斥责我,指责我,骂我,我也不会感到后悔,因为我亲手缔造了一个强盛的大唐,他们不得不赞美我!赞美朕!赞美孤!赞美寡人!”
  长孙皇后愕然无语,到最后也没有说什么,或许她也知道,她自己说不了什么,正如知道了自己被李二陛下任命为从三品的纵横部左侍郎的苏宁,苏宁也知道了李二陛下这样做是为什么,是因为什么,是有着怎样的考虑和想法,虽然并不想那么早,但是苏宁的确很感谢李二陛下给了自己这份权力。
  想要把自己的命运握在自己的手里,需要的不仅仅是才智,财富,还有权力,三者都有了,即使是皇帝,也不能愚弄你,所以无论如何,苏宁也不会继续过接受别人保护的日子。
  接受李靖的庇护,接受将军们的庇护,接受皇家的庇护,用大量的利益把这个利益团体打造的牢牢的,迎娶亲王的女儿,成为皇族,获得了王的庇护,这一点上来说,自己已经非常安全了,但是,这些都只是虚无的。
  只有自己可以保护自己的时候,自己才可以和那些将军们那些大人物们平起平坐,和他们拥有同样的地位,否则,在他们眼里,自己永远只是“苏小子”,成年了,及冠了,有老婆了有儿子了,再做“苏小子”,已经不太合适了……不,是非常不合适!
  所以,苏宁接受了这个任命,除了这个最重要的消息之外,也就是一些无足轻重的消息了,增加了苏宁的封地数量和食邑数量,赠送了很多食材还有书籍,为苏宁终于二十岁成年献上了一份厚礼。
  在此之后,你就要自己保护自己了,自己承担一切来自于别人的恶意和进攻,如果你成功了,你就可以得到你所想要的一切,失败了,那么你就会一无所有,我需要的是一个可以帮助大唐走向强盛的合格的政治家,合格的重臣,而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小孩子,小子,从你进入长安城的那一天开始,这就是你的命运。
第六百八十七章
新官上任
  虽说曾经在纵横司担任过一个非正式职位,并且至今为止仍然是纵横司最重要最隐秘的秘密部队——血花的首脑,人数只有不到二百,但是无一不是掌握着重要的秘密和机密任务,任何一个血花的损失都是重大的损失,而苏宁作为血花的首脑,更是掌握着无数纵横司对外的重要秘密。
  这些秘密都是对大唐帝国来说极其重要的秘密,关乎到大唐对外的重大机密,包括西突厥已经被挖空到何种程度了,西突厥的贵族们已经被腐蚀到了何种程度了,西突厥的十支箭部落已经腐败到了什么程度,那样贵族们用超过大唐千百倍的搜刮平民的速度享受着大唐的贵族们也享受不到的超高待遇,纸醉金迷怎能形容之?
  阿史那泥孰,那个曾经被誉为西突厥救星的众望所归的大可汗,现在已经到了什么程度呢?非汉家食物不吃,非汉家衣衫不穿,住的吃的用的全部都是大唐皇帝李世民陛下都不敢乱用的奢侈品,全大唐估计也就只有李渊阁下会如此奢侈,但是阿史那泥孰也是这个样子,享受的程度已经远远超过了李家皇族。
  据大唐驻西突厥大使馆的秘密人员的报告,阿史那泥孰已经有足足一年没有上过马了,已经有足足两年没有亲自率军打仗了,大使馆的人员都说他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膨胀着,似乎已经没有办法在没有人的帮助下登上马匹,而在不久之前,他还是一个可以亲自率军征战的大突厥第一勇士……
  其余的突厥贵族们也差不多,攀比之风在突厥贵族内相当的盛行,西晋时期著名的石崇王恺斗富事件似乎在西突厥有了翻版,而且奢华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经过了几百年的演变,大唐的财富和物品种类明显超过西晋时期,而西突厥的贵族们用他们麾下牧民们惊人的财富换来的惊人的奢侈品自然也是来自于大唐。
  仅纵横司的记录来看,贞观七年八年西突厥贵族们从大唐获取的奢侈品总量已经超过了贞观前六年的朝廷财政总和,李二陛下也是第一次发现这个被视为贫穷落后的部落的财富居然如此惊人,来自于他们的牛羊马,来自于他们的生活习惯,那些肉食和战马,都是相当珍贵的,以至于李二陛下为了多赚取一些钱财,还大方地把自己的内库放了出来,任由纵横司官员进去挑选奢侈品——不能是珍贵文物。
  珍贵文物给那些野蛮人也不知道其价值,一副正规的王羲之的字在那些野蛮人眼中还比不上一张羊皮,但是相反的一块黄金在他们眼中就能比得上一群牛羊马,就以这样的换取比率,大唐已经逐年的把西突厥牧民们的财富搜刮的越来越干净,而西突厥的贵族们也越来越富足。
  贞观八年西突厥出现了一件大事情,十支箭部落之一的部落领袖公然与阿史那泥孰叫板,认为阿史那泥孰没有他有钱,没有他拥有那么多的财富,所以阿史那泥孰并不适合做大可汗,阿史那泥孰当然大为恼火,立刻就向那个部落领袖宣战,于是大家就在他们所信仰的神明的面前开始斗富……
  那个部落领袖宣扬他用大唐的丝绸做抹布去擦拭污垢,西突厥贵族们纷纷表示这位领袖果然富足,居然可以奢侈到那大唐的丝绸做抹布;阿史那泥孰只是轻蔑的笑了笑,拉来了王庭味仙居的主管,让他证明自己的府里面就连最底下的奴仆都可以以大唐的美食作为口粮,晚上还能当宵夜吃掉!实在不行就去喂猪!猪都吃不下了就丢掉!
  消息传开,大家纷纷表示还是大可汗比较有钱,都能拿大唐的美味食物给下人吃,还能喂猪,居然连猪都吃不完!实在是太有钱了!果然不愧是大突厥的大可汗!那个部落领袖自然非常不爽,于是对外宣布他天天都拿大唐的白糖水洗锅子洗碗!大家证实之后又纷纷表示还是这个部落首领财大气粗,都能拿白糖水洗锅子!
  阿史那泥孰冷冷一笑,立刻命令手下给在场的好几百人每人煮了一锅糖水带回去喝,喝不完倒掉也可以,我这里还有!不要担心喝不到!那个部落首领的脸都绿了,最后祭出杀手锏,拿来了一颗据说是来自于大唐皇宫的珍贵无匹的大珍珠,色泽红润,光滑细腻,一看就是珍珠中的极品,大家纷纷表示还是他比较有钱啊!
  阿史那泥孰手持一把斧子,一把把那颗珍珠抢过来,一斧子把那颗珍珠砍成好几瓣,把所有人都给震慑住了,那个首领大哭大喊着质问阿史那泥孰是不是疯了,要他赔偿之类的,阿史那泥孰很平常的笑着,摆摆手告诉他不要担心,一定会赔的,一挥手,手下扛着几箱子比那颗珍珠还要大还要浑圆的珍珠过来,让他捡大的挑。
  这个消息被大唐大使传达给了杜如晦,杜如晦知道以后愣了好久,然后仰天大笑,好一会儿才站起身子前往皇宫要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李二陛下,李二陛下得知以后也是愣了好一会儿,才仰天大笑,之后又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满朝文武,满朝文武也愣了好一会儿,最后哄堂大笑。
  李二陛下笑了一会儿之后,逐渐严肃起来,对此事发表重要讲话:“前有石崇王恺斗富,遂有司马氏亡国,今有西突厥蛮夷斗富,可见西突厥亡国之日不远矣;虽为大唐之福,然亦为大唐之戒,即使国富,即使国库充盈,我等也断断不可为财物蒙蔽双眼,否则亡国之日不远矣,诸臣戒之、慎之。”
  大家都明白了,西突厥距离亡国之日已经不远了,纵横司再一次立下了大功,没有动用军队,没有损失一名士兵的生命,没有消耗一粒米粮,反而从西突厥掠夺来了那么多财富,让整个大唐肥了一圈,所消耗掉的不过是一些丝绸,一些茶叶,一些黄金白银饰品,一些精巧的手工制品,一旦大唐消灭了西突厥之后,这些东西还是大唐的。
  就等于是大唐没有损耗什么就获得了整个西突厥,纵横司的可怕,纵横之术的可怕,杜如晦和苏宁的可怕,大家都明白了纵横司是一个颠覆常识的存在,在纵横司手中,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发生。
  如今纵横司成为了纵横部,等级更高,具备的权力更多更大,杜如晦真真正正的成为了国家的大佬,国之重臣,跺跺脚整个朝堂都能抖三抖,而杜如晦之下,就是苏宁了,光明正大的纵横司左侍郎,明明白白的杜如晦继承者,跺跺脚朝堂也能抖两抖,一个起步就是那么高的位置,怎能不让人郁闷?
  不过话说不招人妒是庸才,苏宁也就腆着脸自称人才了,并且对此表示非常的喜悦,当然李二陛下不会脑袋发热到给一个毫无经验的年轻人这么高的职位,苏宁的能力已经足够获得这样的位置了,非常适合这个职位,对于这个职位所需要用到的一切都非常的擅长,所以说,苏宁之所以获得这个职位,是他应该得到的。
  只不过他的年纪实在是有点轻了,所以人们不满也很正常,只是在纵横司……哦不,纵横部里面,这种情况并不常见,纵横部的官员们大多数都是从最开始的纵横司一路走过来的年轻人们,纵横部的官员平均年龄是整个大唐部门官员平均年龄最低的,清一色的年富力强的年轻人,朝气蓬勃,动感十足。
  所以在纵横部里面,苏宁并不算是最年轻的,还有好几个十六十七岁的孩子无论如何都要来纵横司里面学习,然后进入纵横司,如今他们也成为了纵横部的一员,一个不大不小的官员——创部之后,需要更多的官员,而纵横司的官员数量很明显并不足够,于是乎,提拔一些元老也就是势在必行的了。
  这些年轻的人们很被人家嫉妒,这么年轻就是同级官员了,但是他们的确拥有这样的能力,做起事来丝毫不拖泥带水,在办事节奏全大唐部门第一的纵横部里面,的确不需要老气横秋的官员——杜如晦是年纪最大的。
  曾经有过年纪大的慢吞吞的老家伙硬是要加入纵横司做事情结果第一天就被累晕过去然后消失不见的例子。
  苏宁进入纵横部上班的第一天就受到了热烈欢迎——大家都是苏宁一手提拔上去的,当然感谢他,纵横司升级了,大家也都随之水涨船高,担任了更高的职位,普遍都是五品官六品官了,甚至还有好几个出身寒门但是已经是四品官的,对于苏宁的到来自然是非常高兴且欢迎的。
  “哈哈哈哈,不要高兴得太早,我来了你们的任务就更重了,吐蕃已经完蛋了,但是你们不要想着休息,不要想着偷懒,还有西突厥,还有薛延陀,还有西域,还有高句丽,还有新罗和百济,还有大海,我们的任务很多,我们的任务很重,千万不要懈怠!纵横家,不可以懈怠!”苏宁发表了重要谈话。
  纵横家的魂已经复燃了,传承重新开始,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纵横之高者,亦为国为民。
  杜如晦笑眯眯的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等着苏宁过来拜见自己,苏宁笑眯眯的奉上一罐子新茶给杜如晦做见面礼,杜如晦笑纳了,而后笑道:“第一日上任就贿赂上官,苏侍郎这个官做的很不好啊!”
  苏宁笑道:“杜尚书此言差矣,君为我之上官,送些茶叶给上官何错只有?仅仅只是情感交流,算不得贿赂二字若这样也为贿赂,那岂不是天下人都是贪官?”
  杜如晦哈哈笑道:“第一日为官,还是这样的高官,有何感受?有何想法?有何思虑?有何担忧?”
  苏宁莞尔道:“无感受,无想法,无思虑,无担忧。”
  杜如晦笑道:“小小年纪,既身为三品高官,岂能如此淡然?三品侯爵并不算什么,但是三品高官,还是实位高官,三明,你却不应该有些担忧吗?老夫可风闻外界欲图与你过过招的人很多啊,对于你小小年纪就担任这样的高官,很多人还是有所想法的,你却不担心陛下这样做会对你有什么影响吗?”
  苏宁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了下来,拿起一支笔端详着:“担忧如何?不担忧又如何?既然事已至此,我便坦然接受吧,若想与我过过招儿,我也应着,正好,我也想和他们过过招儿呢!哈哈哈哈哈哈!”
第六百八十八章
审计司
  “我一直都有所疑虑,为何你对海运之事如此上心如此提防?既然如此担忧,那又何必将它说出来,付诸实施呢?况且,你也是大力支持海上贸易的不是吗?”李二陛下翻看着苏宁的奏折,颇有些郁闷的询问。
  及冠之后,拥有了官位和权力,苏宁可以上朝,可以正大光明的向李二陛下提出建议,而不是以一个小孩子的身份躲在书房里面给李二陛下提意见,现在苏宁完全可以就纵横部所管辖的一系列事物进行上奏和处理,只要是纵横部负责的对外对内事物,苏宁都可以插上一手,光明正大。
  苏宁也是同样郁闷的看着李二陛下:“陛下,说到底,您还是没有把臣所言之事放在心上吧?即使七王出海,即使万民出海,您也还是没有对海上贸易抱有什么太大的期望是吗?仅仅是为了海军才顺便发展海运,并且仍然不太相信海商可以成为富可敌国之大商,是不是这样呢?”
  李二陛下合上了苏宁的奏章,沉吟道:“就你出仕这六年以来,你所说的所提出的意见,我都非常重视,并且付诸实施,效果也基本上都非常好,所以只要是你提出来的意见和建议,我都会非常重视,时时刻刻研究关注,不论是什么事情,我都是这样做的,你现在也是有官位的臣子,你要有起码的担当,也要对你目前的地位有基本的认识。
  我给你的从三品官位算不上太高,但是你明白,我明白,大家都明白,纵横部意味着什么,纵横部的官员意味着什么,以及你那左侍郎意味着什么,过去你没有官位只有爵位的时候我可有轻视过你?你所提出的建议甚至在将来可以付诸史书,更别说如今你是三品官员,位高权重,我如何可以不重视你新官上任以来给我的第一份奏章?”
  李二陛下很冷静很温和的这样回答,这样的语气和态度让苏宁觉得有些不适应,之前不是尖酸刻薄的压榨就是随随便便的敷衍,基本态度就是如此,但是如今的温和,乃至于一丝丝可以被感觉到的重视与尊重,苏宁明白了,自己和李二陛下的关系已经发生了改变,地位的改变,意味着双方关系的改变。
  自己已经是一个成年官员了。
  “臣明白,臣误解陛下了。”苏宁很认真的认错。
  李二陛下点点头,随后说道:“正是因为如此,我不可能轻视你的意见,也不可能无视你的想法和谏言,只是似乎从你入朝以来,就十分关注商务发展,大力推动商务发展,但是同时却又及其警惕商务与商人,不惜对不法商人课以重税施以严苛惩处,处处设防,到处监督,我的确非常疑惑,到底是为什么!”
  苏宁没办法告诉李二陛下究竟是为什么,但是一些话是可以说出来的:“陛下,究竟是为什么,陛下也应该明白一些,为何商鞅推广重农抑商之政策,为何历朝历代贤达都把农务放在第一位,商务放在最末端,大力打压商人,打压商业,士农工商,商是最末一等,陛下,先代贤达这样做,不是没有道理的。
  商鞅错了?李俚错了?始皇帝和李斯错了?汉高祖错了?张良萧何陈平曹参错了?光武帝错了?曹孟德孙仲谋刘玄德都错了?诸葛亮也错了?荀彧荀攸程昱贾诩司马懿这些人都错了?乃至于百年乱世中那些帝王,前隋之杨坚杨广,他们一直都在坚持重农抑商之举,历代贤达一直坚持的重农抑商,错了?那些先圣都是错的?
  一个错误不可怕,但是一错就错千年,我族还未消亡那可真是皇天后土保佑我神州大地了,唯一的理由就是,他们没有错,或者说,他们并没有完全错,只是错了一部分,另一部分是对的,陛下,您可曾想过,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之前,华夏对于商人的看法是什么样的呢?”
  李二陛下沉吟道:“你是指夏商周?”
  苏宁点头:“正是。”
  李二陛下慢慢摇摇头:“我虽读书,但是尚未将那些史书全部读完,了解的不是很多,尤其夏商周史料不全,年代久远,可信度上也有问题,怎么?读史书写史书有了些感悟?你那本史书写的如何了?”
  苏宁回答道:“臣所写的史书陛下不久之后就可以阅览到,但是当前,陛下却必须要明白为何商鞅会摒弃夏商周鼓励商业发展之举,强行限制商业发展,并且以法家之身份获得儒家支持,以至于对商业之抑制一直维持到今日,陛下不觉得其中有些联系吗?为何夏商周没有重农抑商,到了商鞅那儿就非要抑制不可?”
  李二陛下问道:“为何?”
  苏宁慢慢说道:“臣所了解的也不是很完全,但是大体可以明白,之前也对陛下说过不少臣所了解的,比如李俚变法,就是因为他认为巨商大贾操纵市场物价以至于类似于米粮这一类生活必备之物的价格太贵,以至于百姓们买不起,从而会导致政局不稳,威胁到国君的地位,所以就推行了抑制商人的举措。
  想想也很合理,因为要限制商人操控物价,从而稳定局面,让人人有饭吃,土地虽然归农人所有,但是产出粮食却会被有心之人所收购,所囤积,不卖,以至于城池中不从事农务没有土地的住户失去了粮食的来源,市面上米价就越来越贵,那些商人就可以获得巨额的利益,但是百姓财力有限,买不起那么贵的米,吃不饱肚子,就只能闹事了。
  商人所造成的国家动乱,在周后期屡见不鲜,乃至于巨商大贾可以进而为官,操控国政,为自己谋利,例如吕不韦,这些商人比之单纯的贵族更为可恶,贵族财产来源本就是确定的,有封地有事宜,不会多也不会少,而商人掌权之后却会利用自己的权力把其他商人给收拾掉,吞并他们的生意,造成某一种物品的贩卖只有一家商户供给的情况,而且还是不得不买的生活必需品,如此一来,价格他们说了算,百姓不只能高价购买了吗?
  商鞅同时代的贤达们肯定也是注意到了,商鞅之前的时代,夏商二代就不说了,华夏大地基本上是荒芜人烟的蛮夷之地,商人再如何折腾,限于地域,他们折腾不出什么来,即使商代国土大增也是如此,以物易物的时代,商业发展不起来,商人也发展不起来,一直到周代。
  国家统一安定好几百年,广设诸侯以开疆拓土,华夏版图基本上就确定于那一时期,周王室衰微,礼乐崩坏,诸侯争霸,为了增强国力,诸侯自然会采取一系列措施,从幽王失去国都之后,一直到平王东迁,周王室彻底失去了权威,诸侯已经失去控制,发展也不是周天子可以说了算的,所以商业也就在那一时期因为来钱快,增强财力迅猛而广受青睐。
  乃至于富商大贾可以通过做生意而做大官甚至于获封贵族,吕不韦就是其中佼佼者,同时代还有许许多多大商人,掌握了很多地方的盐铁铜供应,没有盐吃,人就会死,没有铁和铜,就没办法打造农具和兵器,也就是说,这些大商人的存在反而限制了国家的军力和农业发展。
  为此很多国家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商鞅有鉴于此,在秦国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抑制商人,打压商业,稳定局势,为秦国一统天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不难看出,同时代采取抑制商业发展的国家不多,很少,但是都是一时强国,尤其是秦国,最彻底,以至于一统天下。
  到汉代,汉武帝将盐铁收归官办,不允许大商人经营,杜绝了商人掌控国家和民众命脉之事的发生,汉代因此而稳定,为武帝进击匈奴奠定了基础,也因为此,重农抑商成为国策,为日后历朝历代所推行,这一政策的本意是好的,但是到后来为儒家所曲解,变本加厉改为了歧视商人,更在后来被认为是灭商才是正道,以物易物是王道,臣不敢恭维。”
  李二陛下抬起头,缓缓说道:“总而言之,你说了这些就是要告诉我,把商人管得太死,就会导致国力衰退,但是把商人放得太松,又会惹来更大的麻烦,以至于商人可以操控国政,引发大乱,是这样的意思吗?”
  苏宁点头道:“陛下圣明。”
  李二陛下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淡淡的问道:“难道我大唐江山会这样容易被商人掌控?这未免有些言过其实了吧?”
  苏宁说道:“不是被商人掌控,是被银钱所掌控。”
  李二陛下愣了一下,苏宁趁热打铁:“古语有云,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天下熙熙皆为利驱;此利者何为?钱货也。”
  李二陛下把茶杯放下了来,有些不太确定的问道:“当真如此,当真会如此严重?”
  苏宁点头:“若非如此?臣何必请陛下设立审计司以应对局面,纵横部任务太重,官员太少,如今有些难以应对繁重琐事,若不在此时设立一些特殊部门以备不时之需,到时候万一真的泛滥,可就无法应对了,臣之所以请求陛下重修《贞观律》也正是因为此,此乃臣就职以来所做的第一件事,无论如何,臣都不愿意看到那一天!”
  李二陛下叹了口气:“这天下,总有那么多不得不错而又不得不做的事情,苏宁,朕把你当作官员,当作臣子,而不是一个孩子,你要为你自己所做之事负责,此部门一旦成立,若是事情并不如你所预料,言官的弹劾,其余官员的反对,你可就要自己掂量掂量了,当然,朕并不希望如你所料那样。”
  苏宁很认真的行了一礼:“臣苏宁多谢陛下信任,臣一定不会让那种事情发生的。”
  李二陛下摆摆手,让苏宁退下了,苏宁得到了李二陛下的允许,还要出一趟门下省得到魏征那位大佬的批准,这位爷要是不批准,那么审计司还是办不起来,不过这位爷显然还是比较支持苏宁对于商业的监管行动的,二话不说就批准了,审计司的成立正式确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09/4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