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攻略(校对)第29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8/451

  卖给他们,为什么不卖,那么好的赚钱的机会,我们把价格抬的更高一些,获取更多的财富,然后同时也悄悄的售卖给暴民军团和神明教护卫军团,让他们杀的天昏地暗日月无光,得到好处的是大唐,松赞干布真的以为他先还是吐蕃说一不二的掌权人?他想得太多了,骗骗他而已,没有了禄东赞这样的智囊,他就是个废物。
  而且就报告来看,吐蕃未来有可能的赞普是一个很不喜欢大唐的人,这个人的存在很成问题,不过也没关系,在他们决出胜负之前,大唐已经稳操胜券了,就算那家伙做了赞普,也持续不了多久,纵横司已经做好了一系列的准备,绝对让吐蕃没有未来!
  群臣鼓掌,皇帝赞许,纵横司做的很不错,深得朕心,恩,到时候可以把纵横司提一个等级了,这次大功就记下来,等提升等级的时候,一并赏赐,大唐六部是时候添一个新成员了!
  然后军方集团也对此次时间表达了他们的看法,这一次的事件给了军方充分的准备时间,谷州与浑州的军队安排已经妥当,五万军队已经齐装满员,不日就可挥师南下,扫荡吐蕃北方,不过若要攻略整个吐蕃,估计五万军队不是太多,所以希望皇帝陛下可以酌情补充一些军队,让这场吞并战役打得更有底气。
  李二陛下思索了一下,同意了军方的条件,大手一挥,此次军事行动允许军方调集十万军队参展,要军方在最短的时间内给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交上来让皇帝审查一下,然后等待出兵命令,命令一到,立刻出发,不得有丝毫耽误,要以最快的速度把空虚的吐蕃北方给吞并了,然后集中兵力把南方的吐蕃军队主力全部消灭,三方面一起消灭!
  这是自消灭东突厥汗国以来第二次十万军队以上的大军团联合作战,因为此次作战的特殊性,李二陛下批准了燃烧罐的使用和工部最新研发之连发唐弩的使用,务必要一举击破吐蕃全部的抵抗势力,一举荡平吐蕃,彻底扫除大唐西进的障碍物,为大唐向更高处迈进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一次的军事行动,有敌无我!
  同时,有人提出了关于出兵的理由问题,自古以来作战行动都需要名正言顺,否则极易引起周边藩属国的动荡不安,对此,杜如晦提出了一个关键点。
  那就是根据当前的形势判断,纵横司密探纷纷认为松赞干布难以同时对抗两方面的进攻,一旦松赞干布落入了颓势,从而被逼无奈请求大唐的帮助的时候,大唐应该如何应对呢?对!这就是大唐出兵的理由!朝臣对此提出了很多的意见,最后统一了思想,认为这就是大唐最好的机会,名正言顺出兵荡平吐蕃的机会。
  吐蕃北部和西部都被叛军占领,大唐目前只承认松赞干布的政府,那么除松赞干布政府的占领区与南方区域之外,其他的都是敌占区,大唐作为吐蕃的盟国帮助吐蕃扫平吐蕃叛逆是名正言顺的,在吐蕃正规军在收复失地之前帮助管理也是正常的,顺带着和吐蕃正规军一起消灭叛军也是正常的,而吐蕃政府把好心当作驴肝肺疑神疑鬼偷袭大唐王师造成损失也是很自然的,那么大唐顺势而为自卫反击也是正常的,消灭吐蕃吞并之也就是正常的……
  说道这里,所有人都明白了,大家阴险的笑了起来,你不给我理由,那我自己制造理由不就行了,强国对弱国开战其实不需要太多的理由,只要有那么一件小小的事情,不管弱国如何回避战争,还是会被逼着开战的,那个时候,若果已经没有战争能力了,而强国的军队兵强马壮,战争结果不言而喻。
  李二陛下更是开心,眼看着一大块土地就要落入手中,如何能不开心呢?于是趁着这个机会大家开始商议起了吞并吐蕃之后如何管理吐蕃故地的问题,高原之地,严寒困苦,发展农业什么的是不太可能,也发展不了多好,所以无发打造为粮食基地,只不过那种苦寒之地却是很好的练兵之所。
  体会过高原气候的李世绩对此有很深刻的理解,认为高原气候可以很好的锻炼一名士兵的强健体魄,既然无法打造为粮食产地和商业基地,那么干脆就作为军事训练地区就好了,每一年大唐都可以派遣相当一部分的士兵在高原上训练,同时驻扎,严防叛逆;同时吐蕃之地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甚至可以作为大唐进击西域的大后方,所以将其打造为军事管制区很有必要。
  牛进达提出苦寒之地最适合锻炼坚强的军人,所以提议每一届的军事大学学子都要有至少三个月的时间在高原苦寒之地做训练,恩,就是军训吧!三个月的军训就要在高原之地上完成,完成不了的,就不配进入军事大学享受高福利待遇!这一点得到了所有将军的一致赞同。
  而关于吐蕃故地的政治和经济价值,房玄龄提出了一份报告,认为苦寒之地虽然不利于粮食的生产,却也有别的好处,比如适合放牧,吐蕃之地经常有很多的肉类流入大唐市场,大唐现在很缺乏肉类食品,如果在高原之地加强放牧产业的话,可以为大唐本土提供很大量的肉食,加强百姓的身体健康。
  然后高原苦寒之地也会有很多的天材地宝,对于医药业发展来说或许是一个很好的契机,或许可以在高原上发现很多新的药材和珍贵的东西,也会有不小的作用,综上所述,此苦寒之地并非一无是处,还是有很高的价值的,对于大唐的长远发展十分重要,所以特别需要大唐强力的管制,建议在吐蕃故地设立大唐的州县,派最精干的官员去当地统治。
  李二陛下对这些建议一一采纳,褒奖了提出建议的臣子,然后迅速颁布实施,大唐驻吐蕃大使馆立刻表示大唐政府愿意向吐蕃政府提供兵器的支持,不过军事顾问这些东西就暂时不可以了,毕竟这是吐蕃的内务,大唐不能干涉吐蕃的内务。
  这是缓兵之计,杜如晦认为现在军队不可以接受任何关乎于吐蕃内政的条件,否则会给松赞干布很大的警觉,现在先吊着他,让他真的以为大唐不想管吐蕃内政,等到了他真的走投无路的时候,那个时候他想要的就不是军事顾问了,而是大唐的军队的介入!
  杜如晦算计得很准确,松赞干布的确是在试探大唐,毕竟算是个雄主,松赞干布不会那么容易失去冷静,冷静的派遣两路大军分兵抵抗暴民军团和神明教护卫军团,松赞干布做好了充分的战术准备,虽然强征而来的军队没什么战斗力,但是用来做炮灰还是可以的,自己的精锐军队作为杀手锏还有用处,没那么容易让这些叛逆得逞,哪怕他们两路夹击!
  只不过暴民军团和神明教护卫军团的强大战斗力似乎有些超乎了松赞干布的想象,两路抵抗大军的初战都摆得很惨,各自损失了数万兵马,刀疤更是将那一路大军的前锋大将给斩了,全歼前锋军,神明教护卫军团则是把轻敌冒进的前锋诱入了山谷中全歼之,一下子两路大军都战败了,松赞干布有些慌乱了。
  他严厉的斥责了两路军队的主帅,严令他们必须打胜仗,否则就不要回来见自己了,人被逼急了,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于是第二战吐蕃政府军获得了胜利,分别重挫了暴民军团和神明教护卫军团的势头,一句夺回了失地,抢占了重要据点,双方展开了对峙。
  松赞干布稍微放松了一些。
  但是随之而来的第三战却又让松赞干布头晕眼花,第三战虽然打了胜仗,但是北路军自己最信任的悍将却被敌人引诱,被一箭射死,损失了一名大将和一千多骑兵,让松赞干布大为震撼,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现在大战刚刚开始,却损失了一名大将,这是多大的打击?松赞干布做好了亲自出战的准备了。
  他手下已经没有什么可以独当一面的大将了,都派出去了,原本禄东赞是绝佳的人选,结果阴沟里翻船,自己死了,十万大军全军覆没,自己的家人都被杀光,北方十二领主全军覆没,松赞干布失去了最大的助力,西方的神明教护卫军团虽然战斗力不是很犀利,可是非常稳重,自己的军队数次挑战都无法与之交战,让松赞干布恼怒不已。
  大唐贞观九年五月十日,西部大会战发生了,神明教护卫军团以一万五千人的损失全歼八万吐蕃西路军,据说是用了一种很奇怪的战术,传闻是不知道是谁使用了妖术引得天上降下了火雨,一下子将吐蕃政府军的士气打散了,纷纷伏地不敢战斗,之后就是单方面的屠杀,吐蕃西路军全军覆没,主帅被活活烧死,吐蕃中央政府大震,松赞干布又吐了一口血,醒来之后咬着牙宣布自己要亲自出征。
  这一刻,吐蕃风雨飘摇!
第六百六十四章
小鲜肉李伯瑶(上)
  不得不说,对于大唐的一群闲的蛋疼的大将军们来说,混乱中的吐蕃就像是一颗臭鸡蛋,对那些大将军们有着致命的吸引力,为了争取功绩,为了表忠心,为了向李二陛下表示他们的兴趣全部都在军务上而没有政治上的野心,陆军参谋总部做出的成绩让苏宁叹为观止,传达李二陛下指令不过十天,一份完整详尽的进军路线报告就提交到了李二陛下的手中。
  李二陛下被他们请到了参谋总部当中,李世绩亲自为李二陛下在刚刚制作好的吐蕃沙盘中模拟推演他所预料中的战斗,在这一次的推演当中,苏宁有幸参与,并且注意到了李世绩着重提出来的后来非常有名的石堡城。
  石堡城相传为隋文帝时所修筑,地处青海,背靠华石山,面临药水河,坐落在一座褐红色的悬崖峭壁上面。正面崖壁陡峭,两侧山峦逶迤多姿,如苍鹰展翅,令人生畏,乃是吐蕃与唐边境之交通要冲,吐蕃占据之,则可以虎视陇右,随时出兵切断陇右大道,使得西域与关中之连接点断开,相当棘手。
  同样,大唐若占据之,则可以将吐蕃与唐边境多处防守据点连成一线,虎视吐蕃本土,事实上也是如此,吐蕃与唐在石堡城数次交战,死伤何止数万,最著名的那场战役就是哥舒翰以六万三千兵马攻打只有六百人戍守的石堡城,损兵三万余才勉强攻下石堡城。
  但是这种情况在如今已经没有什么可能重现了,因为大唐已经占据了绝对的优势,石堡城虽然为吐蕃所占据,但是吐蕃陷入了三方混战当中,石堡城在吐蕃与唐的边境处,前往首都逻些城的道路早就被暴民军团截断,可以说如今的石堡城其实就是一座孤城,并没有太大的意义所在,只是李世绩上一回率兵征战的时候无意间注意到了石堡城,这才有了兴趣。
  在地图上和沙盘上一推演,果然发现了石堡城的不凡之处,他们这才发现隋文帝建立石堡城的重要意义,深深感叹于前人的智慧,决定一定要夺回石堡城,以慰先人在天之灵,同时,石堡城如今虽然失去了战略意义,可是还是有一些人在驻守,禄东赞生前似乎留下了一支军队在驻守石堡城,现在是什么情况也不太明白,但是无论如何,石堡城也要拿下。
  而除了石堡城之外,整个吐蕃北方乱作一团,那位暴民军团的领袖似乎不太重视后方的防守,只是零零散散留了一些人驻扎在一些临时的人口聚居地,就连城池就没有,一旦被大唐铁骑找到了,除了死还是死,整个吐蕃北方已经没有像样的防御了,只要有了理由,一旦出兵,大将军们都表示绝对可以在一个月之内扫荡北方,虎视南方。
  李二陛下很满意,表扬了一下参谋总部的众人,牛进达随后向李二陛下提出,军事大学的学子们也很希望可以参与到这场战争当中去,随着大唐的发展,叛乱事件已经越来越少,去年的贞观八年更是一场上了规模的叛乱都没有,以至于整整一年军事大学都没有办法出动,虽然学子们都很珍贵,可是没有经历过战火磨砺的军人算不得军人,所以牛进达恳请李二陛下允许如今的高年级军事大学学子随军出征。
  在教育普及和印刷术推行之后,皇家开办的书店已经遍地开花,大唐的人们都已经可以拥有一本属于自己的书了,欠缺的只是教他们读书的人,而这些事情也只是时间问题而已,所以读书人的大量增长和人口素质的提高已经是可以预见的了,会读书识字的军人的重要性也不像以前那样的变态,所以,军事大学学子随军出征已经不是偶然发生的事件。
  事实上第一期学子在参军之前就已经经历过很多场大场面的战斗,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所以才会造就了一批极其优秀的军人苗子,引得诸位大将军不顾身份的疯抢,而没有经历过战争磨砺的军事大学学子,却明显要弱了一大截。
  所以李靖和牛进达召集了军事大学的教员和教官开了一次集体会议,会议作出的决定就是会向皇帝陛下请求让军事大学高年级成熟学子随军出征,作为一个见习军官参与到每一场重大的战争当中去,积累丰富的经验,回来写成报告上交给军校,交给李靖批示,以此锻炼这些学生的心性,增加他们的真实经历。
  对于这个事情,李二陛下思考了一会儿也就同意了,但是军事大学的学子到底还是宝贝疙瘩,保证安全是第一要务,随后才是建功立业,封妻荫子命都保不住,只能往忠魂祠里面送。
  苏宁心中一动,他意识到李靖的孙子李伯瑶可就是在这一期军校的学子当中,当初的小鲜肉如今也逐渐长成了,成为了一个翩翩美少年,李靖年轻的时候也是一表人才,红拂女张初尘也是绝代风华的美人儿,所以优良的基因遗传到李伯瑶这一代的时候,仍然非常给力,当初几个好兄弟里面最小的就是李承乾和李伯瑶,但是李承乾是太子,暂时不考虑上战场,只有李伯瑶需要。
  反正苏宁一直认为可以在军事上面取得最大成就的就是李伯瑶,深得李靖真传的李伯瑶,历史上声名不显,但是却在南方的某些地方被视为神明,他的军事能力和政治才能也都可以看出来一些,而且李伯瑶为人谦恭,学足了李靖,李靖自己也说过,自己的儿子不顶用,但是孙子却是个人才。
  李伯瑶在军校里面目前是保安司的副司长,虽然是祭酒李靖之孙,但是行事为人上相当的优秀,很为众人所称赞,而且李靖对待他也异常的严厉,别的学生做三遍可以成功的事情,李伯瑶就只有做一次的机会,不成功就要被责骂,李靖严厉的管教换来的是李伯瑶的深沉内敛,为人温和谦恭。
  苏宁非常喜欢和李伯瑶相处,这个温润如玉的少年并没有被李震啊长孙冲啊那一群禽兽所玷污,一直都秉持着自己的内心,也因为年纪小,所以有些腼腆和内向,一直视苏宁为重要的兄长一辈,很尊重苏宁,对待苏宁在很多方面上都和老师差不多,苏宁也很愿意在某些事情上提点李伯瑶。
  实际上因为李靖立下的军功太甚,引起了大唐诸将的一致不满,这种不满在李靖退役之后就延续到了李靖的后人身上,李伯瑶的出现让那些对李靖不满的大将军们同样不满,他们不希望看到第二个军神的出现,所以历史上的李伯瑶并没有什么名声,打了一次胜仗以后也是早早的病死,没有立下更多的功绩。
  但是苏宁的出现扭转了李伯瑶的命运,出于对李靖的感恩,让李伯瑶成为第二个李靖是势在必行的事情,大唐官二代当中实在没什么大才可以大用,李震是军师型的人才,长孙冲也是谋划型的人才,程处默和尉迟宝林都是冲锋陷阵的勇将之才,可以为文武双全大将之才的,将门二代里面还真没有一个。
  薛仁贵和王玄策他们都是平民出身的新锐之将,将门们自然也不愿意他们的子弟输给这些平民出身的人才太多,所以苏宁这个特殊人物就被赋予了一项特殊的使命,当然也是无意间的,并不是有计划的预谋,只不过出于对兄弟的责任感,苏宁想要这么做。
  谷州和浑州二州的第二批派遣军已经整装待发,明日就可以出发离开长安城向陇右之地进发,这一夜,所有要参与这一次战争行动的军校学子得到了李靖的特许,家住长安或者长安城周边,可以在明日出兵之前赶回来的人可以回家看望家人,不可以的就留在军校,写一封家书送给家人。
  李伯瑶没有选择回自己的家,而是选择去了苏宁府上,纵马向苏宁府上狂奔而去,这一次出兵苏宁没有参与,他的长假还没有放完,在家里面陪孩子,是不是的还要参与到《贞观律》的重修当中,李二陛下也答应没有重大的事物不会打扰苏宁在家陪老婆孩子,只不过李二陛下的话不能太相信,以前每一次说不给自己找麻烦了结果还是一屁股麻烦。
  没办法,谁让自己是贞观革新的幕后黑手呢?
  苏宁很是高兴的接待了李伯瑶,亲自做了一桌子菜,和李伯瑶两个人吃,关上书房大门,不让任何人进来。
  “你明日就要出征了,这最后一餐长安的美食,我就亲自给你做了,到了陇右之地就要做好吃苦受罪的准备,风餐露宿什么的也不要抱怨,大家都一样,大将军和你们都是一个样儿的待遇,只不过大将军可以多吃几块肉而已,差不了多少。
  所以啊,今天就给你多做些肉食补一补,恩,要打仗了,就不喝酒了,我们就喝点热汤,吃点肉,吃一餐饭,咱们也好久没有坐在一起吃过饭了。”苏宁笑眯眯的往李伯瑶的碗里面夹了一块肉。
  李伯瑶笑了笑,把肉送进嘴里面,心满意足的大嚼特嚼,然后笑道:“兄长做的饭菜就是美味至极,在军校食堂里面所食用的饭食也很美味,但是到底还是比不上兄长所做的饭食,吃了这一顿,伯瑶已经心满意足了。”
  苏宁很满意的看着礼数周全的李伯瑶,笑道:“你真是越来越像师尊了,很好,很好,阿震和阿冲那几个混蛋没把你给带坏,很好,你做得很好,有些事情可以不要在意,但是到底还是要有自己的坚持,觉得自己做的对,就不要在意别人是怎么想的,无论你做出什么决定,我都会支持你。”
  李伯瑶点头笑道:“伯瑶知道兄长心意,兄长,此番伯瑶随军远征,吉凶未卜,若是有个三长两短,祖父和祖母,就要拜托兄长多多照顾了。”
  苏宁愣了一下,随后笑着锤了李伯瑶一拳:“初次出征就没有活下来的信心了?”
  李伯瑶低下头,勉强的笑道:“世事无常,谁能保证自己一定可以活下来呢?”
  苏宁摇摇头:“话也不能这样说,我也算是身经十数战,第一次参战的时候只有十四岁,比你现在还小三岁,从那个时候一直到之前的蜀中平叛之役,哪一场战役没有战死的风险?灵州之战我差一点儿就死了,被一个敌将从马上打了下来,要不是兄长来得及时,我早就死了,但是我还是活下来了。
  伯瑶,你不要想得太多,此次的战役,难度不大,吐蕃已经乱成一锅粥,比起当初的突厥人,要好打的多,名将不是一日炼成的,谁也不是赶上战场就成大将了,我打了好几年的仗,现在还没有独自率领军队作战的经验,其实,我们都一样。”
第六百六十五章
小鲜肉李伯瑶(下)
  虽然有苏宁这只老鸟的谆谆教诲,但是很明显,苏宁看的出来,李伯瑶还是有着这样那样的顾虑,就这一点来说,苏宁觉得自己当时的情况和李伯瑶现在的情况是不一样的,当初的自己初来乍到,什么也不懂,逮到战功就要,那是作为活命之根本的,但是李伯瑶不一样,他活得很好,但是战场却随时会要了他的命。
  李伯瑶踌躇了很久,一口菜都没吃下去,最后还是犹豫着开了口:“兄长,我,我就是有点怕……”
  苏宁叹了口气,笑道:“伯瑶,怕,这是每个人都有的情绪,每一个人啊,在遇到他从来都没有遇到过的事情,并且这件事情被别人描述得非常可怕的时候,都会感到害怕,这很正常,我们都知道上战场会死人,会死很多人,并且谁都不敢保证自己不会是死的那一个,所以,谁不怕?
  你说程将军怕不怕?你别看程将军天天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其实他心里面指不定多怕呢,我告诉你啊,这个地位越高,牵扯的人越多,他就越怕,他怕的事情还不仅仅是打仗,打仗会死人这个谁都怕,但是呢,还有更多的事情,他需要怕!
  你说尉迟将军怕不怕,你看他天天那样子没心没肺的,其实他心里面也怕得很,怕别人弹劾他,怕别人对付他,怕陛下看他不顺眼,怕自己的家人会被拖累,怕,怕,怕,大家都怕,都怕这怕那,我也怕,打个仗怕死,捣鼓个火药怕被人弹劾死,随便弄点什么又怕被御史揪住小辫子不放,那些御史,你看他品级不高,但是就和疯狗一样,天天上窜下跳的逮到点什么就咬!
  太子地位高吧?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力方面就连皇后作为亲身母亲都不能制约,除了陛下就没有别人比他更高更厉害,但是怎么样呢?不照样被一群老夫子喷得一脸口水却一句反驳的话都不敢说?你什么时候见到承乾,哦,不对,现在要称呼为高明了,你什么时候见到他敢对一些文人大儒肆意指责?见到孔先生就像兔子见了狼一样!
  他也怕,他的地位更高,怕的人就越多,做的事情不好了,会有人指责他这里不对那里不对,说他不够贤明;吃的东西稍微好一点儿就会有人弹劾他不知民间疾苦;穿的衣服华丽一点就会被人称为奢侈;就连想要修一幢小屋子都被孔先生严厉斥责为浪费民脂民膏,你说他的日子过得有多苦?
  再说陛下,天上地下就一个,满大唐除了太上皇比陛下高一等级以外,谁还能比陛下更厉害?一国之主,威服四方,那又如何?下达一道旨意只要魏征看得不顺眼就能驳回,陛下除了干瞪眼还能怎样?如今群臣反对的事情陛下可会一意孤行?房相和杜相说不对的事情陛下可会说那就是对的?
  现在你再想想你自己,你还觉得你很怕吗?你只是害怕打仗会死人,可是我呢?我要害怕有人蓄意谋害我,比如山东士族的余党,我是主谋好吗?明着他们不敢,暗地里呢?随便派个杀手来我这里刺杀我或者我的家人?我的家人不多,每一个都是我的心头肉,无论是我的母亲还是我的兄长我的伯母我的嫂嫂我的侄儿侄女我的妻子,我的小妹,哪一个我都不能失去!
  我要担心的事情比你多太多了,他们任何一个出了问题我都能崩溃,那些混蛋只要对着他们一个下手我就能方寸大乱,家里的产业要照顾好,那是苏家的立身之本,没有那些产业苏家就没办法继续发展,苏家家业小,人口少,底子薄,经不起打击,商队也要管理好,不能出事,更不能出蛀虫,家里的仆役要管好,一个不好被御史参了一本就爽了!
  伯瑶,看我不顺眼的人太多了,想对付我的人何止数百?可是你呢,你的敌人只有一个,那就是战场上的敌人,明面上摆着的,你看得见的,有办法对付的,我要对付的敌人更多更可怕,而且随时都有可能开战!所以啊,伯瑶,怕的不止你一个,我们大家都怕,只要是个正常人,都怕!
  怕,不丢人,怕了以后不敢硬着头皮挺过去那才叫丢人!你说我们这些人那个没有硬着头皮和人家拼命的时候?你以为对付山东士族的时候我就胜券在握吗?我怕得要死!一个不好我就是满门抄斩你知道吗?但是没办法,我没有退路,我一手缔造了那个时候的局面,我不面对,谁面对?陛下吗?
  所以,伯瑶,怕,没关系,硬着头皮,挺过去,就过去了,一回生,二回熟,我第一次打仗的时候心都快从嗓子眼儿里面蹦出来了,那个时候偷袭定襄城对付隋皇室后裔的那一仗,我不也差点儿就被人砍了脑袋吗?那一次之后,见了血,杀了人,就没那么怕了,倒不是说不怕,只是习惯了。
  没有人不害怕战场,你看那些大将军们一个个趾高气扬的,包括我,都一副胜券在握的样子,其实我们都怕,和新兵不同的是,我们都已经习惯了战场,习惯了杀人与被杀,看惯了血肉横飞,久而久之,我们也就不怕了。
  你想想杜荷,青莲那小子,一开始是什么人?那就是个废人!杜相对他失望透顶,把他丢到我的府上,不管不顾不问,那个时候的青莲真的就像个废人一样,成天死着一张脸,都看不出来他的表情,可你看他现在?十七岁,和你一样大的年纪,已经是个西域都护府的在编中郎将了,不久前刚被抢走,都有爵位了,已经是个一等男爵了。
  他跟随我兄长千里奔袭西域的时候,风餐露宿,见着吐蕃人和吐谷浑人带着骑兵就猛冲猛打,不要命啊,那真是不要命啊!招招都和人以命换命,谁敢和他打?现在据说连仁贵那小子都不敢和青莲死战,真怕啊,青莲打起仗来真是玩命的!所以他镇守西域的时候谁敢和他过不去?他带着骑兵就杀人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8/4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