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攻略(校对)第2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9/451

  这份最主要的战略计划,通过西突厥了解西域,并且与西域展开商业合作,一步步打开和西域目前的封锁状态,让大唐的使节进入西域,让商人进入西域,以外交手段和商业手段进行第一阶段的侵略,等商人们逐渐掌握了当地的经济之后,就要以外交手段挑动事端,促使大唐军事力量有理由介入此处,并且横扫西域,夺回这片曾经富饶的土地。
  有了西域,重开丝绸之路,就不是难事,大唐的事业已经开始拓宽了,他们非常想知道,当初的大秦,还有安息,贵霜这些大帝国,现在是什么样子,那片曾经非常熟悉的土地,现在是什么样子,以及更西边,更西边,苏宁以故事的形式讲给李渊阁下听得西域和西方历史,深深地吸引了一群战争狂人……
  原来,天下之大,不知其方圆几万里也,大唐可真是坐井观天了。
  所以,才需要足够的人才,足够的军队,去进行这样伟大的事业,老一代战将以李靖为首的,已经定型了,正在渐渐退出军界;中生代战将以侯君集李世绩为首,扛起大旗,是军中的主要力量,而新生代年轻将领,不得不说,是以苏宁为首的,因为年轻人里面,苏宁的战功是首屈一指的。
  所以很多的将领非常关注苏宁,也非常关注此次的蜀中平叛战争,不仅仅是苏宁,军事大学第一期里面好多学生都是非常有潜力,很受看重的,薛仁贵,王玄策,孟雨,焦长河等等,还有一些很有前途的将二代比如李震等人,都在此次的出征之列,大将们并没有反对,因为反对也没有用,他们都是军校的一员。
  蜀中平叛战争,几乎集中未来一二十年大唐中生代将领退出现役之后军中的顶梁柱,以苏宁为首的军方新一代将领就要在此战之中诞生,这一战的战果和战绩将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这一群人未来十年到二十年的生活,不得不说,这场战争的意义一样深远,即使,这只是一场普通的战争。
  大唐的雏鹰们,就要进行第一次的试飞了。
  当然,他们的信心也有一部分来自于苏宁所写的苏氏三国,到最后,蜀国北伐和魏国南侵,围绕着汉中这一战略要地展开的数十年争夺,苏宁对于蜀中的地理了解的不少,甚至与战略要点也了解很多。
  “是以,虽然此战规模不大,可是,老夫依旧不得不给你指导一些关于蜀中的事情,蜀中作战,绝对不是平原作战可以比拟的,发生在蜀中的经典战役,也绝对不少,不过幸好,僚人愚钝,只知道占据一些城市而不知道占据战略要点,若是他们在夺取了嘉州陵州之后还会集合所有的僚人势力往北攻打汉中,乃至于侥幸占据了汉中,那么此战的意义就完全不同了,那将会是一场苦战。”
  李靖到底不放心,让苏宁抽出时间到他的府上,他要测试一下苏宁有没有做足功课。
  苏宁对于入蜀作战的事情了解的还真不少,谁让苏宁非常喜欢三国呢?还写出了三国……诸葛亮数次北伐,姜维数次北伐,曹魏的反击和逆袭,每一次都会围绕着出蜀作战和入蜀作战,路线问题,苏宁也着重描写了。
  入蜀作战,若是被占据了汉中,会很麻烦,但是僚人根本不懂打仗,只知道争勇斗狠,那么苏宁准备的战略战术都用不上,因为不需要攻打汉中,不需要攻取阳平关,不需要偷渡阴平直取成都,僚人只不过占据了蜀中平原上的一些土地,然后向外蚕食,并没有明确的目标,难以成事,不过据报,这群僚人有向成都进发的趋势。
  入蜀作战一般有两条路,第一条是从北往南打,打下汉中,再攻取成都平原地区,这是钟会和邓艾的路线;第二条路就是走水路,从东往西打,拿下江州,从巴郡等地入蜀,这是诸葛亮的路线。
  牛进达和苏宁选择了第一条路线,过汉中进入蜀中,平定叛乱;若是被叛军占据了汉中,那么打起来就难了,当初王平镇守汉中的时候,曹爽率军南下,十八万军队硬是没能打下三万军队镇守的汉中,反而没有打上一场决战,却损兵折将,推迟了中国统一时间二十年,是为兴势山之战。
  这场战役的意义非常深远,但是由于缺少著名人物的参与,所以不怎么被重视,但是苏宁却是相当重视这场战役,因为这场战役和之后的魏灭蜀之战,都在汉中战场的第一阶段战役中,凸显了兴势山的重要性,王平因为坚持魏延留下来的战略,据守兴势山,依靠汉城乐城的交替掩护,死守阳平关,打退了曹爽。
  而二十年后,蜀军却没能按照王平成功的战略,放弃了兴势山,以至于汉城乐城被分割,失去了退路,阳平关孤立无援,被攻破,汉中失守,之后的一系列失误,导致蜀国灭亡;一座兴势山,就在不经意间,将中国历史改变了,而在那之后,却很少有人注意到,那座不起眼的山,曾经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
第五百一十六章
学子出征
  或许是因为苏氏三国广为流传的原因,尤其是军事大学,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三国里面的经典章节几乎耳熟能详,三国前期和蜀中扯不上关系,但是到了中期和后期,苏宁就是以蜀国和魏国之间的战争为主线的,而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蜀地被人们广泛了解和重视,在那之后,开发蜀中的速度明显加快了。
  发生在蜀中一带的无数经典战役,被军事大学的学生们以及参谋总部数次推演研究,他们发现苏宁所描述的战役都是非常合理的,也是实际上发生过的,所以觉得苏宁对于蜀中应该相当了解,也是因此大部分人并没有反对苏宁作为副帅参与此次的蜀中平叛战役。
  学生们在最初的彷徨与迷茫之后,就开始认真的准备战斗了,领取自己的盔甲,领取自己的武器,将自己的战马好好地喂养,为它洗刷,将它调整到最好的状态,虽然入蜀之路不甚好走,但是想要以最快的速度解决战斗,解除蜀中危机,那么骑马就必不可少。
  甚至还有学生为了此战专门温习了苏氏三国,想要从中找到击破敌人的方式,为此苏宁哭笑不得,虽然书中的战役大多数都是真实的,但那又不是自己指挥的?那是诸葛亮魏延王平姜维司马懿这些大才所指挥的战斗,和他没什么关系,要说此次的平叛之战,他还真的没有制定出完整的战术,虽然参谋总部就此战作了推演和研究,并且把结果交到了牛进达的手上,但是究竟如何打,还没有定论。
  李靖牛进达还有苏宁三人聚集在军事大学里面进行着战术的讨论,此次的蜀中平叛,并不是太难,叛军仅仅把活动范围限制在蜀中平原,并未将控制范围扩展到比较难以攻打的地方,入蜀最重要的一条道路剑阁也没有被叛军掌握,所以这群叛军完全不懂打仗,只知道抢夺财物和土地,没有政治目的。
  这样的叛军是很好对付的,但是比较难的就在于,这一战的目的被规定并非是全歼敌军这样,要是全歼敌军的,苏宁有很多种方法诱敌深入,选择比较合适的地形,将这群叛军一把火烧光,就好像当初诸葛亮对付藤甲军一样,很容易,但是无论是参谋总部还是李二陛下,都提出了一个要求,此战不在于歼敌数量之多寡,而在于俘虏数量之多寡,大唐现在并不希望主动挑起对外战争,那么战俘的来源就要从内部着手,叛乱一次不容易……
  尼玛,苏宁听到这个话的时候整个人都斯巴达了,我的大唐要不要这么萌……
  要打赢,这是毫无疑问的,还要把敌人全部都给抓住,尽可能的用最少的杀敌数量奠定此次战争的胜利,然后抓住俘虏,俘虏的数量不得少于五万,这是最低的额度,因为就情报看来,此次叛乱的僚人数量应该有十万左右,虽然真正叛乱的壮丁只有三四万,但是还有很多女人和小孩,这些都是可以用一用,压榨一下劳动力的,地方官员催得紧,朝廷的压力也很大。
  劳动改造,不仅仅改造了那些外族,也改造了大唐……
  现在对外打仗和对内平叛,要求都是一样的,参谋总部下达的作战指令都会有一条,尽可能少的杀伤敌人,尽可能多的抓住俘虏,尤其是他们的家人,男女老幼,不要放过,哪怕只能用一个月,也是好的,留着是隐患,那么在他死之前最大程度的压榨他的劳动力,才是最好的做法。
  苏宁都不知道怎样说这些人了……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战争中少杀一些人,对大唐的形象也是不错的,毕竟如今整个世界的人口都没有一九四五年的中国人口多,杀一个就少一个,大唐周边的外族人口也不多,不能浪费,到时候万一真的杀完了就没人可用了。
  所以此次蜀中平叛,不仅仅是要打败叛军,更重要的是把那些心怀不轨的僚人全部抓走,带出蜀中,把生存空前留给汉人,而不是这些野蛮的不开化的蛮夷,大唐才是文明的代表,大唐拥有最高决定权,大唐让你活你就活,不让你活你就死,好好的待在蜀中还不愿意,还要造反,这不是要找死吗?
  对于蜀中作战,李靖表示了自己的意见,僚人声势浩大,但是完全没有战略思想,真正的乌合之众,打赢他们不成问题,只需要用最快的速度通过汉中进入蜀中,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动袭击,一举就能击破之,打败他们太容易了,但是难就难在抓住俘虏,因为他们所处的地方较为分散,一部分在嘉州,一部分在陵州,还有一部分在进攻成都的路上,分得太散了。
  这样的话完全不利于大军围歼他们,一千人的精锐军队可以击破他们,但是想要围歼,没有当地军队的配合是不行的,当地军队虽然战斗力不足,可是在僚人已被击溃的情况下,将他们抓住是足够的,如今蜀中还有差不多五千左右的军队分别固守蜀中各大主要城市,各地的县城都组成了临时的乡勇保地自首,安全不成问题,僚人的主力在成都附近,所以成都城集中了三千人左右的军队严阵以待。
  僚人打不下成都,这是一定的,不过僚人的主力三万余人集中在了成都地区,嘉州和陵州只不过是一些小鱼小虾而已,但是,僚人的家眷都在那里,如果称他们不备,击溃他们的留手人马,一举擒获其家眷,逼迫僚人主力退回来营救家眷,而后在他们来路上设下圈套,再让成都守军尾随其后,两下里一夹击,僚人必然溃败,再以蜀中军队合围之,那一带的僚人基本上就逃不掉了。
  那么,战略也就基本确定了,一千学生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奔袭叛军大本营嘉州和陵州,击溃之,然后将当地僚人俘虏全部看管起来,等待僚人主力回援,在半路上就可以截杀之,然后合围,一举奠定胜局,整个过程应该不用超过半个月就可以,这样一来,应该能有足够的时间回到长安筹备婚礼了……
  苏宁还记得李孝恭那一副几乎要吞掉自己的表情,还有三个大舅哥的装腔作势,还有小芮涵一副泫然若泣的表情,苏宁如坐针毡,立刻表示一定会在成婚之前赶回来,就算不过年了也要在成婚之前赶回来,请岳父大人好好儿的准备婚礼,千万不要耽误了吉时,然后费尽心机讨好李芮涵,终于得以脱身。
  结果回到家里面,又要面临家人的口诛笔伐,纷纷讨伐苏宁太不重视家人,总是出去总是出去,连过年都不能陪伴家人,实在是太不像话了,当然这些都是苏小妹的任性之言语,王氏刘氏还有苏定方夫妇都非常关心苏宁,心疼苏宁,担心苏宁的安全,入蜀之路且艰且险,一个不好就是天人永隔。
  苏庆云和苏庆仪这两个小家伙已经可以开口说话了,奶声奶气的缠在苏宁身上喊二伯,可教苏宁一阵眩晕,终于,终于有了第二代了……
  为了一家子,果然还是要胜利凯旋啊,苏定方也有自己的任务,率军戍守长安,家里面长期没有男人可不行,明明说好了五年的时间不用参与朝政的,结果还是躲不开,李二啊李二,你真狠!
  在军事大学里面呆了最后的几天,大家都做好了准备,整装待发,等粮食和给养到位了就可以出发了,为了以最快的速度赶过去,此次一千精锐是轻装简从的,只带三日口粮,一匹马,路上的给养补给自然有地方政府供给,大军不用担心,朝廷已经打好招呼了。
  和历史上记载的情况略有差别,因为这场平叛战争是在贞观七年的年初发生的,也是牛进达独立平定的战役,不过现在提前了一个多月,想来和自己不无关系。
  所以为了应付突发情况,苏宁把王辉带上了,连着根小队,一起带上了,府上的安全交给陈协带着老兵们保护,自己的安全还是要交给王辉负责,王辉带领根小队先走一步,沿途留下最新情报,然后以最快的速度进入蜀中,给苏宁留下最新情报,供苏宁决策,然后要用特殊手段比如暗杀之类的时候,自然也要靠王辉和根小队。
  贞观六年十二月初一,贞观六年的最后一个月的第一天,皇帝下达了军事大学第一期学子组成军队出征蜀中平叛的指令,军事大学动了起来,第二期的学子用敬畏羡慕和担心的眼光看着骑在马上全副武装的第一期学长们,他们明白不久的将来他们也会成为这样的人,但是并不妨碍他们如今这样看着他们的学长。
  皇帝表示不来送他们出征了,但是会在他们凯旋归来的时候,亲自前来贺喜,送他们出征的是李靖和军事大学的教官教员们,还有二期的一千名学子,出征当天,天降大雪,所谓瑞雪兆丰年,大家皆以之为吉兆,竖起大旗敲锣打鼓,拼命呼喊着口号,严寒的天气似乎并不能驱走大家内心的火热。
  李靖穿着军装,一脸的严肃,站在牛进达和苏宁以及出征学子面前,一挥手,旁边就有很多人托着盘子送酒过来了,军事大学平素严禁喝酒,一旦发现自然有严惩,但是只有出征之前和凯旋归来之时,可以喝酒,节假日自然也可以喝酒,如今,就是出征之前的送行酒。
  算上苏宁和牛进达,一共一千零一个人,一千零一碗酒,李靖自己也端起了一碗,高声喊道:“今日,乃是我军事大学学子出征之日,此战,乃是我军事大学之首战!军事大学自建立以来,肩负国朝厚望,以最高之待遇对待我等,如今,正是我等报效国朝,证明军事大学之时!
  你们,是军事大学第一期的第一批学子,是军事大学的象征,是军事大学的骄傲!你们代表的是整个军事大学全部的人,你们的胜利,是军事大学的骄傲,你们的失败,是军事大学的耻辱!军事大学在过去的时间里饱受争议,而如今,正是你们用自己手中的钢刀粉碎这种争议之时!
  学子们!握紧你等手中战刀,向蜀中进发!将叛逆之头颅斩下!将小人非议斩断!你等是大唐未来的希望,是大唐未来的将军大帅,而如今,就是证明你们的时候!大军威武,大唐万胜!满饮此酒!干!”
  “大军威武,大唐万胜!干!”一千零一个人一起高呼,将碗中酒喝干,而后重重的将碗砸碎,牛进达作为主帅大喝一声:“全军上马!”
  学子们整齐的上马端坐,伴随着牛进达一声“出征”,向着蜀中,向着不可预知之未来,出发了!
第五百一十七章
子午谷奇谋
  军事大学的一千精锐用极快的速度通过了比较平坦的关中平原,而后把大量的时间都用在了经过蜀道上,蜀道虽然有了相当数量的战俘在修建道路,但是目前只完工了三分之二,还有三分之一的道路未能完成。
  经过这里的时候,有人提出,若是从未完成的蜀道经过,必然会导致施工延误,于大唐不利,倒不如我们就趁着现在,从子午谷进入蜀中吧?
  这个建议一提出,立刻得到了很多人的附议,因为苏氏三国中的一个很出彩的章节,就是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谋的那个章节,很多人都对子午谷有很强的好奇心,不知道为何诸葛亮会否决魏延的提议。
  苏宁派出了王辉前往侦察情报,并没有发现僚人的踪迹,所以目前子午谷是安全的,僚人并不知道大唐军队已经来了,所以从子午谷进军,也能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所以牛进达和苏宁一合计,在补充了足够的给养之后,带着向导,进入了子午谷。
  一边行军,就有人向苏宁请求,想要让苏宁给他们讲讲这个子午谷奇谋到底为何没有被诸葛亮采用,苏宁在书里面写的他们觉得不够完全,所以希望苏宁再讲一讲,最后牛进达也产生了兴趣,笑着说道:“既然大家都想听,你就说一说吧,咱们都听听,你对于三国的了解那可是咱们公认的第一,你就说说吧!”
  苏宁想了想,这倒也不错,配合着子午谷的难走,讲一讲,也是很不错的想法,于是乎,苏大教授清了清嗓门,就着自己的理解,开始说了起来。
  “这里就是当初魏延向诸葛亮提议要进攻魏国的道路,子午谷,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魏延向诸葛亮提议,由他率领五千人马从子午谷奇袭长安,他的理由就是,从子午谷出去,直接就能抵达长安和咸阳一带,而当时魏明帝曹叡任命的长安方面统帅是一个膏粱子弟,夏侯楙,倒也的确是一个膏粱子弟。
  这个夏侯楙的才能啊,也的确是他同一时期夏侯家子弟里面最弱的一个,膏粱子弟是一点儿错都没有,魏延就认为,他的五千大军一旦奇袭长安,夏侯楙必然没有才能和胆魄防守住长安,这样一来,他就可以掌握住长安,然后死守长安,与此同时诸葛亮率领十万主力出祁山,如此一来,咸阳以西一举而定。
  三国鼎立之后啊,蜀国只有一个益州,吴国还有扬州荆州一大半和交州,可以说蜀国是最弱的,就更别说占有十州之地的魏国了,当时蜀国满打满算不过十二万左右的兵力,而吴国则由三十余万军队的潜力,魏国就别说了,正规军不下于五十万,只是因为防守北方边陲和东南方吴国的需要,始终不能在西南战场投入更多的兵力。
  魏延的计谋可以说有可行性,而且可行性还不小,我个人认为,若是诸葛亮真的采用了这个谋略,那么第一次北伐魏蜀双方的胜负概率也就是五五之数,为什么这么说呢,刘备夷陵之败之后,蜀国原本的二十万军队损失了一大半,荆州之败关羽的三万荆州军团毁于一旦,夷陵之败刘备一共损失了七八万的军队,加上五溪蛮族的军队损失,真正的军队人口损失不下十万。
  当时荆州和益州两州可以为蜀汉提供二十万的军队,但是蜀汉不仅仅丢失了荆州的大量人口,也罢益州的一部分军队给损失了,所以诸葛亮在当时所能掌握的军队也就七八万左右,蜀国是当之无愧的最弱,不过啊,诸葛亮这个人真的很善于治理国家,能够在五年之内重新整备蜀汉中央军,将其从七八万之数扩充到了十二万左右,这是蜀汉当时最大的军队数量。
  诸葛亮一出祁山之前啊,魏吴两国都很鄙视蜀国,并不认为蜀国还有北伐的能力,即使蜀国还有一个诸葛亮,所以呢,魏国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北方和东南,西南方面军实力很弱,而当诸葛亮出祁山屡战屡胜之后,魏吴两国才惊觉,他们一直都大大的轻视了蜀国和诸葛亮。
  而在这之前,魏延的子午谷奇谋若是可以实施的话,如我之前所说,胜负之比率将在五五之数,也就是说,蜀国有五成把握把凉州和雍州一举拿下,这样一来,才是真正的三国鼎立,蜀汉掌握西方和西南,吴国掌握长江中游和下游,魏国掌握中原之地,这才叫三国鼎立,而在之前,倒不如说是魏国压着吴蜀两国打。
  的确,魏延是蜀汉中期和后期为数不多的大将之才,他的才能不在关羽之下,所以刘备才会放心把汉中交给魏延,和关于掌握荆州一样,魏延相当于第二个蜀汉的封疆大吏,刘备这个人啊,自己的才能不是很高,但是他能用人,能容人,长期的失败经历使得他特别重视人才,而且敢于任用人才,魏延就是他的这种方略之下的受益者。
  但是不得不说,成也蜀汉,败也蜀汉,蜀汉政权里面欣赏魏延的人啊,就是刘备三兄弟,之前还有庞统这位军师,庞统也敢于用奇谋,所以欣赏魏延,可惜啊,时不与蜀汉,庞统先死,刘备三兄弟先后死去,蜀汉政权里面欣赏魏延敢于任用魏延的力量就没有了,换为了诸葛亮谨小慎微的统治方式。
  威严的大胆,和蜀汉在夷陵之败以后的谨小慎微,是节节不入的,诸葛亮不同意子午谷奇谋的原因啊,也就是有蜀汉军队数量的少和子午谷环境的恶劣,你们看啊,这个路我们现在走起来都很困难,就别说当初的蜀汉了,魏国强悍的国力也在入蜀过程中毁于一旦,就别说当时大病初愈身体还很虚弱的蜀汉了。
  诸葛亮善于治国,但是不善于用兵,更不善于使用奇谋,更兼当时蜀汉国内没有可以牵制诸葛亮的力量存在,诸葛亮掌握了全部的权力,所以对于魏延这个不怎么听从他的另类,很不满意,对于魏延,也是用之,打压之的策略,魏延之死,就是因为诸葛亮不相信魏延,从而使用杨仪这个小人害死了魏延,把蜀国最后的希望给毁掉了。
  魏延啊,就是蜀国最后的大将,魏延死了以后,蜀汉才是真的没有大将了,只能靠着姜维王平这一批人继续维持,自保有余,但是进取不足,魏延是进去势力里面最有希望打败魏国的人物,姜维和魏延比起来,差的不是一点两点。
  但是啊,蜀国朝野谨小慎微的情绪啊,让魏延的计策没有被采纳,诸葛亮心疼那五千军队舍不得把五千军队送上死路,在他看来,这肯定是行不通的,所以白白损失了五千军队,蜀汉无法承受,毕竟如今,蜀汉已经没有二十万以上的军队了,要是刘备在的话,恐怕就算手上只有五万军队,也会毫不犹豫的拨出五分之一给魏延,而不是像诸葛亮这样,二十分之一都舍不得出。
  如果我是诸葛亮,我会给魏延至少一万军队去打长安,五千人太少,要是守不住长安,被魏军反攻下来了,前功尽弃,诸葛亮有十万军队,而在长安以西,魏军只不过有七八万左右的军队,也就是说,在雍州和凉州,蜀汉军队占有优势,只要魏延成功阻挡西进的魏军一段时间,诸葛亮不会无法击溃凉州和雍州的魏军抵抗军。
  到那个时候,诸葛亮可以让一支军队,三万人左右开到长安去,那个时候蜀汉还是有一批优秀将军的,王平,张翼,廖化,赵云,把长安守住,守住函谷关,长安以西,就是蜀汉的国土了,到时候,蜀汉全军北上,吞食雍凉二州。
  虽然凉州很荒芜,但是民风彪悍,适合养马,可以组建骑兵,战斗力很强,雍州人口比较多,可以补充军队,事实上,魏国对抗蜀汉所用的力量就是雍凉二州的力量,把雍凉二州纳入囊中,蜀汉的力量立刻就能翻一倍。
  但是啊,很可惜的是,诸葛亮没有那样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一种遗憾,不过历史就是如此,我们不会犯诸葛亮犯过的错误,诸葛亮不走子午谷,我们就偏要走子午谷,诸葛亮无法封锁消息,我们就要封锁消息,让僚人对我们的行动一无所知,而我们却已经将僚人的行动掌握在手中,此战,我们必胜,僚人必败!”
  牛进达听的连连点头,然后大笑道:“好!这话说得好僚人不懂征战,只知道掠夺,他们现在居然不自量力的往成都进军,那是找死!我等一举将其后方击溃,将其家眷亲属全数逮捕,令其回军,我等与半道截杀之,会和蜀中守军,一举而击破之!诸位,可有信心?”
  汉子们大叫道:“有!”
  牛进达笑道:“好!既然如此,大家就要做好准备!出了子午谷之后,就要准备作战了,兵分两路,本帅率领五百人攻打陵州,苏副帅率领五百人攻打嘉州,之后寻机会和,彻底击灭僚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9/4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