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攻略(校对)第22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0/451

  现在就有一个严肃的问题了……
  苏宁是怎样知道的?
  还有,夷男相信了,用非常愤怒的眼神看着自己,难道,露馅儿了,全体的薛延陀人都知道了?
  要说苏宁是怎样知道的,自然是崔孝义告诉苏宁的,一开始这样的计谋若是不为人所知,一定是一个好计谋,虽说是次品,但是也是很耐用的,比如青铜制品只是外面包了一层铜皮,里面是木头,那些蛮夷如何猜得出来?造假的技术咱们华夏从来就没有落后过,是以这一招应该是一个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好招儿。
  但是现在既然被人家发现了,那就是一个烂招儿了,薛延陀人最恨被骗,应该说草原上的人也最恨被骗,尤其是被汉人骗,一旦被知道了,自己这些人的生命可就没有什么比较有效的保证了,没看到夷男的眼神是什么眼神吗?
  人家在担心自己的命,苏宁却在感叹崔孝义的算无遗策,早就设下了层层圈套,就等着那些人往里面钻,就算是自己也是崔孝义计划里面的一份子,这个人要是不死,还真的是个很严重的威胁,但是,这样的人才,不正是自己所需要的吗?
  苏宁一直都非常渴望能有一个只属于自己的智囊,深谙权谋之术和帝王心术,可以为自己在官场中的拼杀掌舵护航,自己也是免不得要在官场上拼杀的,但是就经验和资历来看,自己无论如何也占不了优势,而且就算自己如何的小心谨慎,面对李二陛下这位大帝,这位将帝王心术和厚黑学发扬到了极致的帝王,苏宁依然没有任何的把握,只是觉得很有可能会在不经意间栽个大跟头。
  可是深谙权谋之术的智囊,还要无比忠心于自己,这种人,存在吗?或许存在,但是应该如何寻找?
  根本找不到,完全找不到,这样的人才,皇帝那儿都很缺乏,又哪里会允许手下人得到呢?这根本不可能,完全不可能。
  可是,这个时候,一个奇妙的想法却浮现在了苏宁的心里面,活着的人自然不可以,但是一个死人却是可以做到的,一个活着的权谋大师一定是属于皇帝的,但是一个死掉的权谋大师,皇帝应该不会感兴趣,皇帝不感兴趣,苏宁就很感兴趣了,就算是“死了”,不也还是权谋大师吗?
  一个权谋大师,就算是死了,也还是权谋大师,皇帝不要他,其他人不要他,家族不要他,也只剩下自己会要他了。
  苏宁做了一个决定,就在夷男大怒之下下令要杀掉这个谈判代表以泄愤的时候,苏宁做出了这个决定,然后以同样的方式,勃然大怒,抽出腰刀一刀劈死了那个谈判代表,然后杀气腾腾的看着剩下两个谈判代表:“岂有此理!简直是混账透顶!我大唐乃礼仪之邦,一项以诚信为本,绝不做投机取巧之事,你等居然敢行此无耻之事!
  陛下赐予本侯全权管理此次通商之事,却不曾想到居然会发生这样的丑事!你们简直是丢了陛下的脸,陛下的脸都被你们丢尽了,大唐的脸面也都被你们丢尽了!混账!大可汗,本侯建议,立刻查处山东商团所在地的全部货物和全部人手,全部抓住,一件一件仔细盘查,本侯会亲自参与!”
  夷男被苏宁的杀伐果决给小小的震慑了一下,然后意识到了这是一场戏,这是一场苏宁一个人唱不完的戏,需要自己的配合,需要所有人一起去唱……
  夷男立刻作出表态:“立刻出兵!把山东商团给包围住,所有人都抓起来,看好了,然后检查他们所有的货物,把所有被骗的牧民的牛羊都还给他们,一件都不能少!”
  苏宁立刻下令道:“程处默,尉迟宝琳,长孙冲,李震,你四人率领五十玄甲军加入排查,不使一人漏网!听清楚没有?”
  四人一愣,随即拜道:“遵命!”
  苏宁又下令:“张龙赵虎王朝马汉,你四人率领五十玄甲军随我前去山东商团使节驻地,将其控制住,不使一人有逃脱之机会,务必全部抓住,听清楚没有?!”
  四人立刻拜道:“遵命!”
  苏宁又对夷男说道:“大可汗,这件事情是大唐的过失,大唐会负责善后和处理赔偿问题,至于那些人,先交给本侯处理,本侯一定会给大可汗一个过得去的说法,还请大可汗相信本侯的诚意。”
  夷男当然知道苏宁这样说的意思,所谓的假货,他也看到了,而且还为数不少,被苏宁指出来的时候夷男当场就有想杀人的冲动,不过他忍住了,忍到了现在,现在终于可以发泄了,被欺骗的感觉的确不好,若不是苏宁的参加,估计还就真的要被骗到死了。
  计划顺利展开,夷男带着愤怒的大军和同样愤怒的四个混蛋前往山东商团的驻地,还有那里正在交易的商场,顿时就给闹了一个鸡飞狗跳,作为首领,夷男肯定是比较有见识的,所以当他拿起一个青铜鼎,这个刚才被苏宁指出来的青铜鼎的时候,顿时大怒,这他么的有那么轻的青铜制品吗?!
  愤怒的夷男一刀把这个青铜鼎劈开了,特么的竟然劈开了,一看,果不其然,就是一层铜皮,里面全是木头!
  证据确凿,大局已定,夷男一挥手,行动迅速展开,鬼哭狼嚎之声不绝于耳。
  其实还有一点夷男觉得有些奇怪,既然苏宁早就知道了这些人的商品里面有假货,那么为什么不在第一开始就提出来呢?苏宁这么聪明的人,居然会忘记?还是有什么特殊的想法和需求?夷男真的想不通……
  他不需要想通,他想通了,苏宁还怎么混?苏宁现在有更重要的事情,他带着四大护卫和五十名玄甲军气势汹汹的冲入了山东商团最核心的帐篷,那里面是崔孝义的驻地,崔孝义就在那儿,途中遇到了一些阻碍,四大护卫和五十名玄甲军绝对不是吃素的,三下五除二料理了这些碍事的东西,就直插而入中心帐篷。
  外面已经被闹得是鸡飞狗跳了,一些不知情的人还在帐篷里面数着自己的收入,但是突然间的闹腾让他们纷纷惊诧不已,站出来查看,这都不管苏宁的事情,苏宁率领的核心队伍只管朝着最里面而去,在看到了一顶最大的帐篷之后,苏宁下令道:“玄甲军听令,这里面都是山东商团的重要人物,不能交给薛延陀人,需要我们自己审理,所以立刻将他们全部逮捕归案!一个不留!”
  玄甲军轰然应诺,四散而去,鬼哭狼嚎之声不绝于耳,而后苏宁下令给四大护卫:“你们四个把这座最大的帐篷看好了,我要进去,在我出来之前,任何人,记住,是任何人,都不可以进来。”
  四大护卫应诺,苏宁一掀幕布,就看到了崔孝义冷静的跪坐在软垫上,面前摆放着一张小几,上面摆放了一个酒瓶和两只小酒杯,看来,这老家伙已经知道自己要来了。
  听到动静,崔孝义睁开了眼睛,一看是苏宁,就露出了笑容:“老夫所料不差,果然是苏侯,苏侯一定会亲自前来送老夫最后一程,是以老夫提前备下水酒,还请苏侯与老夫共饮此酒,算是为老夫送行吧!这样也了却了苏侯一桩心愿才是,外面,应该已经开始了吧?”
  苏宁点点头:“若是没有崔先生帮助,我等绝无可能这样容易的就将山东商团摧毁,摧毁了山东商团,就等于摧毁了山东一大半的商人精英和一小半的钱财,意义非常重大,这一点上,崔先生居功至伟,借助薛延陀之力毁掉山东商团,也是崔先生的大功。”
  崔孝义的嘴角露出了一丝苦笑:“唉,老夫的功劳?老夫这是做了孽啊,虽然道不同,但是却是老夫的血亲,老夫一手毁掉了家族,又不知要害死多少血亲,这算得上什么功臣?算得上什么功劳?老夫死后,怕是要受尽折磨吧?来生,怕是要做牛做马才能补偿这一世犯下的罪过。”
  苏宁说道:“何须如此呢?先生若是现在死,自然谈不上什么居功至伟,这死后的事情和来生,本侯也不是很清楚,但是,先生何须这个时候死呢?若是先生可以再做一些事情,何须担心来生?”
  崔孝义的脸上露出了迷茫的神色:“苏侯之言,老夫不甚明白。”
  苏宁笑道:“本侯的意思,就是崔孝义,从这一刻开始,就已经死了,而先生,却可以活下去,本侯需要先生,经历了这么多事情,本侯意识到,本侯非常缺少一个智囊,缺少一个能够为本侯出谋划策的智囊,本侯府上都是武人,本侯自己也是半个武人,但是本侯一向明白文武并重方为国家强盛之本,同样的,家族若要强盛,也需要一个文武并重之术。
  先生能够以一介庶子之身份,藏拙数十年,最终得以一击毁灭山东士族,这样的能耐,世上又有几人?在本侯看来,先生非常像一个人,东汉末年曹孟德手下谋士,贾诩贾文和,先生很像这个人,一如他的老谋深算,还有他的保命之功,而本侯最需要的就是这样的人物,朝廷是凶险的,本侯几乎无法保证自己一定是安全的,但是若有先生相助,本侯一定可以保全自身,乃至于保全家人。
  自从宁在朝廷立足之后,就一直渴望可以有一个谋主为宁出谋划策,不求谋人,只求自保,若先生答应,实乃宁之福,宁之亲眷之福,宁之后代子孙之福,宁诚心诚意,还请先生答应宁之请求!”
第四百九十八章
苏宁的智囊
  崔孝义愣在了那里,对于苏宁说的话,他有些无法接受,大脑一片空白,或者可以说混乱,完全找不出理顺的方法,对于苏宁这种跳跃性的思维,崔孝义显然很不适应,一开始明明是要取下自己的性命,怎么莫名其妙的变成了要自己做他的谋主了?
  还贾诩?
  崔孝义愣愣的看着苏宁,说不出话来,苏宁见他这个模样,就知道可能是自己的话有些让他无法接受了,于是苏宁接着说道:“先生,您的才华和权谋之术是宁非常需要的,宁迫切的需要一个谋主为宁规划今后的生活,现在宁之年岁尚幼,无论是皇帝还是大臣都对宁让步三分,然及冠之后,将再无留手,宁恐难以应对,是以希望先生相助,不吝赐教,助宁安然无恙。
  作为回报,宁自当保证先生之安全,以及先生家人之安全,宁自会将先生之家人安顿于宁之封地,妥善保护,先生之死讯自当放出,然先生可改名换姓继续生活,也可监督宁是否按照约定行事,还请先生三思!”
  苏宁再次拜道,对于一个真正有着才华的老谋深算的谋主类人才,更是一个心怀死志以为即将赴死的人才,这样的人才,实在是太难得了,他今年不过五十余岁,妥善照顾的话,至少还有十来年好活,自己有那十来年的功夫奠基的话,也就够了。
  这是一个贾诩类型的人才,也是苏宁梦寐以求的人才,若是收服了他,还用担心家人无法安然无恙的活下去吗?这样的权谋大师,若是不能收服,却眼睁睁看着他死去,这还真是暴殄天物了,苏宁不能接受这种做法,尤其是特别需要人才的现在。
  也不知过了多久,外面的惨叫声进行到了最高峰,一直到了这个时候崔孝义才不可置信的问道:“苏侯想让老夫做智囊,为苏侯出谋划策?”
  苏宁点头。
  崔孝义也不知露出了是哭还是笑的表情,又好像是哭笑不得,非常无奈的表情,这就足以显示他内心的纠结了,苏宁显然把一切都给安排好了,事实上没有人会心甘情愿的死掉,更别说崔孝义这种还有一位老母尚在、两个女儿未长成的儿子和父亲,别人可以不在乎,但是老母和女儿不得不在乎,他也非常的担忧,但有自己死了以后苏宁无法保全他的家人。
  可是现在苏宁给出了条件,他会保护自己的家人,然后也会保护他,让他用另外一种身份活下去,也就是说崔孝义已经死了,已经不存在了,活下来的可以是张三李四王二麻子,唯独不会是崔孝义,而且也没有人知道张三李四王二麻子还活着,他们只会知道崔孝义死了,死的干干净净彻彻底底。
  说到了这个份儿上,崔孝义若是不动心是不可能的,但是,苏宁,这个人,自己和他从本质意义上来说是两个世界的人,互不相干,只是因为共同的目的才走到了一起,这也只是遵循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这样一个原理而已。
  但是现在苏宁想要把敌人的敌人这样一个身份给抹掉,彻底变成朋友,从相互利用变为相互扶持的关系……甚至于……
  “不仅仅是智囊,宁更希望先生可以成为宁之家臣,成为宁之心腹。”苏宁又添上了一句,这样一来,可就真的是结为生死同盟了,是千真万确的,不是说着玩的。
  崔孝义一时间无言以对,最后认真地问道:“苏侯为何选择老夫?”
  苏宁也老老实实的答道:“这样的人才,不是属于皇帝就是属于大家族,宁既非皇帝,也不是大家族之家主,苏家不过刚刚建立而已,真正属于苏家的人口不过八口人而已,一整个家族加上仆役也不过两百余人,名副其实的小家族,但是,宁有一些想法,希望将苏家打造为万世永存的家族,既非世家也不是士族,是单纯的家族延续而已,这一点,宁需要先生的帮助。”
  崔孝义问道:“便是山东士族,延续何止数百年,但是只要有心人,依然会在一夕之间化为乌有,苏侯又有何把握可以使既非士族也非世家的苏家成为一个延绵万年的家族?”
  苏宁说道:“既然宁有想过让大唐成为万世永存的国朝,既然也就想过如何让苏家成为万世永存的家族,再者而言,也不是没有先例,孔颖达先生之孔家不就是一直延续至今吗?虽然也有国朝政策在里面。
  但是按照宁的想法,苏家不会成为那样的家族,也不会成为单纯的武将世家和文官世家,而会百花齐放,做什么的都有,各行各业都会有苏家人的身影存在,苏家将不仅仅会成为一个家族式的存在,而是天下姓苏的人都会是苏家人,那个时候,宁这一支嫡系苏家是否存在已经不是很重要了。
  但是若想如此,就要打下江山守住江山,宁是打江山的人,同时也要守江山,至少要保证三代的传承,这样,才能确保家族传承的规矩,而更重要的是,苏家以何传家,宁之师尊曾言,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所以,苏家会以道德传家为主,其余的,都是次要的。
  宁一直都认为厚德载物,只有足够的德行才能够承载丰厚的财务,所以对于德行的学习一刻都没有停止,宁至今为止也没有做过于国于民有害的事情,所以,宁这一代,却是道德传家的,今后的后代,也一定会秉持道德传家的根本,道德传家会是苏家最重要的家训。”
  崔孝义陷入了沉思,苏宁的一句“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让他深有所感,若是说道德传家可以传承十代以上,那么至今为止的一些大家族,的确都是如此做的,在此之前,都是以道德传家,辅以诗书传家,但是从未有过富贵传家的,富贵传家的富商巨贾,基本上都家破人亡了。
  可是越到后面,世家大族便转变为了权谋传家,家业传家,历任家主都是权谋高手,但是却不修德行,这岂不是正中厚德载物之定理?所有破败的家族,一定有德行不佳的家族成员或是族长,不思修德行,而以富贵为首要,这样一来,岂有不破败之理?
  真是想不到啊,这个家族传承的问题,就在这么短短的一句话里面了。
  可是,真正的想要做到道德传家,却又是何等艰难?每一代的家族继承人,都能秉承道德传家的家训吗?人性本恶,人性本恶啊!
  “道德传家,说起来容易,但是做起来却是何等艰难?荀子言人性本恶,老夫深以为然,既然如此,苏侯又有何打算?”崔孝义继续问道。
  苏宁说道:“宁对于此语也是深以为然,深表赞同,正是因为人性本恶,所以才会有教化世人之说,人性本恶,但是总有一些人通过后天的努力修身养性,成为道德上的楷模,然后,他们就会去教育其他民众,使他们明白做人的道理。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才需要教育,教育的存在意义就是使得原本性恶的人们学习到了做人的美好品德,从而激发了心中的美好品德,用以对抗心中原本就具有的恶,人就是如此,没有人会天生就具有美好的品德,无一不是经历了种种事情或者是学习了美好品德,经历了教育之后才会具有良好的品德。
  孔子之所以会是圣人,就是因为他教育了三千弟子,他作为老师,为三千弟子塑造了品德,使得这三千人里面至少有那么一些会成为道德的楷模,而其余的一部分也至少会明白做人的道理,不会肆无忌惮的为非作歹。
  这就是教育的重要性,也是宁所会关注的最重要的问题,家族传承的失败,也可以归类为家教的失败,家教是老师的教育所难以弥补的地方,家教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没有优秀的家教,就难以出现优秀的继承人,宁以为父母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会在一个孩童慢慢长大的过程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父母在孩童年幼之时的作态,会影响一个孩童的一生。
  所以,家族传承与否,主要就是看为人父母者如何为人,如何做事,正直不阿的父母,就会养育出一身正气的孩子,而贪污受贿的父母,也不要指望孩子会如同莲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宁之为人,就是苏家能否开启道德传家之最重要因素,先生以为呢?”
  崔孝义什么也没有说,而是突然站了起来,从腰中把自己的匕首拔了出来,递到了苏宁的面前:“这是老夫母亲在老夫临走之前交给老夫的匕首,老夫可以用它做任何事情,甚至与结束自己的性命,但是如今,老夫希望,这把匕首,可以用来缔结苏侯与老夫之间永远不会磨灭的约定。”
  苏宁明白了崔孝义的意思,严肃的在两个酒杯里面倒满了酒,然后拔出这把匕首,在自己的手指上划了一道,在两个酒杯里面滴下了自己的血液,崔孝义也一脸严肃的用匕首划破了自己的手指,滴下了两滴血液,而后,苏宁举起酒杯,崔孝义也举起酒杯,异口同声道:“若违此誓,天人共灭!”
  两人同时仰头将酒杯里的血酒一饮而尽,正式缔结了约定,什么样的誓言,已经不用多说了,聪明人之间都明白的事情,是不需要多费口舌的,喝完了这杯酒,这个约定就缔结了,这个约定也就成功了。
  崔孝义整理了一下衣服,面目严肃的站了起来,走到了苏宁的身后,苏宁转过身子,面对着站立的崔孝义,崔孝义对着苏宁跪下了身子,大声道:“崔孝义拜见主人!”
  苏宁站起身子,将崔孝义扶了起来,崔孝义顺势而起,主人与家臣之名分就此确定,而且是伴随着山东商团的惨叫声,在这样优美的配乐下成功的事情,这个事情,在很久以后,也会让苏宁和崔孝义觉得相当感叹。
  但是无论如何,苏宁的第二个家臣也出现了,第一个是王辉,是在必须的情况下,没有选择的情况下做到的,而第二个,也是在非常意外的情况下确定的,苏宁的家臣,都不是普通人,也不是在普通的情况下确定的……
第四百九十九章
山东的劫难
  苏宁的第二个家臣,就在这样的氛围里面缔结了约定,从此之后,崔孝义就已经不在这个世上了,他已经死了,而存活下来的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0/4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