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攻略(校对)第21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3/451

  “你还知道些什么?”崔孝礼的话里面带着深深的冷意,整个房间的温度突然间下降了好多,若是这个时候还有其他人待在这里,一定会被冻死。
  “那可就多了去了,三姨母是被你害死的,那个时候你十二岁,啧啧,十二岁就开始杀人了,大概是三姨母发现了你的什么秘密吧?四姨母也是死在你的手里,加上四姨母的兄长,还有老管家的侄子,张叔全家,三伯父的小儿子,啧啧啧啧,这么多啊,都是死在你的手里,若不是我一直都很遵从你的意思,估计我也活不到现在。
  那么多人啊,那么多啊,你在二十岁之前就把所有能威胁到你的人全部杀了,然后等父亲病死,你就执掌了崔氏家主之位,再也没有人可以威胁到你,父亲生前一直都在追查的害死他那么多亲友的罪人啊,原来就在他的身边,就是他最信任的嫡长子,父亲啊,您若是在天有灵,知道了这件事情,是会如何如何的悲哀啊!哈哈哈哈哈!
  崔孝礼啊,你知道一句话是怎么说的?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你只要做了,就别想着有人不知道,你现在做的这些事情,和三十年前你所做的那些事情,早晚,早晚会有报应的,你说苏宁心狠手辣?他如何能和你比?要说阴谋诡计,十个苏宁都不是你的对手啊,你是不是已经准备好如何干掉苏宁了?
  兄长啊,我是什么也不担心了,这么多年了,我也活得差不多了,这一次离开,你就再也看不到我了,对于你而言,应该是一件好事吧?哈哈哈哈,对,肯定是好事,我知道的,苏宁会取走我的性命,然后狠狠地对付你们,商务上你们肯定不是他的对手,但是阴谋诡计,嗯,鹿死谁手犹未可知啊!
  兄长啊,你可知道我是多么多么的憎恶着这一切?若是苏宁当真能够成为这一切的终结之人,我就是在九泉之下也能含笑瞑目了,山东之地,几多繁华,诗书礼仪,衣冠之乡,但是,这一切的里子里面,又是何等的肮脏和虚伪啊!
  怪不得曹孟德宁愿用不仁不孝之人,也不愿意用士族之人,因为士族之人比起不仁不孝之人,更堪数倍!崔孝礼,人在做,天在看,你做了那么多不仁不义丧尽天良之事,你以为所有人都不知道吗?你以为没有人可以对付你吗?山东之地,已经肮脏到了极点,神州大地,已经被尔等悉数玷污!华夏一族,因为尔等,才会沉沦!!
  终于,终于有人要对你们下手了,终于有人能让你们感到恐惧了,哈哈哈哈哈!崔孝礼啊崔孝礼,你聪明一世,却也逃不了糊涂一时啊,天下大势,哪里是尔等所能主导的?哈哈哈哈!崔孝礼,崔孝义先行一步,在下面等着你们!可别让我等急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一直到崔孝义的身影完全消失,崔孝礼还是感觉那笑声挥之不去,充斥在自己的大脑里面,完全无法驱逐,这种感觉,当真是难受到了极点……
  恐惧,恐惧,这么多年以来,崔孝礼终于感受到了恐惧着两个字是什么意思,最大的敌人不是苏宁,绝对不是,是崔孝义,是崔孝义!能毁掉山东的人,只有山东之人,能毁掉士族的,也绝对就是士族,苏宁不过是那些人手中的一把屠刀,杀与不杀,全是看着持刀人的意思,而不是刀的本意。
  崔孝义……
  疏忽了,疏忽了啊!崔孝礼已经完全无法把握住事情前进的路线了,崔孝义居然是这样的人,居然是如此憎恶士族的人,那么他,他真的会完成使命吗?他应该知道自己再也没有活着回来的可能性了,所以,他会如何做?他将如何做?没人知道……
第四百八十二章
夜议
  看到徐岩头颅的那一刻,苏宁就知道更加激烈的争斗即将开始,徐岩之死只是为西突厥联合商团除掉了一个大敌,但是这并不代表山东世家就选不出一个徐岩的替代者,徐岩是个商人,山东世家虽然瞧不起商人,但是却也不得不养着一批商人为他们赚钱,供他们挥霍,所以说山东的商业人才不少。
  只不过徐岩的危险程度超过了其他人,达到了SS极,亲身体验过西突厥商业模式,在商业理念上得到了升华,这是其他商业人才所不具备的,所以只要不是徐岩做头头,许遥这个在血滴子里面数一数二的商业精英是完全可以应付的过来的,苏宁和杜如晦坐镇长安本部等着消息,等着最后的结果。
  崔孝义率领山东联合商团继续出发了,带着山东世家的殷切期盼和崔孝礼以家人性命相威胁的举动而离开了山东,带着两千多人的庞大商团北伐,誓要夺回属于他们的商路和财富,另一边,山东世家也开始全力运作,开辟第二战场,要在朝堂上争取到开办北方边境作为通商关口的资格。
  卢氏和郑氏在朝堂上的势力被废掉得差不多了,但是世家大族又不是只有他们两家!所以更多的世家朝臣联合起来要求皇帝开设通商口岸,将北方长城重镇朔州作为通商关口,允许各族人民在这里做生意,互通有无。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是山东世家的爪牙要求的条件,谁都看得出来,但是这个时候不是看得出来看不出来的问题,而是绝对不能让通商关口被世家大族掌握的问题,说实话,北方关口通商计划一直都是李二陛下准备实施的,准备另外打造一支商团和西突厥商团相互协作,也要有所对立,商人一定要掌控,也要有所竞争,不能让他们有所进展。
  当所有人都能吃饱饭的时候,若是还不能掌控商人的话,那就等着被推翻吧,苏宁不会把这个事情告诉李二陛下,毕竟如今还是非常匪夷所思的,要让人们相信被他们所鄙视的商人有朝一日会成为国家的主导者,恐怕不仅他们不信,商人们也不会相信,我们只想赚钱,和别的事情有什么关系?
  只是苏宁让李二陛下多多少少注意到了商人的威力,所以李二陛下起了警惕之心,西突厥模式的大获成功证明了商业控制政治模式的可行性,用钱财腐蚀那些领导着,换取他们的支持,从而间接的掌控一个国家的全部,这个情况让李二陛下关注不已,而现在山东世家主动提出要开设通商关口和蛮族交易,这样一来,北方关口岂不是要被山东掌握在手里面?
  有了钱,就有了人,也有了权力,还有地位,山东岂不就是第二个朝廷?之前因为大唐边防军时时巡逻,所有的买卖都只能算走私,所以规模不大,而且不敢放到明面上,一旦开设通商关口,所有的事情就能明面化,合法化,他们所能得到的财富将大大增加,就相当于有了自己的财政系统,到时候长时间的底蕴将彻底爆发,情况堪忧。
  所以无论如何都不能将北方通商关口的掌握权放到山东手上,一定要掌握在朝廷手上,没有朝廷的允许就不可以去做生意,把西突厥模式复制到北方去,否则这就会是一个隐患,一群不听朝廷调度,只遵从山东世家的商人,这样的商业集团绝对不是好事,而是毒瘤。
  李二陛下连夜召集了自己的所有智囊,包括苏宁一起召开秘密会议,与会之人全部都是当初李二陛下的起家班底,就连魏征这些人都没有前来,只有少数人得以参加,而李二陛下称帝之后的臣子里面,只有苏宁一人得以进入这个核心圈子。
  大家见了面之后,就知道自己这群人就是大唐最高的掌权者了,而苏宁就是里面的另类,年纪小,做皇帝的臣子不过两年,结果居然就这样得到了信任,还可以参加这样的会议,大家都有所感叹,不过基本上都认识,都有互相的利益关系链条,要说翻脸不认人,那基本上不太可能。
  李二陛下把一群人喊来也很简单,目的很明确,北方开设通商口岸已经势在必行,这个大唐也不反对,因为开设通商关口对于大唐而言也是一件好事,大唐也很需要这样的关口去和北方部族多多交流,以其不战而屈人之兵,以最小的伤亡就可以占据那样广大的土地,将西突厥模式复制到北方部族去,尤其是薛延陀。
  北方的东部突厥被消灭之后,最大的国家就是薛延陀汗国了,东部突厥被消灭之后,大量的口众被内迁用作劳动改造之用,斛薛所部叛乱之后大唐对东突厥余部的打击进一步加深,整个灵州附近的余部被一网打尽,不是被杀就是做了俘虏,全部抓到了大唐内地做奴隶去了,于是薛延陀这一支铁勒人里面最强大的部族趁机扩张,更联合周边的回纥、拔野古、阿跌、同罗、仆骨、霫等少数民族,领土西至西突厥,南接沙碛,北至俱伦水,广博不已。
  过去为了牵制东突厥,大唐在发动阴山之役之前大力扶持薛延陀对抗东突厥,也有成效,不过东突厥既然被苏宁一把火烧没了,薛延陀也就成为了北方最大的霸主,珍珠毗伽可汗夷男成为了北方最大霸主。
  当时大唐讨论应对薛延陀崛起的计划的时候曾经有人提出过要和亲,结果苏宁当时正好在场,想到了不少事情,顿时大怒不已,指着一群将军说你当大唐没有男儿了吗?居然要用一个女人去换取和平?大唐打不过薛延陀吗?!那是懦弱无能的人才会去做的事情!那是对大唐男儿的侮辱,是大唐男儿的耻辱!
  这番话在当时的朝廷里面造成了巨大的反响和震动,大批将校为此感到羞愤莫名,是啊,大唐的和平为何要靠牺牲一个女人去换取?大唐没有男儿了吗?要考一个女人去换取和平?汉朝打不过匈奴才出此下策,如今大唐打不过薛延陀吗?
  李二陛下阴沉着脸放弃了和亲计划,之后不少朝臣数次请求以和亲计划拉拢北方少数民族,都被一群将军红着眼睛给阻止了,声称谁敢提和亲就是打他们的脸,把皇帝的女儿送给人家做老婆换和平,这从一开始就是耻辱,不是计策,不是赏赐,是耻辱!
  军方将领统一了思想,对于和亲计划从此深恶痛绝,一旦有人提出就会叫嚣着要带兵去灭了那个部族,导致军方和文臣之间的对立相当严重,李二陛下也顿时想到汉朝和亲那是迫不得已,把尊贵的公主给人家野蛮人做老婆,怎么想怎么憋屈,于是从此之后也不怎么热心于和亲计划,拒绝了不少部族的求亲要求,一度造成外交危机,不过平定灵州叛乱之役后,再也没有人敢贸然提出和亲的要求。
  为此苏宁的名字在内宫传扬开来,不少公主对苏宁的印象大大提高……
  如今面对北方关口开设的问题,再一次有大臣提出了以和亲拉拢和监控薛延陀的意思,薛延陀如今势力空前强大,带甲之士十数万,不能与之硬碰硬,倒不如按照西突厥的模式,加以控制,设立通商关口,为了消解其疑虑,正好夷男提出想要与大唐和亲,求娶大唐公主,所以干脆就顺势允许,然后附带着开设通商关口,肯定能一举而成,把薛延陀变成第二个西突厥。
  这个策略不是士族大臣提出来的,而是一些寒门大臣从大唐利益角度提出的,的确非常具有可行性,李二陛下也不由的动摇了,于是这才召集了自己的心腹们,想要讨论一下,是否要按照这个计划实施,还有,如何将掌控权力全收到朝廷手中,而不会被山东世家夺走。
  这个事情一说出来,如今的军方第一人、参谋总长侯君集就大力反对,指着苏宁说道:“三原侯当时就说了,和亲是前汉国力衰微不敌匈奴,无可奈何之下的下下之策,乃是拿女人换取和平的耻辱性政策,那真是大汉数千万人口竟无一人是男儿!大唐打不过薛延陀吗?为何要送公主前去?那是所有男儿的耻辱!
  陛下,臣坚决反对此举,若是以公主和亲,那就是等于瞧不起大唐军人,瞧不起大唐男儿,大唐还没有到要拿女人换和平和利益的地步,陛下,臣请北伐薛延陀!”侯君集性子比较烈,一听这话就怒了,心胸狭小的人比较容易发怒,更别说如今侯君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于是侯君集想要北伐薛延陀,证明自己是带把儿的……
  当然这是没有必要的,薛延陀又没有招惹大唐,如今还是称臣的,李二陛下安抚了一下侯君集,刚刚安抚好,尉迟恭瓮声瓮气的开口了:“陛下,我觉得咱们就不该有和亲的策略,咱们又不是打不过人家,公主也不是物件,可以送来送去的,这要是个侍妾舞女也就算了,可关键那是公主啊,苏小子说的对,臣怎么想怎么觉得憋屈,反正臣肯定是不答应的,谁敢答应,臣肯定要去他府上闹腾,然后拖着他北伐薛延陀!”
  尉迟恭也是李二陛下的心腹,参加了这次的会议,耍起了无赖,气的李二陛下哭笑不得,两个大将顿时就给会议定下了基调,和亲的计划绝对不被允许,军方否认了,李二陛下想想也是,那可是自己的女儿,还有父亲的女儿,那些长公主,要是送出去给那些蛮人折腾,还真是难受,以前苏宁不说还好,现在一说,这怎么就觉得那么憋屈呢?
  挥挥手,李二陛下说道:“就这样吧,和亲之事就不提了,以后,干脆也别提了,玄龄啊,等事情结束了,你回去拟个折子,就把废除和亲说出来,交给门下省审议,以后大唐就不要和亲了,我也觉得有些憋屈,嗯,就这样吧……苏宁,你说该怎么办,和亲是不要了,那么如何把通商关口掌握在朝廷手上?”
  房玄龄应诺,苏宁一愣,又问到了自己的身上?还没说话呢……
  “陛下,这个事情还真不好弄,但是如今山东已经集合了一支两千人的巨大商团北上,西突厥商团也组织了一下,也是一支大商团正在前往薛延陀,臣正在安排这次的事情,只要把山东的商队给赶回去,应该就有办法了。”苏宁思考了一下,谨慎的说道。
第四百八十三章
废除和亲
  “主人,您当真要这样做吗?”一个头发胡子都已经花白的老者站在崔孝义身前,一脸的忧郁和担忧,看着眼前的崔孝义,眼中流露出浓浓的哀伤,他二十岁开始服侍崔孝义,当时崔孝义十岁,而如今他已经是六十岁的花甲之龄了。
  崔孝义苦笑一声,看着跟了自己一辈子忠心耿耿的老人家,说道:“勇叔,不是我愿意这样做的,实在是被逼无奈了,走到今天这一步,全都是崔孝礼所赐,但是他真的以为我就什么都没有做,一直都在害怕他,一直都在等死吗?他想的太简单了,我不愿意看到祖宗基业被毁于一旦,但是我更不愿意看到所有人死于非命。
  我要是出手了,山东之人尚且还有一线生机,不管地位财富如何,到底可以保住性命,但是若是我不出手,任由崔孝礼和苏宁取走我的性命,那么,不单单家中人的命保不住,整个山东都会有血光之灾,李世民是个杀伐果断的帝王,知道不能留后患一说,所以,断无生路。
  勇叔啊,我能相信的人不多,你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你一定要将这封信送到纵横司,送到苏宁的手上,亲眼看着他把这封信打开,读完,然后把他的答复带给我,这很重要,至于交换的筹码,就是他手下的几个人,我可以把他们送到更重要的地位上,暗中协助他们,若是不答应我,我也只能把他们揪出来,除掉,树立威信,按照我自己的方式来了。
  苏宁是个聪明人,虽然年轻,但是多智近妖,他应该知道哪一种方式对于他而言最有利,我和他的目标是一样的,他想摧毁山东,我也想摧毁山东,只是不知道善后手段是如何的,我要保全人命,这就是我的要求。”
  崔勇战战巍巍的接过这封信,面带忧愁的说道:“主人,老奴一定会为您做到的,拼上这把老骨头也要为主人办成此事,可是,主人,苏宁,他是皇帝的人啊,皇帝想怎么做,他就会怎么做,他会帮助我们吗?还有,摧毁山东,谈何容易啊!?”
  崔孝义苦笑道:“苏宁的确是皇帝的人,可是,在山东眼里,我就不是山东的人吗?”
  崔勇一愣,恍然大悟:“主人是说,苏宁他……”
  崔孝义摆摆手打断了崔勇的话,说道:“苏宁天纵奇才,多智近妖,他既然能把他所做的事情都交给皇帝,就意味着他不会和我一样,想着摧毁山东却又要保全山东的人命,避免血流成河,苏宁的目的是如何的我不知道,但是他绝对不会仅仅听从皇帝的命令办事情,他有自己的主张,这一点,我很相信。”
  崔勇说道:“那主人,摧毁山东……”
  崔孝义摇摇头,露出哀伤的神情:“我不愿祖宗基业毁于一旦,但我更不愿衣冠士族血流成河,落得个亡族灭种的下场,走到今天这一步,是他们咎由自取,也是因为唐庭强大的过了分,山东完全无力对抗唐庭,若不是因为掌握着大义名分,李世民大可挥军直取山东,那虎狼之师岂是那些护院家丁可以相比的?唐庭若想摧毁山东,只需下一道军令,尉迟恭那莽夫带着一万三千人就能办到。
  山东士族,看上去和气庞大威武,看上去何其强悍,其实,当真如此吗?如今的士族,早已不是当初的士族,后汉末年的士族何其强大?四世三公袁氏就能一南一北执掌大半个天下,天下诸侯归附,曹孟德一开始不也是袁绍的部下?但是这么些年来,士族日渐衰微,人才凋零,早已不是天下英才尽出士族的局面了。
  苏宁一个军事大学就能让军中人才悉出民间,你又如何知道他不会来一个文人大学自己培养官员?到时候他还需要我们士族吗?若是他能让天下百姓识字读书,我们士族还有存在的意义吗?与其到时候被亡族灭种,为何不趁现在还有机会自我了断?苏宁不傻,他一定已经看到了那一天的到来,所以,他一定会答应与我合作!”
  崔勇愣了好半天,这才恢复了神智,深深叹了一口气,转身离开了房间,留下崔孝义一个人孤独寂寥的看着窗外的风景,天凉了,树叶有被吹落了几多层,到底还是会落叶归根,自己这片将要落下的落叶,能够做到的,就是让尽可能多的人,活下去……
  崔孝义的行动非常秘密,没有人知道,因为崔孝义不傻,五十年的时间,足够他组建出属于自己的力量,在必要的时候,保全自己,他一直以来对崔孝礼百般顺从,就是为了让他放松警惕,暗地里,一直都在搜寻崔孝礼的非法证据,这些证据足以撕破崔孝礼赖以生存见人的那张脸,把他的丑恶曝光于天下。
  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崔孝礼的丑恶,其实就是山东的一个小小缩影,一个崔孝礼,就是一个山东的写照,这样肮脏的地方,一旦被曝光,可还有活路?崔孝礼,毁掉山东的是你,是我,是我们所有人,是这个天下,这个时代,这一切的一切,没有偶然,有的只有必然。
  两支商队按照他们最快的速度前进着,一个自西往东,一个自南往北,全力赶路,势要赶在对方之前抵达目的地,确立主场优势,双方各派使者赶到了大草原,召集了所有有生意往来的商业伙伴,要召开一个巨大的会议,这次会议的结果,将会主导整个未来的走势。
  朝廷已经通过决议,准备要在北方选择一个重镇开设通商关口,同时也会下达国书给薛延陀真珠可汗夷男,让他选择一个比较靠南的水草丰美的地方作为通商关口,和大唐通商关口实现无障碍直达,让整个北方部族都可以和大唐做生意,互通有无,相信得知这个消息的夷男一定很高兴,不过,对于大唐决定从此以后不再允许公主和亲这一说法,估计他也高兴不到哪儿去。
  可不是为了公主本人而要求娶公主的,看上的是丰厚的陪嫁啊……
  关于废止自前汉以来就通行的对异族和亲通婚政策,朝堂上进行了激烈的辩论,这一次军事大学和参谋总部的军中大佬亲自上阵,一群大将军和一群文官腐儒展开了激烈辩论,程咬金脱去朝服袒胸露乳和一群腐儒当庭激辩,房玄龄杜如晦联起手来施展组合技——房谋杜断,将二十多个激烈反对此举的文臣说的哑口无言。
  最重要的理由就是让女子牺牲自己去换取国家安全,那是男人都死光了才会出现的事情,但使一个男儿还能舞刀战斗,那就用不着女子去牺牲!和亲,是天下男儿的耻辱!
  最后以压倒性多数的支持率支持废除和亲政策的结果,结束了激烈的当庭辩论,从今往后,大唐的法典上将不复存在“和亲”二字,和亲从此成为历史,将会是非法的,任何人提议和亲都会是犯法,法律的威严不能撼动。
  顺带着李二陛下自己定了一个规定,从今往后,大唐的公主只能嫁给对大唐有大功的功臣,而且必须是大唐人,也包括加入大唐的前外夷,不嫁现在的外夷,出身什么的不重要,哪怕是平民也可以,只要有大功,都可以,反之,就算是功臣之后,如无功劳,都不能求娶公主。
  附带的决议是之前许诺的还算数……好歹安抚了不少功臣的内心,当然这是表面功夫,一副安心的模样,大家都不傻,暗地里面还是担忧不已,若是之前许诺的也作废就好了,大家都不想有个公主老婆或者是公主媳妇儿,那是遭罪啊!和皇家结亲什么的那是烈火烹油,稍有不注意,就会死的很惨啊……
  不过据说这个消息传到了李二陛下的后宫之后,后宫一片欢腾,有女儿的妃子和已经到了待嫁之龄的公主纷纷喜极而泣,相拥庆祝,自古以来,嫁到远方的公主就相当于是被遗弃的孩子,几乎再也回不到家乡,而且野蛮人的规定还非常怪异,老子死了,继位的儿子还能继承父亲的妻妾……
  这尼玛不就是乱来吗?
  谁愿意?
  大家都不愿意,尤其是之前从前朝传来似乎皇帝有意思从公主里面选择一位去薛延陀和亲,所有到了年龄的公主都惴惴不安,到处托关系找人询问一下具体的情况,结果突然之间峰回路转,又传出了皇帝有意废除和亲政策的消息,大家都把心儿悬在了嗓子眼,终于传来了准确的消息,皇帝下达圣旨,从今往后和亲政策为非法,废除和亲,大唐公主绝不外嫁,不允许外夷求娶公主。
  后宫一片欢腾,长孙皇后也高兴极了,她也暗自担忧,因为她也是有女儿的,最担心的就是那些外夷点名求娶哪一位嫡公主,那可就要了她的命了,所以一听到皇帝下达旨意废除和亲政策之后,顿时就喜极而泣,一改往日勤俭的作风,下令六宫今夜可以尽情庆祝,不需节俭。
  当夜李二陛下来到后宫的时候听到了阵阵喧嚣之声夹杂着笑声和欢庆之声,更有甚者传来了哭声,心中无奈,却又暗自一笑,转身回了书房,把今夜留给这些女人吧……
  有人高兴,自然就有人不高兴,尼玛大唐一向出手阔绰,嫁一位公主陪嫁的就有好几千人,那能得到多少东西啊,大家都是冲着嫁妆来的,谁在乎公主本人?是个美人更好,可以玩玩儿,是个丑八怪也就认了,打入冷宫,可现在一切皆为泡影,这可如何是好?更有甚者恼羞成怒,要来问罪。
  李二陛下于第二日起开始接待那些焦急的外夷使者,于正殿外设立了重军,全是大唐最精锐的玄甲军,层层排列起来一直从宫门口延续到正殿,所有使者一进来玄甲军就齐声高呼:“恭候多时!”然后将手中武器顿地三次,大吼一声“嗬”,释放浓浓杀气,之后放行,往往仅此一下就把这些使者弄的心神俱乱,被李二陛下轻而易举的打发了。
  至于其他的一些胆子大的,没被吓到的,进入宫殿的,则看到了和往日不一样,穿着龙袍战甲的李二陛下威严无比的坐在正中央,右手持一把巨剑,其下左右两侧大臣分列,文官配剑武将着甲,皆怒目圆瞪视之,用不着帝气相压,浓浓的官威就能让百分之九十九有胆量的人战战兢兢而退,只剩下最后的百分之一,大概也就一两个人,让李二陛下以君威浩荡之术怒斥,之后连滚带爬的离开……
  大唐前所未有的强硬姿态和莫名其妙的废除和亲举动,让所有国家心中不安,不论是藩属国还是敌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3/4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