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攻略(校对)第20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9/451

  正是所谓高处不胜寒是也。
  原来是这样啊……
  苏宁自我嘲讽了一下,感慨了一下自己的大意和愚蠢,摇摇头,翻开了《史记》,苏氏三国结束之后,要准备的就是《资治通鉴》的写作,比之正统道路而言,写一百本三国也不如一本《资治通鉴》,自己要有一个好的定位,那就一定需要《资治通鉴》来保驾护航,体现自己的价值,也只有《资治通鉴》才能让自己彻底静下心来,无视外面的风风雨雨,潜心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无论外面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都和自己无关了……
第四百七十二章
牺牲品
  苏宁这样做是对的。
  把所有的事情都交给喜欢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的李二陛下,那是最好不过的,之前第一轮对世家大族的打击显然不足以让李二陛下满足,也不足以真正对世家大族造成什么威胁,虽然没有了军权,但是政权还有相当一部分掌握在他们手上,至于文化霸权那就更不用说了,唐政府被视为武人的象征,没有文化权利。
  这年头人家最喜欢的不是就文化吗?识几个字就是文化人,读过书就是文曲星,那还了得?李二陛下眼馋这样的文化霸权已经很久了,虽然有所谓的科举存在,但是唐政府并不能完全掌握科举,科举里面有相当一部分的名额被世家大族所霸占,更有甚者不少寒门子弟主动投效,愿意做门生故吏,以此换取更高的官位。
  所以这种情况的发生使得李二陛下尤为不爽,前隋就发生过这种事情,朝堂上全是世家大族的人,都是为世家大族服务的,隋炀帝当然觉得相当不安全,相当没有安全感,于是乎才会有后来的一系列举动,为的都是从世家大族手上夺回官员的选拔权和任免权,李二陛下在当时是属于世家大族的,但是如今,他深刻的体会到了隋炀帝的感受。
  都是为了和世家大族做斗争啊,要是不把这些毒瘤铲除了,大唐迟早也会成为第二个大隋,之前对范阳卢氏的打击并不足以造成世家大族的实质性损失,虽然范阳卢氏被打击的很惨,但是也没有伤及根本,李二陛下没办法伤其根本,其余的制裁者们自然也知道这样做对于他们完全没有好处,自然也不愿意这样做。
  世家大族内部虽然龌龊甚多,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底线,就好比汉末三国时期群雄斗争的时候,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允许外族人参与,那是汉族自己的霸权争夺,只有汉族人才能被认同,要是别的人参与进来,会很不爽的,所以无论什么事情的北方霸主和南方霸主,都不会忘记和北方游牧民族以及南方蛮族斗争。
  公孙瓒的白马义从就是为了对付当时的鲜卑等族而诞生的三国唯一的弓箭骑兵,一手奔射技术冠绝三国,也正是因为此公孙瓒把游牧民族打得哭爹喊娘,被他们喊做白马将军,相当敬畏。
  公孙瓒死了以后袁绍接管北方霸权,他继承了公孙瓒未竟之业,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有超过十万人的军队是边防军,无论什么时候都没有动用戍守在边境的边防军,就算是官渡大战时期也没有动用过这些边防军。
  袁绍被曹操打败之后曹操继承了北方霸主的地位,自然而然的也承担起了北方霸主的义务,那就是对北方蠢蠢欲动的游牧民族的进攻与防守,为此才有建安十三年荆州之役之前消灭乌丸的大战,也就是那一战,曹操的杀手锏虎豹骑大显神威,直接干掉了乌丸首领,也因此,曹操损失了最重要的谋士——郭嘉。
  但是无论是荆州之战还是后来的汉中之战关中之战,什么时候曹操也都没有动用北方边防军去南下作战,或许兵团调动很常见,可是保持十万人以上的边防军规模是必须的,曹魏时代最著名的边防大将有两个,一个是田豫,一个是梁习,虽然他们都声名不显,但是都是真正的边防大将,保住了曹魏多少年的边境平安。
  至于南方也是一样,东吴屡屡对山越族用兵,从孙策时代一直到东吴灭亡时期,贯穿整个东吴历史;蜀汉也一样,诸葛亮对南中孟获用兵,也是持续了很久,南方边防大将也有数人,都是要保住汉家江山,绝对不让外族人参与进来的汉民族英雄。
  对于他们,苏宁都是尊敬的。
  汉民族很好地继承了这个传统,无论何时,也不忘记对外人的警惕之心和厌恶,虽然也有过作死的时代,自己把自己搞死,比如宋代,但是绝大部分时期,对外作战都是重中之重,谁也不能含糊。
  想当初赵武灵王率赵军主力和匈奴接战的时候,秦军也有相对应的举措,一开始是戍守在云中九原城,停止对赵国的用兵计划,并准备一旦赵军战败就顶上去接替赵军和匈奴继续作战,秦王也指示如果赵军有需要,可以提供粮草;最终赵军大破匈奴,经过九原城的时候,秦军为之欢呼,由此可见,在那个时候,他们都是华夏一族的勇士。
  世家大族也继承了这个传统,有外敌的时候,几个大家族联合起来对抗外敌,毫不含糊,面对李二陛下的犀利进攻和狂风暴雨般的打击,世家大族也联合起来做出应对,只有在李二陛下停手之后,才联合起来召开了一次大会,对卢氏的莽撞举动做出检讨,然后集体惩罚卢氏。
  就算是这样,也不曾下死手,只是象征性的惩罚,夺取了一些利益,卢氏根本未伤,并未伤筋动骨,只是一些皮肉伤,所以距离他们复原也不用多少时候,只是他们不知道的是,原本他们已经做好了要休养一段时间徐图后举的决策,谁曾想苏宁闭关数月弄出来了一本苏氏三国把大唐的水再一次搅混了。
  不得不说,苏氏三国写的还是不错的,环环相扣,情节紧凑,看得不少世家大族之人都是如痴如醉,如此也看得出苏宁的文化造诣绝对不弱,还是相当强的,要不然也写不出那些非常优秀的诗句和长短句,这一点是世家大族所公认的,这小子腹中的才华实在是让他们眼馋,要是可以为他们所用,联合起来的话,把唐皇架空,成为唐王朝实际上的掌权者也不是不可能。
  这小子三番四次和他们作对,居然还大摇大摆的复兴纵横家,公然与儒门做对,就好像一个爆破手一样,手段层出不穷,把世家大族炸的一愣一愣的,完全不知道如何应对,好不容易反击一次还被识破,酿成了大祸,世家大族损失惨重,为此付出了很多代价,失去了很多权力,在参谋总部成立的事情上也不得不闭嘴,否则唐皇一旦把卢氏主导烧书的事情宣扬出去,还真的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可怕的事情。
  好不容易挺过了第一次打击,原本想休养一下,结果苏氏三国横空出世,卢氏几乎是非常激动的请求要再来一次打击苏宁的计划,把苏宁逼死,一定要把他逼死!但是其余几家商量了一下觉得不太可能,皇帝既然允许三国的流传,就肯定也是持肯定态度,肯定会想方设法的保护苏宁,这个时候和皇帝开战很明显是不明智的。
  于是他们驳回了卢氏的提议,但是也不知道卢澧是走火入魔了还是傻了,居然暗地里面主导卢氏底下的一些小家族,并且买通了一些人,开始散播谣言,大力攻击苏宁的苏氏三国,摆出很多条罪名,一定要至苏宁于死地,结果就发生了原本是郑氏家族下面的小家族熊家主动请命焚书的事情。
  不得不说,关于焚书一事世家大族内部还是争议很严重的,比如郑氏坚决反对,崔氏模棱两可,卢氏坚决支持,其余两家态度暧昧,结果还是熊家沉不住气,和苏家撕破了脸,当中焚书,集合所谓四大家族联合对苏宁施压,企图逼退苏宁,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几大家族就意识到大事不好!
  因为之前苏宁就说出了措辞非常强硬的宣言,和苏宁打过交道的加大家族家主,特别是清河崔氏家主更是如此,立刻就知道这个事情不能继续下去了,当听到程咬金和尉迟恭这两位军方大将公开表示支持苏宁的时候,更是连忙要求停手,不能继续下去了,否则情况很严重!
  但是说出去的话就如泼出去的水,收不回来了,熊家长子熊心当众率众焚烧了五本苏氏三国,而且大放厥词,郑氏家主一听这个事情差点儿晕了过去,果不其然,苏宁是个说到做到的年轻人,也是一个杀伐果断的少年将军,一把火烧死三万突厥人尚且面不改色心不跳,更别说仅仅只是一个熊家……
  果不其然,没多久,就传来了熊家被焚毁,熊家老头子昏迷不醒,熊家大公子成了废人,二公子精神失常,林周赵三家被焚烧砸毁了大门,赵家小公子还被一箭射穿了腿部的消息……
  世家大族面面相觑,他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感,苏宁的杀伐果断超乎他们的想象,程咬金和尉迟恭的大力支持也超乎想象,他们突然发现军方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具有了强大的力量,抱成了一个团子,以军事大学和参谋总部为核心对世家大族的势力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而这一切的主使者就是苏宁!是苏宁缔造了这一切!
  更别说程咬金还是崔氏的女婿,此番竟然如此光明正大的支持苏宁,甚至亲自带人阻击援军,虽然没有像尉迟恭那样直接动手,但是也差不多了,这就是一个信号,一个李二陛下已经不打算和他们继续虚与委蛇的信号,程咬金被迫要做出抉择,选择站队,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之后,程咬金果断选择了站在军方一边,和世家大族划清界限。
  或许程咬金还有些后悔为什么要迎娶五姓女,这就使得他需要做出比其他人更多的表忠心作态,使李二陛下相信他,他不会因为妻子的枕头风就对以李二陛下为核心的大唐王朝产生任何的不臣之心,他的忠心更加坚定……
  说实在的,尉迟恭也是这样揶揄程咬金的,还说什么当时还羡慕你羡慕的要死,现在才发现,你这家伙的日子可比我难过得多了,哈哈哈哈哈哈!
  事已至此,世家大族明白了,李二陛下不会满足,绝对不会满足,从他对苏宁仅仅只是罚款和禁足的惩罚就看得出来,李二陛下完全不打算对付苏宁,只是打算接着苏宁创下的良好局面对世家大族展开第二轮进攻而已,第一轮进攻就把卢家在朝堂的势力给废了,现在又会轮到谁?熊家是郑氏的下辖家族这一点很多人都知道,熊家犯事,加上林周赵三家一起犯事,郑氏脱不开关系……
  郑氏家主真的晕了过去了,这真是躺着也中枪,明明是极力反对的,为何会成为最后的牺牲品?
第四百七十三章
经济战争(上)
  郑氏家主真的是遭了无妄之灾,谁让熊家这个被苏宁大力打击的家族是郑氏的触角家族呢?还有林周赵三家里面的赵家,虽然地位不高,实力不强,但是也算是郑氏的一个触角家族,结果家丁被苏宁打伤了数人,小公子被苏宁一枪打下马,然后还被射了一箭。
  可以说遭到打击最严重的就是郑氏的两个触角家族,但是郑氏自己偏偏并不打算参与到这个事情里面,通过这件事情,郑氏突然发现自己对于触角家族的掌控有些过于松懈了,正所谓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有一个猪一样的队友真的比有一个神一样的对手要可怕的多。
  郑氏决定要加强自身管理建设,嗯,在李二陛下第二轮狂风暴雨结束之后,在这之前还是集中力量应对来自皇帝的打击吧……相较于第一次的打击,第二次打击更加严重了,皇帝对于烧书一事大书特书,表示极端愤慨之意,言辞之中大有将秦始皇焚书坑儒之事与之相提并论的打算。
  这就是一个相当危险的信号,皇帝不打算轻而易举的松手,一定要死死地抓住不放,在最先处置了苏宁之后,又宣布要惩罚程咬金和尉迟恭两人各三个月的俸禄,以儆效尤,苏宁是小孩子也就算了,你们两个大人居然也跟着一起胡闹,简直不像话,罚你们的俸禄,但愿你们可以诚心改过!
  给了罪魁祸首三个人不疼不痒的处分之后,这就是一个作态了,都要惩罚,不能放过任何一个人,这次事件的性质很恶劣,都把外国使节给惊动了不少,甚至还有外族首领派人专门来询问这个事情,甚至还有人要借兵给大唐平定叛乱……这肯定是心怀不轨的,下一轮用兵就先对他们用兵!
  处理完了苏宁等人,接下来就是处理家族势力了,对于这一次的事件,李二陛下由于上一次的打击之后所带来的信心和被撑大的胃口,已经不能满足于区区的象征性的惩戒,对于焚书带头者熊家,直接就没收全部家产充公,然后将所有家族成员流放三千里至岭南,等于直接就判了他们的死刑。
  理由很充分,犯事在先,居然还敢焚烧书籍,造成极坏的影响,对于书本和文化的极端不尊重,废掉熊家也算是合情合理,于是乎长安百姓交口称赞,对于熊家的伏法感到非常高兴,可怜的熊家也就带着他们那所谓楚王室的高贵血统,哭哭啼啼的离开了长安,大概是三个月之后吧,突然有一个消息说,熊家人在前往岭南的路途中遭遇了劫匪打劫,男丁死绝,女眷全部被掳,就连押运官兵都被杀了好几个……
  这个事情后来苏宁才知道,的确是一个意外,江南地区不服管制的劫匪实在太多了,为此李二陛下一怒之下命令襄阳驻军一万三千人全军出动,大面积剿匪,不知道多少劫匪在这一次的事件里面遭了无妄之灾,但是苏宁仔细想了想,李二陛下应该还是挺高兴的,因为这个事情对李二陛下来说,是一个一箭双雕的好事情,既把熊家彻底铲除了,又顺带着剿了土匪,加强了江南的治安。
  江南的开发也就以襄阳和金陵为中心地带,逐渐向周边推展开来,这个过程附带着高产作物的推广和人口的增加,以及对山上劫匪的毁灭性绞杀,当然了,被毁掉的,可不仅仅是劫匪。
  熊家也算是遭了报应了,满门被灭绝,据说那些女眷被官军救出来的时候已经自杀而亡了一大半了,就剩几个很小的各支女儿还没有被劫匪糟蹋的活了下来,但是大多数也是精神失常,哭哭啼啼,看上去非常可怜可悲,士兵束手无策,最后襄阳太守上报朝廷,询问解决的方案,李二陛下大笔一挥,让襄阳太守论功行赏,将这些女子赏赐给有功将士为妻,出身名门的,也不算亏待了将士们,也算是朝廷最后的仁慈。
  这都是后话,在熊家被废掉之后,李二陛下继续对其他三个触角家族进行打击,先是对赵家进行严惩,都是参与了焚书的家族,直接抄没全部财产,全部家族成员永远不准做官,全部驱逐出长安城,终生不得进入长安。
  林家被抄没了全部的财产贬为庶人赶出长安,要想东山再起,就要白手起家。
  周家被抄没一半的财产,经营的所有业务全部充公,驱逐出长安,一样的,要想东山再起,就要靠这剩下来的财富继续打拼了。
  四个触角家族基本上都被废了,长安城距离被李二陛下完全掌控又迈进了一大步,世家大族对于大唐政治的影响力再一次降低,但是这并不是终点,接下来,李二陛下又开始顺藤摸瓜,按照连坐的方式对这些触角家族的主家进行打击,尽管这些家族在触角家族被灭掉的时候没有出手干预,但是仍然逃不开李二陛下的打击。
  牵扯最严重的郑氏被贬官了七人,七个出身郑氏或者是郑氏的门生故吏被贬官,终身不复用,地方官上的任职人员也被清扫的七七八八,和卢氏一样,荥阳周边大部分地区的官员都被撤换,接着驻军被换为十二卫里面的左骁卫,左骁卫大将军由尉迟恭出任,军府数量大大增加,军事掌控加强,一个大换血下来,李二陛下的政治势力和军事实力进一步入侵山东家族。
  这一片世家大族的后花园就这样被李二陛下扯得四分五裂,还被钉入了好几颗钉子,对此荥阳郑氏束手无策,只能不断的缩减家族的活动范围,以此保证对于家族核心地带的绝对掌控,其他几个家族和一批中小家族也感受到了极度的危险,不遗余力的相助郑氏,最后,李二陛下在完成了对这一地区的政治和军事介入之后,直接打击就此住手。
  正当这些家族松了一口气的时候,以为李二陛下第二轮的打击也就此告终,谁知道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李二陛下还有后手!
  那就是纵横司,很长一段时间蛰伏不发声的纵横司,通过掌握西突厥商队这样一个巨大的造钱机器,纵横司具备了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塞外关系网络,和不少来自于四面八方的外族首领都处下了不错的关系,西突厥的商队在西突厥王庭周边办设的大唐商业镇计划非常成功,不仅仅是西突厥的人经常来这里买卖东西甚至是定居,还因此引来了一大批无法和大唐通商的民族。
  这些民族要么就是和大唐打过仗关系恶劣的,要不就是地处太远不方便的,所以一听说西突厥和大唐互相通商了,这一下子就飞奔过来,不仅仅是西域的,更北边的和东边的民族都有人来做生意,也因此,被纵横司血滴子们所掌握的西突厥商团通过交易的过程和这些民族的商队头领展开了交往。
  前面也说过,少数民族和汉族做生意一般都是认人的,和一个人做生意很愉快的话就会一直和这个人做生意,他们觉得汉人很会骗人,所以一般都会选择他们最相信的那个人做单线生意,只和他交易,所以西突厥商团里面不少由血滴子掌握的商铺都和这些外族人有着良好的关系,互相之间说来说去的,一来二去也就熟络了。
  正值李二陛下要对世家大族进行进一步的打击时期,通过苏宁和齐家的事件,李二陛下发现这些大家族的耗费十分巨大,而且多数都依靠着触角家族在外面做生意来赚取保护费之类的东西,这些触角家族又有相当一部分是和外族做生意,和外族做生意绝对是暴利,也只有暴利才能支撑得起他们巨大的花费。
  李二陛下这才意识到,原来在苏宁办理西突厥商团之前,这些世家大族就已经开辟了国际商业路线,走在了时代的前列,该死啊,我怎么早没有发现呢?李二陛下就此询问了国策顾问苏宁,苏宁得意的笑道:“臣早就注意到了,而且命令纵横司对此进行了周密的打探和准备,时机一到,就可以动手!”
  李二陛下一愣,随即意识到苏宁利用西突厥商团不仅仅是赚取了大量的钱财,也不仅仅是用来榨干西突厥和控制西突厥打经济战争,更是用来积累和外族的人脉关系,用商业利益把西突厥商团和外族人绑在一起,就此打造一个相当巨大而且恐怖的商业战车,最重要的是,这辆商业战车完全为朝廷,为纵横司所掌握,在每一次派遣过去的西突厥商队里面,都有相当一部分是纵横司培养出来的——血滴子!
  这些血滴子用商人的身份经营生意,赚取大量钱财,所的钱财和纵横司平分,纵横司根本不会担心这些血滴子会背叛,因为他们的家人都在纵横司的掌握当中,而且加入血滴子之前就有过宣誓,一旦加入,就不能退出,六十岁可以退休,但仍然是血滴子这个组织的人,一旦退出,那就意味着死亡。
  血滴子对于大唐的忠心和自己的职责是相当明确的,都是政治过硬家世清白的人,他们学习经商的知识,然后运用这些知识到西突厥发大财,建立自己的关系,并且逐步的掌握西突厥商会的主导权力,一旦人数占优,那么明面上以民主方式建立的西突厥商会就会成为纵横司的下辖部门,专门为了纵横司的外族攻略而服务。
  纵横司将会成为大唐的经济军队,用经济战争的模式为大唐的军事力量介入创造时机,一旦时机成熟,大唐的军事力量实施占领之后,就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建立起相当健全的统治,因为的当地的经济完全被大唐所掌握,掌握之后,当地的民生也就完全依靠这些掌握者,谁占领,意义不大。
  同时为了严格监视这些拥有了巨大财富之后的血滴子是否会产生动摇,他们身边也会安插上极为秘密的血滴子二组——血花,取义自血滴陨落为血花之意;这是只有苏宁和杜如晦知道并且掌握的专门负责监视血滴子内部和西突厥商团商业巨头的人,一旦发生意外事件,血花有权力先斩后奏。
  要做到这一切真的很难,但是其效果是非常明显的,那些外族商队和西突厥商团合作的非常愉快,同时表示出和大唐做生意的困难,西突厥商团就趁机表示虽然大唐没有允许通商,但是西突厥商团有特殊权力,可以和他们在西突厥的范围内交易,这一点不违法,外族首领们得知了这个消息之后,还有西突厥商团的报价,几乎是立刻决定了放弃原本和世家大族的商业联系,转而和有巨大保障的西突厥商团合作。
  等世家大族发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的时候,好像已经有点晚了……
第四百七十四章
经济战争(下)
  别人不清楚经济战争的威力,苏宁可太清楚了,打仗打的就是经济实力,打仗打的就是后勤,后勤的强大可以为一支军队奠定胜利的基础,没有后勤的军队就是无法生存的军队,而决定后勤强弱的,就是经济。
  之所以要设立血滴子二组,也就是这样的考虑,商业力量太容易失控,即使对方是血滴子内部极为忠诚的血滴子探员也不能完全信任,所以血滴子二组应运而生,在这些事情运作的时候,完全得知的也就只有杜如晦和苏宁加上李二陛下三个人,而具体的掌控就是苏宁退居二线,掌握血滴子二组,杜如晦负责明面上的血滴子掌握。
  血滴子二组的存在是一个极为秘密的事情,世界上只有三个人知道,一共一百人的血滴子二组,归属苏宁掌控,杜如晦负责血滴子的具体运作事宜,负责商业战车的运作,而苏宁就扮演仲裁者的角色,一旦发现谁不对劲了,就是血滴子二组的血花出动的时候。
  血滴子二组的存在连血滴子内部的人员都不清楚,他们甚至根本不知道血滴子二组的存在,苏宁也不是有意要建立血滴子二组这样的组织来对付自己人,实在是苏宁没有信心完全掌握这个商业荒漠时代的原始资本力量,一旦失控,后果不堪设想,要知道,西突厥商团现在已经壮大到了一个相当恐怖的程度!
  他们几乎完全垄断了大唐的对外贸易,尤其是塞外的路上贸易,海上贸易暂且不提,在这个时候大唐的海上贸易并不值得一提,可是路上贸易就是在是太重要了,世家大族原本是完全掌握的,但是西突厥商团横空出世之后,由于是大唐官方指定的商队,所以特别受到信任,现在几乎就是大唐国内的商品输出和外族钱财输入的中转站。
  转移到纵横司里面的一半财富基本上都会上缴国库,其钱财数量之巨大让李二陛下为之咂舌,也让朝臣感到奇怪,他们不了解其中内幕的真的很奇怪,贞观四年之前大唐是一穷二白,结果这才几年,怎么好久都没有听到陛下在朝堂上喊穷了呢?这不科学啊!
  不仅仅因为此,更让朝臣在意的是民部负责给皇室的支出已经好一段时间没有增加了,这更不科学?皇室集体辟谷?还是要为天下作表率?他们当然不知道,和西突厥商团交出的赋税相比起来,民部的钱财算个屁啊!那根本不值一提好吗?
  一半上缴,一半留着继续运转,由此就像滚雪球一样,把西突厥商队的财富滚得越来越大越来越大,大量参与了西突厥商队的将军都因此获得了巨大的收益,但是为了平息李二陛下对此的忧虑,他们每一个季度分红的时候都会主动贡献出三成的收益上缴国库,平息李二陛下的忧虑,也正因为此,西突厥商队的巨大收益才显山漏水了。
  所以苏宁不得不注意,其他人的也就算了,那些大将军是和李二陛下一起打江山的,一定会注意到这个事情,他们会很注意,血滴子的商业巨头也不用担心,家人都在纵横司的监控之下,还有纵横司的条例约束,更是因为他们身边都安插着血滴子二组的血花们,时时刻刻监视着,不会有一丝一毫的遗漏,任何的动静都会上交给苏宁,让苏宁全面掌控血滴子的动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9/4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