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攻略(校对)第19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2/451

  现在苏宁是皇宫里面的另类,预备役皇族,也是未来的重臣,被李二陛下赋予了自由出入皇宫乃至于大安宫的权力,除了后宫,就没有什么不能去的地方,还随时都可以去东宫和太子共寝,又可以去魏王宫殿和魏王共事,这不知让多少人亮瞎了眼,是啊,这小子的确是空头爵位一个,什么都没有,但是,他这个样子,岂不比宰相更为牛叉?
  出入皇宫也不算什么,有了弘文馆的牌牌,不少人都能去,拜见魏王……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不过就是皇帝很喜欢的小儿子而已,太子是李承乾,关键的就是可以自由出入大安宫和东宫这两个权力,这两个权力绝对不是普通人可以拥有的,大安宫一般人避之不及,东宫一般人求之不得,可是这两个地方苏宁都可以去……
  这两个忌讳似乎和苏宁无关,比如有一回在朝堂上魏征隐晦的提出了这个问题,表达异议,认为苏宁这样做似乎不妥,李二陛下一开始居然装傻听不懂魏征的意思,魏征无奈只好明说,太上皇退居太极殿已久,苏宁作为年轻侯爷似乎并不应该过度接触太上皇,打扰了太上皇修养才是。
  满朝堂都在关注李二陛下的回答,李二陛下只是笑笑说苏宁知道很多奇闻异事,太上皇年老孤寂,朕国务繁忙不能常常陪伴,所以就让苏宁去陪伴太上皇,给太上皇说一些奇闻趣事,太上皇也很愿意,既然如此,朕有尽孝的机会,为何不做?诸位爱卿不必过度担忧,太上皇还是很愿意的。
  之后就没有人再问起这个事情了,魏征之所以会问是受到了好几个大将的嘱托,大家都觉得只有魏征可以这样问,魏征正好也有些担忧,觉得苏宁是不是年轻气盛不明白李二陛下的意思,当初的事情魏征可是亲历者,差点儿被杀,如今苏宁为何要趟这趟浑水?
  但是李二陛下这样一说,似乎已经认同了苏宁常常出入大安宫的事情,乃至于特许,太上皇本人也很愿意,这就让所有大臣感到不对劲了,这两父子的关系大家心里都明白,苏宁介入这两父子之间,到底是意欲何为?这可不是普通的事情啊。一着不慎,可是要被灭族的!
  他们当然不知道,苏宁拿麻将做挡箭牌,成功介入其中,成为了光荣的润滑剂,这个,当然也不能让他们知道,当务之急,还是要把罪魁祸首和幕后黑手给揪出来,狠狠的虐上一百遍啊一百遍!
第四百三十四章
李承乾的愤怒
  对于李承乾而言,苏宁的到来,是一件堪比逢年过节的大喜事。
  试想一下,每天早上一起床,一帮子服侍你的太监宫女就上前为你穿衣服洗脸刷牙准备早饭,你就像个机器人一样接受摆布,然后穿戴完毕,开始一天的生活,也就是一天的课业学习,上午,苏宁不在的时候,没有人伴读的时候,李承乾学的是如何处理国家公务,一些不是很难的事情。
  李二陛下为了培养合格的继承人是不遗余力的,每天都会从各地的奏折里面选择一些不是很重要的事情让人送到东宫,让太子李承乾先行处理,然后再送到李二陛下的御书房,李二陛下就像批改试卷一样审核李承乾的处理方案,很多情况下,都是满意的,极少数情况下不满意,就会打回去,让李承乾重新处理,让负责传授李承乾处理政务经验的导师更加严格的教育。
  整个一上午就这样,处理政务,学习帝王心术,学习帝王权术,如何与臣子作对,如何与天下人作对,然后就是无聊的午膳,事实上自从味仙居横空出世以后,李承乾的午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乃至于飞跃性的发展,除了时不时因为没有好好学习而不能吃油荤和肉之外,还是很不错的。
  一天不错,两天不错,三天不错,第四天就开始腻味了。
  到了下午更腻味,孔颖达板着一张脸来到了东宫,开始了一个下午两个时辰最为无聊的授课,儒家学术,枯燥的经义问题,实在是无聊到爆,孤独啊,寂寞啊,无聊啊,郁闷啊,长此以往不得抑郁症也难啊!
  似乎老天听到了李承乾的心声,苏宁来了,苏宁横空出世,带给了李承乾极大的抚慰,每一次苏宁来到东宫和李承乾一起上课,那真的是李承乾觉得最快乐的时候,有人帮助李承乾分担火力,吸引火力,真的是太好了,所以李承乾至今依旧记得当初他知道苏宁将要和他一起上课的时候的那种喜悦,那种狂喜。
  他倒也知道他的父亲打的是什么主意,现在就要开始给自己培养即位之后可以信任的臣子,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每一代天子都有自己信任的大臣,除了那些地位很高的几朝元老和那些地位不高的实干官员之外,绝大部分权力中心的官员都要来一次大换血。
  现如今处于权力中心的贞观老臣都是功勋卓著的开国功臣,能力强,名望高,李二陛下这个以军功出身的铁血大将类型的君王有足够的威信和能力驾驭这群老臣,驾驭这群桀骜不驯的臣子,而且也有足够的心胸和自信包容他们,越是有本事的人,他的胸怀就越博大,所以这群强悍的臣子才能被驯服,连带着苏宁这个家伙一起。
  但是李承乾不具备强大的军功傍身,也不具备足够的威信,他所拥有的最高资本就是李二陛下的嫡长子这样一个地位,事实上也就是这个地位决定了他会成为大唐帝国的正统君王,而不是其他的什么东西,但是虽然有着正统的名义,能否驾驭臣子,还是个问题。
  这些臣子的能力太强,威望太高,性格太奇葩,除了李二陛下,还真不一定有其他君王可以承受他们,一旦功高震主,自然没有好结果,这也就是为什么历史上绝大部分顾命托孤大臣没有好下场的原因,李二陛下自然明白自己一旦死去,而那些贞观老臣还健在的时候,李承乾没有足够的威信去震慑这些老臣,所以结果自然就是这些老臣没有好下场。
  所以要在李二陛下还在的时候,着手为李承乾培养一个他可以信任的,可以用的,乃至于有很高才能的,更重要的是和那些老臣有很好的关系的,可以成为新皇帝与老臣子之间的润滑剂的一个人,而那个人,他自己就出现了,不需要刻意的培养,没错,他就是苏宁。
  苏宁的存在,会在贞观老臣和李承乾这位新皇帝之间产生很好的润滑作用,他可以完成新老交替的改头换面的过程,尽可能避免流血事件;李承乾的理解没有抵达那么深的程度,苏宁也并没有想到这些,没有想到自己被李二陛下看做了不能缺少的润滑剂,这倒是一件啼笑皆非的事情。
  抵达了东宫的时候,李承乾已经准备好了晚饭,他知道苏宁是车头车尾的食肉动物,而且对食物的要求很高,要么就是豪放派的狂野类食物,要么就是婉约派的精致类食物,苏宁对于吃的要求,就好像孔颖达老头儿对于治学的要求一样,两个人都是严谨的人,但是体现在不同的方向上,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李承乾也很喜欢吃,不过他更喜欢豪放派的食物,比如苏宁出品的烤全羊之类的,至于精致类的食物,李承乾不太喜欢,或者说是长久的贵族教育让他对于这种食物有抵触感,而更喜欢象征着男子气概的豪放派食物。
  每每想到这里的时候,苏宁就会怀疑,历史上李承乾有一段时间狂热的喜爱突厥文化,穿突厥衣服,吃突厥食物,找突厥仆人,是不是也是因为被压制的太厉害了,而又特别向往自由的生活呢?
  苏宁的出现很好地缓解了李承乾的痛苦,因为苏宁已经计划了一个特殊的要命的外出方略,要带着李承乾去肆意撒欢,虽然这个事情一旦被发现了苏宁和李承乾都少不了一顿爆揍,但是吧,这样的经历可以很好地舒缓李承乾的郁闷,比一起吃十顿饭的效果还要好,苏宁是这样认为的。
  李承乾期待苏宁的到来也就是因为这样,他们已经商议了一个大概,正准备做最后的确认,所以李承乾迎上去的时候是满脸的谄媚的笑意,但是当他看到苏宁一脸苦恼,眉头紧缩的样子,突然觉得事情不对劲,难道,还没有实施的计划,已经被李二陛下得知了,然后,自己就要死了……李承乾顿时觉得自己的天空一片灰暗……
  “承乾,出了大事了,大事不好啊!”苏宁快步进入东宫,斥退了所有下人,再三确认没有人之后,这才开口说道;李承乾灰着一张脸说道:“我想我已经知道了,真是没有想到,会出这种事情!”
  苏宁疑惑道:“你已经知道了?我还没有告诉你啊?不过这倒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我早就该想到的,只是没有想到这么快就发生了。”
  李承乾一下子瘫倒在座位上:“唉,我们果然还是逃脱不了父亲的控制啊,这样一来,我还不知道哪年哪月才能离开这里,去外面看一看,唉,三明,父亲没有怎样惩罚你吗?你可伤到了哪里?”
  苏宁更疑惑了:“你父亲?惩罚我?什么意思?”
  李承乾疑惑道:“你不是说咱们计划偷偷跑出去玩的事情被我父亲知道了吗?这要是被知道父亲母亲一定会狠狠惩戒我,然后也会惩戒你的!”
  苏宁眨眨眼睛,然后翻了一个白眼道:“谁跟你说被发现了?我苏宁计划的事情还没有被人家识破过,你父亲要处理的都是国家大事,哪里有功夫和咱们斗法?你想得太多了好不好?就算是你母亲也要处理后宫春节之后的琐事,哪里有功夫和咱们斗?”
  李承乾将信将疑的问道:“当真是这样?”
  苏宁郁闷道:“当然是这样了,你能不能别老把你父亲母亲想的这么恐怖?”
  李承乾露出往事不堪回首的表情道:“你不明白,你不会明白的,我父亲和母亲,唉,不说了不说了,说说你吧,你然不是咱们的计划泄露了,那么,又是什么事情?”
  苏宁看了看四周,然后严肃的小声地说道:“你应该不太清楚,这个事情目前还是很保密的,一开始知道的人只有我和你父亲两个,后来赵国公和蔡国公以及房左仆射他们都知道了,目前也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人得知了这个消息,这个事情是极度保密的,一旦被现在公布,整个大唐都会为此产生极大的震动。”
  李承乾惊讶道:“什么事情这么重要?连我都还不知道?”
  苏宁说道:“这个事情是什么我待会儿告诉你,昨天才发生了一件大事,昨天凌晨的时候,军事大学图书馆被人付之一炬,数千册书籍毁于一旦,全部被烧毁了。”
  李承乾顿时就瞪大了眼睛,张着嘴巴什么也说不出来,身子就和僵住了一样,苏宁看着他这个样子,就知道自己需要把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都说一遍了:“你应该还不知道,大唐目前早就已经掌握了印刷术和造纸术,只要有足够的人手和工具,一天之内我们就可以印刷出这数千册被毁掉的书籍,而你父亲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印刷书籍,现在大唐的库藏书籍足够十个军事大学使用了。
  至于造纸术,那也使用最廉价的竹纸的制造原料制造出来的,经过我的改进,制造出来的竹纸已经能和宣纸相提并论,而实际上的价值,却是它的千分之一都不到,完全可以提供全大唐的学子使用,所以我们才有足够的时间和钱去印刷出足够的书籍,那被烧毁的数千册书籍根本不算什么,价格低廉,真正的孤本都被好好的保存着。”
  李承乾的表情逐渐解冻,然后露出了更为惊讶的表情:“这是真的吗?你的意思就是,从今往后,每一个大唐子民都能读书,都能写字,都能有纸可以使用?不用再被山东所限制?不会再有一书难求的情况发生?”
  苏宁点点头:“就是这样,军事大学的图书馆只是一个试点,那些书籍是第一批被印刷出来的书籍,放在军事大学的图书馆里面藏着,而且不对外公布,只在内部流通,只有军事大学的学子们知道和使用那些书籍,而且就算是他们,也不知道那些书是从而来,事实上,就算是我,也不知道印刷作坊和造纸作坊的具体位置,原本都是我的产业,但是我已经把它们都献给陛下了。”
  李承乾喘了一口气,满脸愤怒的说道:“先不说别的,图书馆是被谁烧掉的?那数千册书籍是被谁烧掉的?不说别的,这数千册书籍,我心疼,我真的心疼,三明,这是谁干的?!秦始皇焚书坑儒也没有这样啊!居然烧毁了数千册书籍,这是灭族之罪!灭族啊!”
第四百三十五章
定位
  这个时代人们对于学识和书籍近乎病态的崇拜,是苏宁所倚仗的最大的助力。
  苏宁并不相信焚书之人不知道这些书籍的价值以及此事一旦曝光所会产生的极大影响和严重后果,但是他们依旧不惜一切代价的焚毁了图书馆数千册书籍,只能说,他们所追求的利益远远大于了事发之后的灭族之祸。
  这个时期的法律,从来就没有灭族或者是诛九族、凌迟之类的酷刑,这些酷刑从来既没有被正式承认过,而是在很长一段时期内被纳入私刑之中,也就是见不得人的那种刑法,比如历史上高阳公主偷情的情夫辩机和尚,就被唐太宗以腰斩的私刑干掉了,而根据法律,根本是不允许腰斩的,最多也就是流放或者斩首。
  不过就算没有,私刑也在很长一段时间影响着中国的司法,一直到如今,儒家讲究的是仁义,而把严酷的刑罚放到明面上不符合儒家的利益,所以类似于灭族这样的说法,是极端残酷的说法,皇帝们也担心自己身后被人家说坏话,因为至少皇帝的谥号是大臣们商议决定的。
  可是这种情况下,一把火毁掉了数千册书籍的大罪,灭族还算轻的,这个时候估计来一个诛三族诛九族之类的,估计全大唐的文人士子也不会有什么反对,按照他们对文化知识的崇拜来说。
  李承乾这样的人都能愤怒到了极致,何况是普通士子以及没办法读不起书的那些百姓?要是让他们知道了,稍微一个引导,辅以皇家权威,山东世家就算不消失也会受到重创,中国的历史从来都是贱民们改变的,历朝历代的衰亡,也是贱民们做主力军的,只不过好像一旦参军或者做了官,就和民众有天壤之别一样。
  苏宁不会让他们消失,绝对不能消失,只有把他们拉下神坛,让他们彻底底头,才是文化真正普及的开始,文化是神圣的,但是文化不是神,总是有些人想把文化奉为神,然后自己掌握文化以取得高位,这种行为,是要被彻底扫尽历史的垃圾堆里的。
  大宋的文化繁荣,很大一部分程度上是因为山东世家灰飞烟灭导致的文化权威的真空期产生,从而使得文化真正开始了平民化进程,文化平民化的开始,就是文化普及的开始,每一个人都能学习文化知识的时候,才是文化真正繁荣的开始。
  所以为了这个原因,那些人不能死,或者不能死光,他们要活着,要活着经历一次里程碑式的文化改革,在他们的见证下,中华文化才能彻底脱离特权阶层,不再是特权阶层压迫平民百姓的工具,而是造福于全天下的学识。
  李承乾显然不能了解到苏宁的真实想法,因为他被浓浓的怒火充斥着……
  第二天苏宁还是留在皇宫了,早上去了一趟李泰那里,和李泰继续在科学的世界里面遨游,其实就是李泰在那里叽里咕噜的讲述着他对于科学的理解和发现,苏宁在那里昏昏欲睡,是在对这些东西提不起兴趣,苏宁宁愿去读史书也不愿意学习物理和化学……
  咦?
  苏宁突然有一个想法冒了出来,好像有点儿无耻,工作量也不小,但是吧,要是真的可以的话,似乎对于自己的地位提升有很高的作用,毕竟这个时期,自己年纪小,没有登堂入室的资本,但是如果做成了这件事情,这个资本也就具备了,到时候也可以博得一些美名,对于今后的仕途有很好的作用。
  距离正式行冠礼还有五年,五年的时间,应该足够了,相信这部书若是成了,自己的地位将绝对不仅仅是一个宠臣,一个类似于小孩子一样的玩物,而是一个有着独立人格和地位的千古名臣了。
  地位就是这样来的。
  反正神机在手,这一点不成问题,不过还是要了解一些历史的,要不然面对着别人的疑惑和质问,自己将无法回答,之所以这本书写了二十年才写完,就是因为考据历史是一件又费神又费心的事情,耗费时间长不说,效率还极其低下,这本书的成书,一定要放缓,五年是最少的了,低于五年,那是绝对不行的。
  为了干这个,似乎也要开始读书了,就算是做做样子也要做出来,否则的话,还真不好应对天下悠悠之口,因为自己之前的情况,实在是有些锋芒毕露了,李二陛下给的伴读位置,不仅没有让自己休养生息,反而是把自己推上了风口浪尖,说是历练修身养性,其实还是要命的节奏,无论如何,也要隐蔽一段时间,著书立说,改变自己的定位。
  苏宁知道自己目前在很多人眼里都只是一个宠臣弄臣而已,不说他们不知道的造纸术和印刷术,在他们的眼里,自己没有一点儿地位,只是靠着皇帝的宠爱而立身,根本不具备登堂入室的资格,虽然自己也表现出了军事能力和很强的性格,但是终究不入主流人群之眼,很多人都觉得自己小小年纪却锋芒毕露,定然是昙花一现之格局。
  苏宁可不这么认为,自己的名望在军中和民间都是很高的,民间因为军事大学和高产作物的影响已经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而在军中也因为战功和军事大学的建立而拥有了很高的话语权,唯独在朝堂和文人中间,虽然自己的诗词和书法相当优秀,外面无数人求之不得,但是,终究不是大道。
  正如人们所认同的,好的诗词终究是小道,治国安邦方为答道,写几首诗写几首词算不得什么,只有编纂学术书籍,纵论古今,才能获得正统的文坛地位,要得到文人的认同,以至于为未来的某些事情做规划,就不得不走这一步,今后,要以功绩为辅,少做朝堂的事情,多做文化上的事情。
  当初破获了李建成地下反抗集团谋反大案之后,苏宁曾经发誓要远离朝堂,走军事路线,但是到现在苏宁才愕然发现,自己没有办法完全脱离朝堂而依附于军中,至少在如今,在军事大学羽翼丰满之前,军事力量还没有和政治力量分庭抗礼的真正实力,要想脱离政治而走独立的军事路线,将朝堂与军事隔离开来的参谋本部的成立就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
  军政分开是一个政府走向成熟和稳定的标志,但是长期以来中国政府都做不到这一点,不是以文人统军,就是以军人统治政府,结果不是为外族所灭,就是军阀割据的军政府建立,军政分离在中国古代是一个没有办法完成的事情,因为古代精英们想不出将军事和政治完全隔离开来的方式。
  现代政府做出了这个改变,最终将军事和政府政治行政分离开来,不仅仅是以国家宪法的形式予以法律上的认定,更是以军事制度和政治制度予以确定,那就是军事参谋制度的建立,以及各式各样参谋总部的设立,从那以后,地方和中央的行政机构就没有了军队的统治权和指挥权,这个权力分属于国防部和参谋总部。
  统领军队是国家最高元首和国防部的任务,而制定作战计划,予以正确指挥的是参谋部,无论是何种形式确立的参谋部,都少不了这个职权,将军们和军官们负责率领军队和随机应变,完全没有中央政府行政部门和地方政府什么事情了,正规的国家军队,那是真正的国家军队,至于某些特殊部队就不在这个范围之内了。
  大唐需要参谋本部,参谋本部的出现,军中文官制度的正式设立,每一支军队都需要一个正职军官统帅,一个副职军中文官担任参谋,参与行军打仗,只有积累了一定的功勋和威望,军官才能升职,军中文官餐谋才能升职到参谋总部负责战役的规划与战术的制定,这并不是具备绝对权威的,军中将领和参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予以改变,但是要为之负责。
  同样的,若是按照参谋总部制定的计划作战,参谋总部就要负责,总而言之,参谋总部有指挥军队的权力,军中战将和参谋有统帅军队作战的权力,和目前兵部还有将军的权力差不多,二者的权力合二为一,大军出动,否则,任何一方都没有指挥军队出动的权力,皇帝作为最高指挥官,同时拥有两项权力,但是正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皇帝最好还是不要干涉这个比较好。
  为此,参谋总长和军中统帅的权力就很重要了,军中统帅自然不用说,参谋总部的人选也要由军中战将以及参谋中选择,战功卓著的战将和参谋可以进入,并不一定要是文官才能做参谋人员。
  兵部今后的任务应该就是后勤的保障和军官参谋升迁的考核登记等等,不再拥有指挥军队和统帅军队的权力,参谋总部则是独立于朝廷和军队的特殊部门,将朝廷和军方割裂开来,强制性的起到一个军政分离的作用,在这之后的事情,就不是苏宁现在可以考虑到得了。
  没有事情做的期间,苏宁给自己定下了几个任务,写书,以及规划参谋本部的细则,到最后,几本书上交上去,让李二陛下去刻印,然后风行天下,奠定自己的文名,接着参谋本部条例上交,让李二陛下自己考虑去。
  但是这个案子,却是一个大问题,不解决这个案子,参谋本部的设立还真的是危难重重,苏宁几乎已经认定了山东世家一定有参与过这次的事件,上次自己的一封书信似乎起不到什么作用,看来,不借这一次的事件狠狠的打击他们的势力和名望,还真的不好实行这个计划。
  下面几步策略没有这一次打击做辅助显然是行不通的,有了这一次的打击,才能让他们老老实实的交出一部分权力,促成参谋本部的建立,这是一次彻底把山东世家官员驱逐出军事指挥核心的策略,从这以后,山东世家官员想要再度染指军事指挥权力,那就不是一般的难了。
  彻底把握住军事权力,乃至于断绝他们掌握军权的机会,甚至与将军人和朝堂隔离开来,这是一次创举,是大唐王朝走向万世永存的第一步,这第一步走起来非常的艰难,比起之前的铺垫,这一次,已经是第一步的最后一步骤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2/4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