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攻略(校对)第17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6/451


第三百九十八章
你要学什么?
  信息量……略大?
  这是什么意思?
  李泰发现和苏宁说话总是能够听到一些奇奇怪怪的词语,之前从来没有听说过,但是从苏宁的嘴巴里面说出来又总是能够广为流传,比如之前苏宁在朝堂上反驳几个文官的诘难的时候,说的那一句老虎不发威,当我是病猫,就广为流传,现在据说已经成为武官们反驳文官的标准用语,尤其是程咬金,最喜欢和文官吵架,一吵起来就没完没了,总是能把那些满嘴子曰诗云的文官吵得昏过去……
  这应该也是百家之学的妙处,先秦诸子百家为了得到统治者的重用,就不得不游说诸国,这嘴皮子也就需要相当的利索,所以说那个时代的国人思想是相当开放的,作风也是大胆的,社会道德体系还没有确定的时候,做什么都可以解释,一直到儒家学说确立了社会道德体系并且被广泛接受之后,在法律之外的另外一种社会约束力量——道德体系也就诞生了。
  人治社会里面,人们对于道德的关注度和依赖程度远远超过法律,因为人们希望圣人的出现,渴望圣人来治理他们,挽救他们,而并不去寄希望于体制的改良,这未免有些舍本逐末了,苏宁希望百家复兴,自然也有树立法律的无上权威,最后以法律的力量重新改造社会道德体系的想法。
  李泰不会这样想,他只是单纯的想要学会百家之学,然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仅此而已,目前,他只有这样的想法,但是苏宁不这么想,如果说李泰真的可以向自己学习百家之术的话,说不定真的可以把他引向另外一条道路,他号称李家皇室最有才华的人,那么,对于那些理科的东西,工学之类的,他是否也有文学一样的领悟能力呢?这个,可能就需要一些些的测算了。
  想到这儿,苏宁做出了决定,于是苏宁大大方方的坐在了椅子上,看着仍然站立的李泰,高傲的说道:“想必你也知道,我实际上乃是鬼谷子传人,纵横家后代,自幼研习的,是纵横之术,然而我师尊认为,诸子百家各有其长处,单单学习一家,实在是浪费了我过目不忘的本领,所以,百家之术,我基本上都记在了脑袋里面,其中,自然也不乏一些绝世孤本,先秦百家的绝世学术,当今世上,唯有我一人知道。”
  这就有些装13了,但是吧,对付同样高傲的人,就要用更加高傲的气场去对付,只有更加高傲的气场才能震慑高傲的人,然后吸引他,用学识吸引他,大度的赌注就是他的求知欲和求胜欲望,果不其然,李泰被深深地吸引了,苏宁说的话深深地吸引了他,诸子百家之学全部记在了他的脑袋里面,其中不乏绝世孤本!
  唯有他一人知道的绝世孤本!当今世上,唯一人耳!难怪他有底气复兴百家,大摇大摆的创立纵横司和儒家对着干,这样的勇气,必然有强大的底气支撑着,而这些底气的来源,就是他脑袋里面的百家之学,绝世孤本!他娘的,现在在看看那些诗书,李泰已经提不起兴趣了,人人都能学,很多人都能学,这种东西自己不学还是有人学,但是,那些诸子百家的绝世学问,自己不学,可就吃大亏了啊!
  因为,只有在自己面前的这个人才知道啊!这样的学问,这样的学问才值得学!还要发扬光大之,到时候天下重现当初百家争鸣之盛况,那又是何等的光耀?自己的地位,无论是权力地位,还是学术地位,都足以成为一代宗师,那个时候,父亲和母亲一定会以我为荣的!整个李氏都会以我为荣!
  一念至此,李泰对着苏宁深深地一鞠躬:“师尊在上,请受弟子一拜!”
  苏宁一下子伸手扶住他:“我可还没答应要收大王为徒啊!”
  李泰心中焦急:“泰诚心诚意,若是不能拜师尊为师,泰生不如死,毕将日日夜夜无法安眠,食之无味,无心课业,乃至于大病,重病,具有可能!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这正可以表达学生目前的渴求之心啊!还请师尊答应收弟子为徒!”
  苏宁心中好笑,便回答道:“你说你要拜我为师,那么,你想学什么?”
  李泰一见苏宁好像松口了,于是大喜道:“学所有能学的东西!所有能学的东西都要学,都要学习!只要是师尊的学识,弟子都会学!”
  苏宁眉头一皱答道:“荒唐,诸子百家之学若是每个人都能学,岂非要天下大乱?庄子有云,吾生也有涯,而学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己!你可明白这是什么意思?”
  李泰面色一滞,答道:“意思就是学识无限的,而生命是有限的,用有限的生命去追寻无限的学识,那是害了自己。”
  苏宁点头道:“既然如此,你为何还要夸下海口说什么都要学?你可知就算是我有过目不忘之能,也只能将其牢牢记住,抽空慢慢学习研读,并不敢说记住了就一定会,天下学问何其多也?你之生命有多久?长生不老乃是虚妄之言,无有之事,根本不可能发生,所以你的生命只有短短几十年,至多不过百年,如何去学习这些传承上千年的知识?我虽然通晓百家之学,但是真正擅长的也不过几家之学而已。”
  李泰皱着眉头没有说话,显然相当沮丧,但是,苏宁说的话却又是对的……
  “所以,孔子才说过,学有所专,意思就是,你所学的东西,要有所方向,专门学习一种学识,一种你最有兴趣,最愿意学习的知识,你能够从学习当中获得无限的乐趣和满足,那么这门学识就是你所需要学的,你用全部的时间去学习这门学识,一定可以获得伟大成就。
  世人多浮躁,都觉得学识是越多越好,然而他们不知道,学识是越精通越好,只有精通,才能有所成就,若是每一门学识都懂一些,却不能精通深入,那么你只能成为一个庸人,什么都不会的庸人,你若想成为一个被世人传颂的人,就一定要有自己的目标,自己的方向,而这个目标和方向,必须是你所最喜欢的。”
  李泰沉思良久,深深一礼道:“师尊之言,如醍醐灌顶,泰过去执着于更多的学识,更多的书籍,只想着学得越多越好,却忽略了这一点,如今看来,泰错矣,师尊,还请师尊为泰指一条明路!”
  苏宁说道:“你可喜欢儒家之学?”
  李泰点头道:“吟诗作对,自然是喜欢的,但是,和百家之学比起来,儒家之学总觉得有些不足,所以,弟子想学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苏宁点头道:“既然喜欢,儒家之学就不要放下,正如陛下所言,让我也来学习儒家之学,就是要修身养性,让自身的德行可以和外物相配,正是所谓厚德载物,那么,其他的百家之学,你喜欢哪一家的学说呢?”
  李泰摇头道:“只是听说,却不明白到底是什么样的学说,所以还请师尊解释一下百家之学说究竟为何物。”
  苏宁点头,站起身子,缓缓说道:“先秦诸子百家,各有各的优点,各有各的不足,各家传人在那个时代是竭尽全力的扬长避短,同时针对自己的不足,尽力吸纳其余各家的学说予以补充,争取让自家学说成为最完善的学说,被诸侯采用,所以在那个时代,每一家的学说都是非常精悍的。
  正如我最擅长的纵横家,顾名思义,乃是合纵连横,纵横天地之术,其用意就是以三寸不烂之舌,钻弄人心,揣摩人性,以最小之付出,获得最大之回报,适合用于国与国之间的交往,称之为外交,也就是说,纵横家,其实也就是外交家,大唐如今最需要的,最不可缺少的,就是外交家,这也是我创立纵横司的用意之所在,如今,西突厥就被纵横司掌控的死死的,动弹不得,这,就是纵横家的威力。
  那么,第二个,就是法家,法家乃是改变了整个先秦时代的学术宗派,因为法家所服务的国家,都是穷国,弱国,却在接纳了法家学说之后,快速成为了强大的国家,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商鞅所服务的秦国,从一个濒危之国,一跃成为一统寰宇之大国,这其中,就是法家的厉害之处,当然,也有不成功的,那都是没有学到家,就贸然使用,自然没有什么好下场,当然,法家之学不论亲疏,具可以赋之于法,也不能为很多权贵所接受,这也是法家传人大多数不得善终的原因之一。
  接下来,就是墨家,墨家乃是和儒家并称为孔墨显学的学术大宗派,影响深远,但是墨家的主张,所为兼爱非攻,却不符合当前的形势,甚至较之儒家更为保守,所以墨家的主张不能接受,可是墨家最大的优点在于墨家机关术,墨家机关术乃是巧夺天工之术,这样的机关术可以应用于军队,城防,农事,做工等等一系列方面,极大地减轻百姓和大唐的负担,所以,墨家机关术乃是我最为注重的学识。
  还有道家,道家之学和道教是差了太多了,而且道家之学最著名的就是黄老之学,是乱世之后给予百姓休养生息的法门,主张无为而治,最好就是邻里之间老死不相往来,这更加无法实现了,但是道家在为人处事,修身养性的方面,比儒家更为注重,更适合得道高人修身养性之学,若是治理国家,无为而治可不行。
  而至于阴阳家,名家,小说家,农家,杂家等等,却是不太适合用于治国,当然,农家之学对于农事有莫大的关系,大唐以农为本,对于农家之学确实要多多关注,至于杂家,最著名的就是吕不韦,通晓百家之学自成一家,难矣,我并不推崇,名家多诡辩之术,辩论来辩论去,却没什么实际作用,影响不大,阴阳家,我等一直都未曾忘却,其思想贯穿古今,却是不用我等复兴了。
  其实,诸子百家之学真正值得传承的,也并不多,其余诸如医家兵家等等,并不会因为罢黜百家而就此消失,因为那是国家所必须需要的,而你若要学,就要学最有用的,最喜欢的,最有利于大唐的,而不是那些虚妄之学。
  哪些是有用的?法家有用,除非大唐无人犯罪,但是那是不可能的;农家有用,以农为本;纵横家有用,大唐周边豺狼虎豹一个不缺,外交有重大作用;墨家有用,机关术之学,无论用在哪里,都是非常精巧的,用的好了,长安到洛阳,朝发夕至,甚至一个时辰就可以抵达,不用浪费大量的时间在赶路上;诸如此类,都是有用的学说,值得传承,那么,你最想学的,是什么呢?”
第三百九十九章
过时的儒家
  李泰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正如苏宁所说,诸子百家之学中,真正对于现时代有意义的,对于大唐最有意义的,也不过是儒墨道法兵纵横几家而已,其余的要不就是专攻学术,要不就是不符合当今大唐所需要的,而大唐所需要的,就是那么多,根据大唐所需要的来学习,正是所谓术业有专攻。
  那么,到底应该学哪些呢?学习什么样的知识会让我更有成就?或许说,什么样的知识,会更让我觉得兴致盎然呢?李泰觉得自己没有真正的经历过,所以不能贸然做出决断,于是李泰说道:“老师所言学生以为甚是,但是学生并未接触过百家之学,所以,也不知道到底应该学哪些比较好,老师能否更细致的解释一下儒墨道法兵纵横六家的内容呢?”
  苏宁点点头:“这倒也是应该的,多了解一些,总比盲人摸象好,首先就是目前最有条件的,运行最成功的纵横家,所谓纵横家,也就是外交家,出使他国,为大唐争取最大利益,打败了别国,谈判的时候也要逼迫别国签订有利于大唐的条约;敌人大军压境,我方处于不利的状态,纵横传人就要出使敌军,以三寸不烂之舌说服敌军撤退;成为细作,潜伏于敌人内部,时时刻刻准备给敌人最后一击,这也是纵横传人需要学习的,你觉得如何?”
  李泰深思了一下,摇摇头:“我是王爵,无论如何,父亲也不会答应我身犯险境,我一旦身犯险境,整个朝堂都会乱做一锅粥,不论从哪个方面来说,我都不适合成为一个纵横家,这个,就不行了。”
  苏宁点点头,并没有因为李泰的拒绝而生气,相反,苏宁觉得李泰的思虑很周全,他又不至于成为著名的战国四君子那样的人物,身为王族还要亲犯险境,朝堂上那一关就过不去,更别说其他的了,所以不做纵横家,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苏宁接着说到:“那也可以,不做纵横家,还有法家,所谓法家,就是注重以法治国,注重到六亲不认的地步,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就着这个样子,从商鞅变法来看,法家学术非常适合于处于濒危情况的弱国,比如秦国和韩国,商鞅和申不害就是通过变法让秦国和韩国强大起来。
  但是秦国在失败之后,人们总结出来的经验就是,法家是乱世之术,治世当中采取刚强的法家,而且不用法家世人平等的思想,只是采取针对普通民众的严苛法律,最终逼反了天下百姓,大秦覆亡,这是法家的缺憾,时至今日,法家对于大唐的意义就是在刑部,以严刑峻法惩治犯罪之人,打击贪官污吏,把主要矛头对准官员,而非百姓,这才是大唐的法家,你觉得如何?”
  李泰这一次拒绝的比较快速:“到底我还是王爵,有些事情我可以做,有些事情我不能做,这惩治官员,是父亲该做的事情,而不是我做的事情,所以,法家我也不能学。”
  苏宁点头:“这倒也是,那么你再看看道家,所谓道家,其实就是单纯的学术,孔子还曾经跟随老子学习过,就是学习老子的学术,到家可以说是一个很单纯的学术门派,虽然道家之术往往只在开国初年被应用在治国上,但是影响非常深远,只是伴随着大唐的发展,道家之术的意义只在于学术上,而非政务上,要想再次回归到政务上,起码也要好几百年,你愿意学习吗?”
  李泰有些吃惊,好几百年?你能看到那么远?但是联想到李二陛下对苏宁的推崇,李泰觉得苏宁不会空口说大话,这里头一定有苏宁自己的理由,所以到头来,李泰还是相信了苏宁的话,于是李泰拒绝了学习道家之术:“这样一来,和我学习儒家之学并没有什么区别,我学习儒家也是喜欢学术,并非是政务。”
  苏宁点点头说道:“很好,那么最后,儒家就不说了,兵家呢,你有兴趣吗?若是有的话,我相信陛下并不介意将你送入军事大学学习兵法,和未来大唐的将军们一起朝夕相处,经历惨无人道的训练和磨砺,成为一个坚强的战士,为大唐献出最后一滴血。”
  李泰圆圆的脑袋上冒出了细细的汗珠,然后露出了尴尬的笑容:“老师你看我这个体格,就知道,我也就能在学术上有些成就,这要是放在战场上,嗯,我想父亲也不会让我上战场,所以,兵家还是算了吧……”
  苏宁也知道李泰的回答,然后笑道:“如此看来,适合你学习的,也只剩下最后一个,墨家之术了。”
  李泰皱了皱眉头,说道:“可是世人解疑此为奇技淫巧,是投机取巧之术,为正道人士所不齿,这一点,老师难道不明白吗?貌似老师很推崇墨家之术,哦,老师不是儒家,这倒也说得过去,但是如今还是儒道大昌,纵横之术也就算了,不是奇技淫巧,而墨家却是奇技淫巧啊!”
  苏宁很严肃的说道:“青雀,我问你,你要做一件事情,这件事情你可以用两种方法去做,一种方法需要一个时辰就可以做完,另一种方法你要用两个时辰才能做完,一种方法只要很轻松的就可以做成了,而另一种方法会将你累的半死,你会选择哪一种?”
  李泰张嘴就要回答,但是终究还是沉默了,要是选择第一种方法吧,有悖他讨厌奇技淫巧的理念,要说用第二种方法吧,确实累人,而且还要浪费更多的时间,让他累死累活的干一件事情干两个时辰,还不如杀了他比较好,所以李泰陷入了沉默和纠结,一方面是学术理念,一方面是自我意识,这个东西,该如何选择?
  苏宁看着李泰的表现,知道了李泰在想这些什么,于是笑道:“你是不是在想着,一方面你确实不愿意浪费那么多时间去做一件很累人的事情,但是一方面你又不希望以奇技淫巧之术坏了你的理念,是不是这样?”
  李泰面色变换数次,点了头:“正是如此,师尊,这样,我该如何做?”
  苏宁叹了口气说道:“你一直以来只听着儒家学说宣扬任何工巧之术都是奇技淫巧,任何有助于节省力气的事物都是导致懒惰的源泉,儒家学说厌恶这些工巧之物也就是因为害怕这些东西会让人民变得懒惰,出发用意是好的,但是时至今日,这个说法确实已经不合时宜了,他们已经过时了!俗话说与时俱进,才能符合现实今日的发展,如今我们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如今大唐人口稀少,土地众多,若是不使用效率高的新式农具,很显然是不和时宜的,那会把百姓累死在田地里面,根本就没有时间去做其他的事情,但是有了农具,这一切就不一样了,最早的时候,我们的先祖耕种田地都是以刀耕火种之法,效率低下,出产甚少,所以才有了最后农具的诞生,农具最初是要用来干什么而被创造出来?就是为了节省力气,提高效率。
  这样的道理放在农事上就可以被接受,那么为什么放在其他的地方就不能被接受?这岂非是荒天下之大谬?这就好比齐宣王不忍心看到牛被杀所以要换一只羊去替代牛被杀是一样的道理,同样的道理放在不同的事情里面为什么就不能被接受呢?奇技淫巧之术,说来说去,就是节省力气,提高效率,让百姓生活的更加幸福,既然如此,何乐而不为?让那些腐儒见鬼去吧!青雀,你以为呢?”
  李泰目光呆滞,显然对于苏宁这种大不敬的发言相当震惊,而后陷入了沉思,他的内心经历着剧烈的思想搏斗,苏宁只是坐着,喝水,然后等着看他会做出何种抉择,其实苏宁也发现了,作为一个王爵,李二陛下的儿子,很多事情李泰真的不能去做,或者他没有必要做,选来选去,最适合李泰的还是搞科学技术发明等等,这样的话,他可以用另外一种方式流芳千古也说不定。
  但是到底要不要做,全在李泰自己的一念之间,他愿意,自己尽力去教,他不愿意,自己也没有办法,就算他愿意,也要看他是否能够从中得到快乐,只有能够从中得到快乐,他才能够获得成就,获得伟大的成就,仅此而已。
  李泰终究是让苏宁松了一口气,他答应了学习墨家之学,当然仅仅是墨家的机关术,不过前提是,他要看一看这些所谓的机关术到底能不能让他觉得快乐,这一点和苏宁不谋而合,苏宁也觉得如果学得不快乐,大可以不学,他是王爷,一辈子不愁吃不愁穿,只要他不造反就可以。
  墨家机关术,其实苏宁自己也是一知半解,但是那些精巧的玩意儿还属于木工铁匠一类的,堂堂王爷和侯爷去做木匠铁匠?说出去岂不是笑话?所以苏宁打算从物理和化学的层面去改造李泰,让他成为一个理科怪,成为一个科学狂人,这样是最好不过的了,反正墨家还有组织残存于世,如果可以找到他们,还用担心没有墨家机关术?
  先拿物理化学忽悠李泰,反正墨子的著作里面也有物理的知识,相当牛逼,牛逼到让人不得不怀疑墨子是否也是一个穿越者,不过很可惜,墨子之后这些学识就没人在意了,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悲哀,所以到头来还是要从大唐开始,从苏宁自己开始,虽然是文科生,但是基础的物理化学还是没有问题的。
  给李泰划下一个框框,让他自己在里面遨游学习,什么时候他能自成一系了,可以自我传承下去了,苏宁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苏宁请李泰去自己的家里面,到自己家最重要的地方去观看什么叫做墨家机关术,其实也就是简单的杠杆原理和滑轮组,但是使用起来却是非常省力,效率提高了很多,如今经过能工巧匠们的改善,单纯的滑轮组和杠杆已经成为了可以量化生产的工具,可以广泛的应用在各种各样的工地里面,乃至于修筑城墙。
  大概也是上天赐下的缘分吧,李泰第一眼见到这个场景,就深深地为之着迷了,尤其是当他看到一个壮汉都抬不起来的大石块,却被一个瘦子依靠着杠杆轻而易举的撬进了车子里面,他就忍不住的询问苏宁这是为什么,看着李泰火急火燎的样子,苏宁得意的一笑,他知道这个事情已经成了。
第四百章
李二陛下的要求
  李泰得到了苏宁给苏小妹使用的现代数学教科书,如获至宝,因为苏宁对他说,天底下最大的格物致知的道理,就要从这里面开始,只要学精通了这里面的知识,后面的一切都好办了,不是说数学是物理化学的基础吗?其实也就是相对的思维模式差不多,也没有直接证据证明数学好的就一定物理化学会好,苏宁不就是吗?当初数学都成渣了,化学照样前几名,活生生的例子就在眼前。
  但是对于一个大唐人来说,如果不系统的学习一下数学知识,很难接受紧接而来的物理怪和化学怪的袭击,作为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学生,苏宁将不遗余力的把自己所有可以传授的物理化学知识全部传授,所以为此,苏宁打开神机,拼命的抄录着一些物理化学方面的知识材料和教案,以备将来不时之需,时间仅仅是上午,还没有到吃午饭的时候,所以时间还很充裕。
  但是紧随而来的突发状况就让苏宁没有办法安然的准备物理化学教材了,因为李二陛下派人宣苏宁入宫觐见,也不知道这是什么原因,李二陛下已经好久没有让苏宁直接去见他了,但是苏宁明白,一旦发生了这个事情,肯定就不是什么好事情,就肯定是李二陛下准备坑人了。
  苏宁收拾了一下,快速的赶到了李二陛下的书房,李二陛下还是一副老样子,坐在桌子面前批阅奏折,处理政务,看到苏宁来了,挥挥手让苏宁坐下,苏宁坐下以后,李二陛下又写了一会儿才放下笔,揉了揉眼睛,炯炯有神的大眼睛看向了苏宁,剑一样的目光是苏宁非常不愿意对上的。
  于是苏宁低下脑袋,不看李二陛下,李二陛下一声清喝:“抬起头来看着我!”苏宁无可奈何的抬起了头,看这里了让陛下的老帅哥脸,尼玛,整个朝堂都是帅哥也就算了,你个皇帝也是帅哥,整个大唐朝堂就是一群高富帅,皇帝不都是胖得要死丑的要命吗?为毛李世民就那么帅?连带着李承乾也很帅,就更别提那个李二陛下称为“英果类我”的蜀王李恪。
  和李恪倒也有一面之缘,还是他那个熊孩子弟弟李愔和自己的斗殴事件引发的,但是理科的年纪不大,气度倒不小,和颜悦色,一脸诚恳的歉意,史书上对于李恪也多是惋惜为主,主导了李恪死亡事件的长孙无忌在这个事件里面扮演了一个非常不光彩的角色。
  但是这些都不重要,李二陛下喊自己来到底是为了什么?苏宁只好小声问道:“陛下喊臣来到底是为了什么?”
  李二陛下一声冷笑:“为什么?为什么你自己心里还不清楚吗?你的胆子也确实不小,那个时候我还没有注意,你尽然敢直呼太子之名,你可知承乾二字是什么意思?代表着什么?整个大唐敢这样称呼太子的,也只有太上皇,我,还有皇后三人!你这样做,岂不是大不敬!”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6/4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