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攻略(校对)第17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4/451

  李泰想挑战自己?正好,好好儿的打击一下他的嚣张气焰,让他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只是不知道他想挑战的是哪一方面,若是让自己来选择挑战的项目就好了,苏宁如此无耻的想到,但是他仅仅是这样想的,谁知道下一秒钟李泰就开口说道:“其实这种事情倒也是事发突然,为了表明泰之心意,就请三原侯出题,我等一较高下如何?”
  真是想什么来什么,苏宁得意的笑,看着李泰说道:“大王当真如此?”
  李泰点头:“自然如此!”
  李承乾感受到了空气中的激烈交锋的紧张气息,连忙说道:“以文会友,以文会友,乃是文学切磋,点到为止。”要是让自己的好友和弟弟掐了起来,自己在中间可不好做人了,所以要竭尽全力的调和,可不能让事态发生变化,而且苏宁好像和那个混账兄弟已经有了过节,那混账好像三番五次放言要干掉苏宁之类的,可不应该让苏宁再多一些敌人了……
  既然如此,苏宁也就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了,不是说你才华横溢吗?咱们就来考一点儿清新脱俗的:“既然大王如此说了,那么臣也就不留手了,大王既然是才华横溢之人,想必也是饱读诗书,这旧有的切磋在臣看来实在是有些落了下乘,当初臣与师尊游学天下的时候,师尊与臣之间进行过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游戏,师尊称其为对对子。
  这个玩儿法呢,很有意思,采用各种字句,或者典故,以比较顺口的形式拼接在一起,成为一句话,可长可短,讲究一个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师尊出上句,臣对下句,对的出来则赢,对不出来,则输,很有意思,就好比师尊出上句春回大地,臣对下句福满人间,师尊出上句门有古松庭无乱石,臣对下句秋宜明月春则和风。
  这对对子考验的不仅仅是学识,还有知识的运用,以及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对仗工整,平仄对齐,其实很难,不过,既然是文学切磋,臣以为,这对对子是再好不过的形式了,大王以为呢?”
  苏宁的两个对子列举出来,李泰小胖子就愣住了,然后陷入了沉思当中,李承乾也陷入了沉思当中,显然对苏宁这种特殊而新鲜的玩意儿很有兴趣,对对子,对仗工整,平仄对其,结构整齐,这个要求就非常高,绝非一般人所能对得上,所以说,这很有难度,但是越有难度,就越能够体现出文学的水平。
  而且这对对子还是起源于五代后蜀君主孟昶,目前根本没有这个概念,拿出来,这些古人再怎么逆天也办不到吧?
  你来突袭,我也来突袭,咱们正好扯平了,你服不服?
  李泰无言以对,最后咬着牙点点头:“既然如此,泰对此不甚熟悉,就请三原侯出上句,由泰来对下句。”
  苏宁笑了笑道:“既然如此,臣也不好趁人之危,咱们就一边学,一边玩儿吧,先来些比较简单的,上句,春花。”
  李泰和李承乾双双一愣,李泰眨眨眼睛,陷入沉思,李承乾也陷入沉思,两人皱紧眉头不停思索,李泰也就算了,李承乾这样拼命是想做什么?是想证明自己这个做兄长的也不比李泰要差?终究还是小孩子心性啊……
  最后还是李泰试探着说了一句:“秋月?”
  苏宁点点头:“就是这样!”
  李泰大为惊喜,肉呼呼的脸上挤满了笑容,李承乾恍然大悟,然后一脸的沮丧,苏宁就接着出了下一句:“水底月。”
  两兄弟又陷入了沉思,当然过了很久两人也没有想出个所以然来,苏宁便笑着说出了下半句:“镜中花,水对镜,底对中,月对花,后汉建安年便有水镜先生,以水为镜,而月对花则是取之闭月羞花,两者相同点就在于都是无法触碰之物,无论是水底月,还是镜中花,都无法触碰。”
  李承乾和李泰抚掌大叹,李泰不停地称赞:“当真是如此,妙啊,妙啊,区区三个字,就能说出这等道理,对对子果然非同凡响,三明兄,三明兄,且继续出对子,继续出对子!”好嘛,果然也是文人心性,遇到这种妙句就走不动道儿了,不过也好,这至少证明李泰现在还是一个文艺青年,不是野心家,而李承乾貌似也很感兴趣,苏宁就接着出了下一个对子:“翱翔一万里。”
  李泰的才华果然不错,仅仅三分钟左右就给出了一个下句:“来去数千年!”
  很好,很好,这小子思维真的很不错,很灵活,有举一反三之能耐,苏宁也不藏拙,开始拿出压箱底的绝招:“两三竿竹皆秋色。”
  李承乾直接败退,自愧不如,眼巴巴的看着李泰,这小子兄弟两个知道一致对外了,但是一个初学者就算再聪明也对付不了苏宁这个变态,最后李泰败退,苏宁笑着说出下句:“千万叠山有雨容。”
  李泰忍不住了,让人拿来纸笔,把这些对子全部记下来,然后慢慢研究,接着又让苏宁出对子,苏宁笑了笑,拿出绝活儿:“莺莺燕燕翠翠红红处处融融恰恰!”
  李承乾愣住了,李泰愣住了,这字数也太多了吧?!这,这三五个字还能应付,这么多字,如何应付?苏宁到底知道多少这样对子,在李氏兄弟两人的强烈要求下,苏宁说出了下半句:“雨雨风风花花叶叶年年暮暮朝朝。”
  这可是星爷的大招,你们也能承受得了吗?要不是现在还没有四书五经,老子马上就给你丫的来一个一乡二里共三夫子!
第三百九十四章
李泰的决定
  来到东宫的时候,李泰是志得意满,发誓要在文学一途上狠狠的击溃苏宁,让整天夸赞苏宁才华横溢的父亲真正的认同自己,这才是李泰要来东宫的原因,看望李承乾不过是借口而已,兄弟二人的关系虽然还不错,但是李泰更喜欢文学上的事情,目前和李承乾没什么共同爱好。
  而且自负才华超群的他,也的确有点儿瞧不起李承乾,当然,这只是单纯的鄙视而已,没有别的意思,没有到仇视的地步。
  但是和苏宁的一场交锋过后,李泰沮丧的发现,原来自己和苏宁之间差距是这样的大,不仅仅那个对子,对对子也就算了,那是苏宁的主场,算不得数,但是没想到在之后自己最为擅长的作诗比拼之中,再次落败了,这个不需要人来评断,仅仅是看了一遍,李泰就知道自己完全不是苏宁的对手……
  可恶,为什么,为什么他就这样才华横溢,别说文采了,无论是治国,还是兵法,或者是经商,他为何都如此精通?难道,难道这就是百家之学的奥妙之处?他自幼苦学百家之学,精通之,所以才会有这样的成就?他不过比我大四岁,但是才华何止高了我数十倍?他学的是百家,可我只学儒家,难道,这就是差距的原因吗?
  那么,那么只要我要学习了百家之学,是不是,是不是就可以比过他,是不是就可以比他强?然后得到父亲的赞许,父亲就会说,真不愧是我的儿子,就是比苏宁强!对的,只要我也学了百家之学,我就一定可以超过苏宁!百家之学难吗?父亲都说了我的才华也很不错,只是和苏宁比起来所学比较片面,我要是学了百家之学,不会比苏宁差的!对的!我也要学百家之学!
  李泰在心底里发誓,他也要学习百家之学,他也要参透百家之学的奥妙,然后,再父亲母亲和大兄的面前,堂堂正正光明正大的击败苏宁!
  一念至此,李泰高兴的浑身发抖,恨不得马上就去学百家之学,但是刚要迈动脚步离开东宫回去苦读,李泰猛然间想到了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百家之学的老师和书籍自己都没有,谈何学习?没有老师大不了自学,没有书籍就连自学的可能性都没有,这样一来,谈何超越苏宁?
  李泰非常的郁闷……
  这个时候,苏宁也把自己“写”的诗和一些很具有代表性的对子写在了纸上交给李泰,让他回去好好的熟悉一下对对子的奥妙,另外这首诗似乎他也很喜欢,不就是离离原上草而已,苏宁最熟悉这首诗了,不过奥妙真是无穷,意境深远,乃是应制诗里面不可多得的佳作,也就相当于今天的高考满分作文了。
  把这些东西交给了李泰,李泰接过来一看,当真是好,当真是漂亮啊,这笔字写得,意境深远,雄浑大气,就凭这一点,苏宁现在就比自己强不知道多少!原来百家之学强悍如斯,而我之所学和百家之学比起来不过是坐井观天!亏我还自鸣得意自己是多么有才的才子,原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若是一直这样下去,死都不甘心啊!
  李泰在这一刻发誓,无论如何,也要学习百家之学,通晓百家之奥妙,学习到百家之学的精华,然后,击败苏宁!
  那么最大的问题就来了,如何学习百家之学?这倒也不难,面前就有一个百家之学的传人,深谙百家之术,前些时日还光明正大的复兴了百家中非常强悍的一家——纵横家,占据了纵横司,总揽对西突厥交涉事务,弄得风生水起,据说苏宁还在纵横司里面向官员们传授千古奇书《鬼谷子》,教授纵横之术,不少人挤破脑袋都想去纵横司里面学习纵横之术,然后出使他国,以三寸不烂之舌创不战而屈人之兵之大功业。
  纵横家的强悍,李泰也算见识了,苏宁就是靠着纵横之术,说服了西突厥如今的大可汗阿史那泥孰,成功发动兵变,干掉了西突厥前任可汗肆叶护可汗,然后成功说服西突厥向大唐称臣纳贡,签订了不平等条约,让压在大唐头顶上十数年的耻辱一扫而空,消息传来,李泰还记得当夜李二陛下是如何的兴奋的舞了大半个时辰的剑,一夜都没睡着。
  这就是纵横家的威力,苏宁重现了当初苏秦佩六国相印对抗秦国那样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以及张仪巧舌如簧远交近攻击破苏秦合纵之举所代表的实力,无论他们的根本目的是什么,结局又是什么,纵横家的威名永远无法消磨,就算是罢黜百家也是一样的,一个苏宁就能让西突厥称臣纳贡,那么十个苏宁呢?一百个苏宁呢?
  李泰深深地被百家之学吸引住了,现在的他,似乎已经没有什么心思再去读那些子曰诗云了,他想读的是经天纬地的书籍……
  “好了,这个事情就这样吧,青雀,为兄和三明要去外面吃些好东西,你可愿意和我等一起去?”李承乾见苏宁写好了所有要写的递给了李泰,就知道事情差不多了,看了看天色,也花了快一个时辰了,时间不多了,要赶快,于是便这样问向李泰,如果李泰愿意去,就可以跟着一起去,如果不愿意,这就是逐客令了。
  李泰正迷迷糊糊的,一听这话,想也没想就答应了,倒是叫李承乾有些意外,不过既然如此,一起去就一起去吧,权当培养一下兄弟感情,于是三人便结伴而行,离开了正殿,来到了东宫后院,苏宁吩咐东宫仆役去抓个六只鸡,然后把鸡杀好,拔毛拔掉,洗干净了送过来,还有带上几张油纸,大冬天的也找不到荷叶。
  东宫后院儿有一个小亭子,里头挺宽敞,旁边就是土地,很好用,于是苏宁亲自动手,生了两堆火,一堆在亭子里面,一堆在亭子外面,亭子里面的是用来烧烤的,亭子外面的是用来做叫花鸡的。
  另外要用的就是一些不错的食材了,大冬天的很冷,喝一口热汤是最不错的,李承乾这里没有蔬菜,大冬天的也真的不知道去哪里找蔬菜,温汤监倒是有,不过那是专门给太上皇和皇帝皇后用的,李承乾三两天也吃不到一顿蔬菜,苏宁就让下人去苏府,让苏家人从暖房里面弄些蔬菜过来,这却叫李承乾和李泰颇为惊讶。
  苏宁在厨房里面洗肉切肉煮水,手忙脚乱,李承乾看不过眼了,想了想,咬咬牙,撸起袖子就上前帮着苏宁打下手,李泰倒是颇为犹豫,他想起了君子远庖厨的典故,但是眼前的两个人一个贵为太子一个是国侯,却毫不在乎的在厨房里面做这些贱人做的事情……对了,孔师好像说过,君子远庖厨只是孟子告诫人们少杀生所作的比喻,而并非是瞧不起厨子……
  这好像也是苏宁说的,被孔颖达接受了之后传授给了弘文馆的学子们,当时还引起了不小的争论,而如今李泰看着苏宁的作法,确实感到有些敬佩了,顺带着连一直瞧不起的李承乾有些敬佩了,但是……我该怎么做?
  李泰终究还是跨过了这道坎儿,走上前扭扭捏捏的问我能做些什么,苏宁看着李泰笑了笑,把三只鸡蛋打到碗里面然后做给李泰看,让他照着自己的样子做,把鸡蛋打匀了,到时候做鸡蛋汤。
  “再做几个荷包蛋吧!你看看好不容易青雀来了,你就做几个给青雀尝尝鲜吧!”李承乾笑眯眯的说道,苏宁白了他一眼:“自己想吃就说,别拿兄弟做挡箭牌,这哪里是君子之举?”
  李承乾尴尬的笑了笑,然后对李泰说道:“青雀,我和你说啊,这家伙会做的美食可多了去了,他可是号称长安食神,什么东西没吃过?就一直小小的鸡蛋,都能做成无上的美味,外面酥脆可口,里面香软嫩滑,还有蛋黄,居然还可以喝,美味极了,你可一定不能错过,对了,三明,你那个鸡蛋汤又是什么?和蒸鸡蛋一样好吃吗?”
  苏宁嫌弃的看着李承乾道:“说你是土鳖你还不承认,完全不一样好吗?一个是蒸的一个是煮的,哪里能一样?煮汤的鸡蛋也很好吃,而且样子和你看到的完全不一样,那个样子叫蛋花,可好吃了,待会儿让你这个土鳖开开眼界!”
  李承乾怒道:“我不是土鳖!你才是!”
  苏宁笑道:“是吗?我怎么不知道?你连蛋花都不知道还敢说我是土鳖?你是土鳖中的战斗鳖!”李承乾郁闷了,这是什么意思?土鳖中的战斗鳖?不明觉厉……
  李泰看着两人拌嘴的模样,虽然惊讶于李承乾可以和苏宁这样平等相交,但是也很羡慕,两人可以成为好朋友,孔先生总是说帝王家没有朋友,但是为什么李承乾就可以有朋友呢?还是这么随便的朋友,放下太子尊严和皇家礼仪相交的好友……
  肉切好洗好了,水也开了,苏宁先把肉放进水里面烧,然后往里面添上作料,搅拌搅拌再搅拌,过了一会儿再接着又把李泰打好的鸡蛋倒进了汤里面,虽然这样的搭配不是很主流,不过聊胜于无了,要是有西红柿的话倒可以来一倒罗宋汤,不过很可惜,西红柿的没有,没有那种酸酸的味道,始终不正宗。
  鸡蛋和肉的搭配煮汤,在食材缺乏的时代,聊胜于无吧,当然这不是主菜,就在汤煮着的过程里面,蔬菜送到,一大筐子绿叶菜,看的李承乾和李泰大为震惊,他们作为皇子都吃不到,为什么苏宁可以吃到?一整个冬天没有新鲜蔬菜可以吃,打嗝都带着酸腐的气味,很难忍受,所以一到冬天这些达官贵人反而最想吃蔬菜。
  “三明,这就是暖房蔬菜吗?你说过的那个?”李承乾好奇地问道,李泰也好奇的听着,苏宁答道:“当然啊,温汤监为什么可以在冬天种植蔬菜?就是因为那里是温泉,温度高,适合蔬菜生长,蔬菜需要的生长环境就是温度,太阳还有水,这三样齐全了,无论什么地方,就算是雪山上也能种出蔬菜来,我就是在家里面搭了好几个暖房,种了这些蔬菜,这样冬天也可以吃到了。
  现在三原县的庄子上也开始普及冬天的暖房蔬菜了,等过个一两年,长安市集上就可以在冬天见到蔬菜了,当然还是会很贵,不过这个技术很快就会向全三原县推广,苏家庄子已经和雍州刺史商量好了,三原县先普及,然后向长安周边扩展,过不了多少年,大唐所有人都能在冬天吃上蔬菜了。”
第三百九十五章
心系天下
  李承乾听了苏宁的话,颇为感慨:“若是那样的话,百姓幸甚,大唐幸甚,吃的东西多一些,活的人就多些,三明啊,你这样做可真是功德无量啊,以农为本,农事兴盛,自然不愁没吃没喝,只要吃饱喝足,天下也就安定了,这一点上,三明,你可是走在了所有人面前啊,这些也是你师门绝技吧?令师尊当真是高人!三明,我也佩服你!”
  苏宁笑着说道:“一个人吃独食总归是不好的,大家一起吃大家都好,再说了,这些东西也算不上什么了不得的东西,我就希望越多的人学会越好,越多的人学会,咱们能吃的东西就越多,饿死的机率就越小,说实在的,我师尊说过,人可以战死累死病死,就是不能饿死,饿死是天底下最残酷的事情了。”
  这话说得李承乾有些沉闷:“我也听父亲说过,一旦遇到灾荒年,那就是饿殍遍野,惨不忍睹,可是我们却拿不出任何的方法去救济灾民,各级官员也有贪污之人,层层剥削,最后送到百姓手上十不余三,原本就不太够吃,这样一来就更不够吃了,每每想到这里,我都恨不得手刃那些贪官污吏!”李承乾咬着牙恶狠狠的说道。
  苏宁说道:“那就要看你的了,不过贪官是杀不完的,咱们要自己动手,开源节流,节流乃是无可奈何之决断,杀人就属于节流,但是开源最重要,推广更先进的生产方法,就是开源,教化百姓种植更多更高产的粮食,也是开源,把源头打开,种植的粮食足够了,自然够吃,比如那个水稻,产量不是很高吗?再过些时候,我相信大唐不会担心没有足够的粮食可以吃。”
  李泰小声地问道:“百家之学里面便有农家一学,这样的学问,难道就是农家的学问?农家之学真的可以让大唐不再饿死人吗?”
  苏宁看了看李泰,笑着说道:“那我可不知道,因为要考虑的事情很多,不是仅仅有足够的粮食就不会饿死人,人口总是会不断上的上涨,如今大唐只有千余万人,粮食暂时够吃了,但是一旦人口持续增长,到了十年之后,大唐的人口很有可能有两千万乃至三千万,二十年后会更多,乃至于一万万人,那个时候,这些粮食还够吃吗?
  学问很多,要治理国家需要的学问更多,不会仅仅是一家之学就足够了,百家之学,包括儒家之学,在我看来,都是不可或缺的,只有当百家之学在大唐传播开来的时候,百花齐放之时,才是大唐真正强大的开始,而如今,只不过是一个开始而已,用屈大夫的一句话来说,就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苏宁的话让李承乾不断的点头:“三明所言甚是,三明小小年纪,却能心怀天下苍生,这才是名士风范啊,和三明比起来,那些所谓的大儒高士,不过是土鸡瓦狗而已!”
  李泰陷入了沉思,没有说话,他在思考一些很严重的问题。
  苏宁继续做菜,把一些青菜放到了正在煮着的汤里面,然后又炒了一个青菜,好好的补充一下维生素和纤维素,接着又弄了几个荷包蛋,炒了一盘肉,炒菜算是完结了,然后煮了一锅饭待用,厨房外面那些侍卫也准备的差不多了,按照苏宁的吩咐把肉都切成块,然后用苏家家仆带来的铁串子串了起来,放在一边备用,亭子里面的火已经升起来了,亭子外面的土坑也挖好了,泥浆也准备好了,油纸铺开,拔完毛的鸡放在上面。
  苏宁乐呵呵的带着李承乾开始准备叫花鸡,告诉李承乾应该怎么做,如何入味,如何把鸡包严实了,然后如何用泥浆把鸡给包裹起来,李泰看着有趣,也就不管不顾的上前学习如何做叫花鸡,却是教东宫里面的下人和侍卫心惊胆战,吓得屁滚尿流的,苏宁大怒,把他们统统赶走,没有吩咐不准靠近!
  六只叫花鸡全部涂上了黄泥,包裹的严严实实的,苏宁开始生火,生了一堆柴火以后就不管了,到了亭子里面准备烤肉,这让李承乾和李泰有些不明白,这是在做什么?不用做其他的了?苏宁解释道:“就这样,等这堆火灭了,鸡也就熟了,是烘熟的,美味极了,来吧,咱们来烤肉,一边烤肉一边喝汤吃菜,等鸡好了就可以吃饭了,咱们要把这些吃的全部吃完!一点不留!”
  考虑到了李承乾好几天没沾油荤导致的严重油水不足,以及李泰雄壮的体型所附带的饭桶属性,包括自己那超人的食量,虽然比不上薛仁贵,但是也算是个饭桶了,苏宁觉得这些都不一定够吃,正在长身体的孩子,能吃的很。
  果然不出苏宁所料,苏宁刚刚考好第一串羊肉的时候,李泰已经喝完了三碗汤,吃下了半盘子炒肉片半盘子炒青菜加一碗米饭,而且看样子这只是开胃菜,李承乾也不甘示弱,刚烤好的一大块羊肉三两下下肚,然后风卷残云一般干掉一碗米饭和小半盘子肉片加青菜,苏宁急忙加入战团,再等一会儿就连汤汁都不剩了!
  解决了炒肉片和炒青菜,三个人吃了三碗米饭,把汤也喝了半锅,但是不约而同的,三人仍然觉得很饿,没关系,还有硬菜,满亭子的烧烤食材,烤的香气四溢油水直冒,李泰和李承乾看的眼睛都绿了,也不管烫不烫,苏宁一说能吃了,立刻就吃了,一边吃一边喝汤,身子暖洋洋的,大冬天的也不觉得寒冷。
  三人里面果然还是李泰最能吃,一边吃烤肉一遍又吃下去一碗米饭,他说苏宁烧的饭特别好吃,香,软硬适中,加上烤肉,更是一种享受,苏宁烧饭的水平相当高,不硬不软,颗粒饱满,这是特殊技,因为苏宁也特别喜欢这种程度的米饭。
  三人风卷残云一般的大吃大喝,等到叫花鸡的火堆熄灭的时候,烤肉已经被消灭了一大半,汤锅里面能捞的全没了,蛋花儿给李承乾和李泰抢着吃掉了,三个荷包蛋倒是一人一个,不过李泰很明显的欲求不满,青菜被捞光了,一点儿都不剩,肉块也被一扫而空,就剩一小半清汤寡水,这还被李泰不断地抽干了,米饭也被吃了一半,尼玛多大一锅啊!
  李承乾的表现也很不错,苏宁排第三,三个人都还有胃口,于是乎迎来最重要的硬菜,六只叫花鸡!火堆熄灭了,正在冒烟,苏宁那木棒把火堆弄开,然后用木棒把硬邦邦的六个大泥团子弄出来,出现在三人面前,苏宁咽了一口口水:“这就是我最喜欢吃的,比起烤肉来,更加滑嫩,吃进嘴里面,啊!不能忍啊,快,快,弄到亭子里面去,承乾小心烫!青雀你做什么呢,找死啊!不想要手了是不是,这样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4/4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