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攻略(校对)第1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451

  陛下会如何做出选择?这个小子又会不会识进退,明白一些事情呢?唐俭不能确定。
  义成公主深吸一口气,淡淡说道:“李靖,你痴活一甲子,看事情还不如一黄口小儿看的通透,苏宁,你说本公主愚忠,本公主也认了,本公主是皇室,生是大隋人,死是大隋魂,这辈子认准了大隋,不论他好也罢,坏也罢,都是如此,多说无益,李靖,动手吧!”
  一阵风吹过,带动了义成公主苍白的头发,义成公主闭上了眼睛……
  李靖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说道:“公主殿下,这小子说得对,你我各为其主,孰对孰错,自有后人评说,既然你执意如此,李靖便成全你!来人,送公主殿下上路!”
第二十八章
沸腾的大唐
  行刑官手起刀落,一颗白发丛生的头颅落在地上,这颗头颅落地的一瞬间,苏宁就明白了,一个时代结束了,前隋遗留势力对大唐的攻击已经终结了,大唐扫平了所有内部的敌人,一扫隋末被逼向游牧民族称臣的颓势,开始磨刀霍霍准备向周边的蛮族亮出自己雪亮的刀锋,准备要重回天朝上国的地位,于是乎天可汗的称号落在了好大喜功的李二陛下的头上。
  这也就意味着,这个蛮族欲图讨好大唐皇帝而送给李二陛下的荣誉称号,成为大唐在未来的数十年内对他们实施打击的最大依仗,李二陛下虽然不是权力欲望非常强盛的皇帝,但是是个非常在意自己的名声和脸面的自恋狂,没什么事情的时候大家可以相安无事,但是一旦有了事情,李二陛下会用尽一切的手段让荣誉称号变成实际职位,不管你愿意还是不愿意。
  大唐贞观盛世,就此拉开序幕。
  “三明啊,这个火烧连营之计策真是漂亮啊,五百骑兵就把颉利三万大军给毁掉了,这样的军功,陛下需要召开大朝会,祈天殿要鸣钟九九八十一响,这可是多少人一辈子也想象不来的荣耀,你才十四岁就获得这样的功劳,你要知道,再上一级那是盖世功劳,祈天殿一百零八响,皇帝鞠躬,皇后奉酒,太子下跪,这是人世间最大的荣耀了!”李靖饮下一杯酒,慢慢的说道。
  李世绩接过话茬儿,说道:“若不是你一语扫平曾在前隋任职的将官的羞愧,让他们对你产生好感,并且对义成公主的敬重,你现在已然是大军公敌了,哦,除了你所率领的那四百多人之外的大军公敌了,你要知道,原来可以大家一起获得的军功被你们四百多人给占据了,原本大家都能得到好处的事情被你们这帮人夺走了。
  不管是不是于国有功,谁的心里都会不痛快,你小子还算是运气好,将官们又看你年纪小,不好意思和一个小孩子争功,虽然这份功劳确实很大,但是你不用担心,首功是你的,至少,大帅是不会和你争夺首功的,是否?”
  李靖淡淡一笑:“懋功啊,你说得对,老夫所处地位已经较为尴尬,处境也不是很好,陛下能够容忍老夫已是不易,此番若是老夫再次取下大功,恐怕以后都难以取得出征之机遇了,也会遭到群臣不满,不过这小子无所谓,一个十四岁的小孩子,都是四五十岁的大人,不会和你一般见识,也不会认为你有威胁,最多是天纵之才,还需要历练,路还长。
  老夫可不一样,再上去,可就是封王了,那可是人臣之大忌了,自汉代以来,多少年都没有异姓王了,老夫虽然也姓李,但不是皇族中人;王爵,绝对是一个非常敏感的地位,就是帝王家子,成为王爵之后还要小心翼翼,何况是我等臣子?对了,你放才对老夫挤眉弄眼,还有唐俭?”
  苏宁很平静地说道:“其实这也是小侄自作主张,看到大风骤起就忍不住了,不愿错失良机,能以五百人取得的胜利何需耗费数万大军来做?那样的话会带来更大的伤亡,而如今不过数十人的伤亡就能够取得完胜,何乐而不为?却是没有想到这一层。
  至于莒国公,小侄只是觉得若是莒国公身丧,那么对于此次大胜而言无疑是一个污点,更何况若是莒国公身丧,其家人必以伯伯为仇敌,如何愿意放过伯伯,两相权衡之下,还是觉得救下莒国公更好,当然小侄是说遵照了伯伯的吩咐。
  同时小侄以为,首功当属大帅,次功当属将军,大帅统御全军,取得了对突厥作战的优势地位,若是没有大帅威名统御全军,小侄如何能安稳率领五百人夜袭阴山?何况大帅一路征战已取得了很多战果,将军也是一样,这样的名望和功绩是小侄望尘莫及的,小侄能取得这样的功劳还是因为大帅与将军的信任,否则,小侄如何能取得这样的功劳?”
  李靖心中便觉得暖暖的,觉得自己没有白费那些心思,于是笑眯眯的说道:“三明啊,老夫其实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但是你这一来,不仅得到了大功,还免去了祸患,老夫欠你的!懋功,老夫没有说错吧,这小子,滑的很,不用担心那些事情的。”
  李世绩点点头笑道:“老夫明白了,三明,这一回你是不用担心的,老夫等人已经把请功奏折上报陛下了,颉利和萧后已经被送回了长安,传国玉玺也被送回,你等的功劳老夫等人绝对不会冒领,老夫等人已经有了很大的荣耀,烈火烹油的道理还是明白的,你不同,你年轻,完全没有根基,陛下很愿意用你这样的年轻人。”
  苏宁却露出了苦笑:“小侄倒情愿做个散官,光拿钱不做事就最好了。”
  李靖和李世绩双双一愣……
  长安城内。
  一个骑士纵马狂奔,一边狂奔,一边大喊:“阴山大捷!东突厥平灭!阴山大捷!东突厥平灭!阴山大捷!东突厥平灭……”此时正是人多的时候,听到的人自然也多,打了胜仗,自然是个好消息,于是在人群中间带起了一片叫好声……
  “阴山大捷?东突厥平灭?好!东突厥?唉,是不是四年前打到了渭水的那个东突厥?”一个百姓先是大喊一声好,随后疑惑的自言自语。
  身边的一个老者露出了激动的神色:“哎哟!真的啊!平灭东突厥?东突厥被灭了?”
  百姓你望望我,我望望你,入眼的尽是惊讶、难以置信之色,彼此之间只有一个问题:这是真的吗?四年前强大的打到了渭水之畔引起大唐国都震动的东突厥被灭了?那个时候可是全长安城都笼罩在了恐惧的氛围之中,不少人收拾家当准备南逃,这才四年,大唐就把那个强敌给灭了?
  “阴山大捷!东突厥平灭!”狂吼声越来越大了,百姓们见到了一个风尘仆仆的骑兵疯狂地纵马奔驰,脸上极度兴奋!
  士兵带来的消息,不会有假!东突厥真的被灭了!那个四年前造成了长安,不!造成了全大唐慌乱不已的强大敌人已经被大唐灭了!百姓们相信了!开始大声的呼喊:“大唐万岁!大唐万岁!大唐万岁!”
  冲天的呐喊声在长安城内响起,带着无尽的喜悦,直上九重天。
  “乒乒乓乓!”爆竿响了起来,今年大唐打大仗的消息百姓们都知道,府兵所多在关中,抽调兵马也多是关中兵马,大多都是这些百姓们的亲人,亲人出征,他们自然担忧,担心打一场大败仗,但是如今他们不担心了!因为大唐打了一场大胜仗!阴山大捷!平灭东突厥!把那个国家给灭了!灭了!
  长安城变成了一片喜悦的海洋,这样的氛围宛如过年一般……
  两仪殿内,李二陛下正一脸忧愁的担忧着什么,长孙无忌,房玄龄魏征等人在一旁,同样似乎在担忧着什么;李二陛下喝了一口茶,皱皱眉头,说道:“我实在是担忧,一万兵马就去和颉利三万精兵对抗,实在是有些勉强了,还有茂约(唐俭字),派他去议和,实在是苦了他了,万一出了什么事情,我无颜面见其家人啊!”
  作为皇帝,李二陛下又不是昏聩之主,对于军国大事,他当然是会掌握在手里面的,李靖等人出兵作战不会不告诉他一声,李二陛下也打算这么做,只是他担忧一万兵马万一败了怎么办,或者是难以取得全胜,万一让颉利跑了依附薛延陀从而获得东山再起的机会,大唐可就有些麻烦了。
  长孙无忌自然也担忧,他的长子长孙冲可就在军中,原来的确有让长孙冲历练一下的想法,但是当他得知李二陛下打算让李靖出兵攻击阴山的时候,长孙无忌就有些担忧了,一万击三万,很明显是恶战,李靖也要亲自上阵厮杀,长孙冲也不一定能保证安全啊!
  房玄龄开口说道:“陛下,李靖深明兵法,用兵如神,几无败绩,此战虽然兵马悬殊,但是代国公一定有自己的想法。”
  李二陛下也只能叹口气,继续皱着眉头,不说话了,宫殿里面的气氛十分压抑。
  “乒乒乓乓!”长安城内的爆竿声响有些大了,竟然影响到了皇城之内,李二陛下的眉头皱得更紧了:“又不是过年,宫中为何会有爆竿声响?来人!去查查是何人所为!”殿门打开,一个士兵单膝下跪:“陛下,不是宫内人所为!而是长安城内都是爆竿声响!已经有人出去探查了,陛下不必担忧!”
  殿中诸臣和李二陛下都很意外,李二陛下大怒道:“长安城内都是爆竿声响?这是要做什么?是要造反吗?”
  士兵摇头说道:“启禀陛下,好像不是的,因为不单单有爆竿声响,还有叫喊声,据说是什么阴山大捷。”
  “阴山大捷?!”李二陛下惊叫道,诸臣也大为惊讶,而后李二陛下大喊道:“你立刻去宫门外候着,看看是不是有人来禀报战况!快去!要是有的话立刻带来!”士兵点头:“诺!”
  “陛下!百姓不会无缘无故放爆竿,莫不是李靖真的在阴山打了一场大胜仗?”房玄龄面带喜色的说道;魏征也点头:“极有可能,否则百姓们不会如此大声喊叫,以至于宫城内都能听到这样的喊声。”
  长孙无忌更加不平静了,一颗心脏砰砰直跳,要是大军战胜而长孙冲却战死了……长孙无忌不敢再往下面想了……
  然而很快就传来的一阵呼喊让长孙无忌也暂时忘却了担忧长孙冲的安全和处境;一个风尘仆仆的士兵手执一张很大的纸卷大声呼喊着进入了两仪殿,而后双膝猛然跪下:“启禀陛下!阴山大捷!东突厥三万兵马全灭!突厥自可汗颉利以下一千余要员及五余万口众、十万余牛羊全部被俘!东突厥平灭!”
第二十九章
李二陛下的决定(上)
  士兵手里拿的是宣纸,宣纸的价格在这个时候的大唐堪比黄金,比黄金还要珍贵,算得上是为数不多可以好好书写的纸,一张宣纸从开始制作到制作完成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制作成本如此高昂,售价也就可想而知了,除非要事,一般不会使用宣纸这样的奢侈品,李二陛下也极少使用这样的奢侈品,其实绫子都没有宣纸贵。
  但是这张纸是宣纸,李二陛下的心砰砰直跳,听到了那样的消息,他不由的感到惊喜万分,但是这样巨大的胜利让李二陛下有些不相信,说起来还是有些不自信,四年前的耻辱让他难以忘怀,他可不希望自己成为刘邦那个小人,要等到重孙子才能帮自己雪耻,雪耻之事,一定要自己亲自动手!
  但是大唐羸弱的国力真的可以办到吗?人口不足千万,钱粮匮乏,经过蝗灾旱灾的打击,发动十万余军队作战已是目前大唐的极限,这次也是打着破釜沉舟的心思和东突厥决一死战,谁曾想这次还就真的成功了?而且还是灭国大胜!灭了东突厥啊!擒住了颉利可汗!
  李二陛下颤抖的手展开了宣纸,先找寻落款,落款最重要!落款是……李靖!李靖!这是真的!这是真的!
  李二陛下闭上了眼睛,脸上的笑意却闭不住,他竭力想要在臣子面前保持威严,但是发自灵魂的喜悦让他根本不能控制自己的动作和面部表情,良久,他睁开眼睛,看着一脸激动地诸臣,深吸一口气,说道:“药师不负重望,诸卿,我们,胜了。”
  说完最后一个字,李二陛下顿时感到浑身轻松,吊着的一颗心放下来了,殿中群臣大喜过望,纷纷向李二陛下贺喜,趁机大拍马屁:“陛下洪福齐天!大唐万世永存!臣等为陛下贺!为大唐贺!”这样好的机会不拍马屁什么时候再拍?皇帝的通病,人的通病,谁不喜欢听好话?
  听着如潮马屁,李二陛下咧着嘴笑不停,怎么也止不住发自内心的笑容,把宣纸递给身边太监:“你读吧!读给大家听听,看看李大将军是如何打这一场胜仗的!哈哈哈!”
  太监接过宣纸,展开就读:“臣李靖、李世绩禀告陛下:自定襄之役结束,臣等已然准备攻打阴山,毕其功于一役,惟担心兵马甚少,不敌颉利三万铁骑;谨慎起见,出兵前夕,臣命匡道府折冲苏烈、定襄道行军长史苏宁、定襄道行军参谋长孙冲为正副先锋,率五百铁骑为先锋开路,探查阴山敌兵近况,先锋军于三日后夜抵达阴山,是夜大风骤起,苏宁定计,以火攻之,遂以五百铁骑施放火箭,纵火焚烧突厥军营,风助火势,大有火烧连营之势。
  苏宁遂率五百铁骑进攻突厥,大破之,苏宁擒贼首颉利可汗,苏烈擒前隋萧皇后,长孙冲擒前隋义成公主,颉利三万兵马生擒者千余,余者或战死,或焚烧致死,其数不可考;突厥口众及牛羊具为苏烈所擒,如今大军看管之下无人敢造次,义成公主不愿降,臣等斩之,前隋遗失之传国玉玺亦为我军所得。此战实为大唐立国以来前所未有之大胜,望陛下论功行赏,臣等顿首。”
  太监读完了这份战报,抬起头,看见诸臣都是一副张大嘴巴瞪大眼睛的模样,正觉得奇怪,却猛然被李二陛下推开,“哎哟”一声跌倒在地,当然,他不是美女,没有人会来扶他,手中战报落到李二陛下手中,上上下下仔仔细细的看了很多遍,每一个字都看了,而后抬起头来,问向送信士兵:“可还有其他信件?”
  士兵从怀里拿出一封信:“启禀陛下,这是李大总管命令卑职亲手交给陛下的信件。”
  李二陛下连忙接了过来,抽出信件快速阅读,面色阴晴不定,良久放下信件,坐回龙椅上久久不语,似乎在考虑着什么似的。
  长孙无忌陷入了极度的狂喜之中,五百人破三万人的大功绩他也没有取得过,但是按照李靖的说法,长孙冲却有幸成为了三大首功之一!自己的做法是对的!这个苏宁果然是个天纵之才,不说敢用五百人和三万人对抗是何等的胆气,就说他这个运气也是极好的,怎么一碰到他就起了大风呢?
  长孙无忌感到极为欣喜,一是长孙冲立了大功,二来看来长孙冲和苏宁的关系处的不错,不然苏宁也不会带着长孙冲一起立大功,苏宁也的确是个前途无量的小子,看来长孙冲以后可以有一个不错的臂助了!那么自己是否也有必要提携一下这个小子呢?这小子是否值得呢?思考来思考去,长孙无忌一时半会儿是缓不过来了……
  房玄龄最先回过神来,看着李二陛下一副心事重重的模样,一会儿笑一会儿沉默,于是大胆问道:“敢问陛下,李大总管给陛下的信件里面说了什么?陛下若有烦恼,请让臣等为陛下分忧。”
  房玄龄这一说,殿中诸臣也都回过神来,他们都是李二陛下最为亲信的臣子才能进入两仪殿与李二陛下共商国是,两仪殿可以说得上是大唐真正的权力中心,只有李二陛下最为亲信的臣子才能进入这里面商量重要事务,太极殿的大朝会只是把在两仪殿里面商量出来的事情拿出来炒炒冷饭而已,基调不变。
  魏征也随声附和:“陛下,大军获胜乃是喜事,只是李大总管所说的事情有些过于让臣惊讶,苏宁是陛下新封之三原县子,臣等都知道,然此番立此大功,着实有些难以置信,还请陛下明言告知臣等!”
  李二陛下摇摇头:“药师不会拿军国大事蒙蔽我等,这是真的,苏宁胆气十足,深通兵略,敢以五百骑兵大破颉利三万大军,还俘虏了东突厥近乎全部的口众牛羊,灭其国,若不是药师明言,我也不相信,但是这是真的,苏宁趁着大风把整座阴山都给烧了,若不是第二日天降大雪,阴山已经不复存在了。
  突厥人不是败给了五百骑兵,而是败给了大火,苏宁就趁着大火把颉利他们都给抓住了,剩下的突厥兵和口众群龙无首,也就顺势而降,五百人就把这么多万人给俘虏了,胆大,杀伐果断,药师还说苏宁当着所有被俘虏的突厥人面前把颉利踩在脚底下,狠狠地折辱了他,东突厥,不复存在了。”
  诸臣大惊,饶是长孙无忌也惊醒过来,这些大佬们纷纷对苏宁有了新的看法,这样的诛心之策是会毁掉一个民族的全部信心的!
  其实苏宁这么做,这般拼命,也是有原因的,五百人能俘虏十万人这种事情也不是什么罕见的事情,只是说出来很丢人,因为在历史上,十万人是我们,五百人是敌人;金兵南下发生过,元兵南下发生过,清兵南下也发生过,一个蛮子横刀大呼,数百青壮立刻跪地求饶,宋代偃武修文之策,遗毒无穷,华夏尚武之风几近断绝……
  所以苏宁要为后人留下一点精神寄托,要为原来的历史争一口气,狠狠地折辱颉利可汗,把突厥人的精神摧毁,狠狠的屠杀突厥人,让他们心惊胆战,如此一来,一切水到渠成……
  李二陛下有些感慨:“到底是什么样的师傅才能教导出这样的弟子?才十四岁啊!竟然这般杀伐果断,突厥人不欲下跪,苏宁就一脚把颉利踹倒在地踩在他的头上,而后一剑杀了一个突厥贵族,还说一人不跪立斩十人,药师用一个人来形容苏宁,觉得很合适,但是又说不是很合适。”
  魏征问道:“敢问陛下,是何人?”
  李二陛下说道:“前汉骠骑大将军,霍去病。”说到这里,李二陛下却有些郁闷,得到这样的名将苗子李二陛下很高兴,这么年轻没有根基的小将正是他最喜欢的,将他培养为自己的死忠,以后也好接替这些逐渐老去的老将,限制他们的权力。
  但是霍去病,杀的都是胡人,五胡乱华之后,李二陛下家族的血统已经不是纯净的汉血统了,山东诗书世家之所以瞧不起李二陛下也是因为李二陛下身上的胡人血统。
  李二陛下祖上有纯净的汉人,也有纯净的胡人,虽然地位爵位官位高崇,李二陛下也是出身贵族,但是这种不胡不汉的贵族,最为正统汉家士族所极为厌恶,所以山东世家宁可与程知节这样的浑人结亲,也不和李二陛下结亲,未免是对李二陛下一种极大的嘲讽和不敬……
  谈起霍去病,未免有些不敬李二陛下自己实际上的先人的意味,他们虽然以老子李耳为祖先,但是实际上,这到底是不是真的,明白人大概也都知道,在这个注重出身的年代,同姓者,基本上都可以拿来充充数,大唐没有冠军县,贞观元年李二陛下废冠军县并入新城县,自然也没有冠军侯。
  不过大唐绝对是以汉民族王朝自居的,如果是胡人王朝,比如清朝和元朝,类似与汉人对别的民族的蔑称——胡人这样的称呼,是不可能出现在官方记载之中的,但是唐朝却不是,经过五胡乱华数百年的胡汉对立,汉人对于胡人是相当痛恨的,所以唐代如果是胡人朝代,那么对于大量谴责辱骂痛恨胡人的文章和诗作比如“不教胡马度阴山”就不可能存在,大唐也该有东突厥才对。
  但是大唐没有,大唐是中国历代最为开放的朝代,或者说李二陛下身上有胡人血统,但是一定是以汉人和汉人皇帝自居的,只是大唐立国之后汉民族的民族情绪和胡汉大防让李二陛下有些自卑吧!自己不是纯净的汉人,所以对于诗书世家的鄙视,李二陛下始终难以用光明正大的欺君之类的手段对付他们。
  冠军县不单单是杀胡英雄霍去病的封地,多少年以来被汉人视为圣地;一度又是大唐的敌人朱粲所立的大楚国国都,所以被废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了,这也就注定了大唐不会有冠军县,不会有冠军侯,不会有这样的英雄……
  当然,凡事都有例外。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4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