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攻略(校对)第13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2/451

  苏宁点头道:“正是如此,不到五天五夜放出响箭就是退出的意思,只有超过五天五夜放出响箭才是胜利通关的意思,这个时候放响箭,很显然,又有一些考生被打败了,退出考试。”
  李二陛下问道:“这些日子有多少人退出了?”
  苏宁微微想了想,说道:“两千三百五十九人,这一下又不知道是多少人,反正这个数字会快速增长,一共一万四千人,按照臣的估计,要是达到要求,最高通过人数也不过是三千五百人而已。”
第二百九十四章
天地玄黄(下)
  “三千五百人?你是如何安排的?只有三千五百人通过第二场考试?那第三场考试从何开展,可能有一千人入选?”李二陛下皱着眉头说道。
  苏宁淡淡的说道:“是九百五十四人,陛下,只有九百五十四个名额。”
  李二陛下闻言面色一滞,随后看着苏宁苦笑道:“你还在怨我?这个事情你明明也是答应了的,若是没有那些大将的支持,这军事大学如何办好?虽然你的意思是为他们找一条后路,可是军事大学一旦办好了,他们能不在意?让他们的子弟就此在军事大学扎根,这也是一步棋,你可莫要仅仅是埋怨我。”
  苏宁说道:“臣不敢埋愿陛下,只是在汇报实情,按照臣的估计,一共一万四千人,二十人一组,分为七百个小组,每个小组一枚令牌,需要集齐四枚令牌,即天地玄黄四令牌才能胜利通过考试,那么估算一下,也就只有一百七十五个小组有机会通过考试,也就是三千五百人。
  当然,由于种种原因,通过的小组很有可能不能满员,很有可能会损失很多人,所以这三千五百人还要打一个折扣,差不多也就两千人左右才能通过第二场考试,最后的学生,也就在这两人人里面选择。”
  李二陛下点头道:“这就是那第三场考试的用处了吧?”
  苏宁点头:“的确是的,二选一其实有些难选,比起十个里面选一个更难,但是吧,这第三场考试其实已经开始了,用这个方式选择考生,其实是很有必要的,这样一来,也就差不多了,九百五十四个人,可以选出来,十万人里面最优秀的九百五十四人,他们将会是大唐军事大学第一期的学生。”
  李二陛下一皱眉头:“第三场考试已经开始了?”
  苏宁点头:“是的陛下,为了这个选拔标准再来一次考试有些麻烦了,这场生存演习其实已经包含了第三场考试的目标在里面,臣的目的就是要看看这些考生在面对危难的时候是否会齐心协力,遇到同伴有难的时候会不会照顾同伴,而不是把受伤的同伴当作累赘丢下来。
  战场上有一个过命的交情是很重要的,最危险的时候可以把后背托付给这个同伴,有这样一个同伴人生足矣,战场的规矩很重要,战胜敌人更重要,但是不重视同伴战友的人,明明可以抱住同伴性命而漠视之的人,大唐军队里面不需要,大唐军队应该是一群血性汉子组成的,重义气,重情义,义薄云天的汉子们,而不是一群冷漠的小人。”
  李二陛下深思了一会儿,叹了口气,点了点头:“你说的的确是对的,大唐人少,壮丁更少,战场上能救回一个就是一个,死一个少一个就补不回来了,要补也要等十八年,这么长的时间大唐等不起,也罢,就这样吧,至于选拔,最后的选择,你要多费心了,这个事情,不好做啊!”
  苏宁低头说道:“通过考试大喜之下,没有人会去注意具体的数目,到时候直接把通过的一千个人名字公布,我们只选九百五十四人,其他的名字也就混杂着夹在里面,定可混淆视听,但是……校长!这种事情,在我们讲究公平公正的大唐军事大学里面,却是不能再出现了!你是校长,您是这个学校的校长,您希望这个学校充满了朝堂上的勾心斗角氛围吗?!”
  苏宁猛然抬起头,直视着李二陛下,这个时候他是校长,不是皇帝,李二陛下恍惚了一下下,看着苏宁的脸,又仿佛看到了魏征那张令人厌烦的老脸,摇摇头,苏宁眼里的愤怒和不甘心让李二陛下有些小小的羞愧……
  “苏宁啊,你能这样想,很好,自汉代以来,寒门子弟总是很难得到晋升的机会,很难得到足够匹配其才的地位,这种情况为什么产生,你师尊应该也告诉你了,你也知道其中的一些奥妙,若要论想要改变着一切,没有人比我,比皇帝更加迫切,前隋皇帝致力于此,所以有了科举,但是因为你跟我说的那些原因,他们失败了。
  前车之鉴于此,由不得我不慎重,这件事情事关大唐百年国运,不能着急,否则大唐就是第二个前隋,朕,就是第二个隋炀帝!即使现在有些不公平,但是这天底下的事情又有哪些是公平的?即便是朕,皇帝,表面上看起来风光无限,执掌着天下的生杀大权,可是你当真以为朕想杀一个人就那么容易?
  内宫奴仆不算,他们是奴籍,就算是一个平民百姓,朕也不能说杀就杀,更别提一个有官位,有名望的大贤,要是贸贸然杀了他们,朕的皇位都会不保!你当真以为这个天下就是朕一个人说了算?你错了!没有群臣的同意,没有群臣的支持,你当真以为朕可以为所欲为?
  不说别的,就是一个门下省给事中,五品的官位,朕的旨意要是没有他的同意,没有门下省的批文,就不能生效,在那之前,在你算了一笔账之前,朕要提高公奴司的待遇,结果呢?三次下发旨意,三次被封驳,三次群臣反驳,朕无可奈何,你要朕怎么办?免除门下省官员的职位?朕还要不要名声了?朕还要不要顾及大唐的安危了?
  到时候不单单是群臣反对,就一个起居注朕也看不到,谁知道那些文人如何书写朕?把朕写成昏君暴君,朕会被后人唾骂万年!这种事情朕不会去做,也不能做,这个天下从来就不是皇帝一个人说了算的,什么时候都不是,皇帝看着风光,其实内里的苦谁能知道?很多时候朕的家事都由不得朕自己做主,要考虑到很多事情,你以为朕过得很舒心?”
  大概是压抑在心里面很久了,李二陛下猛然的爆发把苏宁给说的一阵头皮发麻,这个,其实苏宁也明白,君权再强的时代,哪怕是朱元璋时期的明朝和议政王大臣会议被废除之后的满清,也不是完全由皇帝说了算的,李二陛下这个封建王朝民主风气大盛的时代更是如此,天下,真的不是他一个人说了算的,反过来,他自己反而要被很多因素所左右,这才是一个真实的皇帝。
  “今天这里只有你一个人,我也算是说了很多心里话,你不准传出去,一旦传出去半个字,就没有明天了!朕不能随意杀人,但是,惩处还是不难的,借刀杀人,也不难!”李二陛下一双眼睛直勾勾的盯着苏宁,淡淡的杀气弥漫开来,苏宁知道,李二陛下不是说着玩儿的。
  苏宁没有看李二陛下的眼睛,只是淡淡的回了一句:“臣遵旨。”
  李二陛下浑身的威压消弭于无形,叹了一口气,把手放在苏宁肩膀上拍了两下,离开了指挥部,上马走了,那个背影让人感觉有些萧索,苏宁的感觉却不是很好,皇帝的真心话,能听吗?能信吗?深谙帝王心术的大帝,会有这样的表现吗?
  话分两头,指挥部这里一片萧索,考场里面的某一处却是一片欢腾,比如薛仁贵他们所在的地方,薛仁贵长身而立,手持大戟看着被打倒在地的无数人,心里头高兴地不得了,看着十多块令牌,够了,够了,完全够了,他不需要这么多,剩下的就留给别人吧,这些已经够了。
  薛仁贵拿了自己所需要的和王玄策那一组所需要的,把其他的重新丢在了当场,做人不能贪心,拿到需要的就足够了,带走太多反而会引起其他人的注意,留下来一些,反而还能激起另外的一场恶斗,说不定又是一大批人因此被淘汰,就像这一群人一样,一共十八组,统统败在了薛仁贵的隐忍之下,在最后一组露出了真面目之后,薛仁贵猛然冲了上去,带着手下人把这群人给料理了,成为了最后的胜者。
  赵良估计的没错,这就是一个很阴险的家伙设下来的圈套,利用了所有人都想通过的心理,暴露自己的位置,故意留了几个人做诱饵,然后引来一大群人乱战,自己从中取到好处,当然这几个人都被打昏了,阴险至此,也算是罕见了,这家伙最后露出了面貌,一脸尖嘴猴腮的样子,一看就不是好人,却撑到了现在,这个小组只剩下十五个人,被薛仁贵狠狠的料理了,绑的严严实实的,堵住了嘴巴,然后朝天放了响箭,决定了他们所有人的未来。
  十八个小组,大概是三百六十个人,一大群人,就在这里倒下来了,也算是罕见的一幕,这个计策端的是毒辣,直指人心,若是在战场上,薛仁贵真的很想把那个尖嘴猴腮的家伙杀掉,免得他离开之后祸害其他人,但是很无奈,只能帮他绑的严严实实的取缔他的考试资格,免得他进入军校之后祸害别人。
  这一会没有别人来了,黑烟已经完全消失了,幕后主使都出来了,听到他们说的话,薛仁贵果断出击,料理了这一群人,没有受到其他的阻碍,而这个时候已经是夕阳西下了,又是一天的终结时期,三百六十个人因此倒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但是还有很多人在黄雀的后面,还有更多人在这群人后面。
  薛仁贵深谙此间道理,深感此地不宜久留,巡视了一遍,又将一些人给打晕之后,丢下了十五块令牌,只取走了他们所需要的三块,就此离开,遁入了谁也看不到的地方,顺着来时的路赶到老巢里面,现在,他们已经完成了收集天地玄黄令牌的任务,只要静静等待后面三天的过去,他们就可以通过这场考试,并且一个人都没有损失,大圆满。
  至于那十八个小组,倒霉的十八个小组,只能在无尽的哀怨之中,等待着一众骑兵的呼啸而至,骑兵们看到了满地背捆绑起来的考生,大惊失色,这起码的有三百多号人,这里发生了什么?三百多人,十几个小组啊!就这样被料理了?谁干的?哪个小组有这样的能耐?还是说很多小组联合在一起展开了互相之间的大战,人多力量大?
  嗯?那是什么?骑兵头头看见了一堆木头牌子,走上前一看,喝!好家伙,整整十五块令牌!这里一共也就十几组人,却丢下了十几块令牌,难道说,这些人,是被一个小组的人干掉的,然后这个小组只取走了自己需要的,剩下的都丢了下来?
  这都是一群什么考生啊!将来,就是那群人做大唐的将军?
  骑兵头头咽了一口唾沫……
第二百九十五章
军事大学教学体制(上)
  考试如火如荼的进行着,苏宁对于大唐军事大学的未来具体规划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指挥部里面的工作人员来来往往,焦急的办理着一切事物,是不是的听到响箭之后还要指挥骑兵立刻前往处理,忙得不可开交,总共人数也就三百余人的工作团队忙的那叫一个天昏地暗。
  上官琦是一个可塑之才,文化素养十分高超,知识底子也很扎实,而且记忆能力特别强悍,虽然比不上苏宁那变态的过目不忘的能力,也算得上是一个记忆高手了,所以苏宁安排下去的工作流程已经被他牢牢的掌握了,苏宁在做别的事情,考场的所有事情就由上官琦去处理,也算是为苏宁减轻了一些负担。
  但是这还不够,苏宁突然觉得自己应该很需要一个幕僚团队,一个智囊团,一个在危机时刻可以帮助自己的智囊团,武力护卫是不少了,明面里的苏府卫队是陈协在统领,老兵们协助,四大护卫作为贴身护卫寸步不离,暗地里还有一支人数十个人的特种部队根,王辉在暗地里忠诚的守卫着苏宁和苏府,武力方面,苏府并不缺乏。
  但是缺少的就是一个能够在重大问题上协助苏宁乃至于为苏宁做出一个决定、在什么时候都可以让苏宁放心的依靠的谋士,一个贴身的智囊,一个类似于三国著名谋士贾诩的存在,如果苏宁有贾诩这样的人作为智囊相助,那么自然是不用担心其他的事情,贾诩的聪明不仅仅体现在军国大事上,更体现在政治谋略上。
  正是因为有贾诩死心塌地的帮助,曹操的后方才不至于起火大乱,在郭嘉去世的建安十二年之前,郭嘉主要负责军国大事,战场策划,而贾诩更多的是在暗地里面为曹操保驾护航,两人互为表里,数次世家豪门皇族势力的反扑,都被曹操扑灭,其中少不了贾诩这个毒士在暗地里的操作,若是没有贾诩的暗地里主持,也不知道那几次著名的后院起火事件会不会真的把曹操给烧死。
  苏宁就真的很缺乏这样的帮手,要说政治能力,本来苏宁是不弱的,但也很是讨厌这种勾心斗角的事情,现在他年纪还小,还没有做官,没有正式的掌握着一些权力,所以并不构成威胁,但是风头出的不少,树大招风,树小也招风,还是一颗很有潜力的小树,可以成长为参天大树的小树。
  苏宁可以确定,一旦自己成年,正式开始担任朝廷职位了,等待着自己的,就将是非常凶猛的反对势力的打击,而且基本上都是来自于文官集团的打击,武官集团因为军事大学抱成了一团,现在还在撮合蜜月期,这个蜜月期的时间不会很短,至少,在苏宁出任正式官位之前,不会改变。
  这就很要命了,所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要论治国才华苏宁不见得比他们弱小,但是要论颠倒黑白的政治权术,苏宁可就是小巫见大巫了,这个时候苏宁最需要的是一个有着足够阅历的郁郁不得志的老狐狸只有一只阅历足够的老狐狸才能给苏宁带来实实在在的帮助,实实在在的政治上的指导,让苏宁不至于在政治漩涡中死无葬身之地。
  要说文士,府上也有,向凛那个半吊子墨者也算是一个,确立了技术头头的地位之后,向凛就脱离了苏府卫队,成为了苏府重要的技术人员,全面统领苏府科研小组进行着农具、耕种技术、工具的改进,颇有成效,此次军事大学建造任务里面向凛就承担了军事机关设置这一项重要任务,并且在建筑建造上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逐渐成为朝廷工部大匠较为青睐的人物之一。
  这也就意味着向凛未来的道路会是科技这一项,而不是阴谋权术,虽然他有一定的天赋,可是他最大的兴趣所在还是科技,这一点苏宁不打算打断他,苏宁也很在意科技发展的,向凛愿意做就再好不过了。
  除了向凛,也就只剩下数度死里逃生的幸运儿小夏子夏言,现在小夏子可是苏府下人里面地位很高的一个,处理府上的事情井井有条,已然在府上安了家,和被他救回来的山里姑娘翠翠结了亲,生活美满,还有他之前的恩人王虎的遗孀和小女儿小花,一家四口也算是其乐融融。
  苏宁考察了一下小夏子,发现小夏子虽然在科技上很有天赋,但是在商业这一块儿的天赋更大,数学学得很快,儒家经典却是不甚喜爱,显然是一个管理和商业上的人才,适合做经理,也好,培养一下,可以为苏小妹分担相当意义上的压力,以后苏小妹嫁人了不方便了,小夏子也就是一个极好的继承者,成为苏府商业力量的领头人。
  这样一来,苏宁手上就没有人才了,主要人才都是武力方面的人才,看家护院有余,出谋划策却是远远不足,这也和这个时代没有足够的读书人有关系,家臣基本上都是武人,鲜少有家族拥有文人家臣,一旦有一个文人家臣,铁定是地位相当高的家族,一般的家族文人是看不上眼的,更别说是这个时代了。
  若是我也有个贾诩该有多好?
  唉,想归这样想,做起来何其难也?天下之大,到哪里才能找到一个合适自己的谋士?一个忠心耿耿,行事低调,而且手段阴狠,绝不留情的毒士?苏宁的贴身智囊,必须要是政治方面的好手,弥补苏宁在政治手段上的不足,苏宁也没有打算精通政治,对于政治这一块儿苏宁始终觉得力不从心,否则也不会一门儿心思往军队里面跑。
  找不到啊!就算能找到,这类有才之人往往不是心高气傲就是性情乖张,特别难搞,难啊!若是能有一文一武两位幕僚,那就最好不过了,一个负责内里的政治方面,一个负责外面的行军打仗方面,就像陈协和王辉分掌内外护卫队的样子,若是能那样,岂不是美哉?
  苏宁苦恼的摇摇头,山东世家文人就别想了,苏宁肯定是要和山东世家开战的,而且为时不远,山东世家对于苏宁貌似也是警惕性十足,这条路已经被封死了,接下来,就是民间文人了,可是民间文人何其少?就算找到了又如何?可以帮助自己吗?有足够的政治经验吗?斗得过那些阴招损招层出不穷的阴人吗?
  苏宁不敢保证这一点,怕是谁也不能保证,但是,如果不是这样,又能怎么样?去哪里寻找自己的幕僚班子,自己的智囊团?几乎每一个有底蕴的家族都会有一个私人的智囊团,还有一支私人武装势力,这是时代的特点,私人武装势力苏府已经具备了,可就是智囊团,苏府还没有,没有这些幕僚,苏宁还真的有种独木难支的感觉。
  这个事情可就不能麻烦其他人了,不能麻烦任何人了,哪一个府上的幕僚苏宁都不能要,也不敢要,幕僚不同于下人和看家护院的武人,重要性太大,只能自己去寻找,而且至始至终,他只会为自己所服务,等自己死了,他还会为自己的继承人服务,为家族服务,这是最重要的。
  山东之路不同,关中太过敏感,那么,也只有南方可以下手了,可是南方……
  摇摇头,苏宁觉得暂时不想这些比较好,先把大唐军事大学拉上正轨,把立身根本打牢了才算是正道理,否则就是无根浮萍,军事大学的学生就会在这一场考试中选出来,一千人的数量,他们将会成为大唐军事大学第一期的学子,成为荣耀和军事大学的象征,这条路,非常艰辛。
  首先就是开学三个月的军训,这却是仿照了现代军队的新兵训练三个月,比起大学里面那象征性的训练而言,现代军队的新兵训练更有借鉴意义,苏宁认为要在最初的三个月为他们打下未来三年的军事基础和身体基础,必须要知道的是,没有优秀的身体素质,她们没有办法撑住三年的学习。
  对于军事大学的课程安排,苏宁想要按照美国的深泉学院的模式来,虽然招生人数不可相提并论,但是这种办学风格却无意中契合了军事大学的办学风格,作为实际上的创立人和实际上的领导者,苏宁想要为军事大学留下一种精神,一种真正的属于军人的精神,大唐以后所有出现的公立学校也应该采用这种办学模式,一直传承下去。
  军事大学处于长安城西北角,目前设计的占地是四千亩,也就是目前苏宁的封地这样大的一个面积,比较一下,也就是长安城的三十分之一的面积,坐落在长安城的西北角,包围着长安城的西北边陲,这样巨大的面积,只有一千个学生,算上教职工和工作杂役人员,也不会超过两千人,最高峰的人数也就是四千人,相当于一个人一亩地,论面积而言也算是不错的了。
  学校周边有荒地,大量的荒地,苏宁决定安排军事大学的学子开垦这一大片荒地,自给自足,自己种粮食蔬菜食用,虽然大学里面一切费用都是朝廷承担,但是能够自己解决的还是自己解决得好,免得到时候出了什么问题军事大学会猝不及防,种植粮食和蔬菜也可以自己保存一些,吃不掉的还可以上交朝廷储备或者自己储备起来,不浪费百姓的钱粮,相信这样做李二陛下会很高兴。
  这样也可以锻炼这些学生的身体,军事大学虽然会有雷打不动的每日必须训练的体能项目,但是过了三个月的集训期后,就会添加入文化教育这一项,到时候文化教育会占据很大一部分时间,军事训练反而要降低一些强度,这个时候,农活就会成为一项很好地锻炼身体的法门。
  自己的事情都要自己做,无论是什么事情,都会由学校里的学子自己解决,包括吃饭问题洗衣问题还有学习问题,都会让他们自己解决,自己吃饭自己做,自己穿衣自己洗,学习方面的问题也要自己努力,军校会定期举办考试检查他们的一切。
  当然除此之外每十天会有一天的休沐日,时间由学生自己安排,军校里面会有很多的设施,很多的体育运动设施,苏宁会在军校里面把现代的所有能引入的体育运动都给引入,能引入的锻炼工具也给引入。
  图书馆这类的大杀器也要建立起来,作为军官文化素养不过关是行不通的,图书馆也会很快的发挥它应该有的作用。
第二百九十六章
军事大学教学体制(下)
  图书馆的存在一开始是会保密的,但是这种保密会持续到什么时候苏宁就说不好了,因为等到图书馆向所有人开放的时候,也就是鱼上钩收网的时候,显然不会是现在,现在,它仅仅是作为军事大学里面喜爱文学的学子的好去处而存在的,也是一年四度考试之前学子们突击的好去处。
  别以为军人就不需要考文化知识,军人的文化素养不能低于军事素养,这里的文化素养指的是兵法,因为战场上需要用到的文化绝对不比军事常识要少,更何况你们都是军官,未来的大将,大字不识一箩筐可说的出去?丢人!真特么的丢人!
  军事大学图书馆会包含所有的书籍,所有李二陛下所用有的可以开放的书籍,不仅仅是兵法,当然,考试的内容也不会仅仅局限于兵法,也会有一些纯粹的文化知识,那就是一个军官的文化涵养的培养了,他们是一批种子,一批燎原的星星之火,他们的存在,意味着中国军事体制的彻底变革。
  大唐军事大学的建立本来就是一场惊天动地的大变革,而这种变革的好处将更多地显示在日后而不是现在,所以现在很多人都不知道军事大学存在的意义,而在日后,大唐四处扩张发出汉民族最强音的时候,军事大学将会大放异彩,当然,自始至终,大唐军事大学一年都只招收一千名学生,从来都不会变多,反而时时变少,因为不是什么时候考生都是有足够的运气通过考试的,也不是每一年考生的素质都能够让校方感到满意。
  苏宁为了保持军校学生的高素质,要在军校学生头上悬一柄剑,那就是考试,一年四个季度,三年一共十二场考试的制度,第一场考试就是三个月集训之后的阅兵仪式,这个算是一个开端,从第二场考试开始,就会开始进入正式的计数之中,十二场考试里面若是有超过六场考试不合格,那么对不起,请你离开,军事大学不要自甘堕落的废物。
  你走后门可以,但是考试是做不了假的,苏宁已经打算把糊名制度推广到大学里面,每一场考试都会由威名赫赫的老将军担任主考官,无论是文考还是武考,监考起来都会异常的严格,而且考试试题,一直到考试开始之前的一个小时,都不会离开苏府,苏宁的大本营,绝对不会。
  除此之外就是各种各样的特训,训练,要在这三年里面,让你吃尽苦头,吃尽人世间所有的苦头,朝廷养你三年不是白养的,毕业之后进入军队成为职业军人也不是白白拿朝廷俸禄的,你要付出代价,没有什么事不付出代价就可以得到的,你想拿到可以,但是,你要付出你可以付出的最高代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2/4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