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唐(校对)第93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35/984

  “但是整编之后的水师,以后将是一个独立的作战单位,田将军,在我们大唐,水师一向是单独编列的。”高象升道。
  “这个我明白。”
  “归州郡会有新的亲民官前来治理。”高象升继续道:“在我大唐,军、民是两条线,田将军很清楚吧?”
  “那以后我们的后勤?”
  “由第三兵团统一供给。”高象升道。
  “只要后勤保障得力,我没有什么意见!”田满堂道。大唐的兵制一向就是这样,不允许军队插手地方事务,也是朝廷用后勤供应来钳制军队的意思。
  “既然如此,我们双方在大略之上,便没有什么分歧了,那我是不是可以见一见您的部下以及地方上的官员了?”高象升道:“这些东西,也该早些晓谕他们知道才好。”
  三天之后,高象升扬帆远去。
  而归州郡也在同一天,升起了大唐的旗帜,田满堂率领麾下五万大军以及整个归州郡宣布归顺长安。
  消息传出,天下震动。
  南方联盟如丧考妣,北方则是欢欣鼓舞。
  与此同时,郑文昌率领的大唐内河水师上百条战船进入夷陵,在此整编了半个月之后,与原属田满掌所部的数十条战船一齐扬帆逆流而上,进驻归州郡巴东县,剑指巫山。
  而此时同时,暴怒的朱友贞在益州开始了新一轮的清洗。盛仲怀因为先前力保田满堂而受到了牵连,被剥奔了所有官衔以白衣之身代梁王府相,处理公务。殿前司大将军郝仁,因为监控不力,导致田满堂家眷出奔,以及对于田满堂与大唐的勾连处置不及时,被当堂打了三十军棍,连降三级。然后责令其不惜一切代价,可以用任何手段,对田满堂以及其麾下重要军官进行诛杀。
  同时,朱友贞又派遣了麾下得力干将杨成林赴施州,汇集当地十数个土司的麾下土兵,一共集结了近五万人,准备讨伐田满堂。
  对于益州来说,这是最后的机会,如果不趁着现在田满堂刚刚宣布投降,与唐军还没有融为一体,各方面肯定还存在着种种的矛盾以及磨合上的困难拿下对方的话,以后就几乎没有机会了。
  整个归州郡的上空,战云密布。
  而此时,做下了这一切的高象升,却已经又准备去福建了。
  “您要跟我回长安!”王超坚定地对高象升道。
  “趁他病,要他命!”高象升道:“福建之事,我们也已经策划了好几年了,现在南方联盟的向真,容宏他们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在益州方向,集中在马上就要暴发的归州郡战事之上,此时我再给他们掏心窝子一脚,必然让他们再吐血数升,所以,此时我还不是回长安的时候,等我处理完了福建之事,就一定回长安。”
  “您是情报委员会的副主席,不是一线的指挥官!”王超道:“陛下已经很生气了,您要是再不回去,陛下会更恼火的。”
  高象升嘿嘿一笑:“就因为陛下还在气头之上,所以我这个时候就更不能回去,等福建事了,陛下的气也就消得差不多了,那时我再回去请罪。”
  丢下这句话,高象升一跃下了船,码头下方,早有内卫方面的人员准备了马匹,高象升翻身下马,王超想要前去阻拦,船上的两名船工却是笑着拦住了他的去路,王超只能眼巴巴地看着高象升策马扬鞭,就此扬长而去。
  “你这一跑,我回去只怕屁股之上又要挨上几脚!”王超哀声叹气。
  但不管怎么说,这一次出来,跟着高象升转悠了几圈,还是很长了一些见识,学了一些本领的,而这些,在长安,无论如何也是学不到的。
  挨几脚,似乎也值了。
  他其实还想跟着去福建,可惜高象升不许。
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谈判
  四月底,益州朱友贞麾下大将杨成林统率施州本部兵马二万人,又集结了当地各大土司所辖兵马合计五万余人,向归州郡治下巴东县发起进攻,刚刚归顺了大唐不久的田满堂亲率一万兵马迎战,在郑文昌率领的水师的配合之下,在巴东县大败杨成林,杀死俘虏杨成林所部近万人,杨成林大败而归。
  田满堂趁势率兵杀入施州。水陆两路并进,迫得杨成林步步后退,除了勉力守御重要城镇之外,已是无力反击。而此时,益州,却面临着汉中方向唐军更大的军事压力,竟是无法抽出兵力来支援杨成林。
  眼看着大势已去,施州不少土司开始了倒戈。
  毕竟唐军在湘西的所作所为,已经让这些土司们搞清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投降之后,纵然特权不保,但至少还可以活命,还可以保有财产。顽抗到底,最后的下场,多半就会与那些跟着丁晟一条道走到黑的那些部落头人们一样的下场,被公开审判之后,再一刀断头。命没了,积累了数代的财产也没有了,家族更是被打到了尘埃里,比起过去自家的奴隶都不如。
  对于进逼恩施,驻大唐西南的第三兵团,除了动用了水师之外,其它兵力,压根儿就没有动,反而还将驻枝江的闵柔所部给调走了。
  闵柔所部,被调到了湖南行省的怀化地区。而在湖南行省的湘西地区,还有候方域的左军,以及梁晗所统率的三千山地部队,石壮拔剑出鞘,剑指那一家,却是再明白不过的事情了。
  黔州,是石壮的下一个目标。
  当然,打还是不打,这还是一个可以选择的问题。
  而这道选择题,却不是由唐军来做,而是由黔州自己来做。
  如今,石壮的第三兵团,事实上面对着两个敌人,一个是益州。当面之敌便是襄阳汉中等地的曹彬所部。很显然,石壮更看中这个敌人,在这个方向上,石壮派驻了第三兵团的四万大军,他自己的大将军行辕,也搬到了荆南。
  而在黔州方向,则是以闵柔为主,统领着其麾下以及候方域所部,再加上梁晗所部共计两万人。
  也正是因为石壮的大将军行辕的移动,使得战争的阴云笼罩在了襄阳等地的天空之上,使得朱友贞再也顾不得在施州方向上被叛将田满堂打得节节败退的杨成林了。
  毕竟,相对于施州,襄阳,汉中这些地方,才是被视为益州保卫战的根本,施州可以丢,但汉中,是绝对丢不起的。一旦让唐军掌控住了汉中,则益州的灭亡,便可以进入倒计时了。
  而在黔中,大军压境之下,内部争议再起。
  长达月余的内部争斗之后,终于还是决定与唐军展开谈判,视谈判的结果而定。
  对于唐军来说,如果能不战而下黔中,那自然是最好的事情,所以在得知了黔中方面的谈判的意愿之后,大唐方面也是积极响应。
  候方域作为这一次谈判的主使,前往万年县与黔中方面进行相关的谈判工作。
  作为黔州治下的最为重要的战略重地万年县,杨氏在这里驻扎了重兵,整整两万黔州兵马,便驻扎在万年县,应对的,就是如今的闵柔所部。
  杨求,既是黔州在万年县驻军的统领者,也是这一次黔州谈判的主使。
  边境线上,杨求亲自前来迎接唐军的谈判使者候方域。
  唐军没有像杨求想象中的出动大批部队,看到对面候方域仅仅带了一百名护卫策马而来,杨求突然觉得有些尴尬,因为他足足带了三千人。这三千人,可是他精选的麾下最为精锐,甲胄齐全的核心部队。
  本来他是不想在唐人面前输了面子,同样也是为了向唐人展示自己的实力,但没有想到,自己卯足了劲儿一锤子下去,对方却是一个棉花团,毫不着力,颇有些让他闪了膀子的感觉。
  “杨都虞候,这么大的阵仗啊,我可真正地承受不起!”候方域哈哈大笑着翻身下马,拱手向着对面迎来的杨求道。
  似乎不知道对方的真正用意,候方域权当作对方是对自己的尊重了。
  “候将军威名远扬,文武双全,一直是杨某仰慕的对象啊,对您,再尊重也不为过!”对方一笑而过,杨求也是借坡下驴,哈哈一笑,就此揭过。
  他夸奖候方域文武双全,倒也不全是虚言客套,候方域还真就是文武双全,其父候震,更是大唐核心统治区河北行省的前任总督,李泽发家的有力支持者之一,候家在大唐的影响力,可是不容低估的。
  “杨都虞候可是太看得起我了。”候方域大笑着道:“我来向杨都虞候介绍一下我方的副使!”
  候方域一闪身,背后闪出一个人来,有些尴尬地向着杨求拱手道:“杨都虞候,我们又见面了!”
  看着来人,杨求怔忡了半晌,对方还真是他的熟人,丁晟麾下的首席谋士,金云志。
  看了对方半晌,杨求才长叹一声,摇头道:“难怪丁晟输得如此干脆,原来你早就归顺大唐了。”
  金云志道:“倒也不全是杨都虞候猜测的那样,我是今年才决意投奔大唐的。”
  杨求点了点头:“丁晟的最后决死一击,是你鼓动甚至是策划的,他出动之日,所有的计划,唐军便知道得清清楚楚,我就说呢,数万大军,怎么就一朝崩溃得如此干脆,而丁晟偷袭吉首,更是最大的秘密,却敢被唐军事先设下了陷阱,将他围在吉首,就此饮恨,有了你做内应,做到这些事情,倒还真不是难事。”
  “识时务者为俊杰。”金云志面皮有些发红。
  一边的候方域笑着打圆场:“金云志马上要去长安礼部任职了,委任状都已经到了,这一次随我前来谈判,也是他的本职工作之一。”
  杨求嘿嘿一笑,拱手道:“那要恭喜你了。”说完这句话,却又转过头来看向候方域:“候将军,贵方不会在我黔中也暗中埋下了棋子吧?”
  候方域一摊手,“杨都虞候,你问我这个,可真是问道于盲了,这些事情,是我大唐情报委员会在负责,即便是金员外郎的事情,我们也是在开战之前方才知晓的,至于在你们哪里有没有,我是真不知道。”
  杨求点了点头:“我相信候将军的话,不过高象升此人,的确让人感到恐惧。这一次又以一己之力,拿下了田满堂,说句老实话,我现在就战战兢兢了。”
  “所有的这些,都是建立在我大唐的实力之上的。没有大唐强悍的实力,高副主席便有天大的本事,也施展不开。”候方域道:“正是因为有了大唐强悍的国力,才能让有识之士知道,与我大唐为敌,便是螳臂挡车,吐蕃如何?万里之国,半年时间,便被我们大唐摧枯拉朽般地摧毁,遑论其他了。”
  听着这番赤裸裸的威胁语言,杨求沉默了一会儿道:“此地非彼地,一地有一地的风情物貌,候将军倒也不必以一而概全部。”
  “虽不中,亦不远!”候方域哈哈一笑:“杨都虞候,现在还不是我们谈判的时候吧,不如我们先赶路?”
  “正该如此!”杨求也是展颜一笑。
  百余唐军,融入了杨求所带来的大部队,蹄声得得,向着万安县方向而去。
  直到此时,金云志这才舒展了一口气,说实话,最初再见杨求之时,的确是有些尴尬难安。此时行在大军之中,身边簇拥着百余唐军,在三千黔州部队之中,显得如同汪洋大海之中的一叶扁州,但不知为什么,金云志却觉得心很安。
  一百人名兵士,策马而行,却是气焰熏天,骑在马上,睥睨四顾,竟是视周边无数军兵如无物。
  杨求也在打量着这百余大唐士卒。
  作为一名统兵之将,这百余士卒身上散发出来的那股久经沙场杀人如麻的气质,是怎么也扮演不出来的,这就像一只狗,无论他与狼长得怎么像,但那股狠劲,却是装不出来的。
  而更让杨求感兴趣的,是这些士兵的装备。
  这些士兵居然没有着甲。身上的衣服花花绿绿的,犹如在染缸之中染色失败了一般。衣服被缝制成了四四方方的一块一块的,到处都是口袋,腰间扎着一支牛皮带,上面挂着横刀以及很多的小零碎,头盔也是整齐划一的像口铁锅一样地扣在脑袋之上。
  杨求不知道的是,候方域带来的这些士兵身上的装备,是与梁晗的山地部队一模一样的。身上的衣服并非没有着甲,而是这些甲片全都镶嵌在衣物之内,这得益于大唐如今日益精进的冶铁炼钢的技术,防护力更高而且更轻的甲片被打造了出来,这些特别制作出来的军装,轻便异常,与过去士兵动辙便要背负一二十斤的板甲完全是上了一个档次,更重要的是,折卸修缮极为方便,正所谓是那里破了被那里,一块甲片坏了,取出来,换一块甲片便是。
  这种军服,造价昂贵,军中装备的极少。全员装备的,也就只有梁晗麾下的三千山地部队。候方域军中,现在也只有他身边的这些士兵开始装备了。离全员列装,遥遥无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35/98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