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唐(校对)第86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62/984

  “好,我滚下去,明天我来。”张淼扫了一眼城上的士卒,或者是已经杀红了眼睛,便连那些青壮,此时也都是战意贲张。
  其实他们也明白,如果吐蕃士卒真正破了丁青县,他们这些人,也别想活。除了拼命,还能怎么样呢?
第一千二百三十章:牌面
  李睿在八宿的日子过得很苦。
  八宿处在唐古拉山脉东段与横断山脉伯舒拉岭的结合部,山高谷深,条件恶劣,但不得不说,却是一个藏人的好地方。李睿三千人马藏身此处数月,外部竟是丝毫未能察觉。
  不过为了隐藏自己的行踪不暴露,他们付出的代价,也是常人难以承受的。白天,他们从来都不生火,哪怕是前段时间酷寒无比,士兵们也严格地执行着这一条纪律,只有到了夜间,士兵们才会升起火来,吃上一顿热饭,喝上一口热水。只怕生火所产生的烟雾,会被有心人发现从而推断出了什么。
  整个大峡谷长达十数里,宽约数里,两头的入口放上警戒哨,这里便是天然的藏匿之地。数千人驻扎其间,根本就不显山不露不水。别说是吐蕃人了,便是在昌都这边,知道这支部队存在的,也不过是极少数人而已。李睿那一段时间主要应对的,不是敌人,而是严寒。
  前段时间,因为严寒而冻伤生病的士兵,当真是为数不少。好在在出发之前,李睿便对这样的情形有了充分的预料,御寒的衣物被褥是他携带的物资中的重中之重。而薛氏,当时也是竭尽了全力,动用了自己几乎全部的隐秘力量,替李睿运来了这些大唐军队专用的物资。
  如今,最难的时候早已经过去了,他们马上就要迎来一年之中最好的季节了。
  三月时分,峡谷之中仍然寒气逼人,冰雪随处可见,水潭,溪流之中,冰层亦未完全消融。树林之中,随处可见一个个的窝棚,而在这些窝棚之中,又有用砍下来的枝丫树藤等依靠着大树而结成的一个个简单的马棚。战马便喂养在其间。
  士兵们正围绕着驻地跑着圈子,整个驻地之外,被唐军开辟出来了一条宽约数尺的道路。当初进来的时候,一是为了让士兵们有事可做,二来也是为了大家行走方便,李睿带着众人,铲去了积雪,然后找来石块,趁着夜间烤火的时候,将石头放在火里灼烧,烧热的石头极易被敲碎,士兵们躺在上面睡觉,也可抵御严寒。到了白日里,便将这些敲碎的石头铺到开辟出来的道路之上。数千人一齐努力,没用多久,便围绕着整个驻地,弄出了这么一条道路。然后这条道路,便成为了大家跑步的最佳场所了。
  如今,原本还有些棱角起伏不平的石籽路,早已经被士兵们的靴子踩得平滑无比了。因为士兵们天天在上面活动,连雪都没有积存下来。
  有跑步的,自然就有打拳的,舞刀的,也有人握拳躬背,在哪里一下一下撞着树的。反正为了打发时间,也是为了打熬身体,这些人各自都有着各自的妙招。
  李睿在自己的窝棚子里与另外三名军官在打着麻将。
  这项当初被李泽弄出来,让他退休的老子与一众投奔他然后退下来养老的家伙们休闲娱乐的玩意儿,如今在北地已经风靡开来,作为李氏旁系中的一员,李睿自然是较早接触到这种游戏中的一员。当年回大青山下的庄子里参加祭祖的时候,他还有幸陪着李安国,李安民,王铎这些老人们找过麻将。
  不过那一次可是将李睿打得面如土色。
  老同志们玩得很大。
  直到上了桌,李睿才明白过来,为什么那么多的兄弟姐妹,大家都推举他上来陪老人们玩。敢情不是因为自己玩得好,而是因为自己长年在外地,不知道这里头的底细,看那些人的神色,显然也是被这些老同志们坑得不轻才总结出来的经验。
  一场牌,打得李睿心情肉跳。
  和李安国的牌是不敢的,那是公子的老子。
  和李安民的牌也是不敢的,那是公子的叔叔,而且还是管着他们这些人的长官,得罪不起的。
  唯一一个敢和的也就是王铎了。
  可这个家伙人老成精,狡滑得如同一只泥鳅。想捉他的炮,太难了。
  一场牌下来,李睿足足输掉了一年的军饷,还跟李安民借了五十两银子才付清了欠帐。
  本来在军中,是不可能带着麻将牌的,不过李睿在这里实在是闲得无聊了,便带着几个军官用刀子削了一副简单粗造的麻将牌,闲暇之时,几个人便在李睿这里打牌娱乐。
  在军中赌钱是绝对不行的。
  这一点李睿还是分得很清楚的。
  他也绝不同自己的下属赌钱。
  李睿打牌赌钱,只同自己身份差不多的人赌。这样,赌得才尽兴,赌得才过瘾,在大青山那一场牌,让他记忆犹新。
  所以在这里,他们赌得是豆子,喂马的豆子。
  权当作是打发无聊的时间罢了。
  毛峰已经连输好几天了,眼看着今天八圈又要结束了,他面前的豆子又所剩无几了,而李睿面前的豆子自然是最多的。
  倒不是毛峰他们几个让着他,在军中,大家都是争强好胜之辈,谁也不想输,自然是打得认真无比。不过李睿的技艺的确要高出众人一筹,几圈下来,输得最多的那一个就惨了,因为另外的输家,不需要赢别人,只需要盯着那个输得最多的人就行了。
  毛峰已经连输七八场了。
  此刻他紧张无比,因为他手里拿着一副巨好无比的牌。
  桌面上,只剩下最后一张牌了,毛峰手有些颤抖地伸了过去,摸起了这最后一张,一看之下,突然放声大笑起来。
  “哈哈哈,一牌翻身,一牌翻身啊,诸位,诸位,清一色,杠上开,卡五星,哈哈哈!”他将牌放桌面上一拍,仰天大笑。
  “是吗?”剩下三人同时探过头来。
  “李将军!”窝牌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名军官猛然冲了进来。
  “紧急军情!”军官大声道。
  剩下三人立时都站了起来。
  “喂喂喂,我清一色,杠上开,卡五星!”毛峰大叫道。“你们看看牌啊!”
  毛峰身边的彭博一伸手将桌上的牌拂乱,“紧急军情,紧急军情。”
  毛峰大怒,如果按现在桌面上的计算,那又是他输了。正想要反驳,但那名冲进来的军官一句话,却是将他的注意力完全给转移走了。
  “李将军,曼格巴突破了边坝,边坝守军被全歼,守将薛仁勇战死,三千部属全军覆没,现在曼格巴所部,已经在向类乌齐进军了。”
  “怎么这么快?”毛峰一个虎跳,“有没有搞错?”
  军官缓缓摇头:“没有搞错。曼格巴派出一支部队,沿着唐古拉山中的一条秘密小道翻越,突然出现在了拉孜,断了边坝守军的后路,两下一夹击,边坝军心大乱,薛仁勇虽然奋力突围,但在曼格巴所部精锐的围攻之下,终是不敌,英勇战死。”
  李睿脸色微沉:“开战不过五天,边坝就失守了,这速度是太快了一点,关键是丁青的薛仁孝这一下子,可就要陷入到两面作战的困境之中了。”
  “如果薛仁才知道了消息,还是可以迅速地退往类乌齐的。”彭博道。
  “只怕来不及,曼格巴也是用兵的老手,恐怕在派兵拿下拉孜之后,必然会有另一支兵马,前去抄丁青的后路了。薛仁孝也危险了。他如果往类乌齐走,只怕会正中曼格巴的下怀,说不得曼格巴会在半路之上等着他。”
  “那么薛仁孝就只有两条路了,一条是往吉曲方向,然后想办法去玉树,另一条路就只有坚守不出了,但第二条路,只怕是死路。第一条路,也不是那么好走的。”随军监察官骆永昆神色凝重地道。
  “如果我猜得不错,薛仁孝会选择死守丁青,拖住代恩措巴这支军队。丁青县城的地理位置很好,不像边坝,曼格巴不可能派出另一支兵马去夹攻他,只能等着薛仁孝逃出来,薛仁孝不逃,才是最好的选择。”
  “可以丁青县的实力,坚持不了多久的。”骆永昆摇头道。
  “薛氏这一次,本来就没想活命。”李睿多少知道一些内情,道:“所以他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坚守,毕竟边坝丢得太快,对我们的计划,是有着很大影响的。”
  “李将军,我们怎么办?”毛峰道:“如果我们此时出去,会不会对大局有所改观?”
  “不可能!”李睿冷然道:“曼格巴不至昌都城下,不在昌都与薛仁忠打个你死我活,我们就绝对不能出击。记住了,我们只有三千人,所以,只能在三千人的投入能改变战局的时候,才能使用。怎么可能因为薛仁孝的区区几千人便贸然出击,坏了大局?”
  窝棚内几人都是沉默了下来。
  道理上是对的。但看着友军被一支支击溃,一支支消灭,在感情之上,终归是有些接受不了。
  “就这样吧,加强打探,盯紧曼格巴,同时外围的哨探要更加的留意小心,万万不能让敌人窥见了我们的底牌。”
  “是!”军官转身应命而去。
  “类乌齐是昌都大门,看这个样子,如果丁青也拖不了几天的话,那么类乌齐也守不了太久,昌都会战,只怕会提前。作好战斗准备吧!”李睿从桌上拿起一枚牌,高高抛起,猛然抽刀,一刀劈下,麻将牌被一斩为二。“从今天起,进入战备状态。”
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赴死
  任何一个大的战略在实施的过程当中,为了达到最终的目标,为了迷惑诱导敌人,总是有那么一部分人会成为牺牲的对象。具体到大唐这一次的对吐蕃的战役,位于玉树的阿不都拉所部,便成为了这个人。在吐蕃分别向玉树与昌都发起进攻的时候,阿不都拉放弃了根据地玉树,按照唐军的要求,向着李存忠大军所在的西宁方向靠近。
  毫无疑问,在这个过程当中,阿不都拉将承担起不可预测的风险,兴许,他在这个迁移的过程当中,就有可能被吐蕃军队追上,包围甚至歼灭。
  对于阿不都拉来讲,他无从选择。
  因为这是他唯一的出路。
  否则呆在玉树,他的下场绝对不会好到哪里去。与薛氏多年经营的昌都不同,阿不都拉虽然得到了大唐的援助,但在力度之上却无法与昌都相比,更重要的是,阿不都拉毕竟是农奴出身,麾下也没有办法像薛氏那样集结起各种各样的人才。
  所以,为了活着,阿不都拉只能冒险向着李存忠所部靠近。
  而在昌都,为了服务于大局,这些牺牲者,便分布在了丁青,边坝,洛隆,类乌齐等地方,步步为营,层层阻滞,每一地都要殊死抵抗。但在这些地方,他们布置的力量与他们所要承担的任务是不相称的。
  真正的精锐,主要的力量,全都集中在昌都,集中在乌察岗。
  各地拼命的抵抗,只是为了给吐蕃人造成一个错觉,让他们认为在层层的推进之中,已经将昌都反叛军的力量削弱到了一定的层次,每多消灭一部分反叛军,吐蕃人的气势就会更盛一分,就会认为他们在接下来的进攻之中,将要遭受的抵抗会更弱一分。
  这些地方的将领,都是抱着必死的决心,站在了自己的岗位之上。
  而这些地方的守将,无一例外,全都是姓薛。
  在吐蕃多年,这些人无比怀念他们在大唐,在河东曾经的辉煌岁月。
  只是因为一步走错,他们就此踏入了深渊,眼见着整个薛氏家族,将就此一蹶不振,甚到到了覆灭的边缘,这是他们不能忍受的。
  他们这一代人不行了就不行了,但他们不能承受他们的子孙,也将在社会的底层之中挣扎,在经历无数的岁月之后,终于消泯于尘世当中。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62/98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