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唐(校对)第76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65/984

  “不知李相准备如何做?”韩琦立时来了兴趣,眼前这位李相,每每都有出奇之策。
  “辽东现有驻军包括薛冲的左金吾卫在内的人马,共计五万出头。”李泽道:“我的主意,就是打在这五万人的身上。”
  “他们身上?”屋里几人都有些惊讶。
  “接下来数年之中,帝国将致力于国内的民生建设,基本上没有战事,唯一有可能有军事行动的,就是在吐蕃了。而左金吾卫五万余正规部队,空置辽东,实在是浪费了。”李泽道。
  公孙长明脸色微变:“李相,你是想解散左金吾卫吗?这只怕不妥,恐怕会引起左金吾卫上至将军,下至士卒的不满。”
  “不是解散,而是改为他们的作用!”李泽笑道:“他们在辽东,作战的任务,其本上已经没有了,韩公,剿匪,需要械金吾卫五万大军吗?”
  “这自然是不需要的。”韩琦道:“事实上,现在我们在辽东的剿匪,每次出动也是以骑兵为主,多不过千余人,有时候,甚至只有数百人而已。”
  李泽站了起来在屋里来回踱了几步,道:“所以,我准备把左金吾卫改为东北建设兵团,他们的主要任务也由作战,变为在东北垦荒,同时出兼顾剿匪等一些军事任务。”
  “东北建设兵团?”室内诸人一时之间都是说不出话来。
  “对,东北建设兵团!”李泽道:“当然,为了保证建设兵团的稳定,这些士兵仍然具有我大唐正规部队的军藉,他们的军饷也照发不误,升迁也不会受到任何影响。但是呢,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垦荒,种田了,简单点儿说,他们以后,将变成一些拿军饷的农夫。”
  韩琦,章回,公孙长明以及薛平,谁都没有反应过来。
  看着几个人的模样,李泽解释道:“其实就是国家拿钱让他们在哪里替国家开荒种地,而收获自然是归国家所有,而对他们的考核,也不再是以军功作为标准,而是以粮食的收获为考核的标准了。”
  “打个比方说,一营有三千人,那么,这三千人该拥有多少土地,然后将这些土地又分配给下面的各哨,一年下来,谁的收获多,谁就能获得奖励。左金吾卫有五万人,而且全都是精壮的汉子,我想这一下子就可以缓解辽东三省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韩琦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李相,我们的士卒是有服役年限的。年限一到,其中有一些人便要退役,而如此一来,以后左金吾卫只怕难以招到兵了。”
  李泽微微一笑:“我可不这样认为。首先,左金吾卫转为建设兵团之后,就不再有服役年限了,只要他还能种地,便可以成为其中的一员,哪怕他一直干到六十岁呢?而我们军队丰厚的军饷,我想是一个极其吸引人的条件了。”
  “可以一直干下去?”众人有些恍惚了。
  “种地嘛,又不是打仗。”李泽笑道:“拿着足额的军饷,却又不用冒着生命危险去打仗,这样的日子,我想对于绝大部分普通士兵来说,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如果是这样的话,倒是真有可行性的。”公孙长明点了点头。
  “这数万人,如果一直要在哪里干下去的话,那么,他们还是要娶妻生子的。”李泽道:“就算按一家三口来算,数年之内,辽东三省诸地,便可以多出几十万人口,而其中的三分之二,都是青壮。”
  “这些人分布在辽东三省之上,种田时,便成为了农夫,一旦如果有军事行动,也可以用最短的时间,便将他们重新集结起来。”李泽道:“哪怕种地的时间久了,打正规战争不行了,对付小毛贼,还是手拿把攥吧。”
  “那他们的管辖权?”韩琦提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李泽看着他道:“既然是生产建设兵团,仍然是军队编制,所以,他们仍然属于军队直属。以前的左金吾卫的领导层,也就直接转为建设兵团的管理者,与辽东三省实行双轨制管理。”
第一千一百章:生产建设兵团(中)
  此时的辽东大地,的确是一个庞然大物。
  在李泽的地图之上,辽东三省之地,与他曾经生活过的那一世的行政区域划分有着很大的不同。虽然李泽也硬生生地把辽东三省命名为了黑龙江,吉林,辽宁。但这一刻的黑龙江行省,所管辖的区域一直延伸到了呼伦贝尔。吉林的管辖区域,远达霍林格勒。辽宁的地盘,则一直抵达锡林浩特。而许子远执掌宁夏,则一直深入草原,北抵狼山,西达敦煌,戴琳主政的甘肃,则将触角深深地探入到了吐蕃境内,实控地一直抵达青海湖。
  这便等于是辽东三省再加上一个宁夏,将原内蒙古区域给瓜分了。而李泽所言的要让西域都护府和辽东三省成为大唐两支有力的臂膀,实则是意有所指的。在这两条大臂膀包围的中间,还有一大片广袤的区域,那就是蒙古。
  现在这片区域之内乱成一团,张仲武穷数十年之功,成功地击溃了契丹帝国,将一个庞大的草原王国给打得四分五裂,而随后,张嘉,许子远,包括后来成了刀下鬼的张仲武,仍然持之以恒地向草原上的部族实施了强大的压力。
  大量的部落无法抵挡唐军的强势,举族内附,成为了唐帝国的一员,但还有另外一些部族,却不甘就此沦落,便率领自己的部族不断地外迁,远离唐军的控制范围。
  现在这片区域内,大大小小的部落成百上千,正在为了草场,水源披此厮杀。李泽可不愿意在未来的某个时候,这片土地上又出现一个英雄一统大草原,然后跑回来与大唐一争高下。
  与草原部落作战,历来都是让中原王朝最为头痛的,因为他没有城池,也没有什么地盘意识,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想要彻底地将他们消灭,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李泽是要将这两支大臂膀环抱起来的区域完全纳入大唐帝国的疆域的。
  派遣军队去一个部落一个部落的征剿,显然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人家马车一架,帐蓬一卷,便可以举家迁走,人到哪里,哪里但是家。军队跟在别人屁股后头追,后勤就是一个大问题,一个搞不好,被人家反咬一口,那就是偷鸡不着蚀把米。
  所以用经济来慢慢地腐蚀,勾引,就是现在最好的办法了。
  到目前,最为有效的,就是被李泽称为羊毛革命的行动。
  大唐境内,大量的羊毛纺织厂坊,每年需要海量的羊毛,而这些羊毛的九成,都来自大草原,草原上的牧民们,通过养羊便能获得不菲的收入。随着羊毛的收购量越来越大,草原之上的部落祠养的羊也越来越多。现在,这已经是这些部落最稳定的收入来源。
  通过一场羊毛运动,大唐已经慢慢在控制着整个大草原的经济命脉。可以说,如果大唐一旦停止收购大草原的羊毛,相当一部分的牧民,立时便要破产。
  大量的大唐商队,携带着大唐生产的各类生产生活物资,深入大草原,这些商品之中,不单单只有生活必须品,还有很多属于享受之类的奢侈品,生活物资是普通牧民所需要的,而奢侈品,自然是为那些部落贵族们所准备的。
  随着大唐军队停止了前进的步伐,这些部落的首领们,也终于停下了他们迁徙的步伐,开始稳定了下来。当生存不再是问题,生活便成了主题。
  享受,永远是贵族老爷们不会忘记的生活方式。这也是他们区分于普通牧民的最好的手段。
  今年,掺杂在商队之中的内卫成员,惊喜地发现,那些部落贵族们,居然开始建城了。虽然他们所谓的城池,对于大唐来说,就像是一个个小村落,但这对于大唐来说,仍然是一个可喜的变化。
  只要你们定居下来,那就好办了。
  于是,更多的奢侈享受品开始进入草原,给这些部落贵族们更好的生活感受,让他们更加喜欢地在某一个地方长期的安定下来便是大唐的策略。
  一旦这些目前还很简陋的所谓的城池,慢慢地成长为真正地城市,大唐收割起来,也就更加的容易了。
  大唐的商务司和内卫联手,竭力地帮助这些部落贵族们建设他们的家园。
  对于李泽来说,一旦将这一大片区域彻底纳入掌控之中,那么作为他根基之地的北方,便有了一块广袤的战略缓冲区,真真正正地做到了高枕无忧。
  生产建设兵团,这是一个全新的东西,李泽虽然提出了构思,但真要完全实施,却也不是短时间内能办到的事情。
  所以在首次提出这一想法之后,等到辽东三省的三位总督以及驻辽东的军事长官左金吾卫大将军薛冲都抵达长安之后,李泽再一次地召开了会议,讨论这一构思实施的可能性问题。
  参加这一次会议的,除了章回,公孙长明,还有兵部的李安民,户部的夏荷,以及黑龙江行省总督韩琦,吉林行省总督包慧,辽林行省总督王温舒,以及左金吾大将军薛冲。
  “今天我们只是讨论某一种可能性,并非决定。”李泽看着诸位大员,道:“大家都谈谈自己的看法以及这件事情的正反两面。薛冲,你是这一次会议的绝对主角,你先说吧!”
  将整个左金吾卫数万大军转为建设兵团,也就等于是将其从一个军事集团转换成了一个准军事组织,而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他的军事属性,必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渐渐地淡化。这相当于在剥夺薛冲的军事指挥权,所以李泽要薛冲先说。
  薛冲看了看屋内诸人,道:“李相,首先我表一个态,不管这一次的会议最后得出一个什么样的结论,我薛冲,都绝对地支持,拥护。不管是作为左金吾卫大将军,还是生产建设兵团的长官,抑或是回到长安,薛冲都毫无怨言,一定尽心竭力做好自己的事情。”
  李泽轻轻鼓掌:“诸位,薛大将军高风亮节,堪称军人楷模。”
  众人都是随着李泽鼓起掌来。
  事实上,在大唐十二卫之中,薛冲的根基是最为薄弱的,而且他还有一个敌人,那就是西域都护府的头头薛平。二人虽然都是出自薛氏,但却是真正的不共戴天的仇人。而相对于薛平的根基雄厚,薛冲除了紧密地依附李泽之外,并没有其他的本钱来与薛平对抗,所以不管李泽做出什么样的决定,薛冲除了服从,并没有第二条路可选。
  大唐的军制,已经决定了他虽然是左金吾卫的大将军,统带数万之众,但朝廷真要撤换他,也不过是一张轻飘飘的纸而已。
  “不过李相,左金吾卫五万大军,现在是整个辽东三省唯一的一支正规军队,如果尽数转型为生产建设兵团,那在东三省,就没有了一支震慑性的力量了,我想这是否有些不妥?毕竟那些草落部落,还是具备有一定的实力的。”薛冲接着道。
  李安民接过了话头,道:“昨天,我得到秘书监关于这件事的通报之后,便与兵部参谋室的诸位同僚彻底商讨过这一件事。我们认为,如今的辽东三省,成规模的敌人已经不复存在,高丽已经对我们完全臣服,这一方向上的威胁也没有了,唯一的威胁,就是来自大草原上的某些部落。而对这些部落保持威慑,并不需要一个庞大的军团。更何况,左金吾卫还是一支以步卒为主力的兵团。我们只需要在一支骑兵就可以了。”
  “这支骑兵的数量是多少?需要驻扎在什么地方?”李泽问道。
  李安民道:“李相,我们初步估算,只需要在霍林郭勒,锡林浩特两个地方,各驻扎一支三千人左右的骑兵,便足以震慑草原各部。”
  “这支骑兵从左金吾骑兵中抽调吗?”李泽接着问道。
  “兵部的意见是,调李德的游骑兵过去。”李安民道:“李德的五千游骑兵,现在还在浙江,而浙江,并不需要这一支骑兵,当时我们兵力捉襟见肘的时候,不得不让他们驻扎浙江以防福建容宏,现在我们已经腾出手来了,这样一支战斗力强大的游骑兵丢在南方,完全是浪费。他们最适合的地方,还是大草原。李德及其麾下军官,也更适应大草原这种地方的战斗。”
  “五千人就足够了吗?”
  “自然是不够的。”李安民道:“所以我们建议,从左金吾骑兵之中,挑选三千到五千骑兵,编入李德的游骑兵,由李德统一指挥。将来,如果需要进军大草原扫清那些不服王化的部落余孽,也只需要骑兵出击就可以了。真有什么异动,张嘉所部以及西域驻军,亦可以从另一个方向之上出击。”
  “薛冲你怎么看?”
  薛冲点了点头:“李德将军经验丰富,我没有意见。”
  “户部怎么说?”李泽看向夏荷。
第一千一百零一章:生产建设兵团(下)
  夏荷翻看了面前的小册子,扫了一眼,抬起头来,道:“左金吾卫共有正兵编制三万五千人,平均年薪为一百银元,辅兵,后勤辎重,工程等一万五千人,平均年薪为六十银元。光是薪资支出,左金吾卫一年便是四百五十万银元。粮食,武器盔甲,衣被等每年的支出大约在二百万银元左右。不算战事之后的奖赏,把其它的杂七杂八的支出加出来,左金吾卫一年的消耗大约在八百万银元。”
  “如果把左金吾卫整个地转为生产建设兵团,按照李相的意思,他们依然算是军事编制,薪饷不动,但在武器盔甲被服之上每年大约便要节约出一百万银元左右。”
  “当然,这只是明面这上的帐目。事实之上,如果转建之后,朝廷的负担将得到大幅度的降低。大家都知道,军队,是一个纯粹的消耗大户,而转为建设兵团,他们就能够自主地创造财富了。户部做了一个大加的估算,左金吾卫五万人中,四万人投入到屯田当中,在工具,牲畜齐备,再加上集体耕作的话,每个人大约可以平均照料五十亩土地。这便是两百万亩土,以如今麦子平均亩产量三百斤来算,一年便是六亿斤的产量,即便是以武邑的粮价来算,一斤麦子的零售价格是十文钱,那他们一年所出,也是五千万银元。已然是他们薪饷的十倍了。”
  不算不知道,这一算,屋内所有人,立时都振奋了起来。
  夏荷看了众人一眼,眉眼带笑地道:“诸位,先不要激动,这只是一个毛估算,一切都是从最好的方面出发,事实上,是没有这么乐观的。”
  “即便是打一个折扣,那也不得了啦。”章回看了一眼薛冲,笑道:“如果生产建设兵团能够有效筹划的话,种植的面积,事实上是可以还有所扩大的。我记得当年在翼州的时候,在义兴社建立的合作组的帮助之下,普通百姓便能种上数十亩庄稼,而现在那可是几万年青力壮的小伙子啊!”
  众人连连点头。
  “夏荷你继续说。”李泽笑着摆了摆手,示意夏荷继续。
  “诸位,军队之中人才是最多的。除了种田之外,他们中的工程兵,后勤辎重兵中的大多数人,可都是有一技傍身的,比方说工程兵,最擅长的便是架桥修路,这些人对于辽东的道路工程,水利建设是有大作用的。所以,我们给生产兵团的建议是,将这些人员单独组织出来,可不能把他们也弄去种地了。”夏荷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65/98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