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唐(校对)第76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62/984

  李泽这一段时是,主要的任务就是谈话。
  与各色人等进行谈话。首先要找的,自然就是各地的封疆大吏。当然,一个一个地谈,李泽也没有如此的精力,只能一批一批的谈。当然,这样一批一批的人也是经过了精心的组合与安排的。
  像丁俭与钱彪,二人的出身其实都差不多,一个是鄂岳世家豪门,一个是荆南世家豪门,现在又都是新大唐的一方重臣。
  “今天我找你们来,就是随便聊聊。”李泽笑着道:“什么都可以聊,什么都可以说。”
  说是随便聊,但钱彪自然不会抱着一个随便的心态,事实上,李泽做为新大唐实际上的统治者,他们这些人做为坐镇一方的重臣大吏,随便说一件事,只怕都关系着国计民生,关系着未来的政策走向,怎么可能是随便聊聊呢?
  相比起钱彪,丁俭却是要从容得多,毕竟他进入新唐体系已经多年,从一个李泽的反对者,慢慢地成为李泽的拥护者,到现在成为铁杆的拥甭,荆南不费吹灰之力便纳入到了新大唐的体系当中,一系列的国策在荆南被强势推行,都离不开丁俭与丁家势力的推动。丁俭,已经被李泽系所接受。
  而钱彪,却还只是一个新来者。
  不过从另一个方面来说,钱彪却更加容易地接受新大唐的所有政策。
  原因无他,因为钱氏,实际上现在已经是一无所有了。
  庞大的钱氏宗门,已经被朱友贞杀得差不多要绝种了,仅仅剩下了钱彪这一系大猫小猫三两只,要钱没钱,要地没地,直接一点说,就是没有什么可失去的。
  所以他可以很愉快地拥抱新大唐的所有政策,并对过去的豪门宗族进行毫不留情地打击。
  我没有了,你们还想拥有?
  没门儿!
  而丁俭在荆南实行的却是一种改良。
  丁俭在河中的改良实际上是已经失败了,最后大开杀界的他,其实已经明白了这个道理。回到荆南的改良之所以看起来成功了,那是因为丁氏、白氏本身就是荆南最大的豪门宗族。
  分家,分田,解放奴隶,减租减息,这些政策看起来是实行下去了,但实则上在荆南,宗族势力仍然是极其庞大的。而在整个湖北,便分成了两大块,荆南部分,宗族势力的影子仍然若有若无,而在鄂岳一带,宗族势力却已经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丁俭任湖北总督,大唐新政当然能得到实施,但换一任总督,可就不见得能有这么顺风顺水了。
  对于这一点,李泽清楚,丁俭也清楚,这肯定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怎么解决,现在李泽是将权力交给了丁俭。
  现在荆南仍然是抗击益州,与朱友贞势力作战的第一线,很显然李泽不想现在这里乱将起来,可是一旦到了以后,益州朱氏被击灭的话,丁俭还没有解决掉这些问题,只怕他这个湖北总督就要换个地方任职了,而新去的总督必然是带着某种使命去的。
  说不定到时候,便又会掀起一片腥风血雨。
  而丁俭解决这些问题的时间,便是在大唐彻底击败益州之前。
  闵柔的左领军卫在秦岭之中进展顺利,五条出秦岭的通道,已经被打通了三条,预计在秋后,剩下的两条通条也会彻底地被唐军掌握,一旦左领军卫数万大军出了秦岭,就会对汉中发起进攻,解决掉益州的这个出口。而拿下汉中之后,襄阳必然也会重新回到大唐的怀抱,到时候,益州除了退守之外,再也没有第二条路可选了。
  丁俭沉默着没有先说话,今天这几场参观,事实上他已经有所悟了。
  钱彪自然也明白了其中的道道,但他却是一个光棍,所以干脆利索地开口了。
  “李相,今天参观的这些厂坊,却是给我以极大地启发,接下来在湖南我要做什么,我心里已经有了数。”
  李泽笑道:“钱总督不妨细说一下。”
  “朝廷之所以没有在这个时候发动对南方联盟的总攻,一来是因为朝廷财政之上有困难,打不起仗了,二来,却也正如屠大监所说的,南方唐人,那也是唐人,如果能先夺其心,那么以后在战争发生之后,我们便能以摧枯拉朽之势,轻而易举地击败那些地方割剧势力,把损失,当然,包括我们的损失以及南方地方上的损失,给降到最低。”钱彪道。
  李泽点了点头:“是这个道理。现在东北三个行省虽然拿下了,但想要把哪里开发起来,让哪里焕发崭新的生机,需要大量的投入。在西域,从军事上来说,我们已经彻底掌控了,但那里情况比内地复杂了太多,民族林立,彼此之间的矛盾极深,现在只不过是靠着我们强悍的军事力量威慑之下,才保持着表面之上的平静,下面却是暗潮汹涌。而解决这些的办法,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发展那里的民生,改善那里的百姓的生存生活条件,这也需要大手笔的投入。耶律逢泽去了西域,与薛平达成了一揽子的投资协议,你们想必也都知道了吧?”
  钱彪点了点头:“知道,耶律逢泽准备在西域大面积地种植棉花,修建棉纺厂等。这些厂坊,都需要大量的工人,到时候,不管这些工人过去属于那族那国,进了这些工坊,可都是在一个屋檐之下生活了,长期共存下来,想来也会加深彼此的了解,从而化解矛盾,实行和解。”
  “这只是一个方面,其实很简单的一点,那就是一旦人富裕起来了,自然就不想眼前的美好生活被打破,没有人放着好日子不过而想重新去过那种朝不保夕的日子的。”李泽道:“虽然不排除有个别的极端分子,但到了那时候,这些人就成了极少数,小泥鳅翻不起大浪来。”
  “所以接下来,我也准备在湖南诸地,筹建这些大型的工坊,吸引大批的民众进入工坊工作。”钱彪笑道:“如今我湖南治下,只不过有洞庭周边十几个县,小是小了点,但在治理之上却也更加容易。”
  “你准备从哪里着手?”
  “耶律逢泽与浙西商会的杨中,都希望我在岳阳那边把湘绣这件事做起来。”钱彪笑道:“我也正有此意。到时候,男子种地,打渔,女子纺织,刺绣,男人们解决基本的生活问题,女子们却是可以向外赚大钱的,耶律逢泽与杨中可是说了,他们将包办建厂,招工,生产,销售等一切事宜。听他们说了湘绣的价格,我实在是垂涎三尺呢。这些年,我们湘绣都是白菜价,想来都让人痛心。”
  “过去销售渠道有限,产量也有限,没有规模,自然就没有效易。现在像苏绣都是主打外销的,三尺苏绣,在海外的价格,你可能无法想象,湘绣与苏绣齐名,自然也能赚大钱。”李泽道。“不过耶律逢泽与杨中,你准备选择谁呢?”
  钱彪嘿嘿一笑:“我准备大家一齐干。我们湖南出地,出人,他们出钱,包销,三家一齐建一个大型的工坊。”
  “你这是既想人家的钱,人家的销售渠道,还想掌控厂坊的主动权啊!”李泽笑得前仰后合:“只怕他们不会同意。”
  “他们会同意的,湘绣是一块大肥肉,单独落在谁的手里,对方都不会乐意。既然如此,掺合进来,自然是对他们最好的选择。”钱彪道:“耶律逢泽成功地进入了绣纺行业,杨中呢,虽然没有将湘绣彻底拿在手中,但却也不致于让耶律逢泽成为他强劲的竞争对手,他二人相争,最后主导权,自然就落在我们的手中。”
  “看来你由军事转为地方,进入角色极快啊!”李泽满意地道。
  “李相,商人逐利,如果让他们掌握主导权,只怕就会拼命地压榨地方来追求利润了,由地方主导,则可两者兼顾。”钱彪道。“作为地方主官而言,我自然是要以地方民生为主的。”
  “这个想法不错。”李泽转头看向丁俭,“丁总督,你说呢?”
  丁俭点了点头:“今天的参观,对我的启发的确很大,回去之后,我亦将细加考察,看看那些项目能在湖北生根发芽。”
  李泽微笑点头,只要丁俭明白就行了。
  大工坊的运行,将会一步一步地摧毁荆南本地的那种以家庭为单位的小作坊式的生产,大量产业工人的出现,将会成为宗族势力的掘墓人,一点一点地瓦解荆南本地宗族势力,是如今对付哪里的最好的方法,又不致于引起太过于强烈的反响。
  不管是丁氏,还是白氏,对于朝廷都是有贡献的,不能一棒子打死,在这个过程之中,希望他们能审时度势,尽早地融合进新时代,在新时代之中找准自己的位置。丁俭是聪明人,回去之后,一定会大力推进此事,否则在他的任期内没有解决这件事情的话,那么换了人去,手段就不会这么温柔了。
第一千零九十五章:缓冲
  番薯,马铃薯,玉米等一系列的新式农作物在大唐移植成功,在极大地丰富了大唐的食物,解决了大唐的粮食危机,各种新式农具一样接着一样地投入到了应用之中,官府在道路交通,水利建设的投入之上不遗余力,都使得北地一年比一年的富裕。
  更重要的是,因为当初北地多年的战乱,青壮男子大量损失,使得原本呆在家中主内的女子不得不走出家门来赚钱讨生活,而李泽主政之后,各类新式的工坊开业,为这些女人制造了大量的工作机会。像养殖行业,毛纺行业等的迅猛发展,使得女子在工坊的收入,甚至超过了他们在家种田的男人的收入。
  不要小看这一点,收入的提高,也代表着家庭地位的提高。
  而在李泽治下,女子为官,为将军已经是司空见惯。在李泽开始大量开办学馆,强制适龄孩子进入学堂的时候,可是不分男女的。即便后来迫于压力,在年龄稍大之后,实行了男女分馆授课,但女子受教育的权力,却也主此固定了下来。待得到了最高一级学府如武威书院这样的级别之后,不管男女,只要成绩能达到要求,都可以进入这样的最高学府学习。
  而像太医院,如今更是设立了专门的医护学院,而医护学院之中,女子的比例更是高达九成以上。
  对于南方而言完全是背经离道的事情,在北地,大家都已经习已为常了。
  北地太平多年之后,人口迅猛增长,而不分男女,都可以出来工作,可是让劳动力倍增。
  大量地开办劳动密集性的产业,吸收大量的人丁进入工坊之中工作,对于朝廷来说,不仅仅是创造更多的财富,也是一种更有效的管理方式。
  如今的漠南漠北,已经比最开始的时候太平了不知多少倍,大唐朝廷只是用了一招,便将以前桀骜不驯的这些牧人们,牢牢地给拴住了。
  大量的毛纺厂的设立,需要海量的羊毛,大草原之上的牧民们,养的羊越来越多,剪的羊毛越来越多,每年卖羊毛的收入越来越多,但与此同时,他们对于内地的依赖也越来越重,羊毛的价格的变化,都会对他们一年的收入产生巨大的影响。
  当羊毛制品在北地趋于饱和的时候,李泽又为他们寻到了新的市场,西域,吐蕃,甚至飘洋过海,去南洋,去欧罗巴,去美州,但凡大唐商船抵达的地方,大唐的货物便开始以相对于当地更低的价格开始倾销。
  而以现在的生产力,不管大唐生产出多少货物,总是能卖得干干净净。
  所以,大唐的这些厂坊,始终都处于一处扩张的状态之中,不停地建设更大的厂坊,招收更多的工人,生产更多的商品。
  而在这一个过程当中,当地官府也赫然发现,原本还残存着的一些宗族影子的地方势力,消逝得无影无踪了,大量的产业工人成为了一个新的阶层。而义兴社没有放弃这一个机会,开始在产业工人之中努力地发展社员,建立起了一个个的初级组织。
  而这些义兴社的基层组织小试牛刀之后,立刻便让官府也好,还是义兴社也好,都欢喜不已。因为他们又找到了一条新的制衡那些大商人的手段。
  这些基层组织成立以后,与大商人们谈论工人的福利,谈论工人的工资,努力提高工人的收入,又因为义兴社与官府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做到这些,将所有工人团结在自己周围的同时,又要保证商业活动的顺利开展,两者之间达成了一种微妙的平衡。
  现在,李泽要把这种厂坊,在南方逐渐推行了。
  在这些大的厂坊在荆南地区展开之后,毫无疑问的,这些厂坊的主人,肯定都是荆南原本的那些大户,这个时候,义兴社就可以发挥出他们的作用了。既然不能大刀阔斧地砍掉主干,那就只能一点一点地腐蚀他的根基。
  李泽相信,最终,荆南等地的宗族势力,会被义兴社扫荡得干干净净。这件事情,在丁俭还在担任湖北总督的时候来做,会将坏的影响降到最低。等做完了这一切,丁俭便可以离开湖北了。
  扫尾的事情,将交给下一任的总督。
  而湖南的事情就更简单一些了。
  这些大厂坊的建立,需要更多的产业工人。而这些产业工人丰厚的收入,优越的待遇,将会吸引更多的丁太乙治下的百姓往这边逃亡。这是可以想象的,现在丁太乙在石壮的大军压境之下,已经在拼命地扩军备战,拼命地修建要塞,加固城墙,赋税加了一次又一次,百姓已经感受到了沉重的压力。时间一长,为了活下去,百姓自然而然地便会开始逃亡。
  而在这一过程之中,钱彪必然会使出一些手段,内卫也不会闲着,一系列的组合拳打出来,让丁太乙越来越穷,越来越困难,最后这个政权,只怕就会先从内部开始崩溃。
  同样的,这样的手段也适用于对付南方的所有割据势力。
  “如此一来,只怕会有大量的小作坊主失去生计。”丁俭沉吟着道。
  李泽摇头道:“丁俭,现在你就开始做,还能占据主动权,要不然,北地的大量产品便会涌进湖北,你要知道,现在是朝廷在使用行政权力,压制着北地的商人把大量的商品向湖北销售,但这种政策是不会持久的,现在就已经有不满的声音发了出来。一旦朝廷解除了这个限制而你们哪里还没有做好准备的话,到时候,失去生计的人会更多。”
  丁俭叹了一口气。
  “现在你们做起来,利用朝廷给你们的缓冲期,先行把相关的产业做起来,占领市场,能够解决相当一部人的就业,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然后在北地的产品涌来的时候,还能有抵抗之力,否则,就会一败涂地,那个时候,你们的损失会更大。”李泽淡淡地道:“但朝廷能给你们的时间并不多了,一旦汉中被拿下,襄阳被收复,对湖北的商业保护政策随即便会取消,也就是一两年内的事情了。”
  丁俭悚然而惊。
  “任何一项大的改革,肯定是有两面性的,但我们要看到的是积极的一面,大部分人受益的事情,我们便应该去做。”李泽接着道:“而另外一部分受影响的人,官府可以帮着转型,也可以自己寻找出路,这些事情,在北地都已经经历过了。举个例子吧,北地原本有许多手段高明的铁匠,在我们开始大规模地建设钢铁作坊之后,这些人中,有些人成了新作坊中的一员,另外一些人,却另僻蹊径反而成就了一番事业。北地有名的冯氏铁匠铺现在专门在做什么,专门为大唐的将领们量身订制凯甲,他们精心制作的凯甲比我们量产的质量不知要好多少倍,当然,价格也极其高昂,一般人根本负担不起,他们现在拥有数十名工匠,每年只打造二十副左右的盔甲,但就是这二十副盔甲,就能让他们生活的极其滋润。他们除了做这个之外,还将铁艺玩出了种种花样,做成了各种各样精美的艺术品,就在我的书房之中,就有他们精心打制的产品。现在他们的产品,在北地,那是高端的代名词,不知多少人,排着队的在等着他们的产品。”
  “我明白了。”丁俭重重地点头:“这次代表大会之后,我一回去,就立刻大力推动这些事情,有些事情,是不能拖了。”
  “该加快的就应当加快!”李泽道:“比方说女子入学的问题,女子就业的问题,我们现在需要更多的劳动力,回头吏部会从北地调取数位有经验的女官去你哪里,改变观念,先从官府这里开始。什么女子无才便是德,在我看来,统统是放屁。”
  “是。”丁俭红着脸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62/98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