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唐(校对)第70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03/984

  作为一个技术性的官僚,汪书的行政能力自然是没有问题的,当他想做事的时候,还是能做成事的。长安能在这么快的时间内平稳下来,虽然有着屠立春王思礼大军的威慑,但的确也得益于汪书的功劳。
  屠立春王思礼两人打仗在行,对于怎么治理一个庞大的城市,那就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
  城门口的人分成了两拨,一拨自然是屠立春和王思礼带着的军官们,另一拨则是由汪书带着的长安城中的旧有官吏以及那些世家,勋贵,商绅以及一些公认的年高德邵之人。
  “来了来了!”人群之中有人低声呼叫了起来。
  视野的尽头,大队车马滚滚而来,无数旗仗鲜明的士卒卫护于左右。马蹄声隆隆,一队队的骑兵骤然从队列之中跃出,向着城门处奔来,临近城门,一分为二,勒马肃立,当先一员大将一跃下马,急步上前,先向屠立春与王思礼二人抱拳为礼。
  “屠大将军,王大将军,末将李澎参见!”
  屠立春点了点头:“一切都已安排妥当,李相安否?”
  “李相安!”李澎笑着直起身子,扫了一眼汪书身后的那一大片人群,自从高密遇刺之后,李澎被李泌狠揍一顿,他现在是每每李泽到一个新地方,浑身的每一根寒毛都竖了起来,看谁都似乎像是坏人。
  “放心,内卫都有布置!”
  知晓李澎的担心,屠立春低声道:“出现在这里的人,都是经过再三核查检验的,便是军士,也不允许携带弓弩之类的武器。”
  说话间,远处的车马已经到了跟前。最前面的,却是一架黑白相间的马车,内里装栽的自然便是太上皇李俨的灵柩。
  而小皇帝李恪与宰相李泽则是一左一右,扶着车辕,一步步的走了过来。
  “参见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以屠立春王思礼为首,城门口所有的人,全都跪了下来,便连城头之上的士卒,此刻也是单膝着地。
  “众爱卿平身!”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强化培训,古川却是对这些套路已经很熟悉了,抬起一双红肿的双眼,看着众人,凄凄切切地道。
  他这满脸的憔悴,红肿的双眼,自然不是他真的很伤心,任谁被人在眼睛之上抹了一把胡椒粉,都会变成这副模样的,而且一夜不睡地硬熬着,能不憔悴吗?
  “谢万岁!”众人再叩了一个头,便站了起来。
  反正嘛,谁都知道,皇帝只是一个傀儡,李相才是大头。
  “陛下,您终于回来啦!”人群之中,响起了不合时宜的凄切的哭声,一个紫袍官员从屠立春和王思礼两人身后闪了出来,径直向前冲来,刚刚起步,便被一个箭步上前的李澎伸出了一只脚,绊了一个大马趴,跌在雪地之上。
  李澎的一只手已经握上了刀柄。
  他可不认识这个家伙,但马车一边站着李相呢!
  倒在地上的官员也没有想着站起来,居然就这样四肢着地地爬了过去,一直爬到了马车边上,伸手抱住了马车的一个轮子,仰抬起头,脸上沾满了积雪,泥泞,污糟不堪的脸上泪流满面。
  “陛下啊,您终于回来了,老臣该死啊!”
  瞅着对方,李泽一时没有想起来这人是谁。
  “李相,是汪书!”李泽身后的高象长低声说了一句。
  原来是这个家伙啊!这反应,这神情,不愧是能屹立两朝不倒的元老级人物啊!李泽在心里腹绯了几句。
  他对汪书没有多少好感。
  当初他来长安的时候,田令孜是拿钱办事,极有信誉。陈笔是不拿钱不办事还给他找岔子,但都摆在明面之上。而且这两个人,最后一个跟着老皇帝跑了,一个为了老皇帝战死了。只有一个汪书,钱是收的,事是不办的,还暗底里给自己下绊子,最后也是晚节不保,成了朱温的臣子。
  看着汪书扶辕哭得上气不接下气,似乎要昏厥过去了,李泽却只是冷眼旁观,他倒想看看,这只老狐狸还有什么花招能让他开开眼界。
  李泽不作声,其它人包括小皇帝在内,自然也都沉默不语,于是城门口便只余下了汪书嘶哑的声音在哪里回荡。
  汪书哭了半晌,这才发觉事情不对,咋没个人来劝我一声呢?咋没个人来拉我一把呢?
  透过泪眼朦胧的双眼,偷偷地看了一眼小皇帝。
  小皇帝面无表情。
  再看看李泽。
  李泽却是歪着头,一脸的玩味。
  得,这就是要给自己难堪了。
  心里有了明悟的汪书,立时便止住了哭声,转身,向着李泽大礼参拜。
  “多亏李相力挽狂澜,这才有了陛下灵柩终得回长安。不枉罪臣这些年来忍辱负重,终于盼到了今天。”
  看着匍匐在地上,以额着地,屁股撅得老高的汪书,李泽不仅仅咋舌。
  脸皮果然比长安城的城墙还要厚实一些啊。
  “这么说来,汪中书这些年来一直在大唐重归长安而努力罗?”他呵呵笑道。
  “不错!”汪书直起身子,义正言辞地道:“当年田令孜远走,陈笔战死,汪书孤身一人,为了保全长安不受荼毒,只能以身祠虎,如今王师重归,汪某也终得保全长安未受逆贼荼毒,心愿已了。但老臣终究是臣节有亏,请陛下,李相治罪!”
  李泽微微一笑,这才是戏肉嘛!
  不过眼下,还真不是追究这家伙的罪责的时候,赵锡,勾荣,吴厚这些人的军队还要整编,城内这一大票的勋贵,世家,商绅,也都盯着眼睛看着,毫无疑问,这些人都是以汪书为首的,都看着自己怎么对付汪书呢。
  现在,稳定才是最重要的局面嘛。
  至于其它,接下来,慢慢来,不着急的。
第一千零一十九章:人手
  随同李泽一起抵达长安的,自然不仅仅只有军队,事实上,整个武邑朝廷的绝大部分官员,都已经抵达了长安。这些人在进入长安之后,马上进入到了角色之中。让长安,这个原本大唐帝国的中枢迅速而高效地运作了起来。
  朱友贞逃离的时候,只带走了完全为他所掌控且对他忠心耿耿的军队和其中的一小批人。绝大部分的大梁官员,都属于被抛弃的对象。而这些人中,又有绝大部分人,原本就是李俨时代的官员,与汪书一样,他们都属于背叛者。
  现在,这些人都属于瑟瑟发抖的对象。
  他们不知道等待他们的将会是什么,只能被动地等待着命运的宣判。
  但从历史上发生的每一次相同的这样的事情来看,清算是不可避免的。只是看程度的轻重,以及波及的范围。
  “李相,我们需要官员,很多的官员,特别是需要大量的技术性的官员。”吏部尚书曹信,坐在李泽的左手边,道:“武邑抵达这里的,基本上都是各部各衙各司的主官,靠这些人,我们什么事情是做不成的。而且在武邑,我们的官员一个人干着很多人的事情,这样的情况,实际上是不能持久的。”
  “你是说,要起用长安原本的一部分官员?”李泽问道。
  “我反对!”杨开道:“没有官员,我们可以从北地调,从武威书院中把那些还没有毕业的学生提前起用,让他们一边做官,一边完成学业。这些旧官员,跟我们的理念完全不符,起用他们,只会把我们这锅鲜汤里丢下一些老鼠屎,会把一整锅汤弄坏的。”
  曹信不以为然:“我说的,是技术性的官员,而不是那些尸位素餐的家伙。李相,比方说太医局。我们武邑一直在进行医药方面的大改革,但一个成熟的医师,不是短时间内能培养起来的,这些年来我们如此努力,但也只是大规模地培养了一些具备基本素质的医师,简单的病自然是没有问题,但复杂的,就望洋兴叹了。但长安的太医局里,拥有着全大唐最好的医师,这些人,我们为什么不能用呢?”
  “金源找过你了?”李泽笑道。
  “是,金源逐个拜访了太医局的几个主官,那些人,可不是浪得虚名之辈。”说到这里,曹信突然笑了起来:“因为在太医局里,浪得虚名的,基本上都已经被砍了脑袋了。”
  屋子里所有人都大笑了起来。
  “李相,我们不需要过去的那些文官武将,因为这些,我们都能应对。但我们需要技术性的人才,比方说将作,织造,染色,车马,还比如说钦天监等等,但凡是属于技术性岗位的官员,我觉得都可以重新起用他们。”曹信道。
  李泽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再者,各部各衙的那些基层文员,刀笔吏,捕快,衙役亦应当重新起用,不能总是让军队充斥在各衙门中做着这些事情,从长期来看,这是不行的。”曹信看了一眼另一侧的几员高级武官。
  屠立春笑道:“我们的士兵亦正不耐烦做这些事情呢!如果有替代者,我们乐得抽身。”
  武邑朝廷治下,有一条严厉的规矩,就那是军民分治,而现在,长安初下,基本上所有的事情,都是军队在代管,曹信所说的,也就是这一点。军队是暴力机关,他们信奉的是用武力解决一切,对于民政,他们缺乏相应的手段手腕,行事不免粗暴,短时间内对于秩序的维护和权威的树立是有好处的,但时间一长,必然会滋生很多事端。
  “曹公与杨开所说的都有道理。”李泽思忖了一下道:“长安之中,原本吃朝廷薪饷的人就极多,这些人中的绝大部分,又都是最底层的那些吏员,将他们全开裁撤,的确对于稳定不利,更重要的是,这些人,也算不是叛逆者,只不过是随波逐流而已。不管是大唐也好,还是伪梁也罢,他们所做的事情,其实并无二致。”
  曹信点了点头:“正是如此。”
  “所以吏部这边,该起用的,就起用吧。但是,对于起用的人的审查还是要有的,比方说鱼肉百姓有民愤的,比方说走关系托后门尸位素餐的,这些人坚决不能用。”李泽道。
  “这个自然!”曹信道:“我准备先收拢,再审查,鉴察一批,上岗一批。至于太医局以及其他一些专业衙门,自然有主官去甄别,我认为,其中绝大部分这样的技术官僚,还是可用的。”
  作为吏部主官,这些年来,曹信其实一直深受官员不足之苦。
  李泽一直坚持用自己培养出来的官员,这些年来,武邑朝廷之中所任命的绝大部分官员,都是出自武威书院,以至于武威书院被人称作官员的摇篮,只要考进了这个书院,基本上就能进入官僚系统。
  但武威书院的人也是有限的。
  而李泽治下的区域,却越来越大。
  东北被整个拿下之后,大量的武威学子背上了包裹往东北而去,现在又拿下了洛阳,长安,如果仍然坚持过去的策略的话,那么这些地方,只怕要失序了。总不能把武威书院那些刚刚入学的学子们也都抽来吧。
  杨开沉默了片刻道:“用,我是不反对的,但我仍然坚持在起用他们之前,必须要先培训,至少要让他们知道,我们武邑的官儿该怎么当。这些基层官员是接触老百姓最多的,他们的表现,也直观地成为了我们的表现,如果他们仍然是老一套的话,那么我们与过去的朝廷又有什么分别呢?新朝廷,新气象,必须要让老百姓们感受到这一点。”
  “杨开所说的这一点我赞同!”李泽:“必须要培训,白天上他们干活,晚上集中起来培训,学习我们的律法,学习我们的做事方式,培训的事情,便由监察院来负责吧。试用期限一个月,一个月后给我考试,同时与他们在工作之中的实践操作相结合,合格者,予以录用,并按照我们武邑的标准给他们放发俸初,享受相关福利,不合格者,裁撤。”
  “李相放心,我一定会用心地去做这件事情。”杨开道:“阎王好见,小鬼儿难缠,这些人不整治好可不行。我还有一个建议,不知李相能否采纳?”
  “你说!”李泽抬了抬手。
  “这一次作战,我们的军队也蒙受了不少的损失,其中相当一部分,都是义兴社员,我想将其中的一些受伤不适宜再上战场的人抽调过来,进入到这些底层官吏之中,这些人可以言传身教,我相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03/98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