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唐(校对)第66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65/984

  坏事儿或者是成事,其实就看用人的首领,将这个人放在什么地方了。
  柳河大营是辽军粮草的中转站,自然是极为重要的,在张仲武看来,自然是要放一个能干的,又忠心的能让他放心的将领坐镇,张琬就是不二的选择。
  但就是这个选择,将让他以后将不得不付出惨重的代价。
  从张琬下达出击的命令之后,他的命运其实便已经决定。
  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里,在秋雨绵绵之中,在离五里屯不到十里远的地方,张琬带领的四千部众遭到到了刘岩所部与萧璟所率领的番骑的伏击。
  这四千人,本身就只能算是二线部队,能算得上精锐的,只有张琬的数百亲兵,半夜鏖战下来,张琬全军覆没,自己也死在乱军之中。
  刘岩又趁着夜色,冒充张琬所部,诈开了城门,一举攻占了柳河县。柳河县的辽军粮草中转大营也就此落入到了刘岩之手。
  天色大亮,柳河县却是一片繁忙的景象。番骑和威虎山匪徒们拿着刀子,正威逼着县内的百姓以及被俘的士卒将粮草装上一辆辆的大车,向着威虎山源源不断地运送,车不够,便人扛肩驮,反正能拿多少就算多少。
  “刘将军,范将军,粮草物资太多了,想要搬完,我们的这点人手,最起码还要十天以上!”萧璟兴奋得两眼放光,一个穷了一辈子的家伙,骤然见到如此巨额,穷他想象也无法描述的巨额资产的时候,一夜的劳累,早就无影无踪了。他只知道,他发财了,他的部族再也不用受穷受困了。
  “哪里来的十天?”范建嗤笑了一声,“顶多三天,周边的辽军便会像闻着腥味一样的狼围过来,我们这是掀了人家的底裤了,人家不跟我们急?”
  “那怎么办?”萧璟问道。
  “一天一夜的功夫,能搬多少,就搬多少,搬不走的,一把火烧光!”范建挥了挥手,道:“所以萧族长,我建议你的部属啊,要选有用的东西拿。不要逮着什么就是什么!你知道现在对我们最有用的是什么吗?”
  萧璟不傻,听出了范建话里的意思,道:“作战物资!”
  “对!”范建道:“等到我们彻底打赢了辽军,要什么没有?些许财物算得了什么?”
  “我明白了!”
  “萧族长,按照以前我们的协议,这一仗之后,这几个番部,都并入你的部族,这是我们大唐对你的奖赏,而接下来,我们还要很多重要的事情要做!”刘岩道:“去告诉你的部下吧,赶紧把自己装备得更强大,接下来我们的日子不会很轻松的。”
  萧璟用力地点了点头,打马而去。
  “真是狗肉上不了台面!”刘岩看着他的背影,有些不屑地道。
  范建呵呵一笑:“不要怪他,你可是阔过的,那里能理解穷了一辈子的人的心情啊!能做到眼下这个地步,这个萧璟,值得我们高看一眼呢!”
  攻了柳河,毁了辽军的大批粮草之后,萧璟和另外几个部族的族民,全都撤入到了威虎山之中,刘岩刘下了一千五百名士卒由自家老婆燕五与范同两人指挥守老窝,而他自己,则挑了一千余会骑兵的山匪,与萧璟的一千余番骑共同组成了一支骑兵,消逝得无影无踪。
  消息传到营州辽王城,张仲文几乎昏厥过去。
  柳河中转大营的粮草需要每日不停地向着前线发送,以支撑前线的消耗。前线的粮草,最多不过支撑十日。而现在整个柳河大营都被烧了,要重新征召粮草,所需要的时间,只怕就不止十天。更让张仲文恼火的是,刘岩所部消失之后,神出鬼没,忽而在左,忽而在右,已经连续袭击了好几支往前方运粮的队伍了,这让对前线的粮草供应,更是雪上加霜。如果不将这支队伍彻底剿灭,后方的粮草,就别想顺利地送往前线。
  张仲文发出了最严厉的动员令,各地迅速组织起了一支支的兵马,从四面八方开始围剿这支骑兵。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张仲文连镇守辽王城的最后一支压箱底的骑兵也派了出来。
  在辽东,想要击败一支骑兵,基本上只能靠另外一支骑兵了。
  刘岩范建萧璟的日子一天天难过了起来。
  各地的那些民兵战斗力并不强大,但胜在人多,他们所起的作用,其实就是一步一步地压缩刘岩等人的活动空间,把他们限制在一个较小的范围之内,然后由张仲文派出的主力骑兵将他们一举歼灭。
  “我们快要进入平州了!”萧璟有些疑惑地看着刘岩道:“这离辽军的主力可是越来越近了,要是张仲武再派一支军队来围剿我们,那我们可就是前有狼,后有虎了。”
  范建呵呵一笑:“萧族长,这正是我们想要的,我们现在的作用是什么,是捣乱,让敌人的老窝风声鹤唳,是吸引,吸引更多的敌人来围剿我们。我们打不过,还逃不了啊?”
第九百七十章:后院起火(3)
  威虎山的这支山匪,公开地打出了大唐的旗帜,这对于整个辽东来说,不亚于一场翻天覆地的大地震。谁都知道,现在辽王正倾巢而出与唐军进行生死决战,不是一直传说前线进展顺利,唐军节节败退吗?怎么在辽东腹地,反而出现了唐人的军队?
  正如范建所说的那样,他们的目的就是破坏。
  所过之处,焚烧房屋,毁坏土地,挖断沟渠,截断道路,同时,他们还解放罪民。辽东各地官府开始对他们疯狂的围追堵截,但想要截住这样的一支全骑兵的队伍,在辽东如此广袤的土地之上何其难也?
  抓不住他们的踪影,这支唐军的规模,反而是越来越大了。更多的处于最底层的辽东人,在选无可选的基础之上,加入到了这支队伍之中。
  从出威虎山只不过三千骑,半个月之后,这支队伍扩充到了五千骑。
  “瘟疫区?”刚刚拿下了一个辽军的哨所,歼灭了这里的两百辽军之后,审问俘虏的萧璟脸色便就有些变了。
  瘟疫,对于他们这样的部落之民来说,那简直就是无法抵御的天灾,是天神给予的惩罚,根本就不是人力所能抵御的。
  “刘将军,范将军,我们必须马上离开这个地方。”他匆匆地找到了刘岩与范建。
  “瘟疫?”刘岩与范建两人也是面面相觑。
  萧璟当下将审问出来的情况一一分说清楚。
  “这么说来,在这片区域内,还有我们的军队了?”范建敏锐地抓住了里面的问题所在。
  “只怕这些人都不在了。”刘岩摇头道:“连外围区域的这些辽人都病死了这么多,处于瘟疫中心区的这些抵抗者们,哪里能够躲得过?”
  刘岩说得不无道理,但范建却不死心。“我们唐军有一整套对付疫病的制度,平时这样的药材也是有储备的,不见得就没有人活下来。我要去看看。”
  听到范建如此说,刘岩与萧璟都是连连摇头。
  “二位,瘟疫起时,正是炎热的时候,这样的季节,本来就并不适合瘟疫大规模地传播,要是春季,那我就要退避三舍了,不过现在经历了炎热的夏天,天气已经冷了下来,即便有瘟疫,致病性也应当很弱了,我不去看一看,心下不安,万一还有我们的人存活呢?见死不救,这可不是我们大唐军人该做的事情。”
  见到范建坚持,刘岩也无法可施。
  用军中携带的药材熬了一大锅药汤,百余名骑兵一个喝了一大碗,再用布巾在药汤里浸湿凉干,蒙在脸上,范建带着这百余名骑兵,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入疫区中心前进的路程。
  这百余骑兵,尽数来自威武山,至余萧璟的部属和后来归顺的那些辽东人,是万万不敢随着范建前去的。
  崔大郎带着三个同伴正在地里挖着萝卜菜,大黑快活地在草从里窜来窜去,过不多时,就不知从哪里捉来了一只肥硕的野兔,叼到了崔大郎的跟前,丢在他的脚边,然后昂起头,吐出舌头,等待着崔大郎的表扬。
  摸了摸大黑的狗头,崔大郎嘿嘿笑着:“不错,回去之后,这只兔子奖励你一半,不过现在可不能吃,回堡之后,煮熟了再吃。”
  辽军早就退走了,离他们这一带极远,安全之上,暂时是有了保障,但崔大郎仍然不敢有丝毫懈怠,不管如何,这里现在仍然处在辽军的战领区内,稍有疏忽,很有可能便给堡里几十个剩余的伙伴带来灭顶之灾。而有瘟疫是不是已经过去了,崔大郎也搞不清楚。
  到现在为止,堡寨的大门依然是堵死的,崔大郎等人的进出,依然是坠绳而出。
  崔大郎不得不出来的原因,是因为他必须要寻找到新鲜的菜疏。堡内粮食还有,肉食也还有,但菜疏却没有了。
  长时间没有新鲜疏菜的补给,会给人带来极大的伤害。最初崔大郎还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直到不少的同伴连续出现了在夜里完全看不清东西的状况之后,他才有所明悟。
  好在这堡寨周围他是极熟悉的,虽然秋收过后,并没有再及时地种上新的庄稼,但在那些荒芜的土地之上,说不定还会零星地长出一些他们需要的菜疏。
  在他出堡寻找之后,果不其然,在一片枯败发黄的野草之中,打到了一些零零星星顽强生长的像萝卜菜这样的东西。
  只不过量太少,有时候找上半天,也不够大家一顿吃的。
  不过这已经很好了。
  从最开始只敢在堡寨周围找,现在他们的胆子越来越大了,往外的范围愈来愈广。
  看了看背篓之中的野菜,再看看天色,崔大郎决定结束今天的寻找工作,正要招呼同伴们回去,身边的大黑却突然弓起了脊背,向着东方,露出了森森的獠牙,低低地呜咽着。
  崔大郎立时便警觉起来。
  大黑的感觉可比人类要强得太多。
  视野之中陡然出现了一大队骑兵,来不及回堡寨了,崔大郎嘴里有些发苦,一声招呼,大家立刻便伏倒在草从之中,尽量地将自己掩藏好。将大黑按倒在自己身边,崔大郎轻轻地抚着大黑的脊背,安抚着它的情绪。同时心里也不禁自责起来,是自己太过于大意了,不该离堡寨如此之远,在这样的地形之下,要是被敌人发现,他们几个人断无生理。
  现在只能指望这支骑兵,只不过是一支巡逻的或者是意外路过的骑兵而已。
  可是已经有长达一个多月的时间,没有任何辽军抵达这个区域了。
  骑兵愈奔愈近,草丛之中的崔大郎用力地揉了揉眼睛,大唐的旗帜?自己没有看花眼吧?揉得太用力了,再抬眼时,眼前反而更模糊了一些。
  骑兵来得极快,转眼之间,耳边已经响起了雷鸣般的蹄声。
  “大唐骑兵,咱们的人打回来了!”身后传来了惊喜的呼叫之声,崔大郎没有来得及阻止,一个同伴已是从草丛里窜了出来,大声地吆喝着挥舞着双臂。崔大郎一惊,一边做了几个手势让剩下的兄弟做好战斗的准备,他自己也是站了起来,走到了那名同伴的身边,大黑紧紧地挨着他的大腿,睁着大眼,炯炯地瞪视着奔驰到近前的骑兵。
  百余骑兵戛然停了下来。
  真还有活着的人!看他们身上的服装,随身依带着的装备,范建大喜过望。一跃下马,大步向着崔大郎走来。
  大黑向前窜出一步,前足蹬地,头伏低,眼睛死死地盯着范建,嘴里发出低低的威胁的呜咽之声。
  范建停下了脚步,笑着从怀里掏出一面腰牌,扔给了崔大郎:“兄弟,认得这个吗?”
  范建给崔大郎的并不是他的内卫腰牌,而是义兴社的牌子。看着那面铜牌之上刻着的号码,崔大郎心中顿时释然。他自己也是义兴社成员,而眼前的这个人,在义兴社中的级别比他可要高多了。
  “崔大郎,平州五道河人,现为平州五道河预备役振威校尉!”
  “范建,辽州威武山,宁远将军。”
  “原来是威虎山的兄弟!”崔大郎顿时释然,威武山在辽东一带威名赫赫,他可也是听说过的。
  “我们的军队打回来了?”崔大郎兴奋之极地问道。
  “不是,现在前线鏖战之烈,我们这支队伍不过是一支偏师而已。”范建笑着,简单地将自己现在的情况向崔大郎介绍了一下:“你们现在还怎么样?瘟疫是怎么一回事?”
  “瘟疫应当已经过去了!”崔大郎笑道:“你们来了,我们总算可以松一口气了,走,去我们堡寨看一看,那里还有三十几个兄弟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65/98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