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唐(校对)第63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32/984

  地位,从来都跟实力相关。
  当你实力不济的时候,便只能作一个追随者,听人命令行事,没有讨价还价的资本。
  但当你实力达到一定的程度,你便可以成为一个合作者,可以在合作的过程中来衡量自己的利益是否受到了伤害。
  而邓景山,便是从一个追随者,一点一点的上升到了合作者的地位。而与之相对应的,便是张仲武对他态度上的变化。
  走进了宽敞的大厅里,四个角上,摆放着四座巨大的冰山,袅袅上升的白色烟气让整个大厅笼罩在一片凉意之中。自从武邑的制冰之法传入到了辽地之后,对于他们这样的权贵,夏天,便不再是一个难熬的季节了。
  “皇帝登台拜将,李泽已经离开了武邑。”张仲武开门见山:“等他抵达的时候,只怕梁军已经完全丢掉了河南,只剩下洛阳一座孤城了。”
  邓景山点了点头:“意料之中。”
  “你,做好准备了吗?”张仲武端起了茶碗,浅浅地抿了一口茶汤,茶色碧绿,这是今年的新茶,而且,也是唐地的商人运过来的,因为两浙等地被唐人攻取,今年的茶叶,价格倒是下跌了不少。
  “我是一直都在准备着的。”邓景山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直视着张仲武,正色道:“但是下面,却有许多不同的声音。”
  “怎么说?”张仲武放下了茶碗。
  “很多人对于现在的生活很满足!”邓景山叹息道:“王爷,说句老实话,我也恨不得眼前这样的生活能这样延续下去。这几年,大家都慢慢地富裕了起来,有屋子住了,能吃饱饭了,土匪流寇被我们剿得差不多了,生活越来越平静了。”
  “这样的日子,谁不想过呢?”张仲武摇头道:“可是景山,你觉得李泽会容许我们一直这样平平静静地在辽地割剧一方吗?”
  “李泽胸怀大志,从他实力还没有绝对的凌驾于众人之上的时候,便已经悍然派出了人马向西域进发便可见一斑。此人只在重现汉唐最强盛时候的辉煌,或者此人的心志更高于此也说不定,所以,只要此人掌权,就绝不会容许割据势力的存在。哪怕我们向他上表称臣,听调不听宣,他也是不会同意的。”邓景山道:“所以,我一直都在做着准备。目前只是头痛怎么能调动下面人的积极性,激起同仇敌忾之心。”
  “这些事情,交给你下面的那些文人来做,他们比我们这些武夫更有办法!”看着邓景山的态度,张仲武倒是放下了心来。“其实,最开始的时候,我未尝不是没有过跟你一样的心思,但是看到了李泽在西域的作为之后,才彻底绝了偏安一隅的心思,决意要搏上一搏了。”
  “西域?”邓景山有些不解。
  “李泽在西域,改土归流,设州置府,根本就不允许以前的羁索国再存在了。”张仲武道:“你想想,边那样的地方,他都不放过,我们这里,他能放过吗?”
  “所以打是肯定的,现在我唯一的担心,就是怎么能打赢!”邓景山点了点头。“王爷,不是我没有信心,对面的薛冲我自然是不担心的,但薛冲不过一卫之兵,打了小的,老的自然会出来。而我不觉得伪梁能给予我们什么帮助,也许我们还没有彻底消灭薛冲,伪梁便已经被李泽给灭了!”
  张仲武一笑道:“没有那么简单。你要知道,这世上,想要李泽失败甚至去死的人,可不仅仅是我们。还有朱友贞,朱友珪,还有向训,甚至还有大唐的那位挂了一个名儿的皇帝,指不定那位现在躺在床上的那位活死人太上皇,心里也在盼着李泽早点死呢!”
  邓景山精神一振:“朱友贞暂且不提,他现在唯一的作用,便是能够抵抗李泽多久,能够牵制住李泽的主力多长时间,于我们而言,自然是越久越好,给李泽的杀伤越大越好。但向训却是一个极大的变数,王爷是跟他有了什么计划吗?”
  “是他们找上我的。这已经是一年前的事情,也正是因为彻底洞察了向训的心思,我才终于下定决心,要誓死一搏了。”张仲武道:“景山,还记得我们当初举旗时的宏伟蓝图吗?”
  邓景山笑了起来:“自然是记得的。我们这些下属,当时都希望王爷您能坐上长安城里最大的那把椅子,而我们,也能在凌烟阁里留下画像。”
  “现在,我们又有了机会。”张仲武含笑道:“当然,前提是李泽死了。”
  听话听音儿,邓景山悚然而惊:“向氏有了对付李泽的计划?”想了想,他又皱眉道:“如果是刺杀、下毒这些上不得台面的事情,我不认为他们有多大的成功机会,王爷,我们也不能将希望寄托在这个上面。”
  “向训没有这么幼稚。”张仲武道:“他肯定是有了一整套可行性颇高的计划,而且有极高的成功可能。只有如此,他向训才有了争夺天下的资本。当然,这个计划到底是什么,他自然不会透露给我们。”
  “向训也向争夺天下?”邓景山哧笑一声:“就凭他?”
  “如果李泽真死了,他还真有这个资格!”张仲武道:“现在的他,本来就是南方实力最强的人了,李泽真要一死,其麾下必然会分裂,向氏顶着国丈的头衔,指不定还能吸收一些原本李泽麾下的人手。”
  “如果李泽真死了,那向训也只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邓景山又眼发亮,他怕李泽是真的,但向训,他还真是没有放在眼中。
  “景山,不管李泽死或者不死,我们只有出兵这一条路,李泽死了,我们前途光明,未来可期,李泽如果不死,我们也要出兵,否则等他进了长安,占据了如此中枢之地,以后我们也绝难幸免。”张仲武道:“这几年我们卧薪尝胆,养精蓄锐,不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报仇雪恨吗?”
  “是的,我们没有选择!”邓景山道。
  “说说唐军现在的具体的军事布署吧,我想你对于薛冲的动向,是一清二楚的。”张仲武道。
  “彼此而已,他对于我的了解,绝不会低于我对他的了解!”邓景山道:“薛冲还是一个很有自知之明的人。他很清楚我们要动手了,所以,他在收缩兵力。”
第九百二十五章:解除后患
  薛冲的左金吾卫正在大步后撤,放弃了大片的区域而退守到了一些主要的城市当中,在撤退的过程之中,原本分散的兵力被集中,很显然,对方是想集中兵力守卫一些重要的区域从而与辽军打一场持久战。
  这在邓景山与张仲武看来,自然是最正确的反应,说明了薛冲对于双方的实力对比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很清楚如果在全区域内与辽军展开较量,只会输得更惨。
  于薛冲而言,压根儿就不需要与张仲武争一时之短长,只需要将张仲武拖住,守住辽军进入北地核心区域的咽喉,就算是很好地完成了任务。
  等到李泽攻下了长安,形式自然就反转了过来。
  “如今薛冲的主要兵力集中在建昌,约为一万五千人。另外,在建源,绥化各驻有一支近万人的部队,形成了他们的主力防线。同时,在平州,莫州等地,王温舒,包慧等人正在大规模地征召本地青壮组建成军。”邓景山道。
  “青壮不必太在意,他们最多只能作为辅助使用,只需击败对手主力,青壮自然便会星散!”张仲武道:“如此看来,我们可以直捣建昌?”
  邓景山道:“理论上是如此,但还有一些麻烦,在平州莫州境内,原本就存在着大量的坞堡,这些坞堡现在都是唐军的军事屯垦点,据探子探得的情报来看,这些坞堡之内的屯垦军士的家眷虽然都已经撤退了,但军队却仍然驻扎。人数虽然不多,但却有些棘手。而像这样的军事屯垦点,大大小小的有上百个之多。”
  这的确是一个问题。
  类似的军事屯垦点,坞堡在辽地之内也大量存在着。别看这些坞堡不大,最多的也就最多驻扎个一两百人,但这种纯军事化的坞堡想要攻打下来,却是极为费劲的,特别是在对方作好了准备之后。
  一个两百人驻扎的设施齐全的坞堡,想要打下来,那就得至少需要上千人的队伍,至于耗时多长,损失多大,那就要看具体的情况而言,没有一定之规了。
  “薛冲这是想要借这些大大小小的坞堡来迟滞我们的军事行动啊!”张仲武笑道:“完全没有必理理会他们。一个大型的坞堡,也最多不过驻扎一两百人而已,这点人手,起不了什么大的作用,了不起也就是骚扰而已。我们的主力完全不必理会他们,径自只扑我们的主要目标,将这些坞堡交给那些仆从军来做,他们一定会非常有干劲儿来拿下这些坞堡的。”
  “我也是这么想。”邓景山笑道:“不过王爷您也知道,我哪边,仆从军的数量是远远不够的。”
  “这个没有关系,我会派遣一部分先期去你哪里,帮着你一个个的拔除这些坞堡。”张仲武点头道。
  “除开这些坞堡之外,我还有一个担心。”邓景山沉吟道:“不知王爷有没有考虑到大漠方向有可能会出现敌人?”
  漠南漠北,现在实际上是控制在张嘉手中的,虽然说张嘉的主力距离这里极其遥远,但这并不妨碍唐军有可能在大漠之中隐藏了一支骑兵。而广袤的大漠地区,你根本就不可能探知到底有没有这样一支军队的存在。对于拥有大量夷人的唐军来说,组建这样的一支骑兵,并不是太难的事情。
  “我已经派了大量的斥候进入这些地区了。”张仲武道:“对此,我们只能加强预警,以期尽早侦知,但在我看来,更重要的还是我们能够迅速地击溃薛冲的主力,只要完成了这一点,那即便有远道来袭的敌人,也够不成什么大的危胁。”
  “原来王爷早就有了准备。”邓景山笑道:“高丽那边,现在还安稳吧,前一段时间,您不是说要换了李载道吗?”
  “这厮倒是机灵得很。”张仲武道:“约摸听到了一点点风声,立时便变得老实听话了。不但对于我军的敬奉大规模地增加了,更是把檀道济派出来与他商谈和议的使者交给了承佑,那人可是檀道济的族叔,是檀道济一方非常重要的人物。这也惹得檀道济勃然大怒,连接向李载道控制的区域发起了猛烈的进攻,其主力,大有从山中杀出来的意思。这样的时候,一时之间,倒是不好动他了。先将檀道济的势力拔除了再说吧!”
  “檀道济现在盘踞山区之中,势力愈来愈大,不尽早除去的话,必然成大患,如今他有出山的趋势,倒是一个好机会。不妨让李载道和承佑他们向其示弱,诱其出山,然后一举歼灭,彻底消除了这个后患!”邓景山建议道。
  张仲武大笑起来:“英雄所见略同。承佑已经在这么做了。”
  “哦,已经开始在引诱檀道济了吗?”
  “不错。承佑设下了圈套,假意其在高丽的主力,因为要参与我们的这一次攻打唐地,所以正在陆续撤出。而维持高丽治安,对抗檀道济的军队,将以李载道的军队为主,你也知道,檀道济一向是瞧不起李载道的,如果知道我们的军队走了,他必然要大举出山向李载道发起进攻。在我看来,近期檀道济一系列的军事行动,正是在试探我们的反应。”张仲武道。
  “如果我们当真已经撤走了主力,对于檀道济的试探必然无力作出回击,这会给他吃一颗定心丸。”邓景山道。
  “你来之前,我刚刚接到了最新的军报,檀道济已经攻取了三个州府了。”张仲武笑咪咪地道:“离其主力离开老巢之日已经不远,承佑还会继续给他一点甜头,让檀道济离他的老巢更远一些,最好是将他引诱到平原地区,远离山区所在,这才截断他的后路,然后一举而歼之。”
  “承佑现在是愈发老辣了。”邓景山竖起了大拇指,“如此说来,离彻底解决高丽问题已经不远了,只消拿下了檀道济,高丽之内的反抗势力就将烟消云散,而借着这个机会,我们还可以对李载道更进一步的控制。我觉得到了那个时候,这个人也不必存在了,他不是已经生了儿子吗?倒不如扶他儿子上位,一个幼龄稚童,更易于让我们操控。”
  “这些事情,等到灭了檀道济以后,承佑可以慢慢来做,不必着急!”张仲武道。
  “既然一切都已经在王爷的掌控之中,那接下来的时间,我倒是可以心无旁骛的向建昌方向发起进攻了。”邓景山道:“王爷,怎么不见仲文兄啊?”
  “知道你要来,所以兄长他去为你准备一些礼物了。”张仲武道:“总不能让你空跑一趟,军械,物资,粮草,包括开拔的银钱,等你离开的时候,都会随着你一起走,一支一万人的仆从军,也将跟着你回去。这些人现在急于获得土地,获得身份,想立功的心思急切得很,是一把极好用的刀子。”
  邓景山大喜,站起来向张仲武深深一揖:“多谢王爷。景山必然不负王爷所望,奋勇前进地,直捣建昌,争取能在建昌击溃薛冲主力,为王爷大军打开通道。”
  摁着对方的肩膀坐了下来,张仲武道:“你回去之后,立即便向建昌发起进攻,而我将在九月初发大军前来,兄长留在后方坐镇,一来是应对秋收,二来,也是为我们筹集粮草,让我们的进攻,无后顾之忧。”
  “如果能顺利地拿下建昌,将整个平州之地收入囊中,那平州之地这一季的收获,便能大大地补充我们的粮食所需,也避免了长途运输之苦。”邓景山道。
  听到邓景山的话,张仲武不由大笑,马上就要到秋收季了,如果一切顺利,的确是可以就食于敌,从敌人手中掠取更多的补给,这几年,平州,莫州等地发展迅速,是一个很不错的劫掠对象。
  邓景山在张仲武的王爷府盘桓了二日,又急急回还,他自是带着亲兵先期返回,而张仲武许诺给他的仆从军和大量的军械粮草,却也是在他身后立即起运,浩浩荡汇地向着锦州方向前进。
  而此时,在武虎山,刘岩,范建等人,却也是在做着最后的准备。
  正如先前所预料的一般无二,因为辽军不愿意付出巨大的代价进攻威虎山彻底剿灭这股山贼,但只能一方面派出使者与刘岩进行谈判,进行贿赂,以迷惑刘岩使其不在这个阶段捣乱,同时又招集了仆从军配合一部分辽军正规军对威虎山进行封锁,以防备刘岩下山。
  而契丹人萧璟,正是封锁威虎山的仆从军之一。在范同送给了萧璟大笔的银钱之后,拿着这笔银钱,萧璟终于是打通了关节,避免了自己被征去大军之中攻打唐军,而是弄到了一个轻松的活计,前来封锁威虎山。
  拢共两千人余人的部族,把帐蓬一卷,架上车子,整个族群便搬了过来,与萧璟一样的,还有不少的其它蛮族,一时之间,威虎山周边,倒是星星点点的布满了各色夷族的帐蓬。
第九百二十六章:最后的平静
  高耸的山崖之上,水流倒悬而下,如同一匹白练般披挂在整个崖壁之上,轰然之声中,水流冲击在崖底一块块巨大的石头之上,溅起无数大大小小的白玉珠子。然后劈劈啪啪地掉落在水潭里,荡起一层层的涟漪。
  水流之下的石头,原本或者也是头解峥嵘,但不知经历了多少年的水流冲击之后,如今却只剩下了一个形状,那就是圆古隆冬,光可鉴人。
  距离瀑布不远的地方,却另有一个方圆亩许的大水潭,与瀑布那一边的激烈却又截然不同。湍急的水流经过蜿蜒曲折的溪沟,流到了这里的时候,却变成了温柔娴静的小姑娘一般,悄无声息的浸漫过岩石,然后汇集到了大水潭之中。
  山外天地如炉,将人炙烤得欲仙欲死,而这里,却是清凉雅静,似乎是另外一个世界。
  刘岩怀里抱着自家的小闺女,坐在离水潭不远的地方烤着今年刚刚收获的红薯。红薯已经烤得差不多了,一阵阵的香气透将出来,小家伙趴在刘岩的膝盖之上,两只大眼睛眨也不眨地盯着红薯,不时悄没声地吞一口涎水,竭力抵御着香气的诱惑。
  刘家虽然现在落魄了,成了占山为王的盗匪,但刘岩对于子女的教育,却仍然秉持着以前那种世家的作风。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32/98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