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唐(校对)第52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24/984

  丁奉干笑了一声:“总有一些懒汉不思劳作,总有一些人不善经营,这与你判定的李泽必胜,又有什么关系呢?”
  “三叔,怎么会没有关系呢?”丁俭苦笑了一声,道:“先前我跟几位长辈说了,去岁朝廷收入七千万贯,您可知道,李相在民生之上投入了多少钱吗?”
  “多少?”
  “接近两千万贯。”丁俭道:“这些钱,便用在了我说的修桥铺路,兴建水利,辅穷济困,兴办学堂之上。”
  众人再一次惊叹无语。
  “其实在七年之前,北方除了极少数地方之外,还困顿无比,比我荆南大大不如,但七年过去了,当真是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亲眼目睹了这一切,所以,我死心塌地的决定为李相效力。因为我看到了希望。”丁俭由衷地道:“你们没有去过北方,所以压根儿就体会不到这一切。你们可知道,去年朝廷收入七千万贯,到了最后,节余多少吗?”
  无人答话。
  “朝廷最后节余不过两百万两而已。”丁俭笑看着诸人:“很吃惊吧?最初之时,我也不解,朝廷挣钱多,但花钱的速度更快,钱花在那里了?除了养军队,官吏之外,剩下的钱,全都花在了老百姓身上了。这是我见过的最彻底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用李相的话来说,朝廷富不如百姓富。”
  “为什么我断定李相将来一定会赢?因为民心。”丁俭在屋里走了几个圈子,道:“北方的老百姓们富了,富了之后,他们就想守住自己的家业,守住他们奋斗得来的果实,所以,他们不能容忍失败。他们坚定地支持朝廷,支持李相,因为支持这些,就等于支持他们自己将好日子就这样过下去,而且能越来越好。士兵们作战,不仅仅是为了朝廷作战,也是为了他们自己作战。”
  “岳父,父亲,反观我们荆南呢?”丁俭嘲讽地看着两位长辈:“荆南富的只是少数人,穷困的是大多数,如果敌人打过来,老百姓凭什么要为我们卖命呢?他们根本就没有什么可守护的,在他们看来,我们失败了,他们只不过换一个主子而已,过去怎么过日子,以后还不是这样过?”
  “荆南还算是能勉强活得下去,而现在伪梁的统治区域之内,却连勉强过也是过不下去了。”丁俭道:“朱友贞,代超为什么拼命向南,因为他们要掠夺南方来补他们辖下的大窟窿,可是谁都清楚,这样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可以长久吗?你们当真相信,一旦投降了伪梁,只是拿一点钱粮就能解决问题的,那是一个无底洞,就算将我们所有的积蓄都投入进去都填不满的无底洞。现在还是和平时期呢,一旦朝廷发起了统一之战,他们对南方的掠夺只会更甚,那时岳父与父亲准备怎么应对?荆南有那么多的钱粮吗?”
  白敏中沉默了片刻,看着丁俭道:“大郎,你说得也有道理,但是你也要明白一点,那就是我们与李泽所实施的政策是格格不入的。就算如你所言,我们与朱温结盟,最终会让我们白丁两族遭殃,可归顺李泽,白丁两家便会幸存吗?你在河中是怎么做的,我们可也清楚得很。”
  “岳父,大势所趋,潮流所到之处,谁也无可避免,像现在我们两家这样把一地当成自家私产的事情,是绝不可能延续下去的,这样的情况,也不过是近二十年来才出现的,只要有一个强大的中央政权出现,这样的事情,便绝不会被允许。”丁俭道:“现在转身,还来得及,现在转身,我们失去的不过是土地,是在地方上的权势以及对他人生杀予夺的大权而已。”
  “失去了这些,白丁两族何以延续辉煌?”丁祥反问道。
  “何不看看金满堂!”丁俭冷笑:“他以前只不过一区区盐商,现在呢,他把自己庞大的生意与整个朝廷绑在了一起,那才是真正的与国同休。与他的眼光比起来,我们就是井底之蛙。”
第七百七十四章:说服
  金满堂在南方现在绝对是一个传奇。
  这个曾经的盐商,曾经的某些势力眼中的大肥羊,在朝不保夕的时候,毅然北上找到了到时还名不见经传的李泽,将自己与李泽牢牢地绑在了一起。大量的资金投入使得北方李泽的实力在短时间内得到了快速的提升,一纸婚约更是使他们联结成了一体。
  如今,金满堂旗下的盛隆钱庄,事实上就是朝廷武威钱庄延伸到外面的肢体,将自己的盐运体系作价卖给了朝廷,然后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了海运当中,十数支远航船队,让金满堂的经济实力,比起过往更加的强大。
  更为重要的是,不论是盛隆钱庄,还是金氏海运,都与北方朝廷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国运昌,则金满堂自然就高枕无忧。
  此人现在虽然不在庙堂之上,但毫无疑问,他对于北方朝廷的政策是具有相当的影响力的。
  “我们与金满堂还是有很大不同的。”丁慈叹息道。
  他们自然是不同的,丁氏,白氏是根植于大地主阶层,而金满堂是商人阶层,大地主利用手中掌握的大量土地资源从而将农民禁锢在这些土地之上,通过掌控土地从而掌控百姓,进而形成自己的盘根错节的势力。
  而李泽的根本之策,却是在极力打碎大地主对于土地的垄断,在其治下,名下拥有五千亩土地便是极限了。而实施的累进制的税赋制度,也让拥有更多的土地成为了一个噩梦,交不起税。
  这与丁白两族的根本利益是相冲突的。
  “父亲,岳父,首先我们现在要谈的是家族的生存以及家族的延续。”丁俭道:“而谈这些,便必须要看得深,看得远。不能一叶彰目,目光短浅。只有先生存下来了,才能谈得上家族的辉煌和荣誉。”
  “好,那就先来说说生存的问题,现在,我们要如何面对代超的进攻呢?假如我们依你所言,投附李泽的话。”白敏中反问道。
  “岳父,这世上没有任何东西是可以轻易的得到的。先前我说过,首要的我们还是要靠自己。”丁俭语气激昂:“荆南鱼米之乡,人丁众多,来缺粮草,不缺兵械,我们为什么不能奋起自保呢?”
  看着屋内众人的神色,丁俭厉声道:“我们缺的是心气儿,是拼搏的勇气。只要我们敢想敢干,荆南便是聚起十万兵来又有何难,区区两万梁军,便让我们退避三舍,屈膝投降吗?”
  “大郎,我们不是这样想的。其实,荆南也已经开始动员了!”丁祥苦笑道。
  丁俭忽然笑了起来:“我知道大家是怎么想的。其实大家最想的,就是维持现状,让伪梁与北方长期的僵持下去,这样,我们的家族,便还能在荆南当土皇帝是不是?”
  白敏中干咳了几声,有些尴尬地与丁慈对视了一眼。
  “岳父,父亲,这是行不通的。”丁俭道:“且不说伪梁现在已经打过来了,便是远在北方的朝廷,又何曾会对南方视而不见呢?扬州,岳阳,我们的触角已经伸过来了,下一步,便是将这些点一个个的连接起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下一步,我们就会将这些点连成片。天下大势,分久必合,想来大家也都清楚,现在,正是到了分久必合的时候了。朝廷不动兵则已,一旦动兵,必然会以雷霆万均之势横扫天下,现在我们不做些什么,到了那个时候,人家可就不需要我们做什么了。”
  “大郎,你在北方亦是高官,你就说说,我们如何才能在李泽的治下依然过得很滋润吧?”丁奉突然道:“河东的薛家,司马家,还有河中那些被你亲手干掉的家族,可是让我们警醒不已。”
  丁俭哈哈一笑:“河东诸家落到现在这个地步的真正原因,就在于他们还抱着与您们现在一样的想法,想成为国中国,这怎么可能?至于河中,勾结伪梁,自然死有余辜。岳父,父亲,丁白两家想要在未来的朝廷之中占据一席之地,现在就是最好的机会。举起拥唐大旗,牢牢地占据着荆南,力抗伪梁,如此一来,等到朝廷大军打来的时候,这份功劳,便足以让丁白两家毅立不倒。”
  “真有那么一天的话,那李泽的土地政策我们怎么应对?”丁慈问道。
  丁俭微微一笑:“父亲,翼州曹信,镇州袁周,王思礼你们都知道吧?他们过去都是一地豪雄,也是大地主,家有良田万顷,现在,他们每家的土地,据我所知,不过千余亩而已,田地上的出产,主要就是为了奉养宗祠家庙。但他们的家族财产,却仍然在飞速上升。在北方,依靠土地收租子来发家制富,已经被视为愚不可及的一种行为。”
  “他们在经商?”
  “差不多吧!”丁俭道:“他们三家在将自己家族拥有的土地出兑给朝廷之后,用所得的大量钱财,成立了一家商社,他们只做一件事情,便是房子,道路,水利建设这些基础工程。他们有人手,有资金,麾下工匠众多。武邑城市扩建,三分之一的建设,便是由他们家的商社来完成的,每年,他们能从这些工程之中,收获上百万贯的收入。如今,他们的商社,已经扩展到了北方各地,便是银州灵州这些偏远的地方,也能看到他们的分号。”
  “德州原来的豪绅候氏一族,联合当年的德州六大家,将大量的钱财投入船厂,海运以及内河运营之中,如今每年能下水船只数十艘,船只遍及大江南北,他们更是与国营的海兴船厂联手研究大型战舰,海船的研究,成为海兴船厂的重要盟友,每年获利数百万贯。”
  “河中高氏,其政治地位,实力,当初也不逊色于我们荆南吧,河中节度使高雷放弃了他在河中的所有利益,将土地出兑给了朝廷,然后拿着巨量的钱财,投资到了德州,在德州兴建了大量的工坊,其麾下的许多工坊,是朝廷的兵工坊的重要产业链。”
  “博兴的耶律一族,以前不过是穷困潦倒的一个契丹破落部族,如今在博兴以养殖业起家,其畜牧产品,毛纺产品的生意,做到了大江南北,更是涉足内河运营,海营,刚刚不久之前,又涉足了北方的公共交通,一步一步从一个小地方,走到了武邑这个政治中心,其当家人,现在是李相的座上宾。而内附了朝廷的包括契丹在内的那些蛮夷之族,无不以他们为榜样,自然而然地聚集在了他们的周围,岳父,父亲,这便是他们的政治资本。有他们在,朝廷便可以更顺利地实施对蛮夷之族的归化之策。您可知道现在大唐最强大的骑兵部队,游骑兵中有多少人是这些蛮夷之族出身的吗?超过一半人。”
  屋里诸人,听到这里,倒是都颇为意动了。这些话,如果换一个人来说,他们不见得会信,但这个人是丁氏的长子,是白氏的女婿说出来的,可信度自然是完全不一样的。
  “李相的确是亲手关闭了一道大门,但同时,他又打开了另一道大门。”丁俭接着道:“走上人生巅峰的道路的确是不一样了,但同样,能走到我们人生的至高点。而很显然,后一条,对于国家而言,是更有利的。”
  “那么大郎,你觉得我们能做什么?”白敏中若有所思地问道。
  “岳父,我们荆南可是鱼米之乡,有长江,更有无数四通八道的水道,我们可以涉足的行业,哪就太多了。”丁俭微笑着道:“朝廷已经放开了粮食市场,据我所知,接下来还会放开丝绵,盐业等等,越往后,放开的市场便会越多。不说别的,单是这长江水道,就足够我们丁白两家食用不尽了,只要我们下手得早,占据先发优势。”
  与丁慈两人对视了一眼,白敏中接着道:“那我们回到最初的问题,怎么渡过眼前的危机。一旦我们依你所言,则必然要与代超兵戎相见。”
  “兵来将挡,水来土淹!”丁俭昂然道:“只要我们团结一心,便没有过不去的坎。而且伪梁内部,矛盾重重,老大与老三之争,已经愈演愈烈,代超能倾尽全力与我们拼命吗?不可能。只要我们顶过了第一阵,以后的日子便会越来越好过,这也是我回来的原因。”
  “也就是说,必然是要打上一仗了!”
  “岳父,当年您也是战场骁将,现在莫非就没有勇气了吗?”丁俭笑道:“我荆南勇士,当真就不堪一击了吗?”
  白敏中沉默了片刻,点了点头:“你既然回来了,便先在节镇府担任长史吧,我们需要先一统整个荆南上下的心意,让所有人都明白接下来的局势,全心全意备战,以迎接即将到来的代超的进攻。”
  “是。”丁俭拱手道:“小婿必然不负所托。”
第七百七十五章:接手
  丁俭当然不是仅仅带着丁伟丁雄两个人回来的。为了将荆南打造成长江沿线抵御伪梁的核心区域,大量的人员,通过不同的渠道陆续地在向这里汇合。第一步,是挡住代超的进攻以及朱友贞有可能自益阳方向的进攻。第二步,就是要与向训在南方争夺了。
  被任命为荆南节镇的长史之后,就迅速地进入到了自己的角色当中。
  “刘靖,你虽然刚刚抵达江陵,但也没有时间休息了,马上就要开始做事了。”看着身前站着的一个身材削瘦的四十出头的男子,丁俭道。
  “谈不上辛苦,现在下官是斗志昂扬。”刘靖笑着,“就等着您一声令下呢!”
  “好。”丁俭笑道:“你在义兴社中,一直都负责着舆情方面的事务,这一次,你仍然是负责这方面的事务。想来在来的路上,你已经有了一些思路吧?”
  “是的!”刘靖点头道:“我之所以今天才来找您报到,是因为我在荆南大致转了一圈。这地方不愧是鱼米之乡啊。长史家中收的租子高达六成,居然还没有饿死人。”
  说到这里,刘靖哧哧地笑了起来。
  丁俭脸上有些发热,要知道,在北方,地主家收取的租子,是不能高过三成的。
  “说正事。”
  “是!”刘靖收敛起笑容,不再开玩笑:“总体来说,荆南百姓,安逸惯了,虽然交得租子高,但却还能活下去,而能活下去,自然就缺乏斗争的精神。说白了,就是逆来顺受,没有狼性,这对于一地的统治者来说,自然是好事,但如果在面对外来侵略的时候,就不太好了。”
  “这一点,我也想到了。”丁俭点了点头道。
  “所以第一步,我准备让荆南的百姓感受到危机。”刘靖道:“要让他们晓得伪梁有多残暴,对百姓有多么的苛刻,在伪梁的治下,百姓求活是多么的不容易。这样的例子很好找,而且朱友贞在占领了鄂岳之后的所作所为,更是活生生的摆在众人的面前。很容易就能找到鄂岳过来的人现身说法,要让荆南的人有切肤之痛,让他们感到恐惧,感到害怕。从而生出要抵御伪梁的心思来。”
  “第二步呢!”
  “第二步就要等到长史您带着荆南挡住代超这进攻之后的事情了。”刘靖道:“这一阶段,自然是要宣扬咱们荆南人民是如何的勇敢,如何的悍不畏死地保卫家乡,护卫乡梓了。想必到时候,这样的英雄事迹是手拿把抓的,这样可以激起同仇敌忾之心。”
  “只要能挡住代超的第一次进攻,基本上就能稳住局势了。”丁俭道:“那就该进入下一个阶段了是不是?”
  “是!”刘靖道:“到了这一阶段,我们就该宣扬我们哪里的好处了。让这里的老百姓,知道一个人,原来是可以这样生活的,是可以活得更好,活得更精采的,到了这一步,义兴社更多的人员便可以去做他们最擅长做的事情了,一步一步的深深地嵌入到地方之中,发挥他们应有的作用。”
  丁俭点了点头:“很好,在这一方面的事情,你是行家,我给你十个书吏,马上开始你的工作。”
  “明白!”刘靖躬身退了下去。
  “武克!”丁俭看向了第二个人。“内卫在整个荆南的网络布署得如何?”
  “回长史,算上今年,内卫在荆南经营了两年,按照最初的策略,我们将主要的目标放在了荆南节度的各个州、县的主官身边,当然,一些有实力的豪绅身边,也安插了一些人手,但因为时间太短,还无法成为这些人的心腹。”面相极其普通,长了一张大众脸的武克道。
  “加大工作力度,手法简单粗暴一些也无所谓了,我给你兜底,我需要第一时间掌握这些人的想法,以防不测。”丁俭道:“需要我给你加派一些人手吗?”
  武克迟疑了一下道:“如果这样的话,我的确需要一些人手,但这些人,一定是要靠得住的。我们来不及作详细的审核,便只能靠长史您把关了。”
  “我会从丁家挑人给你的。”丁俭道:“如此,还有问题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24/98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