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唐(校对)第39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5/984

  “开玩笑的,开玩笑的。”他连声道。
  “我可不是那些只能呆在家里的小脚婆娘!”柳小蝉直楞楞地看着李德道:“小姐能在万军丛中取上将首级,小蝉也要学上一学。”
  李德耸耸肩,干脆闭嘴不说了,自己这个老婆跟着夫人从长安一路打回武邑,一身功夫可不比自己差。到军中不久,便已经让自己的麾下佩服不已,即便是这一次张嘉调到自己身边的几千胡骑,在同行了十几天之后,也将先前的轻视之心收了起来,原因无他,那些天柳小蝉公然挑战了几个冷眼冷语的契丹将领,把他们打得满地找牙之后,所有人自然就都闭嘴了。
  军中,向来崇拜强者。
  不管这个强者是男还是女。
  拳头大的说了算。
  这一行八千骑,从装备上来说,绝对是凌驾于这世上绝大部分军队的,为了西北战略,李泽对于张嘉的右武卫是大力扶持的,而从战斗力上来说,这支骑兵,也绝对可以排进前列。李德的三千游骑兵跟着他转战四方,先是在德州打,然后再一路上景州,去瀛州,下莫州,就没有消停过。而这几千胡骑,则是张嘉压箱底的本钱,在他最为倒霉的时候,就是靠着这几千胡骑撑着门面才有了今日的光鲜。
  光是为了这一战,张嘉将自己压厢底的本钱全都拿了出来交给李德,就让李泽对他更加的高看一眼。这是张嘉进一步地向李泽表明自己的臣服之心,表明自己誓死追随李泽的最直观的行动表示。
  但他们的运气却着实不好。
  进入大漠之后,便遇到了难得一见的白毛子风,每天行进五十里已是极限,有时候甚至不得不停下来,觅地躲避大自然的威力。
  装备才好,在大自然的面前,仍然是苍白无力的。
  “还有两天,我们就能抵达目的地了。”李德小意地照顾了妻子一会儿之后,站起身来走到外围,那里,几名将领正有些忧愁地看着这白茫茫的天气。“老天爷是公平的,对我们无情,对敌人也不会有义。我喜欢这样的环境,因为越恶劣的环境,越能体现出我们的优势,因为我们有无比坚强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心。”
  将领们被李德铿锵有力的声音给感染,脸上也都是露出了笑容,是啊,这样的天气,自家不好过,敌人就好过了?
  虽然自己在爬冰卧雪,敌人现在多半躺在温暖的帐蓬里烤着火,但只要突袭一成功,自己这一方反而要因为这些磨难而占据绝大的优势。
  没有人会想到在这样的天气里,会有一支强大的骑兵队伍从他们的一侧摸过来的。
  “干粮还够吗?”李德问道。
  “自从天气变坏之后,便遵照中郎将的吩咐节约粮食,虽然每顿都吃不饱,但却还可以撑上两三天。”军司马笑道。
  李德对于这样的事情是司空见惯了的,在当游骑兵的那些年里,他经常性的遇到上顿不接下顿的事情,不留点后手,万一有个突发情况,就坐蜡了。
  “那就足够了。最多两天,战斗便可以打响,西受降城里,有我们需要的东西,到时候大家再饱餐一顿。”
  “啥也没有敌人的血肉更好吃。”军司马从自己的帽子上掰下一根冰棱子,放在嘴里吮吸着。“我们的大刀,已经饥渴难奈了,是不是呀,兄弟们?”
  “我们的大刀,已经饥渴难奈!”包括几员契丹将领在内,都是放声大笑起来,他们的大笑声,也感染了周遭的士兵,虽然不知道将军们笑什么,却也跟着傻乐起来。
  “出发!”将半个饼子重新揣进怀里,李德给战马套上了马鞍,翻身上马,吼道。
第五百九十三章:斩将,夺旗
  德里赤南勒马黄河边上,脸色有些阴沉地看着对面旌旗招展的右武卫大营。他没有想到,朔州唐军反应如此迅速,不但早就抵达了黄河边上,更是在这里修筑了一个半永性的坚固的大营。
  这让他们早先的计划,出现了很大的纰露。
  按照吐火罗的规划,他们在拿下天德之后,便应当插入河东区域的,但现在朔州兵马已经抵达了他们的侧翼,这个时候他们想再走这条道路,就不得不担心唐军拦腰给他们一击。
  如果他们仅仅是骑兵倒也罢了,但德里赤南此行,骑兵只占一半,大量的步卒是无法迅速摆脱唐军的纠缠的。
  眼下,便只有先击败了唐军右武卫,才能高枕无忧地进入河东,完成吐火罗骚扰,牵制,破坏河东的目的。
  “彭芳,你觉得该怎么打?”德里赤南突然回头,笑着问身边一个显得有些颓废的将领。
  这个人,便是天德节度使彭芳,他,投降了。
  与德里赤南一场野战,大败亏输的彭芳带着数千心腹突围回到了中受降城,但紧接着便被德里赤南包围,守御数天,没有多少准备而且士气低落的天德军损失愈发惨重起来,这个时候,灵州全线失守的消息,让彭芳彻底失去了抵抗的意志,在德里赤南派人招降之后,他选择了向对方投降。
  他不想玉石俱焚,也不想他的一家老小都跟着他陪葬,当然,还有他手下的那些将官们和心腹精况,他们的家人也都在中受降城。
  到了这个时候,天德军上上下下,早就没有了一战的信心。
  “不好打!”彭芳打量着对面不远处的右武卫大营,“张嘉是一名极有经验的将领,这个营盘也建立得极其牢固,再加上他们的装备极好,所以想要打下来,必然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但是我们必采要将其打下来。”德里赤南道:“你有什么办法?”
  彭芳思忖片刻,道:“正面强攻是必须的,然后派遣一支骑兵绕道至大营之后方,实施突袭,牵制,或许有可能。”
  “很好。”德里赤南点了点头:“那正面强攻,就由你来负责主持,我们擅长野战,攻坚并不在行,我会派一支骑兵绕道他们后方去的,你觉得怎么样?”
  彭芳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他知道,这是投名状,也是证明自己价值的机会,只是,这一仗下来,自己还能剩多少人呢?
  “彭芳,你也知道,大论的二十万兵已经拿下了灵州,正在全面进攻夏州等地,我们将获得全面胜利是无可置疑的,打赢了这一仗,我们便能直下河东,对河东进行两面夹击,等到拿下了河东,你想要什么没有呢?”似乎看透了彭芳的心事,德里赤南道:“我答应你的让你永镇天德,可是说话算话的。”
  “我明白了,我们正面强攻。”彭芳知道自己没有任何可以选择的余地,到了现在,他也唯有用部下的鲜血来为自己的未来铺就一条光明大道了。
  士兵死光了,总是还可以再招募的。
  两人正对着对岸的右武卫大营指指点点,讨论着对方大营防御布置的时候,右武卫大营之中却突然鼓声雷动,密密麻麻的士兵瞬息之间便涌上了大堤。
  右武卫战旗之下,张嘉勒马而立。
  德里赤南与彭芳倒也并不如何惊讶,今日来探营,他们都是骑兵,来去自如。并不惧张嘉来一次突袭。
  鼓声骤停,一骑突然手执右武卫战旗,跃马下了大堤,直接踏马于黄河之中那厚厚的冰层之上,夺的一声将战旗插在冰层里,手中斩马刀戟指对岸,厉声喝道:“彭芳,堂堂大唐节度,甘心投敌事贼,你,要脸吗?”
  彭芳脸霎那之间便涨得通红。
  “彭芳,你要脸吗?”身后大堤之上,上千右武卫将士齐声高呼。
  彭芳脸红得犹如要滴下血来,竟是无言以对。
  德里赤南眉头一皱,回头看着身后,厉声喝道:“谁去取了这狗贼人头为彭帅出这口恶气?”
  一名吐蕃将领纵马向前。
  “末将愿往。”
  “好。”德里赤南微笑点头,“执战旗去,杀敌,夺旗。”
  “遵命!”那名吐蕃将领大声应命,一手执战旗,一手执长矛,纵马而下。
  斩将夺旗,一个古老的战场传统,多发生在两军光明正大的对垒之时,无外乎就是要以个人武力来激起士兵们的斗志,一方发起这样的挑战,另一方当然也可以不应战,甚至可以乱箭将这个挑战者射死,但如此一来,己方士气必然会受到影响。
  不得不说,在这个时代,个人武勇,仍然是所有人都佩服的一种手段。
  当然,这样的在万人瞩目之下的决斗,双方派出去的都是自己觉得最有把握的战将,因为这不仅仅是人的决斗,还涉及到战旗的归属。
  看到对方疾冲而下,右武卫郎将却是一拉马缰,向着上游方向而去,而那名吐蕃将领似乎对这一套也很熟悉,将手中战将往冰上一戳,带马往下游跑开一段距离,使得两人之间的差距拉开到了千步左右。
  战马兴奋地打着响鼻,昂着头,嘶鸣不已,两将凝立片刻,一声呐喊之时,同时摧动马匹,相向狂奔而至。
  两岸数千人,在这一刻,都是屏声凝气。
  轰隆一声,两人两骑,重重地对撞在了一起。
  两骑交错而过,血水喷溅而起。
  两岸士兵的反应却是各不相同。
  因为吐蕃将领只剩下了半片身子,随着战马向前奔行了数十步之后,啪哒一声,另外半边也从马上掉落了下来。
  而右武卫郎将的肋下却插着一根长枪,鲜血也正从肋下嘀哒嘀哒地掉落下来。
  但他还活着。
  普通的士兵没有看清楚,但将领们却在这一刻,看清楚了两人的交锋。
  战马交错的一霎那,一个举刀,一个挺枪。
  问题就在于这名右武卫郎将完全没有闪避的意思,竟是自顾自地便是一刀斩了下来。完全就是不要命的一种两败俱伤的打法。
  吐蕃将领在这一刻大骇,他稍稍地迟疑了一下,脚下不由自主地夹了一下马腹,胯下战马以为得到了主人的指使,向外稍避了一下。
  就是这么一点点的距离,使得吐蕃将领的长枪稍稍地偏了一点点,刺到了右武卫郎将的肋下,破甲而入。但那雪亮的刀光却在这一瞬间斩了下来。
  锋利的斩马刀,自颈部入,肋下出,一刀便将那名吐蕃将领砍成了两片。
  右武卫郎将策马兜了回来,一伸手拔出肋下长枪,扔在地上,根本不管伤处血如泉涌,行至吐蕃战旗前,一刀斩出,将对方战旗斩断,纵马践踏而过。
  “吾乃大唐右武卫郎将鲁敬,彭芳,你必死于我刀下。”郎将鲁敬,厉声大吼,吼完这一句才带马而回,一弯腰拔起己方战旗,在如雷的欢呼声中纵马奔向本阵。
  德里赤南一张脸黑得如同锅底,这一战,没有任何精彩可言,只有生死之分,即便是他,也看得惊心动魄,他自忖便是自己上去,也不见得能避开这样的夺命一刀,最多与这名唐将同归于尽。
  这是换命,赌的就是谁先胆怯。
  “我们走!”德里赤南带马回转,连那名死在黄河当中的吐蕃将领的尸体都不要了。
  鲁敬纵马奔上大堤,整个人晃了晃,也是从战马之上掉了下来。
  他受的伤,一点儿也不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5/98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