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唐(校对)第39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0/984

  “哪咱们就骑驴看唱本,走着瞧呗!”李泽道:“我的自信心一向是极强大的,我能在你们最强盛的时候,打得你们落花流水,自然就不怕将来你们反咬我一口。现在的你们,在我的敌人的排行榜上,已经是相当靠后了。”
  张仲文这一次是真得气得说不出话来了。
  李泽话锋一转,接着道:“其实从另一个层面来讲,我还是比较佩服你们兄弟二人的,不管怎么说,你们也曾经是大唐的功臣,十余年边境苦战,打垮了契丹人,这个功劳我是认帐的,现在你们又在苦心地经营东北大地,如果过些年,你们能将他们同化过来,让他们认可我们大唐的文化,让他们成为唐人,也许到时候,我们并不需要兵戎相见,能用一些其它的手段来解决我们之间的分歧呢!”
  张仲文怔怔地看着李泽。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你们也是在替大唐开疆拓土,这也是我愿意暂时放过你们,与你们达成和解,并且愿意给你们一些支持的原因所在。”李泽正色地道。
  “我们现在可没有打唐旗!”张仲文道。
  “可你们说着唐话,写着唐文。”李泽一笑道:“你们的生活习惯,你们的风俗信仰,仍然是唐人的,你们在哪里,便会不知不觉地将这些传递出去,会感染那里的杂胡,那里的野人,你们迫使他们成为你们的顺民,也许一代二代之后,他们就会忘记他们本来的出身而自认为也是唐人,这便是功绩了。虽不举唐旗,但却仍在行着唐人该做的事情,不是吗,张刺史?”
  “我倒真没有想到,李相居然是从这个角度在考虑问题。”张仲文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你站得比我们要高,张某惭愧。”
  李泽道:“顾寒跟我说,张刺史你在营州,辽州正在全方面模仿我们的策略,努力地归化杂胡,野人,年前,张刺史在刚刚下令废除了奴隶制,给这些人分了田地。甚至还在这些地方开蒙学馆,教授唐文唐话?”
  “好的,我们自然也想学一学!”张仲文怔忡地道:“营州辽州等地,并不像中原有那么多的豪门大户,仅有的那些,也被我们打垮了,吃干净了,再也没有大户供我们劫掠了。我们多的是土地,缺的却是会耕种的人。”
  “所以你们开始归化这些人了!”李泽道:“府兵制度也重新焕发了生机,这在我看来,都是极好的策略。我相信过些年之后,这些地方,将会真正的焕发生机。”
  “但是我们现在什么都缺!”张仲文正色道:“这也是我不得不来武邑的原因,李相,既然话说到这一步,我想知道,你们能给我们什么帮助?”
  “你们想要什么?”
  “我们什么都想要!”张仲文道:“农具,布匹,日常生活用品,甚至于兵器!”
  “兵器?”
  “不错。”张仲文道:“李相,我们在哪里,仍然在不停地打仗,不停地征服,我们想用最少的兵力获得最大的战果,节省更多的人力物力来发展民生,所以我们需要更好的兵器,更好的农具。李相可以满足我们吗?”
  “没有什么不能满足的,只要你们肯出钱!”李泽笑道。
第五百八十六章:夹带无数私货的合作协议
  张仲武现在的日子的确过得很艰难。
  正如李泽所说的那样,营州、辽州,沈州这些地方的确是地域广阔,但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人丁稀少,特别是能让张仲武放心的本族人太少。想要控制如此大的一个区域,对于现在的张仲武来说,是一个极大的难题。
  如果说以前的张仲武在那些杂胡,野人等心目之中是不可战胜的战神,是杀神一般的屠夫,但在他一再败于李泽之手,军事实力大损之余,这种恐惧已经大幅度地下降了。
  原来张仲武也并不是不能战胜的。
  当这种情绪一旦滋生之后,便自然而然地漫延开去,那片土地上的人便不再甘于被张仲武盘剥,压榨,反抗此起彼伏。
  辽阔的区域给了反抗者腾挪空间,而张仲武的兵力却是已经显现出极大的不足了。强迫以坎岩为首的那些人到平州边境落户,本身就是一种羁索之策,但最终又被李泽一扫而空。顺带着连邓景山也倒了大霉。
  现在张仲武的军队,已经只能扼守一些重要的战略要地以及大城市了,其它区域只能听之任之,而在同一时间,他们又必须在高句丽还保持着一支强大的军队,因为高句丽现在是他们最稳定的军费,粮饷的稳定来源了。
  即便是这一处地方,也不那么稳定了。
  高句丽王与檀道济并不是蠢货,相反,他们亦都是一时人杰,这几年下来,他们两相打得死去活来,却是白白地让张仲武从其中获得了巨大的利益,他们是愈来愈穷了,而盘桓一下,最终从高句丽拿到最多好处的却是张仲武。
  这两家,目前已经有了携手言和的意思。
  张仲武是不可能放弃高句丽的,他只能在这里保持着强大的军事压力。
  这里驻扎了太多的他的军队,在其它地方,自然就不够了。
  没奈何之下,张仲武只能改弦易辙。
  在张仲文,宋煜等一众人的建议之下,张仲武开始抄袭李泽的政策了。
  首先第一步,就是大量的职业军队重新转变为了府兵。这些人在大城市以及一些重要的战略据点附近落户,平时耕种,战时为兵,只不过他们是不缴纳税赋的,当然,他们也需要自己准备兵器,盔甲,战马。
  让这些人去自己养活自己,而张仲武付出的只是一些无人耕种的土地。
  但这些人不缴纳税赋,那些留下来的常备军,官吏还是要人养活的,政府机构的运转是需要银钱的,那么,归化那些胡人,野人便是当务之急。
  政策实施半年多来,效果还是很明显的,但问题也是多多。
  他们缺乏流动资金。
  他们缺少合适的农具。
  他们缺少绝大部分的日常用品。
  而这些,现在只能从李泽这里获取。
  李泽自然是不会介入具体的谈判,与张仲文一夕长谈,划定了大致的框架之后,剩下的,便是具体的办事人员来谈了。
  李泽与张仲文只谈了两点。
  第一点就是张仲武所属,要重新立起大唐的旗帜,张仲武需要镇州朝廷上表称臣,镇州朝廷则会许以张仲武郡王身份镇守东北之地。
  第二点,双方划定建昌为双方通商口岸,双方不得在建昌驻兵,建昌周边五十里之内为安全区,在建昌,双方各自设立政府机构,协商管理双方的通商事宜。
  对此,张仲文并没有多少抵触心理。毕竟,这只是一个名份问题而已,李泽要的是张仲武名义之上的归顺,而张仲武得到的则是他现在急需要的资金,物资以及稳定。
  只要张仲武重新归于朝廷治下,那李泽就再也没有理由对着张仲武大打出手,现在的张仲武,稳实是禁不住再一次的失败了。对于张仲文来说,将来如果己方实力再一次强大起来,扯下那面旗帜也算不了什么大事。当然,如果在将来,李泽的实力远超己方,己方根本就没有反抗的余地,那么,也就啥也不用说了。
  总之是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将来的事情,谁说得准呢!
  对于李泽来说,他现在不想陷入到东北那个泥沼里去,或者他现在不顾一切地向东北进军,也能将张仲武打败,但却不大可能将对手彻底覆灭,背靠着高句丽的张仲武还有着广阔的战略空间,真陷入到这个泥沼之中,不知啥时候才能真正拿下对手。更重要的是,拿下了这一块地方有什么作用?
  那块地方对于现在的李泽来说,只能是一个巨大的负担。想要彻底把这个地方拿下并成为帝国的有益的一部分,无益需要庞大的人力和物力,而这些,是现在的李泽根本不具备的。
  倒不如先让张仲武去经营着。
  不管怎么说,张仲武这个军事实体的主体,仍然是唐人,他们在这片土地之上实施的仍然是唐法。经营,同化这块地方,放在整个唐人的利益之上来看,仍然是极其有利的。
  张仲武偏居一隅,多方受制,威胁远远不如占据了长安洛阳的朱温。
  只要自己击败了朱温之后再顺势南下,一统天下之后,回过头来,集天下之力,以泰山压顶之势威逼张仲武,说不定到时候还能不战而屈人之兵。
  苍蝇叮不了无缝的蛋,但现在张仲武的这个军事实体,已经被自己撬开了一条缝,那接下来的渗透就简单的多了。
  经济渗透,金融渗透,军事渗透,各种各样的方法多了去了。以镇州朝廷现在所占据的优势地位以及张仲武现在窘境,即便是他们想要扼制,也扼制不了。因为他们不可能斩断这种联系,因为一旦斩断,受到伤害最大的,反而是他们。
  东北那地界儿,不但有着广袤的大地,更有着丰富的矿藏,只消经营好了,可是能为自己提供源源不绝的帮助。
  夏荷满意而归。
  她成功地让张仲文同意了镇州铸钱司铸造的铜钱在对方的控制区域得合法流通,张仲武现在压根就没有了铸钱的能力,其统治区域内,现在快要沦落到以物易物的阶段了,对于夏荷的这个要求并没有多少抵触的意思。而夏荷的另一个重大胜利,就是使得武威钱庄发行的交子,也获得了张仲文的承认。
  交子,是武威钱庄发行的一种纸质凭证,本来只在武威内部以及朝廷控制的一些商号之间使用,以替代大量的银钱交易的不便,如今慢慢地在李泽控制区域内开始有了一定的使用规模,但距离推广开来还有着遥远的距离。如今的李泽,正在缓慢地开始将一般等价物从粮食往金银等贵重物上转移,最终李泽的目的是想以政府信用为代价来重铸一套交易体系。交子能够在与东北的交易之中大规模的使用,会极大地推动这一过程。
  夏荷所计划的,自然便是金融渗透的一部分,而这些行动的深层次目的,除开户部一些极为核心的人物之外,也就只有武威书院里专门研究这些学问的那些人明白了。张仲文之类的人,现在压根儿还搞不清楚这里头巨大的威胁,不过等到他们明白过来,一切,也就都晚了。
  王明仁代表供销合作社与张仲文进行了长达数天的谈判,签定了一系列的条约,从日用百货到相当规模的战略物资,都在销售的行列之中。当然,张仲文是拿不出来钱的,而这些东西,他唯一能用来偿还的,只有东北的那些矿藏,药材,以及在田地里还没有长出来的粮食。
  武器的销售也在谈判之列。屠虎代表将作监与张仲文进行谈判,在这个行当之中,张仲文压根儿就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即便屠虎狮子大开口,张仲文也只能咬牙应下。他需要这些这些武器装备来替换卢龙军那些破旧不堪的兵器,他需要这些犀利的武器,以便于他们能用更少的武装人员控更广袤的区域。
  当然,作为这些商业谈判的附加条件,镇州还规定了张仲武所统辖的区域之内,必须每个县都有一所学堂,传授唐文化,而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将由镇州朝廷解决,换言之,镇州将会向这些地方派出无数的教书先生。而所需的经费,自然也由镇州提供,而教授的内容,张仲文他们是可以共同参与校定的。
  在张仲文看来,这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无非就是同化那些野人,杂胡以及其它少数民族而已,而这种事情,对于他们来说,也是有利的,反正是镇州拿钱,他无所谓。
  张仲文很忙,每天都会有不同的人来与他进行各种合作的谈判,交涉,而他不知道的是,很多现在看起来并不起眼,但以后却会发生巨大作用的一些阴险的小动作,便在这些谈判之中不知不觉地被加入了进去。
  张仲文很开心,因为根据签定的条约,在他回去的时候,他便可以带着大批的商队,携带着大量东北急需的物资返回了。
  而此时,李泽的目光,却已经投向了西北大地,那里,一场大规模的战事,已经爆发了。
第五百八十七章:天德军的覆灭
  巨大的中军帐内,德里赤南坐在火盆边上,细心地将糌粑捻碎,再放进去一些酥油,然后提起一边的茶水,倒了一些进去,轻轻地糌粑捏着一个个的小团子,塞进嘴里慢慢地咀嚼着。吃了几个之后,他似乎有些不开心了,把碗往边上一丢,抓起一边的茶壶,咕咚咕咚地连喝了几大口茶水。
  “我还是更喜欢这种冲泡的茶,先苦后甜,回味悠长。”他看着对面的一名将领,道:“当然,我更喜欢他们的美食。说起来去年彭芳送去的那个厨子,手艺还真是不错的。唐人,可真会吃。阿史杜拉,你觉得呢?”
  “我家里也有一个!”阿史杜拉笑道:“不过听说真正的好厨子,都在镇州那边呢?那个李泽,更是个中好手。”
  “真是很难想象,此人身居高位,却喜欢庖厨之道。”德里赤南笑道,“兴许是以讹传讹,道听途说罢了。”
  “也说不定,像这样的人,总是有一些特殊的噬好的。”阿史杜拉抚摸着修得整整齐齐的胡须,“等到我们打到了镇州,将他捉住了,自然便能真相大白。”
  德里赤南大笑起来:“你倒是有信心。想捉他,可是有难度的,色诺布德那一战,你怎么看?”
  阿史杜拉垂下头,没有说话,但嘴角的一丝讥诮却是丝毫没有掩饰,很显然,他不屑一顾。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0/98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