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唐(校对)第3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4/984

  听到这话,薛平心中不由涌起一股怒意,转头盯着魏斌,作为吏部右侍郎,这件事情的具体操办是魏斌在负责。
  “薛尚书放心,那些人,绝不是浪得虚名的。”魏斌赶紧道。
  看了魏斌半晌,薛平终是没有发作,钟浩的话里,明显还有其它意思,只是没有明说罢了,但隐隐约约的,薛平也猜到了一些什么。而这,才是让他难以接受的事情。
  “薛尚书,武试也是问题多多啊!原本以为武举,我们专门挑出来的那些勋贵之家的子弟,一定会大放光彩,但现在考试规则变成了这样,对他们可是很不利的。”
  “这件事情之上,我是支持李相的。”薛平沉声道:“现在我们选材,是要送上战场的,武举中试之后,分派到各队,起点就是队正,那是带一百五十人的仁勇校尉,你们知道,一个普通的士兵要想升到这个位置需要立下多大功劳吗?”
  看了两人一眼,薛平接着道:“该争的我们当然要争,但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要保证我们一直在不停地胜利中。只有胜利了,才有的争,要是失败了,还有什么可争的,大家都得死。而现在想要保证我们有争的机会的,自然就是军队不停地战胜敌人了,我们的敌人还有很多。所以,这一次的考试重实践并没有什么问题。还是那句话,是金子,总会发光。那些勋贵之家,那个祖上不是一刀一枪拼出来的,如果他们真有心报效,即便不能中试,但报名参军,以他们本身的战斗力,必然会被优先录取,进了行伍,也能轻而易举地当上伍长,什长,几场仗打下来,立了功,也就升上来了。想当武官,可不止武举这一条路,战争期间,升官最快的,莫过于武官了。”
  江浩点了点头,“尚书说得有理,是我们有失偏颇了。”
  “武邑外城,常年设有募兵点,这一次,我倒是想看看,咱们的这些勋贵之家,还有那些豪门大家出身的人,到底是有多少人是只想做个官儿呢,还是真想报效国家?”说到这里,他突然笑了起来:“平州方向,张仲武集结了十万奴军,柳成林哪里正在扩军,武邑这边的召兵点也正在紧密锣鼓地做这件事儿,想要报国,何处不是机会?”
  说起来,对于这件事,薛平是很失望的,从内心深处,他是希望这些人争气一点的,这一次的武举规则之下,这些毫无战争经验的人大批落榜是必然的,但如果他们能去报名参军,从一个最普通的士兵做起,也会让薛平脸上多些光彩,如果能出几个人才,那更是能改善李泽对这个阶层的观念的改善。
  希望武举考试之后,武邑的募兵处,能出现一个参兵入伍的高潮,而主人公,就是这些年轻人。
  他决定到时候,去哪里亲自看一看。
  外间响起了脚步声,韩琦大步走了进来。
  “三个人,六匹马。”韩琦径直坐了下来,道:“日夜不停,奔赴河东,一定要抢在御史台出手之前,将能做的补救做起来,该死的人会死,该退回的钱,会退还到位。”
  薛平点了点头。
  韩琦所说的该死的人会死,当然不仅仅会是那些贪腐的人,那些人自然是该死的,但只怕还会有更多的人将在这件事情之中丢掉性命,因为线索必须要被斩断,否则,御史台仍然会顺藤摸瓜,在河东造成官场地震的。
  李泽一直在等这样一个机会契入河东。
  薛平有些伤心。
  为什么这样的事情会发生在河东呢?为什么在武威节镇治下,没有出现如此大规模地有组织地贪腐呢?
  武威治下自然也是有贪污的,但都是单个人的,与河东这一次发生的事情有着本质的区别。
  “钟浩,这件事情之后,你可能是要吃一些挂落的,你心里要有准备。”薛平想了想,道:“事发之后,杨开肯定知道消息是你泄露出去的,而这,是违备御史台的规矩的。”
  “我会在三天之后的会议之上主动跟杨开说起这事儿的。”钟浩道。
  薛平点了点头:“嗯,这是一个好办法。”
  “就说是我先问起来河东的事情,你不经意间说漏了嘴!”韩琦道:“把问题甩到我身上,我自会去跟李相解释的。”
  “我明白了。”钟浩有些感激地看了一眼韩琦。
  几人再说了一会儿子话,几人便起身告辞。
  出了内城之后,魏斌便与钟浩告辞,两人都住在外城,却是一个在城东,一个在城西租住。两人刚刚分手,钟浩还没有走几步,便有一骑飞马而来,拦在了他的前方。
  “钟中丞,薛尚书有请。”
  钟浩有些愕然,只能随着来人一起再往回走,而薛平的马车,却就在内城与外城的相接之处,距离他刚刚与魏斌分手的地方并不远,敢情薛平一直便跟在他们的身后。
  上了薛平的马车,钟浩心中有些忐忑。
  “你跟我说说,魏斌究竟做了一些什么?今天你似乎有些话没有说出来。”薛平沉着脸问道。
  钟浩迟疑了一下,道:“薛尚书,分配那些文举去各地考试的事情是魏侍郎做的,翼州,武邑这些地方录取的人数多,又不用奔波,便有些人给魏侍郎送了银钱,留在了武邑、翼州还有镇州等地。”
  “这样的私密之事,你是怎么知道的?”
  “御史台有记录。”钟浩道。
  薛平一怔,半晌才道:“真是丢人啊。”
第五百一十三章:小虫回乡
  “真是丢人啊!”小虫站在路口,有些茫然了。两年多没有回家,现在,他居然找不到回家的路了。走的时候,附近都还是庄稼地,可眼下,自己却处在一个十字路口,前后左右都是整整齐齐,密密麻麻的房屋。
  大青山的轮廓依稀可见,可自己该怎么走到那儿去,竟是把小虫给难住了。
  “校尉,您家,不是在这儿吗?”小虫的身后,一溜水地站着十个牵着战马,背着行囊的士兵。
  “我家当然就在这儿,可老子上一次回来是两年前,哪里晓得这里变化这么大,以前的路都不见了。”小虫烦恼地搔搔脑袋,“不管了,咱就瞄着大青山走,总是能走到的。”
  所有人都有些无奈,放眼望去,眼前都是密密麻麻的房屋,街道,巷道无数,真要这样走的话,搞不好便会七弯八拐地又转回到原处来。
  好在他们这一行十一个军人,人人都牵着战马,站在街口不动也极是惹人注目,片刻之后,数名身穿皂衣,腰胯横刀,铁链子的巡街捕快便走了过来。
  为首的捕快拱手向小虫一礼,却突然叫了起来:“小虫儿,你回来了?”
  “柱子哥,是你,你现在干捕快了吗?”小虫也是开心地叫了起来。小虫这个名字,自从他的官儿越当越大之后,倒是愈来愈少人叫了,现在也只有相熟的长官才会这么叫他,听起来,倒是格外的亲切了。
  “小虫,你当大官儿了。”柱子羡慕地看着小虫身后的那十个军人,“这些都是你的卫兵啊!”
  小虫大笑:“哪里当什么大官,这些都是同僚,来武邑参加武举考试的。我不是武邑人吗?所以长官派我带他们回来,我是本地人嘛,能好好地照顾他们,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考试,给我们右威卫争光。”
  “这样啊!那你现在是什么官儿?”柱子问道。
  “正八品的宣节校尉!”小虫道。
  “哦,正八品啊!”柱子点点头:“那是算不上什么大官儿,不过比起我来,那可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了,当初我要去参军,爹娘死活不让,你却去了,哎!”
  看着柱子失望的神色,小虫安慰道:“你现在也不错嘛,咱们武邑多好的地方啊!瞧你威风的。”
  “威风啥啊!”柱子撇撇嘴。
  他们两人说着话,小虫身后的十名军人却是脸色各异。八品宣节校尉,官儿不大吗?在军队之中,这可是正儿八经的旅帅,手下直辖三个营的兵力,足足三千人呐。
  “柱子哥,这里变化太大了,我找不到回家的路了。”小虫不好意思地搔了搔脑袋,道。
  柱子开心地笑了起来:“你好几年没有回来了吧,咱们这里,可是一天一个样呐,我给你指路,你先回家去见叔叔婶娘,咱们约个时间,好好地喝两杯。”
  “可以可以,不过这两天不行,我得先把这几个兄弟安置好。”小虫道。
  “瞧你连路也不认得,今天下值之后,我请两天假,专门来给你当向导。”柱子热情地拍着小虫的肩膀,道。
  “那可就真有劳柱子哥了,说实话,我现在心里是真没底儿了。这变化太大了。”小虫道。
  指明了道路,小虫一行人便告辞离去,背后,还传来了柱子关切的声音:“小心别让马惊着了,这里人多。”
  小虫笑着回头道:“柱子哥放心,我们这都是战马,啥大场面没见过,吓不着他们的。”
  所有人都是笑了起来。
  “旅帅,我今儿个才知道,您的官儿不太大呢!”一个军士呵呵地笑了起来。
  一句话说话,十个人都是大笑了起来。
  “你们知道什么呀?”小虫不以为然地道:“武邑这地方,指不定随手搂一个出来,品级就比我高,柱子哥在这样的地方当差,便是李相,指不定也能经常看到,那我这个八品宣节校尉算啥子啊!不到武邑,你不知道自己官儿小!”
  众人心中恍然,想想也是啊,武邑这地儿,集中了宰相府,各大尚书府以及各样的官府衙门,大官儿一抓一大把。
  “接下来大家要在武邑呆很长一段时间,年前才能回去,所以啊,你们可得把尾巴夹起来,万万不要嚣张啊,要是犯了规纪,别说我不会去救你,出来之后我可是还要依军法再处罚一遍的。”小虫道。
  “是,旅帅!”十名士兵肃然道。
  十人牵着马,排成一字队形,穿街走巷,终于在晚霞铺满天空的时候,抵达了小虫的家。小虫有些茫然,以前他家周围,都是田地,门前还有一条河沟,只不过两年没回来,除了这条河沟还在外,其它的,全都是房子了。
  “爹,娘,我回来了!”推开门,小虫大叫起来。
  三进三出的大院落,在现在的武邑,绝对是富豪级别的,不过小虫跨进门去,却是怔住了,随行的士兵也有些发呆。
  大大的院子里,几乎没有下脚的地方,一片地方堆满了葛藤,一个老汉儿站在石臼之间,正挥舞着石锤,卖力地舂击着什么,另一半地上,铺满了各色各样的东西,一个妇人正弯着腰把那些东西往筐里捡着。
  小虫脸上有些发热,这一路上他可经常吹嘘自己家里那是相当有钱的,现在却是这么一个光景。
  “小虫回来啦!”老汉和妇人抬头看见小虫,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叫了起来,然后一眨眼之间,便到了小虫的跟前,老汉儿手伸出一半,看起来是想摸一把小虫,却又收了回去,背着手上上下下打量着小虫,眼中满是笑意。妇人却是一把就攥住了小虫的手臂,上上下下看着的时候,眼眶却是红了。
  直到看到小虫身后的那些人,这才擦擦眼眶。
  “爹,娘,您们这是在干什么呢?钱不够用吗?咱们家用得着这么辛苦吗?”小虫指着院子里的东西问道。
  小虫爹呵呵一笑:“家里不缺钱,啥都不缺,就是坐着吃坐着穿也没问题,不过你老子娘都是贱骨头,三天不动,就腰酸背痛,这都是好东西啊。这葛藤捶打之后做出来的饼子,现在武邑的那些老爷们都很喜欢呢!能卖高价。再看看这边儿,这些药材都是我去大青山里寻摸回来的,野生的,药效好,比他们种出来的,价要高出许多呢!捡一个比丢一个强,小虫你说是不是?”
  “行行,您二老高兴就好,就是别累着了。”小虫无奈地招呼着身后的同伴:“兄弟们搭把斤,帮着收拾一下,不然咱们的马都没地方拴。”
  十名士兵轰然答应,丢下行礼,三下五除二,转眼之间便将院子里收拾得清爽了,另外几个,干脆走到了石臼之前,帮着舂起来了葛藤。
  “小虫,他们是?”老汉儿把小虫拉到一边,问道。
  “这些都是来武邑参加武举考试的,我们家将军知道我是武邑本地人,让我带着他们回来,方便照应,爹,你知道武举考试是什么吗?”小虫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4/98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