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唐(校对)第24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9/984


第三百八十三章:稳定压倒一切
  对于李泽准备在沧州兴建港口,在未来将其打造成一个对外的贸易城市的长远规划,候震自然是异常高兴的。想想海外各域商船云集海兴,这里成为一个大量货物吞吐,集散的地方,那对于本地的经济该是多么大的一个推动。
  候震是见过大世面的人,年轻的时候去过洛阳,长安,对于洛阳那种商业繁茂,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买不到的场景,是念念不忘。
  “节帅,我们沧州对于这一件事情是绝对支持的,要多少人,我们就调派多少人,要钱,我们也是能挤出一些的。”候震信誓旦旦地道。
  李泽看着对方那张兴奋地脸,笑道:“候公不要高兴得太早,到时候即便港口建成,即便能吸引来各地的商船,节镇也会在这里设立独立的市舶司,跟你沧州关系可不大哦!”
  候震亦是笑道:“这个我自然知道,不过港口在我们海兴,却是搬不走的,码头发展起来了,总是要用人的吧?货物上岸,总是要用仓储的吧?货物要卖出去,总是要商铺的吧?既然有仓库,有商铺,那我们当然就可以收税了。这里兴盛发达起来了,各地的商人都会来这里进货吧,那酒楼,客栈等也必然会发展起来,大量人员汇集于此,于我们沧州大有益处啊!”
  李泽冲着候震竖起了大拇指:“这才是一地主官的思维。”
  “跟着节帅久了,对于节帅的大局观和深谋远虑,自然多多少少也是学到了一些。”候震微微一笑道。
  对于候震明目张胆地拍马屁,李泽却是大笑一声生生受了,对于候震,这位过去的德州八大家排名第二的大豪,李泽还是挺满意的,不管是担任武邑县令,还是现在担任沧州刺史,贯彻李泽的政策,都是不遗余力。
  “候方域在右卫表现得很不错,再历练两年,差不多便可以独掌一军了。”
  听到李泽这话,候震顿时笑开了花,没有什么比自己的儿子有出息更让人开心了。“这都是节帅的栽培,柳都督的照顾,候家儿子倒是好几个,但除了老大,其余的都是一些酒囊饭袋,老大有了出息,以后我倒也不必担心剩下的几个混球饿死了。”
  李泽也是笑了起来,候方域在军中的表现的确是远超一般人,但候家的另几个儿子,倒也并不是候震嘴里的酒囊饭袋,纵然比不上候方域,但也不差。如今老二跟着候震在沧州为官,老三在家武邑照料经营家业,老四还是一个孩童,刚刚启蒙,候震可是给他请了有名的老师在家设馆,看起来是要做文官的料子,要是有所成就的话,到了候家的下一代,一个显赫名门必然会出现。
  当然,前提是自己能在这一场大争之世之中获得胜利,如此这些翼附于自己的家族才能跟随着自己步步登高。
  候震一路上说细地跟李泽禀报着沧州的治理情况,这一次李泽自棣州过境沧州,行色匆匆,并不会停留很久,而候震也是忙得不可开交,因为棣州叛,李泽在棣州大开杀戒,一众叛乱者人头纷纷落地,从叛者被送去德州服苦役,而叛乱首领的家属更是被送到前线从军,下场可想而知。
  消息传出,沧州震动。
  要知道,沧州当初被李泽率部一鼓而下的时候,治下好几个县也是被传檄而定,向李泽归降,对于这些地方,李泽是采取的怀柔之策,但这也使得整个的度田计划受到了或明或暗的阻挠,而棣州事发之后,当初那些抵触的大小地主们,立即胆战心惊的主动找上了官府,要求度田,清理丁口。
  毕竟官府的度田,还是给他们留下了一定的土地,那些被清理出来的田亩,只要是有合法收续的,官府还是会给予一定的补偿的。
  如此一来,沧州上下,在这个冬天,反而比平日里更忙了一些,两年来推进极其困难的事情,在这个冬天,忽然地就是数倍的数度向前跑步而行了。
  “吴进是忙得不可开交,恨不能化出几个分身来才好。特意让我向节帅告罪,不能来节帅面前请安,是他的不是,等到过年的时候,他一定会登门谢罪呢!”候震说完了现在度田的进展之后,又笑着道。
  “谢什么罪!”李泽摆摆手:“这样的状态,才是我喜欢的呢!见不见我有什么打紧?办好差,就是最好的事情,不见我,难道我就记不得他们的功勋?”
  “正是因为节帅如此心胸,吴进才会这样做啊!”候震笑道。
  “沧州驻军如何?”李泽问道:“棣州李浩训练出来的三千甲士还是让我很满意的。令行禁止,稳如泰山,脱如脱兔,已经颇有强军之姿了。”
  “沧州驻军,绝不比棣州差!”候震笑道:“这一次棣州叛乱,我们沧州其实也是高度戒备的,陈长安将军治下有方,沧州境内一片平静,少不了他的功劳。现在事态平息,军队之中有不少人更是被吴进借了去帮助度田,清理丁口呢。”
  “这么说来,军纪还是很不错的了。”
  “自然,若非如此,吴进岂敢让这些大头兵下乡?”候震点头道。
  一路絮絮叼叼地说着,终于抵达了目的地,海兴县高湾乡。这里,是海兴最大的晒盐基地,也是盐工们最为集中的地方。
  远处路边,密密麻麻地站着不少人,显然是本地的官员带着百姓前来迎接,也能看到提前抵达警戒的李敢等一众亲卫义从都候在路边。
  “如今南方食盐大量涌入北地,对于这里的盐业冲击应当很大吧?”李泽问道。
  “还好。”候震道:“盐,是供销合作社统购统销,虽然现在的收购价格被压低了不少,但影响并不是很大。南方的雪花盐质量更好,我们这边也没什么话好说。”
  “要想办法提高质量,而不是仗着有供销社统购便得过且过。”李泽有些严肃地道:“要是以后供销社放开了呢?你们这里还竞争得过南方雪花盐吗?”
  候震悚然而惊,拱手道:“节帅,属下记得了。”
  “只要肯动脑筋,提高海盐的质量,并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李泽接着道:“对了,还要谨防私盐流出,现在收购价格降低,不见得就没有人铤而走险,却干这些杀头的买卖。”
  “这样的事情,是无法完全杜绝的,左右只能严刑峻法,抓一个,杀一个。”候震杀气腾腾地道,“盐铁,乃是国之大计,岂能容这些人从中作崇。”
  “如今冬天,不可能晒盐,这些盐工以什么为生?”李泽指了指远处冷冷清清的盐场。
  “生计倒也没有什么问题。”候震道:“每到不能晒盐的季节,男丁们大都出海打渔,女人孩子们则在家煮盐,咱们海兴,煤炭资源极其丰富,价格也低,只不过熬煮出来的盐,比起晒出来的盐,质量更差了一些,但总是聊胜于无,多多少少也有些收入。”
  “还是要多想路子。”李泽道:“想要杜绝走私私盐的方式,莫过于让他们有足够的收入,使得他们明白,走私这种事情,实在是失大于得。盐工大量聚集的地方,同时也是最为不稳定的地方,容易出事。”
  “节帅放心,如今我们这里晒盐,已经实施了新的计收办法,每人每天是有定量的,完成了定量之后的剩余,便会加价收购,这已经为他们提高了不少的收入,像这样的季节,他们出海打渔所得,官府都是不收税的。他们打上来的鱼腌制之后向外销售,税收也是减半,您看看盐场周围的那些房屋,便是这两年新建的,以前可都是一些茅草棚子,现在可都是夯土房盖瓦了,那些青砖房屋,便是其中的一些佼佼者。”候震很是自豪地道。“对于这样的地方,官府一向是以稳定为先的,只要能完成最基本的任务,基它的他并不在乎。”
  “稳定压倒一切!”李泽哈哈笑了起来:“海兴的这个县令做得不错啊,是你候刺史的指点吧!”
  “这还真不是。张润张县令是今年年初才来的,年轻,有想法,这些法子都是他自己想出来的,我瞧着极是不错,如今在沧州很多地方,我们都开始推广了。既提高了效率,又让百姓得到了实惠,正是两相宜的好法子。”
  勒马看着远处那一排排的明显是这两年新建起来的房子,李泽感慨地道:“咱们的老百姓,无疑是最好糊弄的一群人了,只要让他们能安稳地吃上一口饭,他们便对你感恩戴德。”
  “现在可不仅仅是吃上一口饭了。”候震笑道:“海兴的第一家医馆便开在高湾这里,如今这里看医吃药不再是难题,盐工们对于节帅,那是感激涕零呢!”
  “走,瞧瞧去。”李泽兴奋地纵马向前,这些盐工,将来也有可能是成为他的第一批海员呢!
第三百八十四章:补兵
  十二月底,李泽抵达了瀛州史家坞,武威节镇副使兼瀛州刺史薛平,长史包慧一路相陪,而千牛卫右都督柳成林,游骑将军李德两人亦从莫州赶了回来。
  在史家坞外,举行了盛大的祭奠仪式,在这里,武威军整整两个曲两千人几乎全军覆没,能逃出性命的人廖廖无几。连柳成林的中军护军柳长风也重伤至今还没有痊愈。
  这是李泽自成军以来,第一次被敌人成建制地消灭整整两个曲的主力甲士,而在此之前,李泽可谓是一帆丰顺,即便是面对着横海整整一个节镇的时候,他也是杀得对方溃不成军,望风而逃。
  李泽其实也清楚得很,时间愈长,他离遭到失败也愈近,这世上,不会有真正的百战不败的将领。但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让他第一次有了刻骨铭心之痛的,居然是一个他从来不曾看在眼中的小小的坞堡的堡主,一个他心中的土财主。
  这一次的失败,也让李泽真正的警醒起来,不是那些身居高位,坐拥重兵的人,才是英雄,草莽之中,也是多有豪杰的。
  史家坞的堡主在最后关头没有选择逃跑,而是选择了自刎,也让李泽对他平添了几分敬意。虽然他落在自己手中,自己铁定会把他千刀万剐,但他选择以这样一种方式结束自己,却是值得敬佩的。
  这也告诉了李泽一个残酷的事实,他想要抵达的彼岸,绝不会那样容易和简单,而是会有更多的他想象不到的磨难在等待着他。
  史家坞外立起了一块纪念碑,这已经是李泽立起的第二块碑了,第一块是在孟津渡,李泽希望以后这样的事情最好不要再发生。
  史家坞现在几乎已经没有姓史的人了,那一战过后,愤怒之下的柳成林在史家坞展开了报复性地屠杀,史家坞的男丁,几无幸存。而现在生活在史家坞内耕作着周边农田的,是左卫在瀛州连续作战之后伤残退役的士兵。而更多的人,则在努力地开采着离史家坞不远的死谷之内产出的石油。
  现在李泽在自己的治下,还仅仅只发现了这样一处流出地表能轻易开采的原油。李泽当然知晓这片土地之下有很多这样的东西,但很可惜的是,以他现在的能力,压根儿就不要想去把他们挖出来,所以这样流出地表能轻易开采的原油,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易水河畔那一战,要不是有数十桶提练过后的猛火油给了张仲武冲锋的最精锐的中军骑兵几乎毁灭性的一击,那一战,李泽不觉得自己有多少胜算。
  想起那一战,李泽至今不寒而栗,那是他第一次真正看到成千上万的骑兵发起冲击时那几乎能让人窒息的场面。
  骑兵上万,无边无际。
  而那一战,张仲武足足有两万骑兵。
  那一战,万福,梁晗麾下步卒伤亡过半,李泽费了老鼻子劲,砸下去了无数金钱的一千陌刀队,损失超过了一半。
  要知道,即便是在盛唐时期,大唐拥有上百万的军队,但也不过只有区区两万陌刀队。
  六百余名陌刀队员的战死,让李泽真是疼到了骨头里。直到现在,陌刀队也还只补充了一百余人。想要找到真正符合条件的陌刀队员,实在是太难了。
  “薛兄,对于程绪所部,我很时遗憾。”李泽看着薛平道:“不过他们的表现,对得起他们的名字,如果没有程绪拼死牵扯住了潘凤所部整整五千骑兵,那一战,我们的损失会更大。”
  整整三千神策军在马头寨拼到最后只剩下数百人,但他们终于还是守住了最后的那一点点营盘,而他们牵制住的是整整五千骑兵。
  薛平也是黯然神伤,跟随他而来的一万神策军,可是他从二十万神策军中精挑细选出来的,是真正的敢战之士。一战而没三千,说他不心疼那是假的。
  “能为陛下死战,那是他们的荣耀。”薛平道:“他们保住了他们的军旗,那么,他们就永远存在。”
  “的确如是!”李泽点头道:“经此一战,虽然他们只剩下了数百人,但以他们为骨架重新搭建起来的新军,战斗力必然会再上台阶。薛兄,这一次我过来,也是要征求你的意见,如果你同意的话,我会为程绪所部补上这三千人马。”
  薛平摇摇头:“我已经密折上奏了皇上,陛下已经决定,再从神策军中挑选三千人前来武威。”说到这里,薛平一笑道:“这倒还要感谢节帅对于战死者的重赏啊,长安再次挑选神策军的时候,报名者踊跃,负责挑选人手的左武卫将军秦昭都眼红了,说神策军的精华,都要跑到武威去了。不过皇上倒是挺高兴的。”
  李泽笑了笑,薛平此举,自然是怕自己在神策军里掺沙子,而实际上,自己也的确有这个想法。不过也无所谓,自己在战后的赏赐已经让神策军的内心发生了极其微妙的变化,薛平不是说报名者踊跃吗?秦昭不是说他都眼红吗?
  因为来的,肯定是神策军中那些真正有本事,却又没有出头之日的人,是那些贫苦的,想用自己的性命来搏一场富贵,至不济也可以为家人赚到一些财富的人。至于那些在神策军中混日子,混资历的有钱有势人家的公子哥儿,听到如此恐怖的伤亡率,只怕躲都来不及,哪里还肯来武威送死?
  李泽拿出来的赏赐对有些人是一生难得的富贵,但对有些人来说,只不过是平素的一些零花钱而已。
  来了好!
  来的这些人,个个都有建功立业之心,个个都有升官发财的愿望,到时候,薛平就是想避战,也避不了。
  “如此也好!”他淡淡地点了点头,表示了认可。
  “节帅,我想把南宫县的四千神策军,调到涿州去。”薛平道:“也该让他们去磨练磨练了。”
  “暂时不用动他们!”李泽摇头道:“现在这个季节,对于蓟城也就是包围而已,现在调他们上去,只会徒添后勤的困难。而且现在行军艰难,且等到明年开春之后再说吧!”
  “如此也好。”薛平想想也是,遂点头认可了李泽的意见。“节帅,关于猛火油这一种东西,我也上奏了陛下,请陛下下令各地寻找这种东西,节帅能否将提练猛火油的秘方亦呈给陛下一份?”
  李泽不置可否:“薛兄,河洛,关中之地,是没有这种东西的,而且我担心,就这样将秘方送到长安,只怕用不了多久,这玩意儿便会出现在很多人的案头。这可不是一件什么好事。”
  听到李泽这个态度,薛平不由有些失望。想到如今长安洛阳的窘境,亦是只能长叹一口气,李泽说得是,皇帝即便拿到了这东西,又有什么用呢?大唐的确地域广博,但易水河畔一战,猛火油之威已经名震天下,不管那个节镇在自己的治下发现了这种东西,难不成还会将其进贡给长安吗?只怕会赶紧儿的自己藏起来,偷偷地炼制这种武器。如此想来,李泽秘而不宣,反而是一件好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9/98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