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唐(校对)第21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9/984

  第一节课,虽然李泽只讲了一个总纲,涉及到了其中的一些架构,对于普通的学生而言,只不过有一个模糊的概念,感觉这门课程似乎很牛,但对于章回这样的人来说,一下子便意识到了这门课程的厉害之处。
  李泽对于政治经济所阐述的理论,章回在过往的研究之中,不是没有接触过,但却都只是浅尝辄之,哪里像李泽这样提纲挈领的直奔要害,以往那些模糊的思考,在李泽的课堂之上,似乎霍然开郎,一下子便将他吸引住了。
  整整半天,章回写满了数十页的笔记,而李泽结束了总纲的讲解之后,他仍然意犹未尽。对于李泽在这上面的造诣,他也只能说是天授了。
  从此,只要是李泽来上课,他必然是第一个到场的而且总是坐在最前面,当一个规规纪纪的好学生,山长态度如此,其它的学生也意识到了这门课的用处,要知道这些人可是知道章回在学术之上可是向来眼高于顶的。
  课堂之上认真学习,下课之后与李泽进行辩论,探讨他认为的一些问题。这成了章回这一段时间里乐此不疲的事情。
  李泽也相当地满意这样的状态,因为在与章回一次次的辩论之中,他也在不停地修改着自己开设的这门课程,使之其更适合眼下的这个时代。
  到得如今,这门课程虽然还只是开设了两月用余,李泽也不过只来讲了六七次课,但从最初的一本薄薄的小册子,已经变成了厚厚的一本书,也成了每一个学院学生必然要抄写的一本书。
  这门课程对于普通人来说或者没有什么用,但对于要当官的这些人来说,用处可就大了。
  与章回两人坐在凉爽的房间之中,喝着酸甜的冰镇梅子汤,李泽一边准备着下午的授课,一边看着窗外火辣辣的阳光之下,四个头顶书本扎着马步在接受着惩罚的学生。四人身下,汗渍早已将地上打湿了大片。湿透的衣物贴在身上,倒是勾勒出了这四人一身强健的肌肉。
  这便是武威书院学生的特点了,弱不禁风在武威书院里简直就是一种耻辱,提笔能写文章,上阵能挥刀子,才是武威学院学生的标配。
  李泽很喜欢这样的状态。
  “这四个家伙干什么了?让先生如此愤怒?”李泽笑问道。
  “四个混帐东西,昨天领取了本月的津贴之后,居然夜半翻墙出去到了青楼勾栏里,不但夜宿彼处,还喝得大醉,如果不是今早点卯未归,书院竟然还不知道,此等恶习,不加严惩,如何为后来者戒!”章回痛心疾首:“才过了几天好日子,稍有好转,便去寻风花雪月,当真是可恶。”
  李泽大笑,武邑城内的青楼勾栏随着武邑的日渐发展也是在飞速地扩张,而且档次越来越高,对于这门古老的产业,李泽也是无可无不可,随着它去,反正按时交税就好。
  “武威学院可算是戒备森严,这四个家伙能一路畅通无阻的逃出去,倒也本事了得。”李泽摇头道:“算是人才了。”
  “所以昨天负责巡夜,警戒的学生,现在还在抄书。”章回板着脸道。
第三百三十八章:用人之道
  李泽走到窗前,看着外面阳光之下正在受罚的四个家伙,一个个晒得汗透重衣,脸庞通红,但却仍然是面带笑意,有时候居然还小声嘀咕几句,然后脸上便露出了那种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诡异笑容来。
  他不禁笑了起来,看起来他们罚是认了,但似乎对于昨天的行为并不怎么后悔。只怕以后,这样的事情还会重演。
  “这几个人很有趣,我记住他们了。”李泽笑道:“人有欲望是一件好事。只要有欲望,便会促使他们奋发向前,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
  “嗯?”章回有些惊讶地看着李泽。
  李泽一摊手道:“先生,人是有七情六欲的,活在世上,当然也是有自己的追求的,有的求名,有的求利,有的求美色,有的求安逸,不管是那一种欲望,其实都可以成为他们前进的动力,因为不努力,他们就不可能满足他们的欲望。”
  “节帅认为有花好色,贪财好钱也无所谓?”章回有些不满意。
  “子曰,食色性也。”李泽呵呵笑了起来:“人皆有爱美之心,先生,我且来问你,假如无盐与您的夫人同时站在您在面前,您会选择谁?”
  章回一张脸顿时黑了,别看章回一副杀屠匠模样,但他的夫人可是出身书香名门,虽谈不上国色天香,但哪怕已知天命,却仍然能从其身上看到当年的容颜。
  “再者,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嘛,谁不爱钱,我就爱钱,爱得死去活来,没有钱,我拿什么做事呢?”李泽笑着道:“所以,贪财爱钱不是罪,就看他是怎么获得的了。”
  听着李泽这一番道理,章回思索片刻,竟是缓缓点头:“原本我还以为节帅用人,最喜欢那些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的呢?”
  “这样的人,我当然喜欢,但有那么几个作为榜样也就好了,要是我手下尽是这样的人,先生,哪我就不是高兴开心,而是要害怕,胆寒了。”李泽摇摇头道。
  章回哈哈一笑,“这话倒也说得恳切,真实。难得节帅小小年纪,便将世事看得这样透彻。”
  李泽一笑,坐回到了章回身边,道:“武威书院之中,跟随先生来的有好先是原本就有官身的,先生给我推荐两个吧。”
  “不知节帅准备要何等样的人,去担任什么样的职位?”章回摸着大胡子笑问道:“这一次跟着我来的人中,倒也的确有几个是能用一用的。”
  “王明义不愿意再当官了,想继续去做生意。”李泽道:“他当了大半年的翼州刺史,我看他也真是勉为其难,准备成全他,调他去供销合作社,与屠虎两人一内一外,负责我武威的商业事宜。”
  “任翼州刺史?”章回吃了一惊:“我还以为只是你幕府之中要补充几个职位?”
  “怎么?先生认为夹袋里的人不合适?”李泽问道。
  章回沉吟了片刻:“有地方执政经验而且我也认为其有大才的倒是有一个,要说他担任一州刺史也能胜任,但问题是,他的出身?”
  “我李泽用人,向来只看才能,不看出身。”李泽断然道。
  章回摇头道:“此人出身大地主之家,荆襄名门丁氏之子丁俭,家有良田万顷,节帅,你还认为此人合适吗?”
  “家有良田万顷?”李泽倒是吃了一惊:“倒真是有钱人家。”
  “他对于节帅你的很多政策可是颇有微词的。”章回笑道:“在武威书院,他算是少数派。被咱们的副山长组织人可是斗得够呛。”
  李泽啊哈了一声,“还有这样的事情?”
  章回点了点头:“跟我来的学子,倒大都是家境困难没有余财的,也正是因为在长安那样的地方过不下去了,回家乡也是难有立锥之地,这才跟着我来到武邑,想寻找另一条出路,但也有丁俭这样的人,是想出来看看节帅倒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想看看武威究竟有没有兼济天下的雄心和力量才跟着我出来的人。以他的出身,对于节帅的很多政策自然是不会认同的。咱们的杨副山长便经常组织起贫穷学子与他展开辩论,讨论的倒都是武威现在实施的政策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杨开没有动粗吧?”李泽有些担心。杨开虽然现在干义兴堂如鱼得水,但他肚子里的墨水比起章回的得意门生来,只怕差了不止一个档次,动起嘴巴子来,只怕不是对手。
  “节帅小看杨副山长了,哪怕杨副山长的学问着实有限,但养移体,居移气,久居上位,杨副山长的这点涵养还是有的,而且更重要的是,杨副山长现在在学院可是有不少拥甭的,这些人纵然比不上丁俭,但胜在人多势众,所以这样的辩论经过多次,倒是杨副山长的人占了上风,不过丁俭败而不乱,时时便突出奇兵反击,倒也有不少人站在他这一边。”
  “讨论是好事。道理越辩越明,只要不是胡搅蛮缠,那就行了。”李泽这才放下心来。
  “不愧是节帅,宰相肚里能撑船,对于不同政见者,居然如此不以为意?”章回笑道。
  “因为我确信,我现在正在做的,才是历史前进的方向。”李泽胸有成竹地道:“如果能征服像丁俭这样的人,让他转变观念从而投到我的阵营中来,这个成就感可就大了,而且会带动一大批人认同我们武威的政策,先生您说是吧?”
  章回大笑起来:“丁俭早前还跟我说过,生怕杨副山长将状告到你哪里去,你会拿他开刀呢!他可是见多了跋扈嚣张的节镇的。”
  “杀了他一个,还会有更多人。”李泽却是叹了一口气:“先生,我武邑现在所实施的政策,的确是会得罪绝大多数地主豪绅的,而大唐这天下,这些人的力量,从来都是最大的。即便是在我武威,我也不得不在某些方面向他们妥协,所以,杀人从来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要以理服人,以德服人啊!”
  “这样一个人,节帅你敢用?而且是翼州这样的重要地方?”章回问道。
  “只要有才,如何不敢用?”李泽道:“武威节制治下,制度已经渐渐形成,即便是一州刺史,州内事务也不能一言而决,而是必须在制度之下行事。而且让丁俭这样的人,却翼州这样实施武威新政必较好的地方去执政,让他好生看一看,到底是我武威新政之下百姓过得好一些,还是他认为的那样的政策之下百姓过得好一些?有比较才有鉴别,老是让他呆在书院里,或者是呆在节镇府这样的地方,他是永远也不知道孰优孰劣的。”
  “说得好,有比较才有鉴别,让事实说话。”章回鼓掌笑道:“如此,回头我便与他好生谈一谈,看他敢不敢去接受这一挑战,如果他愿意,节帅再与他谈吧。”
  “如此甚好。”李泽连连点头:“先生,说不可惜啊,这天下精英,倒是大多出自豪绅名门,寒门难出贵子啊。这也是我现在最为难的地方,即便是我武威求贤若渴,但真正愿意来这里与我共赴时艰之人,却是凤毛麟角,即便是武威治下,很多人也不愿意出仕而选择了观望,现在,我可就指望武威书院了。”
  “节帅现在不正在着力解决这一问题吗?”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想要培养出一个真正有才能的人,谈何容易?”李泽连连摇头:“别说有才能了,我武威治下十一州,丁口接近两百万,识字之人都不多,我现在发愁的不是骄兵悍将,而是能治理地方的文臣啊!所以像丁俭这样的人,即便再困难,我也是想要争取一下的,他愿意来这里,便表明了此人还是比较开通的,能争取一个,便能影响一批。”
  说到这些,章回也是脸色沉重起来:“节帅现在就能想到这些,可见节帅的确胸怀天下,现在还好一些,只怕越往以后,这个问题越会让节帅感到为难的。正如你所说,这天下的话语权,终究还是掌控在那些地主豪绅,名门世家之手,而节帅的新政,打击的就是这样一些人,想要得到他们的支持是不可能的,那么便只能争取他们中的那些胸怀大志,有济世之心的人才了。争取一个,便能影响一批。节帅思路明晰,老夫佩服,也愿为节帅的这些谋划,好生尽一番力量。”
  “如此,便有劳先生了。行先生一人,可胜十万雄兵。”李泽拱手,认真地道。“如果没有先生,就没有这武威学院数百学子,而李泽认为,以后武威书院必然会成为天下书院之冠,而从这里走出去的学子,也必将成为这天下股肱。助我完成兼济天下之夙愿。”
  “愿追随节帅,一齐达成这一目标。”章回郑重地道。
  “多谢!”
  伴随着书院之内清越的钟起响起,安静的书院之内顿时热闹了起来,李泽与章回对视一笑,都是拿起了桌案之上的书本,向外走去。
  该上课了。
第三百三十九章:背道而驰
  李泽上上下下地打量着丁俭,而丁俭倒也是从容不迫,端坐在李泽的对面,双眼正视着李泽,竟然也在审视着这位武威的节帅,倒是不卑不亢,大家子弟的风范,官员的气度,彰显无疑。
  “掌书记很是称赞你。”李泽道,在学院,他称章回为先生抑或是山长,但回到了武威节镇府,他就称章回为掌书记了,这是章回在节镇里正儿八经的官职。“以他的脾性,想要衷心称赞一个人是很难得的,想来你的确有过人之处,我的意思,掌书记想来跟你说了,既然你今日来拜见我,想来日已经答应了我的征召,愿意为翼州刺史了。”
  “愿意为节帅效力。”丁俭点头道。
  李泽一笑:“听掌书记介绍说,你对武威节镇的很多政策不以为然,为此还经常与同学辩论?既然并不认同我的政策,为何又愿意为我效力呢?”
  “本来不以为然,但多次辩论,却屈居下风,在外雾里观花,终究不能明了节帅之政,只有深处内里,才能发现弊端,才能找出问题。”丁俭答道。
  李泽不由芫尔,好嘛,搞半天,这位是与杨开等人辩论输掉了不服气,想要深入虎穴打探虚实,找到武威政策的毛病和漏洞,然后一击致命,扳回一城。
  “很好,一个政体之里,如果光是附和者与叫好者,倒是极易满足于现状甚至有了错处仍不自知,有一个一门心思过来找毛病的人盯着,倒也能让我打起十二万份的精神,努力让自己不出错。不过丁俭,你坐的位置是翼州刺史,便是武邑,也在翼州治下,翼州麾下子民,如今已超过三十万,你确认你能做好?”李泽反问道。
  丁俭拱手道:“节帅之心胸,风范让人心折,明知我是来找毛病的,还能如此坦然授于我此位,丁俭打心眼儿里佩服万分。节帅能成大事,当真不是运气所致,光是这份气度,便让天下那些自命英雄的人羞煞了。至于说我能不能胜任这个位置嘛?想来节帅对我也是了解许多了,十五岁跟随山长就学,二十岁时天下大乱返回故乡,随族长长辈一起平乱,从一县司曹开始直至一州长史之位,如今三十有余,施政经验是有的。”
  李泽微微点头。
  “山长亦曾说过,武威自有制度,不管身居何职,都需在制度范围之内做事,即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这一州刺史之位倒也简单了。”丁俭从容答道。
  “所以你还有更多的时间来找毛病是不是?”李泽开玩笑地道。
  “正是!”丁俭正色答道。
  李泽忍俊不禁,“如果找到了毛病,记得第一时间向我汇报。”
  “当然会如此。山长跟我谈过之后,我第一时间便寻了淳于先生,对于武威正在制行的一些有别于其它地方的制度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那就好。”李泽点头道,“丁俭,你来武威亦有数月了,说说你对我武威的映象如何?”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9/98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