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唐(校对)第20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8/984

  这个时候,还仅仅出现了雕版印刷,印一本书耗费巨大,书藉依然是昂贵奢侈的物事,而知识的传播也因此而受到了极大的限制。更多的时候,书籍仍然靠手抄写,笔墨纸砚对于一般人来说,还是极为奢侈的消费。
  “每年晒书,那是最为风雅之事啊!”章回却是大笑起来,“更何况等书院主体建筑完全峻工之后,我的这些书,都是要送给书院的,到时候书院建有专门的藏书楼,就不怕时间侵蚀,虫咬蚁啃了。节帅,你有这心思,不妨便去多多搜罗书藉来充实武威书院的藏书楼吧!可怜我这一辈子,也只收罗了这千余本典藉,淳于越更可怜,一辈子才搜罗了几百本而已。”
  “这我自然是责无旁贷!”李泽回头看着李泌道:“转头派人去我家老宅,在哪里我有几千本书,统统都送到武威书院来。”
  “是!”李泌恭声应是。
  一听有几千本书,章回的眼睛都笑得眯了起来。
  “可有孤本?”
  李泽有些尴尬一笑,他书多,读得也多,但他过去读书的目的是寻找对自己有用的东西,是不是孤本,珍贵不珍贵,他是概不关心的。
  “这我可就不太清楚了,左右到时候都是先生你的了。”掩饰地笑着对章回道,“这一次来,主要是看望一下先生,看看先生在我们武威过得是否还心惯,另外,还给先生以及武威书院的学生们带了一些礼物,我想先生一定会喜欢的。”
  说话间,李泌已是指挥着一票亲卫们,抬进了好几个箱子,放在屋子中央。
  “节帅将书送过来就好,其它的倒是不必。”章回道。
  “这些却是为了让我们这些未来的股肱能更好地读书。”李泽指挥着李泌打开了箱子,从内里拿出来一个油纸包,打开,摊在章回面前。
  章回看着眼前这一盘黑中带绿的物事,眼中却是露出疑惑的神色,放在鼻间嗅了嗅,有一股淡淡的香味。
  “这是香?清心静神?”他问道。
  香对于章回来说自然是不陌生的,他自己的书房之中也是常备这些物事的,不过眼前这偌大的一盘香,却让他有些疑惑。
  “的确是香,不过清心静神嘛,也可以说有这种功能,不过他最大的作用还是对于蚊虫。”李泽笑咪咪地环视着屋内,“想来先生夏间夜晚读书的时候,常受蚊虫滋扰,这香便叫做蚊香,是燕九费了一些心思弄出来的,对蚊虫的杀伤效果非常好,不过现在还不能大量生产,这是第一批制作出来的,有了它,先生和书院的学生们再读书就可以安安心心了,所以也说算是清心静神了。”
  听了李泽的介绍,章回倒是大喜,“这敢情好,咱们书院这里靠山临水,晚上蚊虫的确结群结队,不堪其挠,此香如果真有这等效果,那可就是真正造福学子了。”
  李泌又打开了另外几口箱子,取出内里的屋事,却是一封封的洁白的蜡烛。
  “寻常所用油灯,油烟很多,灯光昏暗,以后书院便都统一用蜡烛,一应所需,也由武邑县也由节镇来供应。”
  “蜡烛好是好,可是这常年累月的,费用可就不小了。”章回倒是有些不好意思起来,蜡烛在这个时候,可还算是比较昂贵的物事了,他本想拒绝,但一想到蜡烛的好处,却又无论如何也狠不下心来拒绝。
  “没有先生所想的那么昂贵。”李泽笑咪咪地道:“我们的工匠已经研究出了更为简洁,便宜的制作蜡烛的方法,一支蜡烛所费也不过一文钱而已,以后工艺成熟了,能大批量地生产的时候,成本还会下降。所以先生可以告诉学生们,大胆用,要多少,我们供应多少。”
  “多谢节帅对武威书院的看重。”章回站了起来,向着李泽一揖到地,他身边的淳于越亦是跟着拱手为礼。
  “以后要借重先生的地方多着呢!”李泽亦是站了起来还礼,“先生到我武威节镇,于我武威的好处,不可胜数,我相信,有先生坐镇,不出数年,我武威书院必然成为天下学子尽皆向往之地。”
  “必然不负节帅所托。”章回正色道。
  “学院教授,学生一应供应,比照长安太学,不知先生以为可否?”李泽问道。
  “自无不可。”章回笑道。
  “这武威学院山长一职,自然是非先生莫属,淳于先生担任副山长,我们这边由杨开担任另一位副山长,主要便负责学院与节镇之间的联系,先生以为可否?”
  章回看了一眼李泽身后含笑向他拱手的杨开,因为有着袁周这位原本就在武威节镇担任高官的弟子,对于杨开这样的人物,章回自然不会不知道其底细。单论学术上的成就,杨开只怕比起跟着他一起来到武威的任何一位弟子都不如,但杨开所处的位置和在武威的特殊地位,却又结结实实是重量级的。李泽为武威付出了这么多,自然是想要将武威学院的人才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杨开在学院的任务,只怕就是这个了。
  义兴社这个组织,对于章回这样满腹学问的人来说,只需了解一个大概,便能大致猜出其的真实使命。
  有所得,便必然有所付出,更何况,现在李泽的所作所为,与章回暗藏内心深处的济世救民的宗旨也瓶不相悖。所以虽然李泽如此明目张胆地安插人手到学院来,他也并无多少反感。
  “那以后便要辛苦杨大人了。”
  “不敢,以后还要请山长多多指点。能在书院这里接受熏陶,是杨开之幸。”杨开低眉顺目恭恭敬敬地道。
  章回一笑,他当然不会被杨开的表面所蒙蔽,这个人能将义兴社做到现在这个地步,又岂是易与之辈?
  连着与章回敲定了好几件事,李泽也是很开心。章回这样的学问大家,通达干练,深通人情世故,对于政治上的利益交换亦并不陌生,与其打交道,倒是如沐春风,很多事情,大家心照不宣便能一一谈妥,倒是省心之极。
  “最后一件事。”李泽笑着道:“以章先生与淳于先生之材,仅仅为学院教授不免屈才,我武威节镇不日便要正式成立,到时还要请二位在我幕府之中任一职位,以便李泽时时请教,先前淳于先生已经允诺,还请章先生不要推辞。”
  章回沉吟片刻:“节帅,我之重心还是会在书院之边。”
  “这个自然,只是如果李某遇到一些非同小可的重大事情需要先生帮着出谋划策的时候,还请先生不要推托。”李泽道。
  “这个自然,即便是为了武威书院,我也绝不会置身事外。”章回道:“放眼如今天下,像节帅如此注重文治之节帅,当真是凤毛鳞角了,哪怕是为了学问传承,章某人也会竭尽全力的。”
  “太好了!”李泽喜道:“武威节镇初立,我想做的第一件事,便是立法。无有规矩,不成方圆,不过唐律疏议历经数百年,很多条款如今已经不太合适了,我希望能在此基础之上,结合我武威节镇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部新的律法来,嗯,就叫武威律,想请淳于先生为主编,章先生查漏补缺,不知可否?”
  章回与淳于越两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出了一些震惊的意味,但两人到武邑之后,多次抵足长谈,对于这样的事情,似乎也早就有了一些心理准备,只不过略微犹豫了片刻,便点头应诺。
  重新立法,这本来不该是由一个节镇来完成的事情,李泽如此做,可以说是僭越也不为过,但如今天下,这又算得了什么呢?这或者也可以算是李泽对天下的一次试探。
  张仲武度探天下,发起的是兵戈之祸,李泽试探天下,却是从另一个方面着手了,一旦武威律面世,必然会在武威节镇辖下取代唐律,而以后一旦李泽的势力愈来愈大,武威律也会随之而扩展开来。
  这是一把软刀子。
  武威书院一行,李泽是异常满意的。与章回等人谈妥了一切,敲定了细节,午时又与辛苦劳作的士子们一起吃了一顿饭,这才心满意足地回到了武邑城内。
  而此时,各地刺史,将领们已经陆陆续续地抵达了武邑县城。
第三百二十二章:不想当官的王明义
  王明义虽然离武邑最近,但却不是第一个来到武邑的刺史,但与其它的刺史,将领们抵达武邑之后住到了专门为他们准备的驿馆不同的是,王明义却是直接登堂入室,住进了李家大宅。
  对于这一点,其它的刺史也是羡慕不来的,必竟王明义可是在李泽最为窘迫的时候便认识了他的,两人合作的时间已经很长了。
  除了与李泽的交情,王明义与另一位大佬杨开的关系亦是非同寻常。
  是的,杨开,现在在所有的武威节镇辖下的官员们眼中,亦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大佬。
  李泽站在大堂前的台阶之上,看着大步而来的王明义以及他身后那一箱箱抬进来的礼物,不由得失笑。
  他也有许久没有见过王明义了。
  王明仁死后,王明义便弃商从政,在辅佐了曹信一段时间之后,便被李泽直接任命为了翼州刺史。倒不是说王明义的能力真就有了执掌一州之地的能力,相比起稚嫩的王明义,适合坐这个位置的人其实都要比王明义更强。
  但这是李泽对于曹信的酬谢,也是对曹王两家的承诺。没有曹信的鼎力支持,李泽是很难完成对横海四镇的横扫的。曹信也是成德四州之中,第一个坚定地站在他一边的地方大员。
  抛开这一点,将翼州交给王明义,也让李泽更加放心。
  相比起镇州,赵州的不确定性,翼州,是被李泽视为自己的基本盘的。王明义或者能力不足,但曹王两家,现在已经与他紧密地绑在了一起,可以说不管李泽顺或者不顺,这两家,必然是会坚定地站在他这一边的。
  同时,他们也是李泽与镇州,赵州那些人勾通的一个桥梁,有了这个缓冲,很多事情便有了更多的操作余地。即便有矛盾,也可以有充裕的调解空间。
  “节帅!”嘴唇上蓄上了整齐的小胡须的王明义满面春风,抱拳一揖到地。“恭喜恭喜,恭喜节帅双喜临门。区区薄礼,不成敬意,还望节帅笑纳。”
  李泽移步下了台阶,来到那越码越高的箱子之前,随意掀开,倒是吃了一惊,里面居然装着满满的一箱子银锭,这一箱子,只怕便有数千两。
  他有些惊愕地看着王明义,拍打着箱子,“这便是你送我的礼物?”
  王明义一笑道:“节帅,我就一个俗人,送礼嘛,还是觉得这白花花,金灿灿的东西更畅快,这里有五箱银,二箱金,另外一些绫罗绸缎。”
  李泽大笑起来:“看来还是你知道我,晓得我现在差钱了,便大笔的钱给我送过来,不过这可让你破费了。这么厚重的礼物送过来,不会让你破产吧?”
  “多年经商,还是颇有些家底的。”王明义一笑道:“我可不像节帅您,再多的钱也能用出去,我啊,更像一个守财奴,有了钱,喜欢挖地窖藏在家中。姨父经常为这教训我呢!”
  李泽大笑着上前携了他的手,大步走向堂内,“走走走,我们好久未见,可要好好聊一聊,呆一会儿杨开也会过来,我们可是最早的搭档了,今日要好好的喝上几杯。”
  “杨开那小子,碰上了节帅你,真是他的造化啊!”王明义叹道:“这一次来之前,我还特意跑去他家祖坟那里瞅了几眼,看看到底冒没冒青烟呢!几年之前那个求到我面前的穷小子,如今已经成了我需要仰视的家伙了。”
  “各有各的际遇,各有各的造化。”李泽笑道:“他有今天,也是他自己赌上一切拼来的,不过还别说,这两年,他长进特别大。”
  “这家伙的确是有赌性,特别是把他逼急了的时候。”王明义道。
  两人也不分宾主,隔着一张茶几坐下,仆从奉上清茶,两人喝了两口,李泽这才问道:“这大半年的刺史做下来,感觉如何?”
  “难!”王明义叹道:“比做生意难多了,有时候真想撂挑子。节帅,这一次来,我也正想与你好好谈一谈我的未来。”
  “你说。”李泽点头道。
  “我不是我哥哥,我当真是做不来这些事情。”王明义以手抚额,“可是姨父,父亲却都又逼着我做,当真让人痛不欲生。这大半年做下来之后,我愈发明白,我不是能执掌一地的料,我从小就学经商,一肚子的聪明才智都投注到了这上面,半路改弦易辙,实在是力不从心。当然,我也可以厚着脸皮这样干下去,想来节帅也会直当没有看见,但我自己却不能这样混了,节帅正是往上走的时候,手下也是群英荟萃,我听袁周说过,这一次随同章回先生来的好几个弟子中,便有大才,还有弃了原本的官职跟着来的。我不能误了节帅的大事。所以这一次,我想请辞翼州刺史一职。”
  李泽沉吟半晌,“这事儿,你跟你姨父谈过吗?”
  “没有!”王明义道:“我如果跟他说了,他必然反对。节帅你也知道,姨父他现在对我期望甚高。”
  “明义,你能这样坦然地跟我说这些,证明你确实是真心对我的,但现在,宜静不宜动。你也知道,接下来我要对武威节镇进行大规模地整顿,此时,我还需要你的支持,哪怕你什么也不做,但只要在这个位置之上对我表示支持,那就是对我莫大的帮助了。”李泽道:“再者,此事也不仅仅是你一个人的事,还牵涉到曹王两家。所以,与你姨父,父亲也还要好好地沟通。”
  “这事儿,只怕还需要节帅出面。”王明义叹道:“看了杨开,我更加明白,一个人要在合适他的位置之上,才能做出更好的成绩来。我现在,属于占着茅坑不拉屎,而我想做的事情,却又没机会去做。长期下去,我就真废了。”
  “再干半年,等过了今年再说。”李泽拍拍他的手掌,“这一次你姨父也要来,我私下再与他好好地谈一谈。”
  曹信所担心的是家族的辉煌与延续,但现在的情况与当初又有了一些变化,曹璋在义兴堂的位置愈发稳固,又与自己的亲卫副统领李泌结了亲,想来曹信对于曹氏的未来,也不像当初那些患得患失了,只需要再给王明义找一个合适的位置,想来他也能接受。
  “如此,我便放心了。”王明义释然一笑,似乎一下子放下了千斤重担,看来翼州刺史这个位子,对他来说,实在是压力太大了。
  正说着话,田波却是急步走了进来,对李泽道:“公子,李波与李涛二位将军求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8/98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