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唐(校对)第18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4/984

  诚然,朝廷不答应合镇,这三大节镇实际上也控制在李泽手中,但有没有名份,能不能名正言顺,对于李泽以后的影响将是巨大的,这也是朝廷如今唯一能拿得出手的东西了。
  李忻没有想到李泽是这样回答他的。
  很平淡,很镇静。
  一句无法自辩,便把问题反过来抛给了福王,抛给了朝廷。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现在我把老母妻子,虽然还没有成式成婚,但也是名份已定。都送了过来,你们还要我怎么样呢?
  李忻怔了片刻,蓦然大笑起来。
  他笑着连连点头:“好,好,好一句无法自辩。这句话,可比无数慷慨激昂给让人能相信你李帅的确是忠于朝廷的。现在世人都知高骈忠义无双,可当初高骈出镇河东之时,又有多少人怀疑他会不会居心叵测?那个时候,张仲武已经初露獠牙,朝廷是在无法可施的情况之下,这才不得不派出了高骈,但事实证明,如今的高骈的的确确便是大唐的中流砥柱。李帅,我期待你是下一个高骈。”
  李泽淡淡一笑:“不,我不会成为下一个高骈。”
  李忻笑容顿时凝结在了脸上。
  “高骈的确忠义无双,但却也只能勉强维持局面,而我,将在合镇之后,整顿力量,北上伐叛,还朝廷一个海清河晏的北地。”李泽一字一顿地道。
  “好好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李忻笑容满面。
  “长江后浪推前浪。”李泽接着道。
  “如果合镇,李帅将如何应对张仲武?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够扑灭此獠?”李忻收敛了笑容,正色问道。
  李泽也是正色道:“殿下,如果我此时回答你一个确切的时间,那毫无疑问,是在信口胡言。张仲武出任卢龙节度使十余年,也就经营了十余年,现在他不但拥有九州之地,哦,不对,只剩下八州了,更兼征服了口外的契丹,我甚至怀疑现在他与匈奴,回纥都有勾连,其实力之强劲,仍然不是我所能比的。眼下我与高骈高帅联手,也只能做到与其相持而已。”
  李忻顿时脸色失望之色。
  “张仲武就如此之强吗?”
  “张仲武所辖之地,大部为苦寒之地,胡汉杂处,民风彪悍,卢龙现在便拥有甲士超过五万人,全员动员的话,他们可以一次性出动大军二十万以上,而拿我们成德来说,即便是现在开始大力扩军,甲士也不会超过二万人,人丁虽然众多,但不经长期的训练,根本无法与卢龙人对阵。卢龙人视战斗为家常便饭,甚至以战斗为生,而成德人,更喜欢种地,经商,生产。”李泽分析道:“张仲武拥有大量的骑兵,其机动作战能力之强,不管是高帅还是我们成德,都是极为头痛的。高帅的代州之败,便是被张仲武的大量骑兵渗透,切断,孤立,然后攻克的。庆幸的是,张仲武先将目标对准了高帅而不是我们成德,否则现在成德早就不复存在了。”
  李忻动容道:“张仲武这一次吃了这个亏,必然会调整战略。”
  “当然,柿子捡软的捏嘛!相比起高帅,我自然是哪个更容易对付的了。但想要如此大规模地调整战略方向,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如果换成其它节度使坐镇河东,张仲武或者会肆无忌惮地这么做,但高骈却不会让他那么如愿,张仲武需要考虑这样做的代价。”李泽道:“所以殿下,其实我们的时间并不多。我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集结三镇的力量,组织起一支能够与张仲武相抗衡,至少能与他相持而不致于太快失败的军队,才能看到未来的希望。”
  “你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做到这一点?”
  “殿下,组建起一支能够与其相持的军队,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这一年,我会过得非常辛苦,一年之后,我便能适时发动反击,二到三年之后,我相信我能够发动反攻,至于什么时候彻底击败张仲武,这个我的确不能给殿下一个准信。战无常态,谁也说不准战争最终的结果。”
  李忻缓缓点头:“李帅说得很中恳,我听来心里却是更有把握了一些。李帅虽然没有直说,但我还是从你的话里,听到了必胜的信念。”
  “必胜的信念我自然是有的,这不是因为自信,自大或者是自恋,而是基于实际。”李泽笑道:“其实最关键的就是第一年,只要我挡住了第一年,那么形式便会好起来,时间越长,便会对我们愈有利。”
  “为什么这么说?”李忻感兴趣地问道。
  “殿下也应当知道,战争,只不过是最后达到目的手段而已,但战争的胜负,却远远不是战斗所能决定的。张仲武治理卢龙多年,的确打造了一支强悍的军队,但卢龙九州,却仍然穷困不已,大量财富集中在了以张仲武为代表的豪门,豪强,大地主之手。这一点,我打下瀛州之后,这一映象便更为清晰了。我招降了一支契丹部族,他们为张仲武作战,但他们连温饱都无法解决。”
  “民生!”李忻道。
  “不错,在这一点上,我自信要比张仲武要强得多,我不但能组建起一支强大的军队,我更能让我治下的子民,至少过上温饱的日子,抢劫杀戮征服,只会起到破坏的作用,或者会逞一时之强,但却不能长久。换一句话说,张仲武如果一直打胜仗,他的士气会愈来愈高昂,他会用征服的地域来弥补他在经济之上的不足,用抢劫让他的军队更加强大。但只要他吃上一次大大的败仗,他的基础就会动遥。他的力量建立在沙砾之上,而我,却会先打牢地基,纵然遇上地震也会摇摇晃晃,但却不会倒塌。”
  “先顶住他的三板斧,然后与他进入相持阶段,最后,我会用钱砸死他。”
  “用钱砸死他?”李忻听着这话,有些想笑,但着实又笑不出来。
  “是,就是用钱砸死他。”李泽笑道:“张仲武想面北朝南,他的那些文官武将想成为开国功臣,但那些最底层的士兵呢,那些普通的百姓呢?他们的梦想,恐怕是想吃顿饱饭吧!一旦他们发现张仲武不能给他们这些的时候,张仲武还能挺多久?”
  “李帅的计划是好的,但有一点,却不得不考虑!”李忻说完了这一句话,却停顿了下来,脸上露出了为难之色。
  “殿下是担心其它节镇吧?”李泽问道。
  李忻有些难为情,但还是点了点头。
  “这一次你也看到了,不少人都在蠢蠢欲动啊!”李忻叹了一口气:“不管是东都是神策军也好,还是长安的禁军也吧,守成有余,进取不足,甚至更加不堪,一旦有事,便极易形势崩坏啊!所以我们希望能尽快地平定卢龙叛乱,然后有李帅与高帅坐镇威慑,朝廷便可以从容不迫地收拾河山啊!”
  “欲速则不达!”对于这个问题,李泽也是爱莫能助:“殿下,我能体会您的担心,同样的我也担忧,但在对付卢龙张仲武的事情之上,是万万急不得的。一旦因为心急而坏了大事,那都用不着其它节镇出事,张仲武就要席卷北地,带甲南来了。只要朝廷能稳守住洛阳,长安两地不失,那么一切便都不是大事,三五年过后,一切便会好转过来。”
  “三五年?”李忻仰天长叹。
  “我观殿下所率神策军还是进退有度,颇有精兵之气象,洛阳周边,险关林立,为何殿下如此担心?”李泽问道。
  李忻苦笑一声:“今日我的长史没有来,你知道他在做什么吗?他在清查洛阳奸细,以前没有找到突破口,这一次终于拿到了一个重要人物,但不查则已,一查之下,触目惊心。”
  “该死的人,就不能留下了。”李泽狠声道。
  “可有些人是杀不得的。”李忻无奈地摇头。“人心已散啊。此时,我们急需要有一个振奋人心,能大涨朝廷威风的大胜来稳定局面。否则,从头收拾旧河山,又从何说起来啊?”
  李泽亦是摇头,“殿下,只能战战兢兢,共渡危难了,所以我需要尽快地回去,尽快地让一切走向正轨,每一天对我们来说,都是宝贵的。”
第二百八十六章:等待机会的到来
  朝廷希望速胜,用迅速平息北方张仲武的叛乱,来向天下节度表明,朝廷仍然拥有着极强大的力量可以镇压一切心怀不轨者。张仲武之强,在此时的天下节度之中,仍然是排名居首,连他都被镇压,其它人不免要心下惴惴一番,想一想自己如果学习张仲武,会有什么样的下场?
  李泽显然不是这么想的。
  如果他与高骈联手,迅速地将张仲武击败了,那天下所有的节镇胆寒之下,必然缩手缩脚,心底里萌生的那么一点点小草,肯定也会迅速地枯萎,他们肯定要继续观望,缩在自己的节镇里,一边对朝廷名义上称臣,一边努力地恐固自己的势力。
  这对李泽有好处吗?
  当然没有。如此一来,他在扑灭张仲武之后,又有什么理由插手天下局势呢?学习其它人,老实当节镇,做土皇帝?
  只有天下时局纷乱,他才有上下其手的机会。他才能在扑灭张仲武之后,大举南下,用冠冕堂皇的理由插手天下。
  北地的局势,其实现在已经勉力稳定了下来。李泽在易州,定州,瀛州等地驻扎重兵,虽然进攻实力不足,但防守却是绰绰有余。马上到来的春耕,又会帮他赢取更多的时间。不管是那个节镇,春耕,都是不敢稍有马虎的,等到春耕结束了,一年之中最为困难的时刻便又要来临了。
  大家都缺粮。
  当然,这个时候也是万物疯长的季节,还是能找到不少吃的东西的,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野菜糊糊便可以渡命,但对于军队来说,这自然是不行的。
  卢龙人的情况更为恶劣。
  因为河东,成德对他们的封锁,使得他们没有渠道向外购粮,这便使得张仲武即便想发动大规模的进攻,也会因为经济条件的限制而不得不偃旗息鼓。
  想要进攻?
  等秋收之后吧!
  有了一年的缓冲时间,李泽能做太多的事情了。
  事实是这个事实,但在李忻面前,李泽自然是不会这么跟他分析。在他的嘴里,张仲武无比强大,现在压得他喘不过气来,先前虽然小胜,只不过是张仲武瞧不起他而已,现在张仲武将目光对准了他,他准备夹起尾巴好好做人了。至少要养精蓄锐一段时间,以便做好与对方大战的准备。
  除了这些,李泽还毫不犹豫地将一口黑锅扣在了朝廷身上。
  瞧瞧吧,如果你们不出什么幺蛾子,直接让我合镇,此时的我,就正在扩军备战,准备对张仲武的战争了,可是你们非要我来长安一趟,非要我将老母妻子送到长安来当人质,这不仅是不相信我,还耽误了大把的时间啊!
  耽搁时间的责任谁来背?
  自然是朝廷了哦。
  所以你们想要速胜,暂时是不可能了,只要等我回到了成德,完成了合镇,整顿了兵马,集结了力量,才能徐徐图之。
  至于这个时间需要多长?当然是见仁见智了。
  或者很快,或者很慢。
  一切都要视时局而定。
  福王李忻无话可说。
  他如此精明能干的人,如何会听不出李忻话里话外的意思,可是站在朝廷的角度之上,又能怎么做呢?已经出了一个张仲武的卢龙了,如果再出现一个过于强悍的成德,那该怎么是好?没有必要的控制手段,朝廷如何能放心得下再出现一个超级节镇呢?
  有得必有失。
  现在唯一能做的,也正如李泽向他建议的那样,扎紧篱笆,守好这剩下的为数不多的家当,等到高骈和李泽将张仲武扑灭之后,再议其他。
  只要高骈与李泽这两位大节镇对朝廷忠心耿耿,那么一切便都好办了。高骈的忠诚,已经经历了时间的检验,而李泽这一次听话的送母亲,妻子到长安,也表明了其对朝廷的忠贞了。那么接下来,朝廷自然要给予相应的回报,不遗余力的支持,让他们能心无旁骛的替朝廷效力。
  在内心深处,李忻其实已经认可了李泽,而事实上,在当下的形式面前,他以及他身后的朝廷,也并没有多少选择的余地。用公孙长明的话来说,朝廷要求李泽将老母妻子送到长安,更是在黔驴技穷,无法可施的情况之下所能使用的最后的手段了。
  这样的要求,其实已经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朝廷的无力。
  双方的谈话,在一片友好的气氛之中进行,当大的方面达成协议之后,其它的细枝末节,却显得并不重要了,更像是一种锦上添花。对于李泽提出要在洛阳做一些生意,好使自己妻子老母在长安的时候能过得更宽裕一些的要求,李忻大手一挥,直接让李泽的人自己去洛阳南市挑选最好的铺面,不管那家铺面是谁的,接下来都会变成李忻的。而想要做什么,只需李泽开口,哪怕就是那些朝廷管控的物资都是没有问题的。
  在这个时代,商人的背后,如果没有强悍的势力,那就只能小打小闹,混一个肚儿圆衣无无忧罢了,真想赚大钱,那就必须背靠权贵人物才有可能。李泽一方节镇,千牛卫大将军,旗面是够硬了,但在洛阳和长安,却是有些鞭长莫及,如果得不到李忻的支持的话,只怕也会举步维艰。
  洛阳,乃是天下商品集散地,更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在这里扎下根来,对于李泽自然是极其重要的。至于做什么,李泽倒并不太看重,站在他这个地位之上,只要得到了李忻的支持之后,哪怕就是在洛阳卖土,也照样能赚到钱的。
  大致的框架敲定了,福王李忻的任务也就算完成了。剩下的许多细节,就要交给朝堂上的那些大人物来衡量了。今日他与李泽的谈话,也将原封不动地以奏折的形式出现在皇帝的案头之上。
  而一切都尘埃落定的时候,也已经到了饷午时分,李忻也是大开宴席,以为李泽接风洗尘。与上午的秘密会谈只不过三五人参与不同,宴席之上,洛阳五品以上的文武官员,却是尽皆出度,便连一直忙于清查内部的东都防御使府长史裴矩,也急匆匆地赶来出度了。
  李忻一一介绍这些实权人物与李泽认识。李泽自然也会借着这个机会细细地观察一番这些人物,裴矩神色疲惫,眼袋明显,眼中红丝密布,显然这一次因为对手露出马脚而抓出来的这一根线,牵出来的人手,着实不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4/98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