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唐(校对)第15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1/984

  当下也不废话,拨转马头,带着自己麾下三千契丹骑兵向着易水上游方向疾驰而去。
  看着易水河畔的激战,邓景山心中一时难以决择。
  成德军此时已经完全落在了下风,如果自己将兵力全部压上去,能不能在短时间内获得胜利,彻底击溃尤勇呢?
  如果能,那么在击败尤勇之后,自己与王沣的联军便能回过身来,重振旗鼓与有可能出现的敌人援军作战,虽然胜负难料,但总是还有一搏的机会。
  如果不能迅速击败眼前的敌人,那后果就很严重了。被敌人前后夹击的后果,不用想也知道。
  耶律元三千骑兵的迅速离去,在战场之上还是引起了一定的反应,振武军是很疑惑,但成德军的反应,却让邓景山在顷刻之间便下了决定。
  因为成德军的士气骤然便拔高了好几个档次,他们甚至在局部形成了逆势冲锋,将振武军杀得节节倒退。
  果然是有援军。邓景山此刻已经完全明白过来了,自己派耶律元离去,使得成德人认为自己的援军已经到了,所以士气大涨。
  而这一刻,他也想明白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成德人的援军是从哪里来的?
  如果尤勇还有援军的话,那就只能说明,镇州之事败露而且失败了。否则已经掌握了大权的李安民或者苏宁是绝不可能派出一支援军来的。
  “传令下去,准备撤退!”他低声对身边的亲卫将领道。
  “刺史,要通知振武所部吗?”亲卫将领也是压低声音问道。
  邓景山缓缓摇头:“死道友不死贫道。我们麻烦大了,如果成德那边真有援军来,就只能说明这一仗我们要一败涂地了,有他在我们身前挡一挡,我们能更加从容的撤离。”
  “刺史,我们往哪里退?”
  “去幽州!”邓景山道:“易州距离幽州不到三百里,幽州是我卢龙重地,现在节帅大军正在河东方向之上,一旦成德占领了易州之后大举向幽州进军,威胁到幽州的话,那河东前线必然震怖,进而影响到节帅与高骈的争斗,我们退向幽州边境驻守。”
  “明白了。”
  王沣将成德人突然的反扑看成了回光返照,临死之前的最后困兽犹斗,这更加让他意气风发,大手一挥,亲自带着最后的预备部队加入到了战场之中。
  增厚的兵力将尤勇的反扑再一次打了回去,成德军现在只能坚守河堤最后一道防线了。胜利在望的王沣不断地摧促着军兵向着成德军发起一波又一波狂涛汹浪的攻击。
  易水上游,一骑飞奔而来。
  然后,邓景山率领的卢龙军,没有任何预兆地转身便走。
  尤勇站在河堤之上,看到邓景山所部突然撤军,不由放声大笑,他的援军终于到了。提起他的斩马刀,翻身跃上身边的战马,尤勇振臂高呼:“援军已至,全线反攻。”
  河堤之上,战鼓齐擂,尤勇一马当先,带着他一直没有动用的亲卫们,冲了下来。
  邓景山的不告而走,让王沣目瞪口呆。可是此时的他,所有的军队都与尤勇的部队纠缠在一起,想走,哪有这么容易?
  士气,就在这么短短的一瞬间便反转过来。
  邓景山不得不走。
  耶律元派回来的信使告知他,来援的成德军不下两万,光是骑兵便超过三千,而在对方阵营之中,他们赫然看到了梁晗的旗帜,文福的旗帜,主将更是王思礼。
  王思礼是镇州别驾,早先苏宁信誓旦旦说此人已经与他联手,但现在却成了他们的摧命符。梁晗统带着李安国的亲兵营,文福亦是李安国麾下亲信将领。这几个人出现在这里,只能说明一件事。
  镇州之谋,完全失败,李安民也好,苏宁也好,费仲也好,全都出事了。
  邓景山此刻不走,还等何时?被成德人包饺子吗?
  王思礼指挥着大军直扑战场,对于耶律元的三千契丹骑兵,他派出了梁晗带领骑兵前去迎击。
  耶律元哪里有什么战斗之意,与梁晗边战边走,拖着他往着涞水县方向奔去。
  邓景山虽然让他出死力掩护,但他也不是傻子,不可能把所有部众全都葬送在这里。
  这一次,镇州李安国麾下兵马,当真是倾巢而出了。
  王思礼没有理会逃跑的邓景山,大军压上,直接将王沣所部包围在了易水河畔。
  黑夜落下帷幕的时候,易水河畔的战斗也戛然而止。
  王温舒带着他的王氏亲兵,奋勇向前,笔直地冲向了王沣的中军大旗,这位昔日别人眼中的废人,如今在战场之上却犹如神助一般,神鬼辟易,居然让他一路杀到了王沣的跟前。随着大刀落下,王沣人头落地,中军大旗接着便被砍倒。
  王沣亡,大旗倒。振武的抵抗意志瞬间瓦解,便连王沣的亲卫在这一刻,也完全绝望了。
  剩下的振武军放下武器投降了。
  尤勇付出了伤亡近五千人的代价,终于一鼓聚歼了振武军主力,阵斩王沣。
  尤勇所部就地修整,而王思礼所部却是没有停留,从易水河畔掉头猛扑向易州州治所在易县。
  卢龙将领邓景山异常机警,他根本就没有想往易县撤,也没有想往定州去,既然费军师的计谋已经失败,但不管是易州,还是定州,都将不在是安身之地。他直接奔向了幽州。
  十一月中的时候,成德军由王思礼和尤勇的联军,克易县,彻底占领了易州,紧接着王思礼,尤勇,李波三军合一,杀向定州,与正攻打定州的李涛会师,包围定州城。
  十天之后,定州投降。
  至此,振武节度全线败亡。被成德整体吞并。
  但卢龙人的恶梦并没有结束,因为在瀛州,石毅也遇到了巨大的麻烦。成德翼州李泽亲率三千余骑兵直接插到了石毅身后,与柳成林联合将石毅困在了章武,深州兵马也在杜腾与胡十二的带领之下急速赶至。
  卢龙张仲武在丢掉了定州与易州之后,眼见着瀛州也将不保了。
第二百三十七章:目标,瀛州
  春日里曾经郁郁葱葱,更兼被无数桃花覆盖着的长长的丘岭,到了现在这个季节,却是繁花尽逝,绿叶不存。只余了那些遒劲苍凉的光秃秃的枝条,顽强地伸向天空,似乎在向着即将到来的冬日展示着他们绝不屈服的雄心壮志。桃树长得太密,以至于这些枝条在很多地方甚至彼此纠缠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或者,这也是他们自我生存的一种模式,北地的冬天,那是真冷。单个的个体难以与天抗衡,大家便抱团取暖,共抗严寒。
  李泽此刻便行走在这片桃林之中,身边,仅仅跟着李泌一人而已。
  李澈便死在这片桃林之中。
  李泽停在一株桃树之下,那上面,数枚孔洞的伤痕虽然过了近一年时光,却仍然清晰可辩,伏击应当就是发生在这一片区域了。
  李泽有些伤感。
  这倒不是他惺惺作态,只是心有戚戚焉。他一点儿也不后悔当初这么做了。两人虽然说起来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但只怕情感比起陌生人都还不如,这种你死我活的斗争,必然使得两个人中,只能有一个活下来。
  哪怕是有些敌人,还有讲和的可能,还有机会找到共同的利益而在一定的时间内携手并进,唯独他与李澈,断然难以共存于一片青天之下。
  既然这样,只能请他去死一死了。
  走到半截树桩之前,李泽坐了下来。石壮跟他详细地讲过那一战的所有经过,这株桃树,只怕便是当初李澈追击陈长平时的那惊天一惊,一槊之下,一株碗口粗细的桃树瞬间崩裂。自己这位从来没有谋过面的兄长,倒真称得上一位勇冠三军的武将。
  他招招手,李泌走上前去,将随身携带的食盒放在李泽面前,半蹲着打开盖子,从里面拿出几样菜肴,一壶酒,两个酒杯。
  李泽将两个杯子倒满,自己拿起一杯,对着空无一人的桃林,有些憾然地道:“真是可惜,你我两人,只能有一人存活,这杯酒,便敬你吧!来生托胎一个好人家,平平安安过一生。”
  将酒杯举过头顶,缓缓倾洒下来。
  凝立半晌,李泽袍袖一挥,大步向着外面走去。李泌看了一眼地上的食盒,赶紧跟了上去。
  风骤起,在林间带起呜呜的鸣叫之声,李泌觉得脸上微凉,抬头看天,更多的雨点却在这一刻落了下来。
  下雨了。
  走出桃林,两千余骑兵默默地守候在外面。打头一人,正是闵柔。别人不知道李澈死在这里,他却是晓得的,他更晓得李澈之死里头有太多不能为外人道的秘密,此刻看着李泽,他脸上的表情是极其复杂的。
  李泽翻身跃上战马,马鞭指向瀛州城方向,厉声喝道:“出发!”
  两千骑兵,在小雨之中,风一般地向着瀛州城方向冲去。黑色的披风内衬却是红色,此刻骑兵全力奔驰,黑红两色在天地之间翻飞着犹如巨浪,渐渐远去。
  瀛州刺史石毅被困在了章武。
  他兵进章武,目的是想牵制住柳成林,不让柳成林有机会南下沧州去帮助李泽作战,两军对峙月余,随着李泽大军节节胜利,柳成林也似乎是深受鼓舞,悍然向他出兵。石毅虽然有些意外,倒也不惧,两人在章武连斗了数场,石毅都是小胜。
  柳成林在战场之上的嗅觉的确很敏锐,只要发现有丝毫不对,立即便缩起了脑袋,倒是让石毅无可奈何。但只要石毅一有退意,柳成林便又像闻到了腥味儿的猫一般凑了上来。这就很有些让人讨厌了,打,打不死,甩,甩不脱。
  最后石毅终于愤怒了,带着瀛州军径直向着景州主动发起了进攻。
  柳成林立即便缩了回去,凭借着坚城与石毅再次形成对垒之势。
  双方情报的不对等性,终于让石毅吃了大苦头。
  李泽的骑兵遮蔽了战场,沧州之战早已结束,但他却仍浑然不知,镇州事败,他也被蒙在了鼓里,只到李泽率领的一支两千余人的骑兵骤然出现在了他的侧翼,他才发觉大事不妙。
  但他也只来得及跑到章武,便被李泽的骑兵给堵住了。就为了这一点小小的目标,他还丢了一支部队给柳成林以换取他的平安撤退。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在他被堵到章武的第三天,自深州方向,又涌来了数千甲士,一万府兵,彻底将他的后路给封得死死的了。
  小小的章武城,被深州,景州两路兵马给围得铁桶一般。这一次可不是李澈率大军围困瀛州城的时候了,那时候的石毅成竹在胸,一切尽在掌握之中,而现在,他是真正的面临绝境了。
  “天道循环,报应不爽啊!”站在章武城头,征战了一辈子的石毅,倒没有多少害怕之色,只有无尽的感慨。
  “成德李安国,李泽父子,当真是了不起啊。”
  事到如今,石毅当然也明白,横海节度使完蛋了,而卢龙费尽必力策反了苏宁,说服了李安民的覆灭成德的计划,当然也黄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1/98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