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唐(校对)第14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8/984

  无奈坐下的白明理心中忐忑不安,作为大功臣的他,本来应当是兴高彩烈张开双臂来接受自己的赏赐的,但往这里一坐,被下面那些盔甲锃亮的将领们一围观,他顿时有一种被扒光了衣服的感觉。
  朱寿已经死了。他逃得再快,也没有成德狼骑快。逃离沧县不到二十里,他便被闵柔追上,看在他曾是一地节帅的份上,闵柔留了他一个全尸。
  “公子,朱寿已然伏诛,其成年的长子与次子也在战斗之中被击毙,现在其留在城中的家眷以及一些年幼的子女,该如何处置呢?”曹信拱手问道。
  李泽笑着转身看向白明理:“白公,你说这些该如何处置呢?”
  白明理有些懵,看着李泽,沉转了好一会儿才咬牙道:“朱贼余孽,自然该斩尽杀绝,不留后患。”
  “这样啊!”李泽身子往后一靠,悲天悯人地道:“这里头,还有几岁的娃娃呢,有几个是朱寿的孙子吧?还在襁褓之中呢,杀之,我不忍为。”
  说到这里,他一挺身子,对曹信道:“曹公,这些妇孺幼子,问问他们自己可有去处,如有,赠一些盘缠路费,由着他们去吧,任何人不得阻拦,为难。”
  “公子仁心。”曹信道:“属下明白了。”
  白明理脸色微变,赶紧低下了头去,自己的第一个建议就被这样毫不留情地驳了回来,心中不免有些胆寒,小公子这是在试探自己吗?
  “第二桩事,便是横海节度使的官员以及沧县治下的官员,现在基本都已经扣押在外面了,这些人的处置,也请公子示下。”曹信接着道。
  李泽再一次把目光看向了白明理。
  白明理心头一慌,不安的感觉再次浮上心头。
  果不其然,李泽又开口了:“这些人都是沧县官员,白老先生对他们甚是了解熟悉,我们反而是不太清楚了,这件事情,便交给白老先生来做吧,是杀是罚,是驱逐还是留用,便由白老先生一言而决好了。”
  不等白明理推托,曹信已是拍手大赞:“如此甚好,我正自为难呢。又怕冤枉了好人,又担心放纵了坏人,偏生我们又有没有太多的时间耽搁,必须速战速决,如有白老先生断案,那自然是又快又准确。来人,将那些犯人,十个一批地牵到堂上来。”
  看到那些被押上堂来的原横海官员,白明理心头一片冰凉,这些人也基本上都是本地人啊!要说李泽不清楚这些人的事情,白明理还真不相信,义兴堂这些年来与这些人打得交道可不少呢!
  之所以这么做,只不过是打压自己的手段而已。而且看起来还是对自己无比的赏识,给了自己生杀予夺的大权。
  但这权利,可真是蜇手的。
  李泽的大案之前摆上了一张小桌子,无奈的白明理充当了临时的判官。身后的李泽哗哗地翻着卷宗,白明理甚至觉得李泽正在看的就是这些人的详细卷宗。自己真要来个胡乱判案,现在李泽不会把自己怎么样,但以后,可就难说了。
  一咬牙,一横心,如今还有别的什么法子吗?左右人是要得罪的,那还不如就按着真凭实据,实打实的来当一回青天大老爷。
  哪怕自己会因此臭了名声,哪怕因此自己的很多关系将就此终结,也是顾不得了。成德的这位小公子心性厉害之极,既然存了要收拾一下自己的心思,那自己最好还时老老实实的。
  作为经年老吏的白明理,对于法条那是烂熟于胸,而作为沧县的地头蛇,对于所有人的隐私以及不法事,更是了如指掌,由这样的人来断案,当真是指哪打哪,决不放空枪。有的罪大恶极被拖下去当庭斩首,有的清清白白被当场开释,更多的却是那种灰不溜秋的,你说他黑,算不上,你说他白,但身上却又沾染上了污垢,这些人,白明理却是采取了各种不同的惩罚,肉刑及罚金并举。
  一连串的审讯看得堂中武将们眼花缭乱,无不暗叹这白明理当真是一个人才。
  最后一个人被带下去后,白明理也是脸色苍白如同生了一场大病一般站起身来向李泽鞠了一躬,“不知公子还觉得哪里不妥?”
  “没有,没有,白老先生处理得极好,这要是我们来一个个的审的话,也不知猴年马月才能弄完。”李泽大笑:“曹公,这些当庭开释的清白官员,当可以重用,那些有罪但却还不太严重的,可以有选择的用上一用,咱们也要给他们立功赎罪的机会嘛。”
  曹信微笑点头。
  “白老先生,看你审案子的利落劲儿,当真是一个干才,曹公,前些日子,你不是跟我说你翼州缺一个通判吗,我看这位子非白老先生莫属,曹公觉得白老先生如何?”李泽笑得跟朵花儿一般。
  “求之不得,就是不知白老先生愿不愿意屈就?”曹信笑看着白明理。
  白明理能有什么意见?
  经过前面一摊子事,他已经明白了李泽的意思了,不跟着李泽的意思走,朱寿的下场便摆在哪里呢!
  “多谢公子提拔,只是小老儿还没有当过官,就怕有负公子厚爱。”白明理躬身道。
  “你比大部分官儿都要强多了。只要想做好,就一定能做好的。”李泽幽幽地道:“去了景州,只要实心任事,曹公这样的人,是绝对不会亏待你的。”
  “是!”
  “白求仁我很喜欢他,就留他在我身边作一个亲卫义从吧,等到历练一段时间才放出来奔一个好前程。你与长子都离开了沧县,就让次子白求义在沧县看顾家人,照料庭院吧。”李泽接着道。
  “多谢公子看重!”白明理深深的弯下腰去。李泽的这番操作,让他说不出任何话来,在外人看来,他白氏一家,可都是得到了李泽的重用,他更是从一介草民,一个曾经的小吏,一跃而成为了一州的通判,那可是一州之地的重要人物,那可是李泽起家的大本营,他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吗?
  也只有白明理自己,却知道自己失去的会是什么!
  李泽当然不会在乎白明理的想法。有功当酬,自己已经酬了,但以后要是有了罪,那自然也是要罚的。
  此刻的他,正站在朱寿的私人库房里,笑得无比开心。
  他懒得去公库,那里面的所有,绝对比不上这些节度使们的私人库房。
第二百三十三章:新的人事任命
  拿下沧州之后的李泽忙成了狗。
  军队经历了连续一个月的高强度行军和作战之后,已经急需要休息以及重新整编,李泽只给了他们十天时间,因为接下来他的军队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特别是骑兵,更是只有五天的休息时间之后便要重新启程。
  候震被李泽紧急征召到了沧州,这位五十出头的老人家骑着快马一路颠簸而来,一身骨头架子险些便给颠散了,见到了李泽的时候,脸色灰败,颓废之极。
  “候公辛苦了。”李泽也不客气,挥挥手便让李泌端上了一杯参汤。
  参汤下肚之后,候震的脸色才终于有了几分红润。
  “紧急召你过来,是沧州需要你。”李泽开门见山地道:“我准备让你担任沧州刺史,你觉得如何?”
  候震啊了一声,张大了嘴巴,一时竟是说不出话来。
  大半年之前,他还是被李泽劫持威胁而不得不迁移的鱼肉,但去了武邑之后,先是担任了县令,而现在,武邑县令这个位子还没有坐热乎呢,却又被任命为沧州刺史了。
  “公子,这,这太突然了,属下怕做不好。”候震讷讷地道。能当官自然是好的,但在武邑当了这么久的县令之后,候震也很清楚,在这位小公子麾下当官,那是真的不容易的。
  “沧州需要稳定。”李泽挥手打断了候震的话:“沧州下属的县治,绝大部分都是传檄而定,那些官员,也是绝大部分都要留用的。候公你原本就是德州大家,在横海也是有名有姓的人物,由你来担任沧州刺史,可以稳定沧州人心,特别是那些各地官员以及豪强地主的心。只有稳定下来了,我们才好继续做别的事情。”
  候震连连点头,敢情并不是因为自己本事大,而是自己的身份现在正好被公子需要而已。
  “你在武邑任县令半年之久,对于我们的各项政策已经是相当熟悉了,如何做这个刺史,你自己心中自然是有数的。”李泽接着道。
  “公子,沧州新平,武邑所施政策,如果立即在沧州实施,只怕会引起动荡。”候震有些担忧地道。
  “我知道。”李泽点头道:“现在我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所以我们在武邑那些政策,暂时不会在沧州推行,你唯一要做的事情,便是在我们离开的日子里,保持沧州的稳定就好,等到我办完了成德的大事,那时候,再来推行也不迟。”
  “是,公子,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事情就好办得多了。”候震这才放松下来。
  “陈长安任沧州别驾,我会留下五百甲士,二千府兵驻扎沧州。”李泽转头看向另一边肃立的一员武将陈长安,他是陈长平的二弟。
  这个当初在横海治下活不下去铤而走险的草寇,当初怎么也不会想到,就是一个逃往武邑的行动,让他在短短的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完成了从土匪到官员的巨大身份转变,而且这个官员还不是一般的小官,而是一州之别驾。
  作为最早加入李泽集团的外面人,他深知李泽集团的政治构架。他这个别驾,可不是唯刺史之命是从的别驾,而是可以与刺史分庭抗礼的一州巨头之一。
  刺史,长史,别驾,是李泽构想中的治理一州之地的三驾马车。刺史虽然统掌大局,但长史与别驾却能对其形成有效的制衡,刺史更是不能对军权有染指之意。
  “遵命!”红光满面的陈长安声音洪亮地抱拳领命,于他而言,这可真是衣锦还乡了。
  “吴进。”李泽看向另一个青袍书生。
  “属下在!”吴进向前一步,一丝不苟地向李泽行礼:“社长有何吩咐?”
  李泽微笑地看着吴进,这人是一个秀才,却是一个非典型秀才。本来家境尚可,家里供他读书一直考到了秀才,但是一场剧变,让他从一个小康之家,沦为了赤贫之士,从此不得不放下书本,辛苦躬耕为生以此奉养躺在床上的父母。
  义兴社的兴起,让他看到了希望,他是第一批加入义兴社的人,更重要的是,他是一个秀才,就更得到了杨开的看重。他也是第一批拿到义兴社铜牌的人,现在是义兴社的讲师之一。曹璋现在负责义兴社理论的整理成形并且对那些豪门世家的子弟宣讲,而吴进,针对的却是普通百姓。
  他的工作,成就斐然。
  “从今天开始,你就是沧州的长史了。”李泽道:“你是我义兴社培养出来的第一批人才,在长史位置之上,不但要协助刺史做好沧州民政,更要让义兴社在沧州落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属下必不负社长所托!”吴进干脆地拱手领命。
  “很好。”李泽看向候震:“候刺史,这样沧州的核心班子就算是搭起来了。以后你们三人戮力同心,好好地将沧州经营好。”
  候震,吴进,陈长安三人彼此抱拳一揖到地。
  “好了,你们下去吧,相信你们现在一定有很多的事情要商量,很多的事情要做。”李泽笑道:“白明理还要在这里呆上几天,有什么疑惑难解的,不妨去问问他。这位地头蛇,沧州的事情,就没有他不清楚的。”
  打发走了这三人,李泌又走出小厅,请进来了另外几个。
  其中一个,却是战战兢兢从棣州一路赶过来的原棣州刺史杨卫。
  候希逸损兵折将,逃回棣州之后,生怕李泽穷追不舍,连新鲜到手的棣州也不要了,一路退回了平卢。而杨卫在李泽的劝降使者到后,犹豫再三,终于还是决定向李泽投降。
  “杨刺史。”看到杨卫,李泽却是亲热地从大案后面走了出来,携了杨卫的手,亲自为他拉过来一把椅子,扶着他坐下。
  杨卫哪里敢坐,屁股一沾凳子便又跳了起来,不安地道:“以前不知公子虎威,竟然妄想螳臂挡车,冒犯公子虎威,还望公子大人不记小人过。”
  “杨刺史说笑了,不过是朱寿相逼而已。如今我们可是一家人了。”李泽笑吟吟地道:“今后棣州还要仰仗杨刺史了。”
  “不敢,一定为公子马首是瞻,甘脑涂地在所不辞。”杨卫躬身道。
  “好,有你杨刺史这句话,我就放心了。”李泽大笑:“李浩,你过来。”
  李浩大步向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8/98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