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唐(校对)第11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3/984

  杀人莫过于诛心!
  但这一次,李安国只怕是既要杀人,还要诛心。
  公孙长明曾经以为李安国当真已经老了。
  或者这个人的心态当真老过,但应当是李澈死后,这个人便又再度活了过来。
  公孙长明也是最近才开始咂摸出味道来。
  以前的李安国,大概是认为自己可以老了。他精心培养的接班人李澈看起来一切都很优秀,足以担起守住成德的重任。所以他开始放权,开始不问政事,开始安心地享受。
  但现在,李澈死了。
  一位曾经叱咤风云的大人物,即便是在遭受了这样重大的打击之后,也不可能轻易地就这样倒下了,他不会甘心自己努力打拼下的这一份基业就这样烟消云散。
  因为他还有一个儿子。
  但这个儿子不同于李澈,不但从来不显于人面前,更是因为身上有着王氏的血脉而与自己几乎所有的部下都有着一层天然的隔阂。
  其它的部属还好说,但苏宁,却是必须解决的。
  但苏氏为了他李安国可谓是沤心沥血,如果就这样为了李泽便处置了苏宁,是会寒了所有人的心的。
  所以李安国便必须再昏庸下去,他必须表现出重情重义,必须表现出对于苏氏的永不放弃,然后努力地想要弥合苏氏与李泽之间的恩怨。
  想来李安国会做很多事情,而这些事情,都会在他的部下之中广为传播。
  但苏宁不会认可。
  苏宁会反抗。
  苏宁胳膊拧不过大腿,以他的那个暴脾气以及做事不考虑后果的性子,多半便会做出一些让成德所有人都无法接受的事情来,到了那个时候,一切顺理成章。
  李安国将挥泪斩马稷。
  李泽顺利上位,成德完成过渡。
  如果说李泽只是一个平庸的人,也许李安国还不会这么煞费苦心,但现在李泽表现出来的能力,已经远远地超出了李安国的想象。
  因李澈之死而造成的巨大的打击,会因为李泽的突然崛起而让他重新燃起希望。
  这才是公孙长明曾经认识的那个李安国。
  所谓关心则乱,公孙长明在想清楚了这里头所有的关节之后,也不禁感慨自己是真的老了。一位在乱世之中成长起来的节度使,在面临着视若生命般的权力,家族的存续和辉煌的时候,怎么可能就糊涂至此呢!
  所以苏宁出来了!
  所以苏宁重新掌权了。
  所以李安国看着苏宁在深州重新集结力量,拉帮结派而视若无睹。
  或者,在苏宁所依重的极其重要的人物当中,已经有人暗中投靠了李安国。黄尚?杜腾?抑或是那些曾经被尤勇收编了很长一段时间,最近才算重归苏宁麾下的那些亲兵甲士中的某一些人?
  总之现在公孙长明确认,李安国一定埋下了暗子。
  再联想到李泽的那枚暗子胡十二,公孙长明不禁乐出了声。
  这的确是两父子。
  不过只怕这两人苏宁这盘棋秤之上,在各下各的子,一个搞不好,说不定他们这两个一齐执黑的先手,会因为互相不了解情况而先斗起来也说不定。
  看来自己需要时时关注这里,并且在必要的时候,点醒这二人,让他们父子二人真正地联起手来把这盘棋下好了。
  “梁晗,咱们下盘棋吧!”公孙长明兴致勃勃地道。
  “你又想虐我了?”梁晗不满地道:“你年复一年的虐我,也不感到厌倦吗?有本事,你找曹信去。”
  “去就去,正好有事跟他谈一谈。”公孙长明大笑而去。
  费仲把苏宁放在他拜访的最后一位,在深州城内所有人看来,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如果他第一个去苏宁家里,指不定便会被一顿乱棒打将出来。
  即便是前面已经铺垫了良多,费仲踏进苏宁家的大厅的时候,还是苦笑了一声。因为大厅内没有一把椅子。便连苏宁自己也是站着的。
  大厅里当然是有椅子的,只不过因为他费仲要来,所以便收起来了。
  苏宁也不像其它人一样,身前常服迎接客人,而是顶盔带甲,全副武装,手扶横刀,杀气腾腾地站在大厅之中。
  苏宁当然不是想这样一刀斩了费仲,而是要以这种态度,告诉费仲,他与卢龙的誓不两立。
  不摆椅子,更是告诉费仲,你来了,进门了,我见你了,我已经尽到了地主之谊,那么就可以滚蛋了,下次就在战场之上见吧!
  既然苏宁摆开了场面,费仲自然也不想自取其辱说一些门面话了,跨进大门,向苏宁拱了拱手,便开门见山地道:“李澈不是我们杀的。”
  苏宁脸上的肌肉跳动了几下,脸上怒意更盛。
  “这有什么区别吗?”
  费仲点了点头:“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这样的仇恨,我们卢龙自然得接下,也不能不接下。但我们也不是傻瓜,黑锅我们可以背,但却不能背得不明不白。”
  “你这是什么意思?”听着费仲话里有话,苏宁不由眯起了眼睛。
  “这一次对成德的整个战略是我制定的。”费仲坦然道:“我们要歼灭成德主力,但我们并不想杀死李澈,因为一个活着的李澈对我们用处太大了。我相信,当我押着李澈抵达深州城下的时候,你苏宁决不会像曹信那样,下令万箭齐射将自己的亲外甥给当场射死。一个活着的李澈,能让我们接下来对成德不战而胜。”
  苏宁无法回答这个问题,扪心自问,如果李澈像王明仁那样被押到城下,只怕他苏宁当真是无法像曹信那样果决的,即便是李安国,也不可能如此做。
  “我们安排好了李澈的突围之路,而在整个战事的进程当中,李澈也的确按着我们的设想这样做了,王明仁,李波率部强突掩护,他自己则往章武柳成林方向逃跑,事实上,他也的确逃出去了,但很不幸,他还是死了。不是我们杀的,我们的人赶到的时候,李澈和他的护卫已经变成了死人。”费仲叹道:“我也是不得其解,起初我以为是柳成林下的手,但后来的调查,也证明了这件事情不是柳成林做的。”
  “事到如今,你如此胡言乱语,推卸责任,又有什么意思?”苏宁讥讽道。
  “的确没有意思,不管怎么说,李澈之死这口锅,我们卢龙是肯定要背的。”费仲一摊手:“但我还是要将这里头的事情给你说给明白,信与不信,那是你自己的事情,苏刺史,我们不想被人当成傻子,我想,你也不想被别人玩弄于鼓掌之上吧?”
  苏宁冷哼了一声。
  “最终我们确认,当时在战场之外,还存在着另外一股力量,我们不知道他们来自何方,也不知道他们是何目的,但正是他们,杀死了李澈。”费仲道:“这些人中,有一个战斗力相当强悍的高手,或者还不止一个,另外,有一个极其厉害的神箭手,我们卢龙与善骑射的契丹人打了这么多年,也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厉害的箭手。李澈的护卫,大部分死于这名箭手的羽箭之下,一箭射出,破甲毙命,让人叹为观之。李澈被人一刀破甲,一刀刺喉而亡,干净利落,连他胯下的战马也是四蹄折断,李澈之武勇,我们都是清楚的,能轻易这样杀死李澈的人物,在北地并不多。屈指可数,可这些人,当时都不在场。”
  苏宁神色骤然凝重起来。
  “这些人事情做得很干净,连羽箭都带走了,但是他们还是忘了一件事,就是那些死去的甲士身上的伤痕,苏刺史,射死那些甲士的箭,不是我们大唐军队惯用的扁平箭头,而是极其少见的三棱箭头。这也是我们得到的唯一一个有用的线索。”
  说到这里,费仲双手一拱,道:“言尽于此,还是那句话,我们卢龙从来不想逃避责任,李澈死了这件事情,明面之上也必须算在我们卢龙人的身上。但是私下里,我们却不想吞下这口怨气,我们会接着查下去,我想苏刺史,也必然想查一个水落石出。来人!”
  一名随从提了一个包袱进来,放在地上。
  费仲打开这个包袱,里面有两副成德甲士的盔甲,其中一件胸前一个破口格外引人注目,整件甲衣上,就这么一个破口,而另外一件甲衣,却是被从中一剖为二,破口的周围,还有着暗黑色的血迹。这件甲衣的式样却是与众不同,苏宁一眼便看出,这是李澈的凯甲。
  “这是其中一名甲士被羽箭射中的胸甲,一箭毙命!另外一件便是李澈的甲衣了,苏刺史应当认得,现在我将他们送给苏刺史,或者于苏刺史有用。告辞了苏刺史。”
  费仲不待苏宁作答,转身大步离开了苏府,苏府之外,他的部属早就准备好了马车,待费仲出来上了车,便径直向着深州城外而去。
  费仲在苏府待了不到一盏茶的功夫便离去,这在许多人的意料之中,但几乎所有的人都想不到,就是这么短短的一点点时间,费仲已经做完了他想要做的事情。
  说起来,这一次他进深州城,真正想做的事情,还真就是这么一件,至于其它,便只能算是为完成这件事而做的一些掩饰和铺垫罢了。
  费仲离开深州城的时候,下雨了。
第一百八十二章:武邑特别行政区
  啪的一声,随着一枚白子落在棋秤之上,黑子的一条大龙顿时被屠杀。曹信哀叹一声,将手里的黑子投入到棋盒里,他的棋艺,本来不在公孙长明之下,但这一盘,却是被对方杀得一败涂地。如果将这一条被屠杀的大龙也捡走的话,那棋盘之上,当真是一片白茫茫的好干净。
  “战事已经基本结束,最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怎么心反而更乱了呢?”公孙长明将手里的白子随意地丢在棋盘之上,问道。
  “我该回去了。”曹信道:“回去事儿更多,更麻烦。”
  公孙长明点了点头,相对来说,打仗反而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了,而善后擦屁股,倒真是犹如一团乱麻,剪不断理还乱。
  “结束春耕之后,翼州本来是要推进水利工程方面的整治,除淤,固堤,疏浚,但这一场战争,把什么都弄乱了。眼看着这夏汛便要来了,接着又会是一个长时间的阴雨季节,翼州水系众多,一个不好,便要遭涝灾,真要遭了灾,今年的收成就成了大问题,那影响可就大了。”曹信皱眉道。
  “旬日之内,卢龙与振武就差不多要撤军了。其实现在,你已经可以考虑率部离开了。”公孙长明道。
  “节帅找我谈了,翼州将会留下三千人,镇州来援部众将留下五千人,深州出两千人,组成一支一万人的大军,由尤勇统一指挥,节帅自己出钱,将其全部装备成为甲士,准备向振武发动报复战争。”曹信道。
  “节帅这一次是真怒了啊,一万甲士,嘿嘿,这可是直接将成德的战斗力翻了一翻,你准备留下谁来统领你这三千人?”公孙长明笑问道。
  “王温舒!”曹信道,“其实我本来不想留下他的,不过尤勇亲自求上门来了,王温舒以前也是战场悍将,更兼深知战场辎重,后勤等方面的一应事务,尤勇希望王温舒留下来帮他。王温舒自己也强烈地希望留下来,我便应下了。”
  “尤勇还是一如既往的老辣。”公孙长明点了点头:“王温舒经此大劫,倒是脱胎换骨了一般,一月之类,减重七十斤,要不是是眼见着他这些天做到的,我是怎么也不敢相信,现在他已经是判若两人了。”
  “其实与这些比起来,回去更难做的事情,便是与小公子如何相处啊!”曹信出神了半晌,看着公孙长明道:“公孙先生可有教我?”
  “你一向智计多端,怎么这一回反而犹豫起来了?”公孙长明不解地道。
  “李公态度诲涩难明。”曹信皱眉道。
  公孙长明哈哈地笑了起来:“曹公,你想想,现在整个成德怎么看你和小公子两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3/98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