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是女郎(校对)第35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8/388

  同时,朱和昶还力排众议,要傅云英遥领吕宋总督一职。
  吕宋远在海外,吕宋总督只是个虚职,但总督比巡抚高一级,所以朝中还是有人提出反对。
  这时候,白长乐那帮外国人因为屡次献计有功,加上帮助工部锻造新式武器,已经获封官职,听说朝廷要重新设立吕宋总督,强烈支持。
  若吕宋港总督是傅大人,对他们这些已经和傅大人建立起亲密友谊的传教士来说,是好事啊!
  以前的吕宋总督由吕宋港当地的华人担任,名义上是朝廷任命的,但只有一个名号。
  简单来说,就是船队抵达吕宋港,答应当地华人的请求,任命他为吕宋总督,然后就撒手不管了。
  现在海禁解除,朝廷试图控制西洋和东西方的几条航线,不会再和以前一样对吕宋当地华人不闻不问,自然要重设总督,管理港口贸易。
  朱和昶暗示百官,谁反对傅云英当吕宋总督,必须推荐出一个更合适的人选,然后派其出海到吕宋港就任。
  朕选傅云,你们说不行,那你们挑个人出来,不然就闭嘴!
  百官大惊失色。
  在他们看来,吕宋远在海外,是蛮荒之地,哪里比得上中原富饶繁荣?谁想去那些荒岛当一个连知县都不如的总督?
  而且出海一去就是几年,能不能回来都不知道,回来了也已经物是人非,还怎么升官加爵?
  他们不当这个总督!
  不仅他们不当,还不能让别人推荐自己,不然可能真的被皇上送去吕宋啊!
  一时之间,百官人人自危。
  这不是推荐,分明是把别人往火坑里推啊!
  于是,谁听到有人推荐自己,立刻哆嗦两下,站出来大声反对,表示自己对吕宋一无所知,也不熟悉海上贸易,这差事,还是让傅大人干吧!
  平时有仇的趁机卖力推荐对方的亲朋好友,还美名其曰自己大度,唯才是举。
  被推荐的人嘴巴都气歪了,还得堆起一脸笑表示自己才能不够,担不起这个重任。
  傅云英不在,刑部和都察院的官员彻底没了顾忌,慷慨激昂,唾沫横飞,把傅云英这几年来的功劳一件件、一桩桩翻来覆去地大夸特夸,夸得天上有地上无,夸到激动处,甚至潸然泪下。
  “皇上,傅云乃能臣啊!臣不及他多矣!”
  “傅云刚直不阿,屡建功勋,宽柔并济,既能安抚流民,平息暴乱,又能惠及后世,总督人选,非他莫属!”
  “臣附议!”
  “臣也附议!”
  殿前黑压压一片脑袋,大部分人都愿意推举傅云英。
  朱和昶环视一圈,目光最后落在王阁老和范维屏几位阁老身上,“众卿以为如何?”
  王阁老自然不会反对。
  吕宋总督?哈哈,以前的吕宋总督就是个华商,这就是个虚名,给傅云吧!
  朱和昶将众人松了口气的神色尽收眼底,不动声色,退朝后,命内阁拟旨。
  这个吕宋总督的职位对别人来说完全无用,但是对云哥来说,却大有作用。
  ……
  月底的时候,圣旨送抵荆襄。
  因各地巡抚每年要回京议事,傅云英刚接到圣旨,走马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准备动身回京城。
  傅云章和苏桐抚民有功,随她一起回京。
  张嘉贞选择留下。
  老楚王拖拖拉拉不肯走,闹着要留在荆襄做好事。
  “我逍遥了这么多年,还没做过几件好事,让我留下来吧!我可以出钱帮流民修房子!”
  傅云英当然不会给他逃避的机会,让乔嘉看着他,拽也要把他拽回京城去。
  当初两人约定好,她需要老楚王出面的时候,老楚王不管在做什么都必须赶过来帮她,现在休想抵赖。
  她一直记得这个承诺,能够让朱和昶心软的人,应该只有老楚王。
  老楚王被强行送上马车,悔不当初,哼哼唧唧,欲哭无泪。
  霍明锦领兵在外,去深山剿灭剩下几支起义军,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傅云英等了好几天,留了封信给他,收拾行装出发。
  老楚王一路上絮絮叨叨吵她。
  苗八斤将养了几个月,随同他们一起进京,由朱和昶授予官职,然后南下去广东。
  傅云英让他和老楚王待在一起,他高大威猛,受伤了也能徒手劈碎小茶桌,吃核桃的时候不用钳子夹碎,手指那么一搓,壳就裂开了。
  老楚王很识时务,见识了他的本事以后,知道他有几分匪性,对傅云英言听计从,不能拿金银财宝收买,立马老实了。
  一行人走了几天,相安无事。
  到了山西地界,气氛忽然变得凝重起来。
  往来商旅的人数明显比以前少。
  这天他们在驿站休息,苗八斤一瘸一拐走到傅云英面前,拱手道:“我瞧着不对劲,大人还是先派人去前面探探路。”
  她也觉得奇怪,派几个随从骑驿站最快的马先回京。
  他们继续前行。
  天气晴朗,早晚越来越冷,白天还算舒适,正是适合赶路的时节。
  傅云英和傅云章身披氅衣,并辔而行,小声谈笑。
  忽然听到马蹄踏响。
  两人同时回头,看到身后南方官道上烟尘滚滚,几骑快马飞驰而来,马蹄声如奔雷,穿云裂石。
  几匹快马风驰电掣,奔到他们跟前,马还没停稳,骑手从马背上滚下地,跪在地上抱拳道:“大人,督师命我等前来保护您。”
  是霍明锦身边的亲兵,在荆襄的时候常跟在他身边。
  傅云英蹙眉,“出了什么事?”
  亲兵站起身,从怀中掏出一封信,托举着送到她手边。
  她打开信细看,双手发抖。
  这是一封战报。
  辽东卫奴绕过大军驻守、坚不可摧的宁锦防线,从蒙古绕道,卫奴首领以蒙古骑兵为先导,带领十几万大军,杀进长城了!
  短短数日内,他们兵分三路,一路入龙井关,一路克大安口,首领率领主力攻打大安口。
  他们来势汹汹,逢城就攻,攻则必胜。
  守军兵败如山倒,根本无力阻挡卫奴的攻势。
  霍明锦接到战报的时候,卫奴的两支大军已经攻破关口,至遵化城合军!
  遵化在京师东北方向,距离京师仅仅只有三百里。
  如果遵化失陷,接下来通州也失守的话,卫奴骑兵就能长、驱直、入,随时可以兵临北京城下!
  自从十多年前辽东的几次大败,朝廷已经无法抑制卫奴的崛起和壮大,只能不断往辽东输送兵力物资,将其阻挡在宁锦防线以外,不让他们南下。
  这些年来,朝廷赋税收入一大半都用于辽东军饷,所有精锐,全都送往辽东,连护卫京师的卫所兵士都是些挑剩下的歪瓜裂枣,那些精、壮,都送往辽东了。
  所以荆襄发生发生民乱,朱和昶根本抽不出其他兵力去镇压,明知曹总督的做法不对,还是得重用他。
  因为所有重心都放在防守辽东上。
  宁锦防线成功将卫奴的铁蹄挡在关外,没想到卫奴首领久攻不下后,竟然生出这样的胆魄,竟然绕道蒙古,和蒙古诸部合作,从后方打过来!
  各地军备废弛,即使是京师防卫,也不是卫奴主力的对手。
  朝中官员提起骁勇善战的卫奴,无不谈虎色变,如今人家打到门口来了,朝中大臣肯定早就吓得手足无措了。
  傅云英出了一身冷汗,把信递给傅云章看。
  傅云章看完信,脸色大变,看她一眼,“回襄城,还是继续北上去京师?”
  现在北上太危险了,不如退回襄城,等北京城的危机过去再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8/38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