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是女郎(校对)第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88

  魏选廉看崔南轩一穷二白,又多年不曾来往,犹豫不决。
  那时兵部尚书家也在和魏家议亲,尚书公子一气之下派兵围住崔南轩住的野寺,逼他交还崔魏两家的信物。
  崔南轩断然拒绝。
  云英从小受母亲阮氏教导长大,女红针织,样样出挑,一言一行都符合母亲的要求,从不越雷池一步。
  阮氏要求她履行两家的约定嫁给崔南轩。
  魏选廉把她叫到跟前,和她说崔南轩穷得连客栈都住不起,问她怕不怕。
  她回说:“爹爹,女儿不怕吃苦。”
  魏选廉长叹一声,回绝了兵部尚书。
  第二年,云英嫁给崔南轩,陪嫁的只有两箱衣裳,几件简单的首饰。
  崔南轩少年成才,难免孤傲,不愿落一个依靠妻族过活的名声,拒绝岳家资助。魏选廉担心小夫妻因为嫁妆的事生嫌隙,干脆什么都不让云英带走,全部封进库房里存起来。
  等崔南轩高中探花的时候,魏家才把云英的嫁妆送进崔家。
  那几年,云英从一个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娇小姐,学会怎么烧火做饭,怎么铺床叠被,怎么用最少的钱钞买到最新鲜的菜蔬,怎么把苦涩的野菜草根腌制成爽口的酱菜……
  她没有对不起崔南轩的地方。
  离开崔家的时候,她心里没有一点留恋,一丝一毫都没有。
  娘家人全部命丧黄泉,她心如死灰,没有力气去恨别人。
  早就没有恨了,只剩下漠然。
  出阁之前,她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听父母和兄长的话。嫁人以后,她的荣辱全部寄托在丈夫崔南轩身上。
  娘家有难,她除了哭着求丈夫出手相助以外,什么都做不了。
  她是魏家的小女儿,是崔南轩的妻子崔魏氏,唯独不是她自己……身如浮萍,随波逐流。
  其实她不喜欢阮氏教她的那些规矩,她讨厌整天围着灶台忙活,她累了,不想继续折磨自己。
  然后她死了,成了傅家大丫。
  驴车行驶在曲折回环的山道之间,山风扯动车帘,几粒雪籽争先恐后飘进铺盖卷里。
  韩氏心疼得不行,这几卷铺盖可是要一直用到开封府的!她张开手脚,整个人趴到铺盖上,试图用自己的身体保护行李,免得雪水打湿铺盖。
  云英摇头失笑,靠到韩氏身边,搂住她的腰,两个人挤在一块儿暖和些。
第3章
灌浆馒头
  一路跋山涉水,紧赶慢赶,风吹在脸上,像刀割一样。
  半个月后,三人终于到了繁华热闹的开封府。
  入城之后,王叔径直找到一家卖南货的铺子前,果然寻到四老爷的熟人,找他借了些宝钞银两,先带韩氏和云英母女去饭庄饱餐一顿。
  第一次吃到灌浆馒头,韩氏震惊无比:她从来没吃过这么好吃的东西!
  开封的灌浆馒头前朝就扬名各省,小巧精致,皮薄馅多,夹起来汤汁往下坠,像个小灯笼,放到蒸笼里,褶子铺开来,又成了一朵晶莹剔透的菊花。
  韩氏狼吞虎咽。
  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普通老百姓不需要严格遵守三年孝期不能吃荤的规矩,过了七七就行。
  吃灌浆馒头很有讲究,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后喝汤。先用筷子戳一个小口子,尝溢出来的汤汁,油香浓郁,肥美甘甜,然后把汤汁倒进小瓢羹里慢慢喝掉,最后再吃馒头,满嘴溢香。
  云英吃得慢条斯理的,韩氏吃完一笼,一个劲催她,“快点吃,多吃几个!”
  算起来,她们母女差不多大半年没吃上肉,韩氏曾笑言,群牧所的马都比她们吃得好。
  王叔让韩氏和云英待在饭庄等他,他要去一趟埠头。埠头牙人包揽本地水运雇船之事,他过去托过路的客商回黄州县报信。那边紧靠着码头,人来人往,三教九流,什么人都有,韩氏带着云英过去不方便。
  趁王叔不在,云英向韩氏道:“娘,我有话和你说。”
  她语气郑重。
  韩氏却捂着肚子笑,觉得她板起脸说话的样子很好玩,“大丫,是不是没吃饱?”
  在韩氏看来,养闺女就和养马差不多,只需要解决一个问题就行了:让闺女吃饱。
  云英摇摇头,决定长话短说,“娘,爹十多年没回乡,傅家给他娶了个娘子,还抱养了个儿子养在他名下……差不多有九年了。”
  这是她从王叔那里打听来的,王叔是个老实人,她几乎没费什么功夫就从他嘴里套出实话。
  四老爷误信传言,以为傅老大死在外地,费钞帮他娶了个老婆,娶的正好是老太太娘家的侄女,那家日子过得穷苦,侄女愿意为傅老大守寡,只要傅家帮着养活她老娘和兄弟就成。
  算算日子,傅家迎娶侄女吴氏的时间在傅老大遇到韩氏之前。
  也就是说,傅家可能不承认韩氏的身份,只把她当成傅老大的妾室看待,毕竟吴氏是傅家明媒正娶的媳妇,而且还为傅老大守了这么多年的寡。
  韩氏是个暴脾气,听完云英的话立马炸了,一股邪火直往上冒,黧黑的脸涨得通红,掀了桌上的蒸笼,扬声道:“我是好人家的女儿,就算没有三媒六娉,那也是正正经经拜堂成亲的,我不给别人当小老婆!”
  云英没说话,等韩氏冷静下来,起身捡起蒸笼,给她倒了杯热茶。
  还好冬日天冷,出门的人不多,饭庄里只有三三两两几桌食客,没人注意到她们。
  只有跑堂的暗暗瞪了韩氏好几眼。
  咕咚咕咚几大杯热茶下肚,韩氏心头的怒火慢慢平息,她冷哼一声,“等把你爹的后事办妥了,咱们自己过自己的。”
  傅家娶亲的事,傅老大毫不知情,而且人已经不在了,韩氏倒不至于迁怒到他身上。
  云英诧异于韩氏的平静,点点头。
  韩氏干活麻利,力气大,人勤快。她长大了,能帮着干活。湖广处于长江中下游,湖泊众多,平原地带土地肥沃,比荒凉的甘州好多了,母女俩别的本事没有,养活自己绝对绰绰有余。
  韩氏生了会闷气,想想傅老大已经死了,再多的怒火也烧不起来。她摸摸云英的脑袋,叹口气。
  傅老大如果还活着,韩氏绝对不踏进傅家一步!可是现在男人已经死了,大丫是傅老大唯一的血脉,总不能让大丫跟着自己吃苦受累吧?
  大丫毕竟姓傅啊!
  韩氏一边喝茶一边叹气。
  ※
  王叔回来的时候,身后跟了一行人。
  打头的男人年纪三十岁左右,头戴绢布六合帽,穿一件花青色交领大袖标布道袍,白面阔口,相貌端正,进了饭庄,看到韩氏,倒头便拜。
  砰砰几声,结结实实给韩氏磕了好几个头,额头都碰青了。
  韩氏吓了一跳。
  男人泪如雨下,泣不成声,“让嫂嫂和侄女受苦了。”
  王叔在一旁跟着抹眼泪,看韩氏发窘,小声提醒道:“娘子,这是家里的四老爷。”
  原来这就是那位以一人之力撑起整个傅家的傅四老爷。
  韩氏原本打定主意,等到了黄州县,一定要和傅家人好好掰扯掰扯。但真的见到傅四老爷了,她急得满头冒汗,支支吾吾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傅四老爷生得人高马大,衣着体面,和傅老大一丁点都不像,韩氏从来没和豪富人家的老爷打过交道。
  韩氏手足无措,云英只得起身代为回礼,“侄女拜见四叔。”
  傅四老爷抬眼看她,“这就是英姐?”他双眼通红,满脸悲痛,“果然和大哥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这就是睁眼说瞎话了,云英和傅老大一点都不像。
  这么大的动静,早惊动了饭庄掌柜,随从机灵,找掌柜要了间雅间,搀扶傅四老爷起来,请韩氏和云英去雅间说话。
  跑堂的看到傅四老爷穿着打扮不一般,殷勤伺候,送来热水巾帕,服侍傅四老爷梳洗。
  韩氏取出傅老大的遗物。
  傅四老爷抱着傅老大穿过的旧衣裳大哭一场,嗓子都哭哑了。
  随从们怕傅四老爷哭坏了,纷纷上前劝解。
  王叔是傅家的老仆,看着傅四老爷长大的,说话没那么多顾忌,“官人勿要伤心,如今寻到大老爷的妻儿了,安置娘子和小娘子要紧。”
  傅四老爷垂泪道:“这有什么可说的,大哥走了,我这做弟弟的只恨不能以身替之!这些年托赖族中人扶持,家里好歹挣了些银两,日子颇过得去,一定好生奉养嫂嫂。”他缓了口气,拉着云英的手细细打量,看她骨瘦如柴,鼻子发酸,眼泪哗哗往下淌,“可怜英姐小小年纪没了爹,大房媛姐有什么,她也得有,月姐、桂姐都得靠后。”
  随从们暗暗纳罕,互相交换了个眼色:傅媛是族长傅老太爷的嫡女,傅月是四老爷自己的亲生女儿,傅桂是三老爷的女儿。英姐没了爹,四老爷可怜侄女,善待英姐,这没话说,但是比照着媛姐——这是不是太过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8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