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是女郎(校对)第2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2/388

  信一共写了四封,她分别在不同时间把信交给乔嘉和傅云启,让他们立刻动身回武昌府,把信送到李寒石手上。
  乔嘉不肯走,道:“公子勿怪,送信不是我的职责。”
  这人是个死脑筋。
  傅云英没有逼迫他,另外找了个妥帖的人。
  傅云启当天就出发了,知道事情紧急,他骑快马回去,这几年跟着傅四老爷走南闯北,他的马术已经很娴熟,不再是那个只能骑驴出门的娇少爷。
  信送出去后,她和往常一样每天去大理寺应卯办差。
  太子身亡,丧事办得很隆重,但身后事再如何风光,也不过是供老百姓嗟叹一阵而已。
  朝中大臣人心浮躁,皇上越来越易怒暴躁,每天都要发落几个官员,六部官员每天战战兢兢,唯恐被皇上迁怒。
  这个时候,首辅沈介溪忽然上了一道折子,上疏辞官。
  皇上驳回他的折子,不见他,也不许他离开京城一步。
  消息传到傅云英耳中时,她正在批示刑部刚送来的卷宗。
  沈家也要乱了。
  ……
  雪后初霁,天光放晴。
  沈府外书房内,温暖如春,金丝楠木地板上铺了一层绒毯,脚踩上去,悄无声息。
  首辅沈介溪双手背在背后,来回踱步。
  门外侍立的幕僚等候了许久,额上沁出一层细汗,没人敢出声打扰阁老大人。
  沈介溪神情严肃,望一眼窗外那株他当年入阁时手植的丁香树,想起当时的意气风发,长叹一口气。
  他毕竟是独揽朝纲的内阁重臣,得知家人瞒着他在太子身边安插了人手,而这间接导致太子暴亡,他就敏感地认识到,沈家的噩运来了。
  谁是背后黑手不重要,沈家不干净,太子的死确实和沈家有关。
  他风光这么些年,虽然只是臣子,却能牢牢掌控内阁,可以封驳皇上的折子,皇上忌惮他,但就是拿他没办法。
  霍明锦忽然横空出世,此子心狠手辣,遇佛杀佛,遇神弑神,几年之内频频把刀尖对向他,狠狠撕下他几块肉,让他伤筋动骨,但他还能支撑下去。
  可这一回,沈介溪知道自己也束手无策了。
  他再大胆,也没想过要改朝换代做王莽。
  国朝绵延百年,老百姓居家乐业,生活富足,这江山是朱家的,不说现在国富民安,天下太平,就是马上天下大乱,人心还是向着皇室的,再来一个草莽揭竿而起,也成不了什么大气候,唯有朱家人能坐稳江山。
  他把持内阁,权势滔天,满朝文武在他面前都得乖乖听话,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非要当一个谋朝篡位的贼子,不仅身后遗臭万年,子孙后代也必将堕入贱籍,永无翻身之地。
  他这些年日子过得太顺了,得意忘形,任人唯亲,不分是非对错,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有时候也会动点不该动的念头,觉得自己和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差不离了。
  但冷静下来时,他知道沈家再如何风光显耀,终究还是会被其他新势力取代。
  皇上敏感多疑,心胸狭窄,又刻薄寡恩,而且没有什么才能,才给了他收揽人心、把持内阁的机会,换一个皇帝,岂会容忍得了他?
  江上代有才人出。
  所以他才会默许儿子和幕僚安排沈氏女入宫为太子妃,他老了,不可能一直护着沈氏一族。
  但他的儿子们太冲动太急躁了,他们在他的庇护中长大,只知道沈家如日中天,不懂皇权的至高无上,一个比一个暴躁,眼高手低,不自量力。
  若是他们真的有力挽狂澜的能力,也就罢了,偏偏都志大才疏,以为掌控五军都督府和京卫,就能为所欲为。
  好高骛远,得陇望蜀……
  沈家要怎么做,才能走出困局?
  沈介溪眉头紧皱。
  书房外曲折的游廊里,沈大公子和沈二公子也在来回踱步。
  “父亲怎么会突然上疏辞官?”
  沈大公子语气焦躁。
  沈二公子道:“大哥,锦衣卫还在查太子的死因……我们的人手处理干净了,可就怕还有什么地方没想到的。”
  一旁的幕僚俯身,小声说:“大人,就算锦衣卫找不到我们的把柄,皇上也会怀疑到沈家。锦衣卫抓人,何须证据?”
  太子死得太突然了,沈家根本没有反应过来。太子妃有孕的事他们一直隐瞒得很好,可不知怎么的,忽然间就传得沸沸扬扬,连大街上的乞丐都知道太子妃肚子里揣了个太孙。
  这一切不在沈家的计划之内,锦衣卫已经登门好几次了,皇上最近对他们的父亲非常冷淡。
  幕僚叹口气,接着道:“为今之计,只能等太子妃产下太孙,再做打算。太孙年幼,皇上总得为太孙的将来打算。”
  太孙肯定会被册封为储君。皇上年老,等他百年之时,太孙说不定还是个奶娃娃,皇上只要还有一点大局观,就必须留下沈家,唯有血脉相关的沈家会真心辅佐太孙。
  沈大公子目光一闪,袖子一甩,问:“太子妃还有几个月生产?”
  幕僚道:“太医说是还有三、四个月。”
  沈大公子低头沉吟片刻,抬起头,阴恻恻道:“等不了那么久,干脆一不做二不休。”
  听懂他的暗示,沈二公子惊出一身冷汗,腿肚子直打哆嗦。
  幕僚却面色如常,表情镇定。
  沈大公子瞥弟弟一眼,“这事不能让父亲知道。”
  沈二公子胆战心惊,一个字都说不出来,唯有点头应喏。
  ……
  西暖阁内。
  锦衣卫副千户匆匆走进里间,对着端坐在窗前软榻的皇帝一拱手,小声道:“皇上,有人想往太子妃那边传递东西,微臣将东西拦下了。”
  皇帝抬起头,神情有几分狰狞,“什么东西?”
  副千户垂目答:“是一些药材,微臣请太医辨别过,太医说都是些普通的药材,不过并非保胎……而是催产用的。”
  哗啦啦一片响,皇帝一掌拍在小炕桌上,力气之大,竟将炕桌炸出几条细小的裂缝,桌上的茶碗陈设等物落到地上,碎裂的裂片溅得到处都是。
  守在暖阁外的太监们面面相觑,想进去收拾,又怕听到什么不该听的脑袋搬家。
  虽然他们听不起副千户和皇上说了什么,但皇上震怒的声音还是透过槛窗传了出来。这几天皇上暴躁易怒,动不动就赐死近身伺候的人,他们每天睁开眼就担惊受怕,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活过今天,皇上正在气头上,谁敢进去?
  可不进去吧,皇上还是会发怒。
  太监们心惊肉跳,汗如雨下。
  不知道过了多久,里头传出从容的脚步声,副千户走了出来,黑瘦的脸庞,神情淡然,望一眼左右,皱起眉:“还不进去?”
  两个被他点到的小太监如丧考妣,硬着头皮往里走。
  菩萨保佑,让他们多活几天吧!
  ……
  因为太子暴亡的缘故,整个紫禁城笼罩在一片愁云惨淡之中。
  礼部尚书不行了,礼部侍郎临危受命,几乎愁白头发。
  出了郭嫔娘娘的事,宫里的太监宫女都不敢笑了,尤其不敢当着痛失爱子的皇上和孙贵妃笑。新年的一切庆祝活动都不能办,宫里宫外,这个年都过得冷清,唯有懵懂不知事的顽童还能高高兴兴提着灯笼去集市闲逛。
  傅四老爷托人写信给傅云英,告诉她傅月和傅桂都出嫁了。巧的是,姐妹俩嫁了一对堂兄弟,虽然两家不同住,但平时来往密切,从姐妹变成妯娌,傅月和傅桂关系更近了。家里人也松口气,有傅桂在一旁照应,谁敢欺负傅月,她头一个不答应。
  那家人傅云英也认识,两个女婿都姓杨,杨家世代忠于楚王府,是当地望族。
  杨家家风还算清正,傅月和傅桂都是高嫁,但有傅云章和傅云英这两个在京为官的堂兄做靠山,杨家人对姐妹俩很看重,不敢拿捏二人。
  朱和昶也给傅云英写了封信,他反正闲着没事做,下笔如有神,一封信足足写了二十多页。信上说了他平时吃了什么好吃的,玩了什么好玩的,楚王又怎么得罪他了,然后又买了奇珍异宝哄他,零零碎碎都是些家常琐事,最后和她开玩笑,说他们现在算亲戚了。还说他要是有堂姐妹,一定要她做他们家的女婿。
  又问她什么时候回湖广,他挺想她的。江城书院的学生们现在人人一本《制艺手册》,他看到书就想起她,盼着她回去。
  当然,随信还有几张一千两的银票。京师和湖广离得远,送金银珠宝不方便,他直接送钱。
  朱和昶寄出这封信的时候,傅云启应该还没到武昌府。
  傅云英合上信,没有立即给他写回信,京师形势瞬息万变,也许再过不久他们就能见面。
  今年过年便只有傅云章和傅云英两人守夜。
  不管时局如何,越到年底,衙门越忙,各种积压的事情都要一一料理清楚。两人忙得脚跟碰后脑勺,天不亮起身,夜里回到家中还要继续忙,家中庶务全都交给管家打理。好在今年大家谨言慎行,不敢张灯结彩办喜事,也不敢私下里聚饮,所以应酬往来比以前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2/38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