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是女郎(校对)第19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1/388

  她决定以不变应万变。
  ……
  那边崔南轩一行人远远看到他们,面面相觑。
  “大人,霍指挥使最近风头正盛,还是不要和他正面冲突。”
  有人建议道。
  崔南轩脸上没什么表情,目光在傅云英身上打了个转,从他的角度看,霍明锦微微低着头,和她耳语着什么,姿势很亲密,高大壮健的身子几乎覆在她背上。她并未挣扎或露出惊恐之状,看上去似乎习惯霍明锦的亲近了。
  原来如此。
  他嘴角一扯,露出一个略带讥讽的笑容,并未避开,直接从他们身边走过去。
  身后几个文官只得硬着头皮跟上,不过路过霍明锦身边时,没敢抬头,几乎是捂着脸跑开。
  等他们走远,霍明锦慢慢收回手,“崔侍郎是湖广人,曾当过你的老师?”
  疑问的语气。
  用不着看崔南轩那张脸,傅云英松口气,斟酌着道:“崔侍郎虽是晚辈的老师,也只是在书院中见过几次罢了,私下里并未来往过。”
  总之,他们不熟。
  霍明锦唔了一声,唇边浮起淡淡的笑,不过也只是一瞬间的事。
  他沉默了一会儿,“你现在也是大理寺司直了,以后见着我用不着那么拘谨。以后我叫你云哥,如何?”
  老实说,在他面前,傅云英压根就没拘谨过,因为根本就不防备他。
  她笑了笑,答应一声。
  ……
  宴后归家,任命的旨意已经送到家中。
  傅四老爷很高兴,买了炮竹回家庆祝,备下宴席,欢欢喜喜带着丫头婆子挨家挨户给街坊邻居送粽子。
  不知者无畏,傅四老爷这么大大咧咧的,傅云英心里那点担忧也放下了。
  有时候她想,傅四老爷并不是不知轻重的人,他之所以从不担心她身份暴露,一来可能是楚王向他保证了什么,更多的,应该是故意为之,好让她没有后顾之忧。
  几天后,傅云章的任命也下来了,刑部山西司主事,主要管山西那边的案件。
  刑部、大理寺、都察院、太常寺挨在一处,傅云章和傅云英可以每天一起乘车去办公。
  一门出了两个官老爷,傅四老爷更是要欣喜若狂,请裁缝做官服,往各处交好的人家送喜信,预备封赏和打点,忙得脚不沾地。
  乔嘉仍然跟着傅云英,他是北方人,来京城以后却比在武昌府要沉默多了。傅云英常常忘了他的存在。
  去大理寺的前一天,太子身边最信任的太监特意把傅云英叫到跟前,“你性子沉稳,去了大理寺以后也要如此,多听大理寺长官的教诲,虽说你功名不如其他人,皇上却记下你的名字了,切勿焦躁。先前有位户部尚书,就是从举人一步一步熬资历,后来得先皇重用,最后做到了二品大员,朝廷让他担任会试主考,御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别人有的,他后来都得到了。太子殿下对你寄予厚望,你是从东宫出去的,要记得自己的本分。若是你给东宫抹黑,咱家绝不会轻饶你!”
  傅云英笑了笑,垂手应了。
  接着太子召见她,绝口不提大理寺的事,只温和勉励她几句,赏赐她珍宝若干。
  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
  第二天一大早,她起身,梳洗毕,换上官服,戴纱帽,揽镜自照一番,还别说,穿上官服之后,气度真的变了很多。
  身边的人看她的眼光也愈发敬畏,以前家中下人还敢抬头和她说话,现在看到她就下拜,回话的时候脑袋低垂,要多恭敬有多恭敬。
  傅云章在门外等她,看她背着手走出来,忍不住勾唇微笑。
  她朝他走过去,学着他的样子走路,她从小就开始模仿他平日的言行,虽说没有十分像,也有五六分神似了。姚文达他们平日常说他俩虽然不是亲兄弟,却比亲兄弟还像血脉同胞。
  两人上了马车,一人拿一本厚厚的典籍翻开看,偶尔说一两句话。
  “大理卿也是沈首辅的人,虽说常常袒护沈党,为人倒也不坏。沈少卿马上就要调动。”傅云章找相熟的人打听大理寺里头的情形,然后告诉傅云英。
  她翻开一页书,笑道:“二哥,你不用担心,我只是司直,见不着大理卿。”又道,“见着了也用不着怕他,我是太子殿下身边出来的,不看僧面看佛面,无人敢为难我。”
  宫里只有一位皇子,太子的地位稳固如山,哪怕是沈介溪也不会无缘无故和太子作对,太子妃可是沈家女。
  马车停了下来,两人一前一后下车,约好下衙一起回去。
  早有人等在大理寺的朱红大门前,戴双翅吏巾,青色盘领衫,系黑色丝绦,皂靴,一见了傅云英,便笑眯眯道:“早闻丹映公子俊秀出众,今日一见,果然风采过人。”
  不等傅云英谦虚几句,忽然问:“大人可婚配了?”
  傅云英噎了一下。
  对方哈哈大笑,表明身份,“我姓陆,赵大人命我在这里迎你。”
  傅云英听傅云章提起过,大理寺里只有一个人姓陆,担任主簿一职,掌本寺的印章、抄目、文书、簿籍及案件档案。主簿这个职位的品级曾多次变动,按理说应当和她的司直是同级,但两者地位其实差别明显。
  “原来是陆主簿,失敬。”她抱拳和陆主簿见礼。
  “不敢当,以后还要仰仗你。”陆主簿和汪玫有点像,慈眉善目,领着她往里走,“赵大人说先让你跟着我熟悉寺中文件出纳,其实这不是你的职责范围之内,不过寺中审核的案件轮不着底下人插手,你来了也不过是闲着,还不如学着整理卷宗,这活计别人都不爱干,你可别嫌枯燥。”
  她道:“不敢,我初来乍到,本就该如此。”
  一进一进往里走,陆主簿告诉她哪里是刑房,哪里是审问犯人的地方,哪里是大理卿和大理寺少卿、大理正等人办公所在,最后指一指长廊角落一间面南的号房,“那就是你值班的地方。”
  那一处号房很幽静,窗外几只大石缸,缸里养了袅娜的碗莲,莲花开得旺盛,挤挤挨挨,把水面都遮住了。
  “赵大人今天不在,去刑部了,改天再带你去拜见他。”
  陆主簿领着傅云英逛了一圈,熟悉每个地方,和寺里的人一一厮见,当然都是品级略低于她或者和她平级的官员,上头的人公务繁忙,无事他们不会过去打扰。
  傅云英和众人周旋一番,众人都夸她相貌不俗。
  官场上风气如此,谁的诗写得好,别人顶多夸几句,但要是哪个生得俊秀风流,那同僚们都会不吝夸赞,而且很多人会直接写诗表达欣赏之意,要多肉麻有多肉麻。比如沈首辅年轻时,同僚们离京赴任,到了地方,都要给他写诗。
  写来写去只有一个意思:沈大人啊,这里的人都没有你长得好看。
  归根究底,论文采,谁也不肯服谁,文无第一嘛,稍有不慎就可能得罪哪位心胸狭窄的高官,或者被人冠以一个谄媚之名。但长相这种事没有什么可争辩的,好看就是好看,夸相貌是最稳妥的。连皇上都喜欢挑长得顺眼、风度出众而且官话说得好的大臣留京任职,他们这也是人之常情。
  顶着一个东宫属官的名头,基本没有人和傅云英过不去。
  谢过陆主簿,她回到自己的号房,里头打扫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
  没有品级的典吏还在里面擦地,见她进来,吓了一跳,站起身朝她一拜,“傅大人。”
  “有劳你了。”她卷起袖子,自己动手收拾号房。
  典吏张大嘴巴,想拦不敢拦。他名叫石正,专门干一些拿东递西的杂活,相当于是傅云英的助手。
  不一会儿,陆主簿命人把需要抄录的案件档案送到傅云英的号房里,要她抄写。
  石正忙准备好笔墨文具,还给她筛了杯凉茶。
  她坐在窗前,先翻看之前的案卷,确定下格式、用词,才开始抄。抄完一份后,亲自拿去找陆主簿,确认没有任何差错,回来继续埋头抄录。
  院子里很安静,毕竟是衙门重地,又都是有身份的属官,大家说话都轻声细语的。
  傅云英伏案抄写,不知不觉一个时辰过去了,忽然觉得窗前似乎罩下一道黑影,放下笔,抬头看过去。
  一个圆脸青年负手站在长廊里,盯着她看,不知看了多久。
  她心念一动,起身走出号房。
  青年神色复杂,看着她的眼神既有欣赏,又有防备,还有一点终于恍然大悟的了然,“你就是傅云?我是赵弼。”
  原来他就是刚刚升任大理寺少卿的赵弼,霍明锦的心腹之一。
  傅云英朝他行礼。
  赵弼摆摆手,深深地看她好几眼,发出一声无可奈何的喟叹。
  难怪二爷屡屡为此子破例,还煞费苦心将他安排进大理寺,要求自己务必小心照应他,生得这么唇红齿白,清秀俊逸,举手投足又风仪出尘,容色朗朗,一派光风霁月,自己见了都觉得眼前一亮,二爷喜欢他,也在情理之中。
  二爷这些年形单影只,好不容易遇到一个他看得上眼的人……管他是男是女,只要二爷中意就成。
  赵弼这么想着,努力压下心里那点别扭,缓缓道:“三法司和地方司掌刑狱案件。三法司为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地方司则包括各行省设置的提刑按察使,府县两级的知府、知县等。刑部审定各种律法,复核各地送部的刑名案件,会同九卿审理‘监候’的死刑,直接审理京畿地区的待罪以上案件。大理寺掌邦国折狱行刑,对刑部的判决进行审查,如果有‘情词不明或失出入者’,有权驳回刑部要求再议。都察院是监察机关,兼理刑名,设十三道监察御史,每年轮换出京至各省巡查,称为‘巡按御史’,“代天子巡狩”,虽然官阶不高,但拥有‘大事奏裁,小事立断’的权力。”
  总之,地方案件,先由地方司断决,凡是死罪中应处斩、绞的重大案件,在京的由三法司会审,在外省的由三法司会同复核。重大案件皇帝一般会诏下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共同审理,也就是三司会审。若三司会审也审不出结果,最终由皇帝本人给予裁决。
  刑部职掌天下刑名,都察院职掌稽查纠察,大理寺职掌复核驳正。任何刑名案件,未经大理寺的审核复查,刑部和都察院,均不得具狱发遣。
  用一句话解释,就是大理寺的主管复核,刑部主管审判,都察院主管督察。
  一口气说完这些,不等傅云英回应什么,赵弼接着道:“凡是交办到大理寺的案件,先由评事、司直详断,然后交与大理正看详当否,有无问难改正处,批书结尾,签字、盖印、写明日期,再交给大理寺丞、大理寺少卿覆议。你品级虽低,身上的担子不轻,须得谨慎行事。”
  傅云英垂目道:“下官谨记大人教诲。”
  赵弼唔了一声,心中的别扭感越来越强烈,以至于不敢多看傅云英,转身走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1/38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