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公主(校对)第9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3/371

  须臾,女真人的家奴捧着一只鎏金折枝牡丹纹六曲银盒,在阿禄的带领下走进草棚,向裴英娘转达女真人的谢意。
  裴英娘漫不经心地扫一眼银盒里艳红的樱桃,山下雨雪交加,山上百花盛开,有樱桃也不奇怪。
  一道好奇的视线不小心撞进她眼里,她眼风淡扫,回望过去。
  梳圆髻的小童脸上立即涨得通红,连忙低下头。
  忍冬皱眉,暂时隐忍不发,打发走小童后,冷笑一声,“公主好心借地方给他们避雨,他们家的主人不亲自过来致谢也就罢了,随随便便送一盘樱桃来,是什么意思?方才那家奴竟然还敢窥看公主!”
  裴英娘心里惦记着李旦,没心思理会其他人,看到忍冬生气的样子,反而笑了,“理他们做什么,记下名姓,回宫以后再理论。”
  果然她和常乐大长公主犯冲。
  另一头,头扎圆髻的小童一路跑得飞快,踩着脏乎乎的雪泥,窜进茅屋,拦住一个头发银白的老妇,“阿婆,我看到十七娘了!”
  作者有话要说:
  ----------
  文中的叙述幼稚简单,金手指随意,大家看看就好~
  关于波斯的内容,后面会模糊化或者和历史不一样,说起来很复杂,简而言之,历史上的他们是被阿拉伯帝国灭掉的,当时王室曾一路东逃到长安寻求庇护。
  波斯灭亡,标志着中亚、西亚的古典文明时代结束,进入中世纪,开始qing真化。
  梅子说的波斯,全部特指的是萨珊王朝波斯哈~隋朝和初唐的宫廷审美,服饰,器物,文化等等,受萨珊王朝的影响非常大。
  李世民在位的时候,中亚、西域的情况比较复杂,波斯曾找唐朝求助,李世民没有理会。
  到李治登基的时候,李治粑粑表面上看起来是只小绵羊,其实野心很大,他身体好的时候,全力经略西域,分置州县,建都督府,只要人家愿意当小弟,来者不拒,归附的西域诸国,几乎全部收、收、收。那时候中亚的城邦,大部分都倒向李治粑粑治下的唐朝了。
第56章
  老妪脸色大变,一把捂住小童的嘴巴,
“休得在人前提起十七娘!仔细娘子听见,
又得罚你!”
  小童支支吾吾,扑腾着胳膊去抓老妪的手。
  两人闹成一团,
动静一直传到里间,一个二十七八岁、面容清秀的使女掀开帘子,清喝一声:“闹什么呢?莫要扰了娘子休息。”
  老妪勉强笑了一下,
拖着小童离开。
  “娘子……”使女喝退小童和老妪,回到里间,
轻声道,
“奴认得那几个护卫,他们是八王相王的人。相王深居简出,
性格孤僻,
只和两位公主略为亲近。太平公主今天没有下山,留我们在茅屋里避雨的小娘子,
肯定是永安公主。”
  窗外大雨滂沱,
草屋里光线昏暗。一名头戴黄冠、身穿道袍的女冠盘腿坐在软榻上,
听了使女的话,鸳鸯眉微微拧起,“还不是时候。”
  使女疑惑道:“娘子应常乐大长公主之情前来讲道,
不就是为了找机会见一见十七娘么?”
  女冠合上双目,脸上淡然无波,“十几年没见过,不必急于一时。”
  “温泉宫人多口杂,
十七娘现在是永安公主,日日要陪伴圣人左右,回了温泉宫,娘子想要单独见十七娘,只怕难呀!”使女拿着铁钳拨弄铜盆里的炭火,絮絮叨叨道,“哪像现在,除了十七娘,再没有旁的外人,相王也下山去了,这可是天赐良机!”
  女冠合目假寐,任她啰啰嗦嗦一通,岿然不动。
  使女看女冠主意已定,欲言又止,低头思索片刻,默默退下。
  当年是使女亲自把襁褓中的十七娘送回裴家的。那时候她只是个十四岁的小女奴,十七娘更小,只有一个月大,像只还没睁开眼睛的小猫咪一样,又小又软,哭起来的时候都细声细气的。
  她放下十七娘的时候,觉得自己就像个狠心无情的大恶人,忍不住大哭了一场,躲在裴家门前的巷曲间,亲眼看到裴家家仆抱起襁褓,才偷偷离开。
  一晃眼,十七娘已经长成一个亭亭玉立的小娘子了。
  使女是个身份卑微的家奴,没有生养过,不懂得为人母是怎样的感觉,只知道母亲是世上最疼爱儿女的人。她实在想不明白,娘子是十七娘的亲生母亲,为什么能够狠心十几年不见自己的亲女儿?
  她只是送十七娘回裴家,就惦记了十七娘许多年,每到大雪纷飞时节,她便会想起那个气息微弱的小女娃,担心她在裴家过得不如意。
  娘子是贵人,难道贵人们的母女之情,和她们这些普通人不一样么?
  雨一直落个不停,茅草搭建的屋顶承受不住瓢泼大雨,渐渐开始漏雨,一开始只是滴滴答答滴几滴雨珠,不一会儿,狂风骤雨,刮起屋顶的茅草,雨水顺着缝隙哗啦啦淌进里屋,火塘里烧得噼里啪啦响的柴堆都被浇灭了。
  阿禄披着蓑衣,四处探查一番,将坐在草棚前欣赏雨景的裴英娘请到山民家中避雨,“雨势太大了,草棚底下不安全。”
  山民家和草屋相距两三里路,得乘坐卷棚车过去。
  到了山民家中,裴英娘踩着脚凳走下卷棚车,抬头一看,也不过是几间稍微结实一点的茅屋罢了。
  护卫们已经提前打点好,山民一家不知回避到何处去了。裴英娘站在窗前,探头往外看。
  天色几乎黑透了,四野潮湿一片,除了雨声,还是雨声。
  忍冬和阿禄愁眉苦脸,“这鬼天气!看来得冒雨上山了。”
  山下什么都没有,不适宜留宿。
  不知是不是天公听到忍冬和阿禄的抱怨,半个时辰后,雨势忽然转小,风停雨歇,乌云散去,重新现出瓦蓝碧空,山谷西边隐隐有晕色光华流转。
  雨声隐去,谷中响起阵阵马蹄,李旦披着一身璀璨霞光,一人一骑,踩着泥泞的雪泥,从山下疾驰而过。
  裴英娘眼睛一亮,急急忙忙套上烘干的长靴,正想出去迎接李旦,忽然听到山谷中响起奔雷之声。
  李旦身后远远缀着数十骑人马,个个都着一身窄袖胡服,披蓑衣,佩横刀,满脸凶煞之气。
  看样子,他们似乎听命于李旦。
  阿禄和忍冬本来想拦住李旦,看到那帮威风凛凛的亲卫,迟疑了一下,“公主,要不要叫住八王?”
  裴英娘摇摇头,李旦以为她还在茅屋等候,才会领着亲卫大摇大摆经过,既然他不想让她看见这帮亲卫,还是不要拦住他为好。
  亲卫们目不斜视,几十骑人影犹如狂风一般,迅疾远去。
  雨后轻寒,裴英娘忍不住打了个哆嗦。
  忍冬立刻回屋,翻找半天,抖开一件蛮毡斗篷,披在她的锦袍外面。
  斗篷的料子是西域出的一种细毡,本是为遮挡风雪用的,厚实宽大,盖在身上,肩头仿佛压了好几斤重。
  裴英娘压得喘不过气,刚想解开斗篷,听得屋外一阵由远及近的脚步声,李旦掀开芦草布帘,眼睛四下里一扫,带着凛冽的风雪气,“上山。”
  雨后的雪地不是一般的难走,牛马慢腾腾往前挪动,车轮轧过雪地的声音回响在寂静的山谷中。
  凉风习习,树枝轻轻摇曳,偶尔淅淅沥沥,在众人头顶洒下一蓬绵绵雨滴。
  裴英娘牵着缰绳,和李旦并辔徐行,“阿兄,出什么事了?”
  李旦嘴角微微一扯,拍拍她的头,“没事,过几天王兄会率领群臣来温泉宫迎接阿父和阿娘回长安。”
  裴英娘蹙眉,心里叹息一声,该来的总是要来,但是她没想到会来得这么快。
  还没到山上,远远有几十骑人影迎面飞驰而来,领头的护卫看到李旦和裴英娘,勒紧缰绳,滚鞍下马,欠身向两人行礼。
  山上并没有落雨,但能听到半山腰雷声阵阵。李治担心兄妹俩被雷雨阻在山间,特意派人下山接他们回宫。
  裴英娘心中微暖,暂且抛下李弘要来温泉宫的事,问来人,“飞霜殿的歌舞散了?”
  护卫躬身答道:“陛下看到公主进献的棉衣等物,十分高兴,提早散宴,召集群臣在正殿议事。”
  裴英娘扬眉,回头看向李旦,她是准备献上棉衣没错,可她的人手脚没这么快吧?
  李旦淡淡一笑,眉眼微微弯起,点点头。
  就知道李旦最好了,总是如此周到体贴!裴英娘喜笑颜开,两手抱拳,沉声道:“多谢阿兄。”
  李旦眉头轻皱,手中的长鞭一甩,鞭绳轻轻磕在裴英娘的袍角上,“跟谁学的?”
  裴英娘吐吐舌,嬉笑道:“跟你学的。”
  李旦怔愣片刻,继而摇摇头,神情是无奈的,但眼睛里有明亮锐利的笑意。
  回到温泉宫,众人满身狼狈,袍角衣袖全是泥点尘污,先去换衣洗漱。
  忍冬扶着裴英娘回楠竹院,刚跨进回廊,随行护卫中的一人快步走到裴英娘身侧,轻声道:“公主,执失有难。”
  是曾经保护裴英娘去东宫的秦岩。
  裴英娘环顾左右,也压低声音道:“执失将军不是刚打了胜仗么?”
  千牛备身升迁本来就快,执失云渐又是李治寄予厚望的后辈,屡屡得胜不说,还俘获了敌军首领,加上是安国公继承人,官阶升得很快,如今听说已经是从四品的将军了。
  秦岩小声道:“拾遗弹劾他滥杀无辜、折磨俘虏,败坏唐军军风。”
  裴英娘脸色一沉。
  秦岩说的拾遗,自然是裴拾遗无误了,不然他不会特意来找她帮忙。
  好好的,裴拾遗弹劾执失云渐做什么?他难道不知道执失云渐是李治为李弘培养的将才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3/37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