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公主(校对)第8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5/371

  裴英娘淡淡嗯一声,跟在宦者身后,缓步拾级而上。
  走到一半,她忽然想起来,冀州好像是李旦的封地?他还不满一岁时便获封冀州大都督、右金吾卫将军,遥领冀州。刚才他提起冀州,莫非是目睹太子和武皇后的阴谋算计,想远离是非之地,出镇冀州?
  这确实像李旦的处世之法,可李治和武皇后不会准许他独自去冀州。
  而且冀州大都督只是个虚职而已呀?
  她回头看向台阶下幽暗的前庭,没有找到李旦的身影。
  夜风吹动衣袍,发出飒飒细响。
  微凉的秋风拂在脸上,隐约有清冽的暗香透过微风,熏得人精神一震。
  裴英娘进宫时,李弘和李贤已经成婚,和她几乎没有交集,李显爱捉弄嘲笑她,唯有李旦和她相处的时日最长,也最和睦。一开始她是抱着偷师的目的主动靠近李旦的,但李旦严厉背后的温柔很快让她忘了那点小心思,真心喜欢上这位兄长。
  她轻叹一口气,扭过头,继续往前走,心里涌起一阵难言的怅惘和不舍,如果李旦离开长安,她肯定会很想念他。
  前殿沉寂冷肃,后殿内室提早烧起火盆,暖意融融。
  李治斜倚凭几,鬓发花白,面容清俊,灯光映衬之下,有些鹤发童颜的感觉。
  “执失校尉往剑南去了。”裴英娘交待完这句话,不再多说其他。
  执失云渐本来是为了保护李弘才赶去东宫的,他是习武之人,很快瞧出李弘的不对劲,东宫詹事怕走漏风声,仓促把他扣下。他设法逃出东宫私狱时,刚好和慌慌张张的忍冬迎面撞上。
  劝服好太子后,裴英娘把银牌交给执失云渐,让他连夜去追赶程锦堂,他应该在战场上纵横睥睨,而不是于宫闱争斗中枉送性命。
  李治没有多问什么,催裴英娘早些回东阁就寝。
  裴英娘觉得李治可能已经知道太子装病的事,不过既然李治不问,她便也不提,回了东阁,洗漱一番,倒头便睡。
  半个月后,李治和武皇后率领王公贵族、文武大臣、皇室宗亲数千人,抵达骊山温泉宫。
  温泉宫背倚骊山,面朝渭水,楼台轩馆高低错落,顺山势而建,弧形飞桥曲折连接,廊芜环绕,壮丽轩昂。还没到山脚下,已经能看到屹立在山间的外城宫墙。
  出发时,李令月闹着要和裴英娘住一起。出发后,她光顾着和薛绍你侬我侬,哪还记得裴英娘也在她身旁?
  骊山脚下的道路不像长安城内的长街那么平坦,乘车的话,简直就像坐在一辆蹦蹦车上一样,每走一步颠两下,再走一步,又颠两下。裴英娘已经让人在卷棚车内垫上厚厚的褥子,还是差点被颠散架。
  她头晕目眩,实在受不了颠簸,下车改换骑马。因为是在宫外,忍冬为她寻来一顶团窠联珠花树对鹿纹帷帽戴上,轻薄的银丝纱一直坠到她的脚面上,把她从头到脚笼在轻纱之中,以防外人窥看。
  李令月也骑马,也戴帷帽,也从头到脚遮得密不透风,可她还是频频回头和薛绍眉目传情。
  薛绍受伤之后深居简出,在薛府内宅一待就是几个月,乍然一下出现在人前,姿容更胜以往,风度翩翩,俊秀无双,引马走在人群中,有如鹤立鸡群,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众人私下里议论纷纷,猜测李治和武皇后很可能在年底之前为薛绍和李令月赐婚。
  李令月和薛绍没有理会传闻,表兄妹阔别已久,再见时并没有生疏,反而像是比以前更融洽了。
  当然,吵嘴依旧是不必可少的。
  裴英娘实在猜不透两人是怎么交流的,帷帽罩下来,只能依稀看清身前几寸之内的地方,难道他们俩天赋异禀,能看透帷帽后的情景?
  离宫附近山峦起伏,风景秀丽,深秋时节层林尽染,山岚绚烂。
  眼看快到离宫脚下,因天色还早,李治忽然来了兴致,命队伍在一处山脚下休息,和武皇后一道饮马于山溪边,说说笑笑,追忆夫妻年轻时巡幸地方的往事。
  裴英娘下马时,遽然有一人一骑闪电般从她身边疾驰而过,马蹄高高扬起,掀起道旁的尘土,幸好她戴着帷帽,才没有落得一个灰头土脸。
  “哈哈哈!”风中传来李显得意洋洋的笑声。
  裴英娘气急,悻悻甩开缰绳,觉得李显很可能有病,而且病得不轻。
  可惜尚药局奉御和太子勾连,被她识破后,已经畏罪告老还乡,不然可以让奉御给李显瞧瞧脑袋,看他到底还有没有救。
  忍冬和半夏捧着清水和帕子上前,为裴英娘清理衣裙间溅上的灰泥。
  马蹄踏踏,十数个锦衣绣袍、年轻俊朗的少年郎君纵马行来。
  这一路上车队走走停停,时常停下修整,这些贵族子弟们见道旁山光绮丽,草木葳蕤,仗着骑术好,干脆抛下车队,结伴去林中狩猎,猎得的猎物交给尚食局宫人当场烹制,一边游玩,一边行路,快活逍遥。
  王侯公子们众星捧月一般,簇拥着一马当先的六王李贤。
  李贤着一袭绛色博山锦袍衫,狭长凤眼微微挑起,眸光灿灿,风流倜傥,一边徐徐前行,一边高声和众人谈笑。户奴赵道生骑一匹白马,紧紧跟在他身侧。
  裴英娘退到路边一株枫树下,目送李贤一行人浩浩荡荡远去。
  太子以为武皇后是他日后最大的敌人,却忘了关注他的兄弟。李贤博学多才,名声远播,既和文人学者交好,又与世家子弟来往密切,朝臣们对他也是极为推崇,假以时日,必定会成为李弘的心头大患。
  枫叶被秋色浸染,红得烂漫,轻风扫过,卷起几片打卷的枫叶。
  落叶随风起舞,和秋风玩闹了一阵,最后缓缓飘落,洒在清澈蜿蜒的溪水中。
  水面荡开一阵涟漪,山谷清幽,两岸松木苍翠,清脆的鸟鸣声此起彼伏。
  “咕咚”一声巨响,打破山间宁静。
  李令月不知何时走到裴英娘身边,冷哼一声,“崔奇南又故弄玄虚了。”
  溪涧旁人头攒动,贵族少女们围在水边,不知在看什么。
  不一会儿,一人钻出水面,湿淋淋的衣袍贴在身上,勾勒出劲瘦的身躯,隐隐约约可以看到胸膛的栗色肌肤,甩甩头,露出俊俏的面孔,大咧咧走向对岸。
  少女们交头接耳,发出吃吃的笑声,追随着崔奇南一路往南走。小溪旁道路曲折,少女们走得气喘吁吁,身后遗落一地的金钗、花钿、步摇、珠串。
  十几个衣衫褴褛的孩童远远缀在少女们后面,不敢靠近,等护卫走远了,立刻一拥而上,争夺草丛间的金银饰物。
  “崔小郎这是在做什么?”裴英娘好奇问。
  李令月撇撇嘴,“谁晓得?听说是为了亲近山水,领悟自然。”
  裴英娘噗嗤一笑,她怎么觉得崔奇南只是闲着无聊,下水洗个澡而已。
  山间露水重,姐妹俩在树下站了一会儿,鞋履很快湿透了,只能换上长靴,翻身上马,在山道旁并辔而行,慢慢闲逛。
  李令月有一下没一下地甩着鞭绳,“英娘,我想好了,今年我住沉香殿,沉香殿的内殿砌有汤池,夜里也能泡汤,你和我一块儿住吧。”
  裴英娘想也不想,直接拒绝:“阿姊,我喜欢楠竹,听阿父说飞霜殿有座庭院植满竹林,我已经把那个院子定下了。”
  她并不是真的痴迷楠竹,这时节没有竹笋吃,又不是炎炎夏日,住在竹林旁边没什么意思。但是为了搪塞李令月,只能拿楠竹当借口了。
  恋爱中的少女喜怒不定,一会儿一脸甜蜜,看山觉得山美,看水觉得水清,看天觉得天蓝,看到枯萎的老树也觉得别有一番刚劲之美,笑眯眯和任何一个经过她面前的人说话。一会儿阴沉着脸,眼神阴森,看谁都像是仇人,就像溽暑时刚从地窖中搬出来的藏冰,随时随地往外散发凉气。
  这一路行来,裴英娘被突然多愁善感起来的李令月缠着不放,听了一大堆她和薛绍之间的别扭烦恼,耳朵都快起茧子了。
  裴英娘深切地认识到,不论是哪朝哪代,永远不要和情窦初开的少女讲道理,远远躲开是最轻松省力的法子。
  李令月有点失望,“楠竹院多冷清啊,除了竹子,就只有竹子了。”
  裴英娘虚应两声,心里暗暗道:阿姊,听了你一路的唠叨诉苦,我现在只想要冷清呀!
  山谷中传来男男女女的欢笑声。
  两人往下看去,李治和武皇后头戴斗笠,脚着木屐,手执竹杖,正顺着落花满阶的山中小道往上攀登,宫人婢女们团团围绕左右。
  谷中翠盖浓阴笼罩,白天也阴暗幽深,日光很难照得进去,山路有些湿滑,武皇后踩在一块苔藓上,不小心趔趄了一下,宫人连忙拥上去搀扶。
  李治的动作比宫人们慢了一步,但仍旧执拗地伸出手,揽住武皇后的腰肢。
  宫人们识趣退下。
  帝后二人在清雅秀丽的湖光山色中相视一笑,恍惚回到年轻时恩爱缱绻的旧日时光,搀扶着彼此,拾级而上,身后落英缤纷,雪白的花朵和火红的落叶洒满石阶。
  裴英娘和李令月默默注视着李治和武皇后,久久无言。直到帝后二人的身影隐入葱茏的树影中,什么都看不到了,才拨转缰绳,引马往回走。
第51章
  哒哒的马蹄声在山谷中回响。
  几人几骑策马迎面行来,
马鸣啾啾,
尘土飞扬,户奴牵着弓背窄长的细犬,
跟在队列之后。
  为首的李旦着窄袖袍,乌皮靴,
背负黑漆长弓,
宝钿金鞍旁挂着野兔、山鸡和其他珍禽野兽,
显然是刚刚行猎归来。
  他连打猎也是独自去的,很少和其他高门显贵的纨绔公子同行。
  裴英娘安抚座下的三花马,小心翼翼靠近李旦,
一把掀开帷帽垂纱,
露出一张秀眉杏眼的清秀面孔:“恭贺阿兄满载而归。”
  李旦英姿勃发,
鬓角隐隐有些微汗迹,
嘴角轻扬,示意杨知恩把刚才猎得几只野兔送上前,
“山中寂寞,
拿回去养着玩儿。”
  裴英娘探头去看,草篓子里卧着一窝毛茸茸的小兔子,皮毛柔顺,玉雪可爱。
  她下意识估摸了一下篓子里的几只兔子够不够做一碗炖兔肉,品评道:“不够肥。”
  李旦噎了一下,摇头失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5/37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