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公主(校对)第35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8/371


第239章
  长生院。
  几名卫士忽然暴起,
制住副将和另外一个身量稍矮的男子,
七八个甲士同时从不同方向围拢过来,拖走两人。
  事情发生得太快,
周围的人半天反应不过来,面面相觑。
  部属急忙禀报与孙成珂知道,他翻了个白眼,
挥挥手,“我就是个大老粗,只知道听从太子殿下的命令行事,既然下令抓人的是殿下,
他们肯定犯了什么事,
你们别管。”
  部属应喏。
  孙成珂心里暗骂,
副将是他的同乡,
要是他真的做了什么大逆不道的事,会不会连累自己?好不容易冒着掉脑袋的风险立下大功,就等着殿下登基论功行赏了,要是因为副将坏了他的好事,
他得怄死!
  长生院内,蔡净尘跃下院墙,拍拍袖角蹭到的灰尘,走向内殿。
  一只花花绿绿五颜六色的蹴鞠滚到他脚下,他脚步一顿,弯腰捡起皮球。
  “吧嗒吧嗒”,穿一身锦缎春衫的皇太孙迈着小短腿,
慢条斯理走到他面前,盯着他手里的皮球看。
  粉妆玉琢的小郎君,唇红齿白,眉眼几乎和娘子一个模子刻出来似的,就是不大爱说话,这一点好像遗传自他的父亲。
  蔡净尘把皮球送到皇太孙手上,宫婢们笑着走过来,哄皇太孙去花园里玩,那边地方更大。
  皇太孙脾气好,抱着皮球,朝蔡净尘点点头,跟着宫婢离开。
  凉亭里,裴英娘放下热气萦绕的细瓷茶杯,看到蔡净尘蹲在长廊前发呆。
  半晌之后,他站起身,朝她走过来,禀报院外的情况。
  知道孙成珂和那些人没有关系,裴英娘淡淡嗯一声,和她预料的差不多,武人大多信奉用战功说话,和后宫的牵涉不多,不会算计得那么深。
  李旦抓到埋伏在孙成珂身边的副将,应该很快能顺藤摸瓜,查出幕后主使。他从自己身边人查起,不用她出手,她只需要静等审问结果出来。
  她端起凉下来的梅片茶,浅啜一口,“四郎,等事情了结,你离开中原吧。”
  蔡净尘身子紧绷,藏在袖子里的手紧紧握拳。
  娘子说过让他好自为之……他以为娘子不想管他了。
  裴英娘看着杯中碧绿的茶水,晒干的花瓣吸饱水分,重新绽放,她撩起眼帘,“记住,永远不要回来。”
  李旦登基后的第一件事必将是稳定人心,而稳定人心最好的办法,莫过于清算酷吏,让百姓们出口恶气。酷吏伏法,大快人心,百姓们同仇敌忾,齐颂主上圣明,再多的不满和矛盾,都能暂时平息。
  张易之兄弟的从兄、武家人,丘神勣,周兴,还有蔡净尘,都在酷吏名单上。
  凉亭外一株株杏树,捧出一团团娇艳浅粉,花瓣纷纷扬扬,洒落一地。
  蔡净尘单膝跪地,“是。”
  这时,远处突然响起悠远的钟声。敲钟的人不慌不忙,每一声钟响平稳从容,肃穆而沉缓,在炽烈的艳阳下,在柔媚的春风中,钟声如潺潺的水波,缓缓流淌开来,越过重重宫闱,越过高耸的城墙,越过胆战心惊的人群,传遍紫微宫的每一个角落。
  厮杀结束了。
  裴英娘缓缓站起身,迎着刺眼的日光,踱出凉亭,问一旁的上官璎珞,“退位诏书准备好了?”
  上官璎珞点点头。
  诏书由她亲笔书写,只等女皇过目。
  ※
  这一场政变进行得异常顺利,并没有持续很久。
  女皇染病,群龙无首,被卢雪照骗到政事堂的大臣们看到羽林军统领打出光复大唐的旗号,几乎没有犹豫,立刻俯首臣服。
  薛绍负责看守洛阳四门,南北东西要道戒严,虽是大白天,城里却静悄悄的,武侯骑马巡逻,长街内外唯有清脆的马蹄声,一百多座里坊,没有任何人反抗。
  皇城已经完成交接,坊市间平静祥和。
  张宰相、杨知恩等人兵分几路,从洛阳最外围开始,逐步往里深入,抓捕张易之的从兄弟、武家族人,以及二十几名为虎作伥的酷吏和轻浮文士。
  宫城内,李旦亲自领兵围剿依附二张的党羽,一路所向披靡,摧枯拉朽一般,摧毁二张精心布置的亲兵。
  玄武门。
  执失云渐登上箭楼,扫视一圈。
  玄武门工事坚固,北衙禁军驻守于此,夹墙外就是大统领和部属平时处理公务的地方和起居之所,控制住玄武门,等于控制整座宫城,这道城门举足轻重。
  成王败寇,只在一瞬间。
  但没人知道李旦此前做了多少准备,政变看似简单,不是因为对手太弱,而是他已经提前预设方方面面可能出现的各种状况,准备好应对之法,就如对弈时,步线行针,环环紧扣,所以到了收网的时候,才锐不可当,水到渠成。
  不管发动政变的理由是什么,都不宜拖得太久,否则遗患无穷,必须快刀斩乱麻,抢占先机,一击即中,尽量把影响降到最小。
  天边云絮舒卷,骄阳时隐时现,云层缝隙间洒下大片光晖,甲士们静静屹立在城墙上,铠甲边沿镀了一层金光。
  执失云渐低头系好兽皮箭囊,宫廷内斗不断,纷争不息,绝不是好事,但愿这是最后一次玄武门事变。
  家仆走到他身后,为他披上一件白氅,轻声说:“阿郎,方才魏使者带着太子殿下的手书来认领魏三郎的尸首,右卫将军没有为难他,准许他带走魏三郎。”
  执失云渐点点头。
  秦岩和蔡净尘暗杀魏三郎后,他一直待在北衙,北衙卫士已悄悄换上李旦的人,这些人在战场上历练了几年,个个神勇,但毕竟回京不久,身上难免还有几分粗莽野性,必须由他坐镇管束。
  家仆环顾左右,踌躇了一下,“阿郎……长生院那边传来消息,太子妃此刻就在里面。”
  执失云渐怔了怔,这种时候,太子为什么要十七娘冒险入宫?她不是应该待在甘露台吗?
  太子不会大意到看着十七娘身陷险地而不顾,政变不是游戏,稍有不慎,满盘皆输。
  家仆神色紧张,假装帮执失云渐整理白氅,偷偷从袖中摸出一把匕首,塞进他手里。
  执失云渐眉头轻皱,他不喜欢这种鬼鬼祟祟的行为。
  家仆双腿打颤,哆哆嗦嗦着道:“这是仆刚刚和魏使者道别时,他的婢女悄悄给仆的,她说她是太子妃的婢女,还说太子妃有危险,太子的部下不希望太子登基以后册立太子妃为皇后,要趁机加害太子妃,长生院周围全是他们的人,谁都不能信……太子被部下蒙骗,赶不回去相救,求阿郎救救太子妃和皇太孙……”
  执失云渐低头扫一眼手中的匕首,灰褐色瞳孔急剧收缩,向来云淡风轻的他蓦然抓紧剑柄,脸色骤变。
  他想起多年以前,那辆大摇大摆从他眼皮子底下驶过的马车。
  平康坊是长安城内远近闻名的销金窟,夜幕降临,到了坊内最热闹的时候,灯火辉煌,人声鼎沸,吐蕃使团在酒肆内聚饮,吐蕃赞普预备除掉酷爱西域美酒的尚家人,吐蕃对西域虎视眈眈,趁唐无暇顾及边境时大肆蚕食西域,是朝廷一大劲敌,他奉命监视吐蕃赞普,以便破坏他的计划,让吐蕃从内部乱起来。
  他不能分心。
  那时李旦及时赶到,这一次想要害她的人正是李旦的部下。
  即使紧紧闭上眼睛,脑海中仍然会浮现马车慢慢消失的景象,这个梦曾经困扰他很久很久。即使十七娘说过她不介意,当晚的事情和他无关,他依然无法释怀。
  大父教过他许多东西,战场上怎么观察敌情,怎么打乱敌人的战阵,被困时这么利用周遭的一切条件活下去……唯独没教他怎么处理这种事情。
  大父比他幸运,大母奉旨下嫁,大父只需要打几场胜仗当聘礼就够了。
  这把匕首终归还是回到他手里,却是用这种方式……
  执失云渐轻叹一口气,温暖的阳光兜头洒下,他肩披明亮金光,薄唇轻抿,握紧匕首,一步一步走下城墙。
  ※
  女皇也听到钟声了。
  身体越来越难受,手指痉挛,脑袋昏沉,她翻了个身,问守在病榻旁的宫婢,“谁赢了?”
  宫婢恭敬答道:“请陛下放心,太子殿下已将二张党羽一网打尽。”
  李旦解决了其他人,接下来该轮到她了。
  女皇面色不变,收回凝望槅窗的目光。
  一阵脚步声由远及近,宫婢掀起帘子,簇拥着裴英娘走进来。
  “拿来吧。”女皇示意宫婢扶自己起来。
  上官璎珞托着鎏金漆盘上前,打开帛书,一旁的宫婢送上笔墨和印信等物。
  女皇匆匆扫一眼,帛书显然是事先准备好的,上面有中书省、门下省长官的签名,她抬起胳膊,提笔完成最后一道程序。
  她神情镇定,并没有被逼退位的仓皇失措,只是书写时胳膊微微颤抖。
  等郭文泰收走帛书后,她淡淡道:“再为朕拟几道敕书。”
  上官璎珞愣了一下。
  裴英娘跪坐于女皇身边,拈起一支紫毫笔,“陛下……我来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8/37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