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公主(校对)第35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5/371

  压力太重不好,但是完全没有压力——好像也不大对呀?
  离宫城越来越近,霞光中渐渐浮现出紫微宫的巍峨宫墙,宫门高耸,金吾卫们甚至没有盘查卷棚车,箭楼上的守卫也并未张弓。
  崔奇南悄悄松口气,看来太子早就搞定紫微宫的羽林军了。
  卷棚车一路往北,驶到内宫前,停在白玉石阶下。
  李旦下马,扶裴英娘下车。
  一名内侍迎上前,“殿下,一切准备妥当,长生院里里外外都是李将军的人,李将军亲自坐镇,二张没有察觉,英王把张昌宗引到仙居殿去了,张易之还在长生院里。”
  裴英娘环顾左右。
  头梳单螺的宫婢们手提漆盒,说说笑笑走过,看到他们,远远行礼,几个内侍手执笤帚,清扫长廊两旁的落花枝叶,还有人抬着水桶,泼洒青石条铺就的庭院,一切都和平时没什么两样,每个人各司其职,忙中有序。
  李旦吩咐内侍几句,牵起她的手,拾级而上。
  刚到正殿,迎面便见一个俊美高大的男子笑嘻嘻走过来,拦住二人,“陛下刚服过长生药,太子殿下请明日再来吧。”
  李显一大早进宫,表示和李旦积怨已久,不甘心将太子之位拱手让人,愿意和他们联合起来扳倒李旦,还亲笔写下盟约书作为凭证,张易之这会儿志得意满,看李旦的目光,隐隐有几分得意。
  裴英娘眼珠骨碌碌转来转去,定定神,故意轻哼一声。
  二张实在是蠢,他们本来没有谋反之心,一心追求荣华富贵,如果他们一直老实下去,说不定能多活两年,结果这俩兄弟轻易被人鼓动,妄想复制女皇的篡权之路,加深女皇和朝臣们之间的隔阂,让越来越多的大臣们坚定站到李旦这一边。
  也许……女皇之所以完全信赖二张,就是因为他们蠢得无可救药,如果二张再聪明一点,胆子再大一点,说不定铤而走险,趁她重病时加害她。
  看到裴英娘发怒,张易之笑得愈发温和。
  裴英娘怒气愈炽,冷笑道:“我身为太子妃,奉命为陛下侍疾,张侍郎也要拦么?”
  半夏取出朝中几位宰相签字的诏书。
  女皇卧病在床,轻易不见外人,身边只有二张兄弟伺候,朝中流言四起,门下省、中书省几位长官上书女皇,异姓出入宫闱,实为不妥,要求由太子或是太子妃侍候医药。
  张易之知道这事,接过诏书,匆匆扫几眼,心中窃笑,太子把太子妃送来又如何?一个带着孩子的妇人,难道能力挽狂澜,帮太子登基不成?
  紫微宫是他们兄弟的天下,太子妃落到他们手上,正好可以做人质。
  他合起诏书,拱手做了个请的姿势,他生得俊俏,随随便便一个动作,风流潇洒。
  裴英娘看也不看他一眼,轻轻捏一下李旦的手心,走进长生院。
  李旦沉默着看她走远。
  打扮成护卫的蔡净尘、郭文泰、崔奇南和其他十几个暗卫跟了进去,哐当一声,大门缓缓合上。
  长生院从里面关上了。
  李旦抬起眼帘,嘴角轻抿,刹那间锋芒四射,气势为之一变。
  没来由的,张易之感觉到一阵心悸,“殿下……”
  他的话还未说完,忽然头皮发麻,一股巨大的力量猛地掣住他的胳膊,直接把他拖下台阶,一阵天旋地转后,他口中发出一连串怒骂。
  晴空万里,柔和的春风拂过长廊,殿前树叶沙沙响,恍如落雨。
  李旦站在高台上,负手而立,日光洒满他的肩头,丹朱色袍衫上隐隐约约有光芒闪动。他背光站着,俯瞰骄阳下祥和宁静的宫城,淡淡道:“就从他开始。”
  甲士应喏,一刀割破张易之的喉管。
  荣宠一时、女皇甚为怜爱的美男子闷哼一声,沿着石阶滚落,摔得头破血流,他试图捂住喉咙,结果只是徒劳,鲜血从他的指缝间汩汩而出,这双手修长美丽,曾为女皇抚琴吹箫,女皇夸他的手是天底下最好看的。
  他离权势顶峰那么近,近到唾手可得,太子竟然敢杀他?
  他不甘心!
  血水湿透层层锦衣,他发出最后几声粗喘,身体慢慢僵硬。
  
第237章
  进了长生院,
崔奇南、郭文泰和蔡净尘几人立即除去伪装,
环顾一周。
  李将军带着几名精兵迎上前,一抱拳,
压低声音说:“殿下请入内殿,殿中所有人都是我们的人,圣上还不知晓外面的状况。”
  裴英娘看向郭文泰,
对方朝她点点头。
  这时,一名甲士飞奔进来,走到李将军身边,附耳说了几句话。
  李将军微露诧异之色。
  正准备转身往里走的裴英娘脚步一顿,
问:“什么事?”
  李将军是薛绍昔日在宫中担任千牛卫时的伙伴,
为人正直,
没什么弯弯绕绕的心思,
老老实实答道:“太子殿下刚才命人杀了张易之。”
  李旦喜欢事先布局,谋定而后动,先铺开大网,再把所有潜在的威胁全部消灭在萌芽阶段,
前期锋芒内敛,不露声色,最后亮出獠牙时,势不可挡,气势如虹。
  今天李旦想杀二张兄弟易如反掌,怎么杀,什么时候杀都不会影响大局,
他真正的计划是借机将依附二张的势力和女皇的心腹全部一网打尽,说不定连武家人也要一并除掉。除了蔡净尘,宫变的事武家人蒙在鼓里。
  其实武承嗣最近的表现还不错……不过裴英娘没打算为武承嗣求情,武家人仗着女皇作威作福,妄想窃取李氏江山,李旦的太子之位差点被废,如果真让武家人得逞,整个李氏宗族都将不复存在,李旦和她,李显一家,还有李令月,全都无路可逃。
  同胞兄弟还能留几分温情,异姓之间的皇权之争则只有你死我活,对他们仁慈,无异于放虎归山,后患无穷。
  李将军等着裴英娘的示下。
  她挑挑眉,摇摇头,没说什么,转身往内殿的方向走去。
  早知道李旦下手这么干脆,她刚才就不用故意假装被激怒麻痹张易之了。
  长生院内阒寂无声,女皇缠绵病榻,宫婢、内侍们不敢高声谈笑。长廊两旁栽种松柏古木,树身粗壮,春光倾洒而下,树影婆娑。
  上官璎珞头戴纱帽,着圆领男袍,站在长廊尽头。
  裴英娘牵着阿鸿的手,徐徐穿行于朦胧的花光树影中,光斑柔和,罩在她乌黑浓密的发丝上,凝脂般的肌肤白若细瓷,她不慌不忙走向内殿,唇边一抹淡淡的微笑,春光烂漫,她就如阳春三月下盛开的杏花,葳蕤鲜丽,散发出明亮耀眼的光芒。
  上官璎珞看着裴英娘慢慢走近,眼前的景象忽然变得模糊起来,多年前,她怀抱书卷,站在东阁的台矶上,年幼的永安公主一步步走过来,双螺髻,碧丝绦,笑眉笑眼,俏丽甜净。
  韶光荏苒,转眼间公主长大出阁,成为相王妃,然后是太子妃,以后还会是皇后。
  身份几经转变,但她仍旧还是那个偶尔迷糊,偶尔精明,偶尔让人觉得匪夷所思的小娘子。
  不管境遇怎么变,她始终坚持用她自己独有的方式对待周遭的一切,宫廷政变于她来说或许只是一场家庭纷争,她是个好人,但该硬起心肠的时候,也能坦然面对宫闱之中的尔虞我诈,这一点从未改变。
  掩下心底潮涌一般的慨叹,上官璎珞躬身道:“殿下,请随我来。”
  内殿比院子更安静,一重重罗帐密密匝匝围着,脚步声在空阔的屋子里回荡,轻风拂过,空气里粉尘漂浮游动,死一般的寂静。
  锦帐之后,女皇合目安睡。
  宫婢们挪来坐席几案等物,裴英娘跪坐在病榻前,把阿鸿放到屏风后面的匡床上,让半夏和忍冬哄他玩。
  女皇似有所觉,慢慢睁开眼睛,这两年病痛缠身,她明显苍老了不少,再保养得宜,终究抵不过岁月侵蚀,唯有眼神依旧警醒,带着多年来位居高位的凛然气势,让人不敢直视,“是你。”
  裴英娘微笑道:“母亲醒了,张侍郎方才说母亲已经服过长生药了,可要传奉御过来再诊一次脉案?”
  女皇扫一眼房中侍立的宫婢,眉头轻皱,这些人前几天还只是在院外管洒扫、烧水之类粗使活计的,没有资格入内殿侍奉,其中有几个她甚至从未见过。
  李显没有那个胆子,裴英娘又主动进宫,不必说,动手的人必然是李旦。
  他倒是长进了。
  病重前她周密布置,暗中防备他,没想到还是让他得手了。
  李旦既然能神不知鬼不觉替换掉近身侍候她的宫婢,院外的守卫肯定也早就换成他的人。
  现在就看北衙统领魏三郎和她的几位心腹能不能及时带兵冲入紫微宫救驾,李旦虽然是太子,手里无权,光凭东宫几千人马,即使一时能占据上风,也不过是困兽之斗罢了。
  只是一个眨眼的工夫,女皇心中转了无数个念头,她不动声色,示意羊仙姿扶她坐起来,目光森然,“传五郎。”
  五郎即张易之。
  裴英娘面不改色,含笑道:“母亲稍等,张侍郎刚刚接到家中急信,出宫去了,就算马上赶回来,一来一回,也得两个时辰。”
  女皇靠着床栏,羊仙姿手执梳篦,帮她挽起满头银丝。
  奉御很快赶到,为女皇诊脉,宫婢们手捧铜镜、托盘、漆盒、铜盆,陆陆续续走进内殿,服侍女皇梳洗。
  寂静中,远处骤然传来一串轰隆隆的炸响,继而惊呼四起,其间夹杂着仓惶的尖叫和恍如猛兽嘶吼的沉重吼声。
  喊杀声四起,无数声音汇集在一处,响彻云霄,整座紫微宫似乎都在震颤。
  长生院内却静得出奇,宫婢们仍旧有条不紊地侍候女皇。半夏和忍冬找来一只鹿皮蹴鞠,教皇太孙鸿奴踢球,内侍们围着他加油鼓劲。
  女皇侧耳细听院外的喧哗声,脊背发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5/37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