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公主(校对)第25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3/371

  毕竟武皇后只是深宫妇人,丈夫、儿子都不帮她,她怎么力挽狂澜?
  所以房氏把裴英娘带到自己身边看着。如果太子事败,她救下裴英娘,裴英娘事后肯定会为她求情,她或许可以保住性命。如果太子事成,要杀裴英娘……那就怪不得她了,她冒着风险救裴英娘,已经算是仁至义尽。
  裴英娘早就猜到房氏虽然会救她,但绝不会放她出去,以免她破坏李贤的安排。
  她不动声色,眼圈一红,装出很感动的样子,握紧房氏的手,“阿嫂今日的救命之恩,我绝不会忘的!”
  房氏叹口气,拍拍她的手,抓起锦绣丝帕按按眼角,“你安心待在这儿,有我在,没人敢动你。”安慰她几句,一迭声吩咐使女送热汤、茶食进来伺候。
  裴英娘和房氏客气几句,坐下吃茶,脸上满是劫后余生般的轻快笑容。
  房氏陪她坐了一会儿,笃定她逃不出去,笑着离开。太子李贤已经领着人去蓬莱宫面圣,带走了全部心腹兵士,留守东宫的部分甲士感觉到种种不对劲之处,闹起来了,前院乱成一团,她必须出面安抚他们。
  房氏刚走,裴英娘立刻吐出刚刚喝下的茶水。
  太子能调动的人手不多,又有一大半跟随他去了蓬莱宫,东宫只有一支队伍知道他的计划。她嘱咐杨知恩伪装成赶车的健仆,和薛二郎一起潜入东宫,不是为了保护薛二郎——而是四处散播太子谋反的消息,让东宫乱起来。
  乱起来,薛二郎才能神不知鬼不觉带走薛崇胤。
  她放下茶盅时,郭文泰猛然暴起,扑向周围名为服侍、其实是监视她的使女。
  咚咚几声,使女们一个接一个软倒在地,其中有两个使女深藏不漏,是练家子,有些难缠,但郭文泰是李治的暗卫,功夫了得,很快解决掉麻烦。
  裴英娘拍拍手,“好了,可以去和杨知恩、薛二郎汇合。”
  郭文泰面无表情,按住裴英娘,“娘子稍等。”
  他先出去转了一圈,解决掉其他暗哨护卫,才折返回房,“现在可以走了。”
  两人大摇大摆走出院子。
  郭文泰事先已经探过东宫,熟悉路径,带着裴英娘左转右转,避开岗哨,走到约定的地方,警觉地逡巡一周,吹了声尖利的调子。
  芭蕉丛后窸窸窣窣响动,杨知恩拎着薛二郎窜出来,手里抱着薛崇胤。
  他一脚踹开薛二郎,“娘子,怎么处置他?”
  裴英娘沉吟片刻。
  最好的法子,是让薛二郎死在东宫,然后对外宣布,薛家二郎威武不屈,坚决不从太子,被太子的属下残忍杀害。
  这样一来,或许能遮掩一二。可是薛二郎毕竟是薛绍的同胞兄长……
  薛绍或许会恨两位兄长带走他的儿子,但绝没有到非要把兄长们置于死地的程度。
  “带他走。”
  既然杀不了,就得带出东宫,必要的时候可以拿他挡档暗箭什么的。
  几人穿过花园,顺着夹道走到外院。
  前方忽然传来一阵响亮的喊杀声。
  郭文泰和杨知恩同时煞住脚步,想绕道走,隔壁院子也响起嘈杂的人声狗吠。
  追兵怎么会来得这么快?难道房氏回内院了?
  郭文泰拔出长刀,扭头和杨知恩说:“若是对付不了,我去引开人,你护送娘子出去。”
  杨知恩点点头。
  裴英娘接过薛崇胤,退后几步,薛二郎跟着她一起后退。
  月洞门前披挂藤萝,隐隐约约可以看到晃动的绿帘间偶尔露出粼粼波光,隔壁院子有座洗砚池,是李贤清洗砚台的地方。
  哒哒几声,沉重的脚步声越来越近。一人惊慌失措,踉跄着从月洞门后窜进院子,身上挂满折断的绿藤,肥头大耳,衣衫褴褛,着实狼狈。
  饶是郭文泰和杨知恩临危不乱,还是愣住了。
  来人也呆住了,然后扯开嗓子大叫:“十七娘!快跑!六兄要谋反!”
  四周静了一静。
  喊杀声戛然而止,停顿几息后,再度响起,“来人,包围洗砚池院,在那边!”
  郭文泰和杨知恩嘴角直抽,很后悔看到李显跳出来的时候,没有一拳头把他揍晕过去。
  千算万算,本以为可以安全离开东宫,偏偏没算到竟然会迎面撞上东宫卫士围堵李显!
  周围这么大的阵仗,东宫留守的卫士和刘侍郎的人全部来了……
  裴英娘没有犹豫,果断道:“太子不会杀自己的亲兄弟,英王不会有性命之忧……我们走!”
  郭文泰和杨知恩答应一声,迅速退到裴英娘身边,揪住薛二郎,飞快远离李显,钻进一旁植满紫薇花树的甬道。
  花瓣扑扑簌簌,落了几人满头满脸,没人去拂开花叶,刚才他们走得从容不迫,现在才是真正的逃命。
  李显眼睁睁看着裴英娘和她的属下毫不留情地弃自己而去,呆了一呆,拔脚追上去,“十七娘,等等我……”
  作者有话要说:
  呃,有一点强调一下,大家都是上帝视角,所以觉得文里有些人的选择很蠢。但是对当时的人来说,没有人想到武皇后能当女皇帝,男权社会里长大的官宦之后,觉得武皇后是霍乱朝纲的妖妇,他们反对武皇后,是在清君侧,是忠于李唐皇室的。
  从太子的角度来说,他已经成年,他妈却不肯放权,也从不关心他,不教他怎么处理朝政,准备一辈子把他当傀儡,他当然会受不了。李弘的悲剧在前,李贤觉得与其隐忍不如放手一搏,反正他怀疑自己的身世,觉得武皇后不会放过他。
第167章
  蓬莱殿。
  李令月在殿外等候了差不多半盏茶的辰光,
上官璎珞笑着走出来,
“公主,殿下召见。”
  宫外山雨欲来,
蓬莱宫内却一片祥和宁静。李令月路过麟德殿的时候,
看到房瑶光头勒帛带,身穿一袭窄袖锦襦,
正领着女子波罗球队打波罗球赛。
  李令月深吸一口气。
  所有人像是早就猜到李贤会反,和武皇后撕破脸皮的,跟着李贤一起孤注一掷。剩下的人,淡然旁观,仿佛东宫的异变,于他们来说,
只是一场闹剧。
  从蓬莱殿有条不紊处理手中事务的女官来看,李贤的冲动之举,确实成了笑话。武皇后甚至没有加派人手保护自己。
  她就是如此自信,
根本不把李贤放在眼里。
  连英娘也是不慌不忙的,
如果不是涉及到薛家和薛绍,她压根不会管李贤逼宫的事,之所以冒险去东宫,是为了帮她这个姐姐,想办法把薛家摘出来,
确保薛绍事后不会受到牵连。
  李贤还没有冲入宫中,英娘已经想到李贤被废后该怎么保全薛家。她没有想过要劝阻李贤,也没有露出多少恐惧担心的神色,
只是平静地等待风波过去。
  如果不是为了保住薛绍……英娘什么都不用做……
  李令月跟在上官璎珞身后,一步一步踏进内殿,目光越过空阔回环的廊芜,直直投向碧朗晴空。
  她第一次见到薛绍时,是个晴光明媚的春日。
  俊秀儒雅的锦袍少年郎,策马原野,袍袖间满是馥郁花香。听到她和其他贵女品评他的相貌,他面露窘迫,周围的人打趣得更厉害,他无奈摇头,清秀的脸孔上徐徐展开一个腼腆羞涩的笑容。
  那一笑,三月艳阳下开得如火如荼的似锦繁花,瞬间黯然失色。
  李令月喜欢薛绍,她没有太大的野心,只想和心爱的情郎执手一生,白头到老。
  英娘和她一起长大,明白薛绍对她意味着什么。
  武皇后端坐庭前,埋头翻阅奏折。
  李令月脱屐上廊,俯首叩拜,“母亲。”
  武皇后抬起头,细长的眉眼,温和的笑容,一如既往的慈爱。
  李令月不敢和武皇后对视太久,恭敬地垂首道:“母亲,六兄的事,您已经晓得了?”
  她的母亲是位高权重的天后,高高在上,运筹帷幄,冷眼看着李贤一次次试图反抗,不论他怎么表现,是贤德孝顺的太子也好,沉湎酒色的太子也罢,还是野心勃勃的太子……母亲总能找到办法应对,让李贤的全部努力和抗争显得幼稚而可笑。
  以前,李令月很想问武皇后,外面的谣传是真的吗?不然母亲为什么如此对待自己的亲生儿子?
  五兄、六兄……还有以后的七兄,八兄,谁当上太子,谁就会被母亲逼得走投无路。
  五兄迂直,六兄偏激,他们确实有很多令人失望的地方,但是母亲从始至终,没有想过和儿子们修补改善关系。她忙着揽权,忙着收买人心,忙着架空阿父,让阿父和群臣疏远,她有太多的事要忙。
  进宫的路上,李令月忽然想明白了。
  母亲最爱的东西,是权势。她虽然已是两鬓斑白的老妇人,但仍旧精神健旺,头脑清醒,她贪恋手中的权势,舍不得拱手让出权力。
  一旦为儿子退让,注定要步步退让,直到退守后宫,她不甘心。
  她不仅仅是母亲,更是多年把持朝政的上位者,他们不能把母亲当成一个普通的深宫妇人来看待,母亲理智而敏锐,既继承了杨氏的美貌和学识教养,又有武士彟的大胆谋略和政治眼光,是个天生的政客。
  儿子对她来说,是亲人,也是潜在的对手,她有四个儿子,一个不听话,再换一个就是了,她没有耐心去驯养一个桀骜不驯、很可能反噬她的敌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3/37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