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小官人(我家的表哥数不清)第7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3/136

  她顺着张氏的视线看去,李南宣和李绮节对面站着。少爷英姿蕴藉,俊朗如云端皎月,三小姐语笑嫣然,顾盼间光采照人,本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偏偏夫人心中执念太盛,生生推却了一门好姻缘。
  她叹了口气,那个清高薄凉的李家,根本不把少爷当人看,在家区区几个月,除了鄙视辱骂,少爷什么都没捞着。离他们家远远的,少爷才能过得开心快活。为什么夫人非逼着少爷去谋求功名讨好那个李家,认祖归宗有那么重要么?
  想起官人临死前的悲愤沉郁,她把差点说出口的责怪之语尽数吞了回去。官人留给少爷的,只有“死不瞑目“四个字,夫人在庵堂里苦熬十几年,刚刚守得云开见月明,盼得一家团聚,又亲眼看着官人含恨而死,为官人完成夙愿,是她这一辈子仅剩的指望。三小姐已经和孙少爷订亲,听宝珠说孙少爷对三小姐很上心,事已至此,她再替少爷惋惜,能有什么用?
  还不如好好服侍少爷和夫人,待少爷金榜题名之时,把那些曾经欺负少爷的宗族们狠狠斥骂一顿,让他们见识一下什么是伶牙利嘴。
  等李绮节进门时,张氏已经坐回榻上,淡笑道:“嫂子在忙什么呢?“
  “伯娘在整理秋日要穿的衣裳,怕收在箱子里霉坏了。“
  李绮节让宝珠取出包好的抹额、包头,“等下月初,天气该转凉了,十八姨不如到我们家转转,左右只几步路,便宜得很,大夫也说您得多走动走动。“
  “难为嫂子想着我,等我好了,一定去。“
  说了会儿闲话,李绮节告辞离去。
  结香服侍张氏吃完药,挑了一只鲜桃,“桃养人,夫人要不要用一个?“
  张氏漱过口,把苦涩的茶水吐进痰盒里,嘴里仍是苦涩,“一只我吃不完,切一半就行,你拿几个自己吃。三郎呢?给他送几只过去。“
  “少爷回那边书房去了。“结香切开一半桃子,拿匙子刮下桃肉,盛在粗瓷果碟里,张氏牙口不好,平时吃水果,果肉都是刮成末吃的,“少爷如今是李家正经少爷,三小姐送来的桃子,哪能少了他的?我昨天才替少爷收拾房子,鲜果点心多着呢!不用特意送过去。“
  是啊,三郎现在是周嫂子家的三少爷,衣裳鞋袜,书本文具,吃的喝的,都有周嫂子想着。她这个体弱多病的生母,和儿子相处的时日还不如丫头结香,从前她没尽过抚养的责任,以后也不能帮上什么忙。李家送来一篓鲜桃,她又巴巴的往三郎房里送,完全是多此一举。
  张氏在心里轻轻叹息一声,接过结香递来的匙子,看到李南宣和李绮节站在一处时,心头陡然浮起的那丝悔意渐渐化作一阵怅惘,慢慢淡去。
  把三郎送到李家,一来能够回报周嫂子的恩德,二来给儿子一个干净出身,三来儿子能够恢复本姓,四来他有了立身的根本,以后才能用心读书,早日实现先夫的遗愿。
  如此一举多得的好事,能够让他们母子二人遇见,已经是莫大造化了,哪能再奢求其他。三娘自有她的姻缘归宿,三郎不能被任何事绊住脚步,他只能一心一意投身学业,努力完成他亡父的遗志。
  进入瓜月之后,淅淅沥沥落了几场雨,天气凉快了些许,蚊虫仍旧多如繁星,每到傍晚,院子里便笼上一层淡淡的黑雾,蚊子的嗡鸣声差点盖过远处的蛙鸣虫噪。
  周氏的娘家侄子周大郎到李家探亲,周娘子让他挑了一担野金瓜来,给李绮节姐妹几人吃。野金瓜长在山野里,滋味不如西瓜甜,瓜皮又厚,胜在瓜肉清香,脾胃寒凉的人也能多吃几瓣。
  宝珠走到廊沿底下,咋舌道:“满满两箩筐金瓜,老沉着呢,难为表少爷一路挑了来。“
  李绮节领着李昭节、李九冬姐妹俩纳凉,廊下铺设簟席,几人或坐或卧,昏昏欲睡,丫头在一旁打扇。
  “大表哥来做什么?“李绮节推开倚着的竹枕,让丫头给她换一个新的来。竹枕靠了半天,热乎乎黏答答的,得时时用井水擦洗晾干,两个轮换着用。至于冰盆什么的,他们家还真用不起——用得起也舍不得。
  周老爹和周娘子怕给周氏添麻烦,很少主动登门,尤其是这样的炎夏天,顶着大日头走山路,半个时辰就能把人晒脱皮。
  宝珠看一眼宝鹊,压低声音道:“怕是为报喜来的。“
  周大郎上门,宝鹊不想和他打照面,早早避到后院来,正为李昭节打扇。听到宝珠的话,她脸色有点不好看,轻轻扭过头去,双手微微发颤。
  宝鹊拒绝周氏后,周氏让周娘子自己相看,从隔壁村给周大郎挑了一个媳妇,模样不如宝鹊漂亮,性子也不讨巧,不过干活很利索。彩礼是李大伯和周氏帮着置办的,小夫妻俩成亲大半年了,前几天传出喜信,周大郎特意来李家报喜。
  李绮节心中一动,站起身,让宝珠取来菱花铜镜和发梳,挽起发髻,换了件兰花色落花流水纹对襟单衫,找到周氏跟前,周大郎已经被婆子领着洗漱去了。
☆、第84章
八十四
  “表嫂有了身孕,
伯娘不如把大表哥和表嫂接到家里来住。“
  周氏正因侄媳妇有孕而满脸喜色,闻言有些意动,不过想起家中房屋不多,眉头轻轻一皱,
犹豫道:“家里住不下。“
  “让大表哥住我哥哥的屋子不就得了。“
  “那哪行,你表哥住不要紧,还有你表嫂呐!“
  不能让兄弟妯娌住未成婚表兄弟的屋子。
  周氏想了想,
“来回路上免不了折腾,还是让大儿家的留在周家村罢,过几天我回娘家一趟。“
  “我看呐,家里的屋子不仅不够住,还得重新修葺一下,
伯娘,
咱们把间壁院子买下来吧。“李绮节眨眨眼睛,
“如今家里添了一个三哥,
他爱清净,用功的时候更是经不得吵嚷,让他单独一个院子都使得。偏偏家里住不开,客人来了,还得现挪屋子。以后再添丁进口,
总不能让兄弟妯娌挤一个院子吧?别的不说,
扰了三哥读书怎么办?“
  李家间壁一边是朱家,另一边是户黄姓人家。黄家儿子南下贩卖茶叶、丝布,长年跑船,
后来发了大财,把一家老小都接到武昌府去了,只留下一个老亲看守空屋子。今年那老亲也去世了,黄家人没打算回乡,想把宅院卖了,托了中人帮忙找买主,因为是年久失修的老房子,晴天漏风,雨天漏雨,风一吹瓦片哐当掉一片,货真价实的危房,又因在乡下,暂时无人问津。
  李绮节早就想给家中盖几间新房,李大伯和李乙坚决不答应,兄弟二人笃信阴阳学说,认为老宅不能轻易改造,以免破了风水。
  老房子不能改,新买的院子总能重新修吧?
  只要说动周氏,李大伯那边基本算是解决,再和李乙撒撒娇,新房就有啦!
  周氏一时拿不定主意,“等官人回来,我问问他的意思。“
  以前家中只有小娘子,夫妇二人又节俭,从未起过盖新房的念头,如今多了个儿子,确实得考虑买房子,不然等大郎成婚,新媳妇搬进来,岂不是要和小叔子住对门?
  李绮节见周氏把话听进去了,也不忙着趁热打铁,把宝珠叫到跟前,让她亲自领着人去洒扫房屋,准备给周大郎使唤的铺盖家伙。
  夜里李大伯回家,得知喜信,也很高兴,让灶房整治了一桌酒菜,拉着周大郎吃酒,闹到戌时才安歇。李南宣也陪着坐了一会儿。
  李家派人去接大郎媳妇,李绮节原以为周娘子也会跟来,特意把自己院子的几间空房收拾出来,预备给两人住。
  谁想周娘子怕给女儿添麻烦,坚持只让孙媳妇独自一人过来,小钟氏夫唱妇随,挑了一担山果子到李家。把李家派去接人的仆从吓了一跳,生怕她有个好歹伤到身子,争着去接扁担,小钟氏直摇手:“我们村里人,整天山里钻地里爬的,什么活儿干不得?又不是主子娘娘!才一担山果,轻飘飘的,不妨事!“
  人到了李家,小钟氏放下扁担,看到灶房角落里堆着的柴薪,二话不说,要帮着劈柴,刘婆子赶忙给拦了。领着她去正院见周氏,路上看到一筐筐晾晒的干菜,小钟氏直摇头:“要换笸箩摊开来晒才行,用筐晒,底下的晒不透,夜里经了露水,菜要烂的!“说着两手一抄,把最上头的干菜翻到底下,把筐底的干菜搭在筐沿外边。
  丫头们又是惶恐又是好笑,又不敢露出心思,好容易把人送到周氏房里,才敢笑出声来,互相挤挤眼睛:“太太的侄媳妇,是个俭省的!“
  宝鹊避嫌疑,周氏身旁没人伺候,李绮节暂时让宝珠顶了宝鹊的差事,留她在正院听差。宝鹊换到她院里做活儿。
  丫头们知道周氏曾想把宝鹊许配给周大郎,听说小钟氏闹出不少笑话,有几个嘴碎的便特意找到她面前,一桩一桩学给她听。
  几个小丫头是李家刚买进来的新人,爷们跟前用不着她们,小娘子年纪还小,李绮节房里的几个丫头已经定下人选,插不进手,唯有周氏房里还有几个位子。这几个丫头心思活络,想借着和宝鹊一起取笑小钟氏,在她跟前卖个好,为以后铺路。
  宝鹊听小丫头们把小钟氏说得一无是处,当场拉下脸,冷笑几声,拂袖而去。
  小丫头们面面相觑:“这是怎么着?“
  第二天,李绮节散着头发,在枣树下刷牙。唤宝鹊给她取牙粉来,宝鹊站着一动不动,她皱眉又叫了一声,宝鹊才像如梦初醒,慌忙去拿牙粉、牙杯。
  梳头时,宝鹊也魂不守舍,几次把雕花篦子掉在地上,还不小心把装发油的小瓷缸打翻了。
  李绮节放下菱花铜镜,回头看了宝鹊一眼,宝鹊双眼发红,噗通一声跪在地上。
  李家规矩不多,仆从很少需要下跪磕头。宝鹊虽然看不上周大郎,但服侍周氏从没出过什么岔子,在家里算是很有脸面的大丫头,别说是跟主子下跪,周氏连一句重话都没对她说过。她忽然这么一跪,李绮节不由得叹口气,“你放心,那些小丫头刚到咱们家,不晓得咱们家以前是什么光景,才敢这么轻视表嫂。和你不相干,伯娘平日最疼你,不会迁怒到你身上。“
  两年前,周氏还自己动手种菜、养鸡鸭呢,李家那时候只有七八个仆人,其余的都是雇的短工和长工,主仆都是过惯苦日子的,李家有穷苦亲戚上门,下人只有感叹怜惜的,谁敢取笑?如今周氏年纪大了,不再亲自做活儿,吃穿渐渐讲究起来,加上为李绮节预备嫁妆,手头的账目出出入入,自然而然透出真实家底,家里新添置的一批丫头、婆子见家里富贵,周氏待下人宽和,眼界也高了,再看到周大郎和小钟氏这样的穷亲戚上门,竟然明里暗里笑话,还故意套小钟氏的话,给小钟氏难堪。
  小钟氏平日只和村里的妇人们打交道,哪里懂得小丫头们的那些手段,被丫头们耍弄,还不自知,以为她们待她很热情呢!
  也是小丫头们太不知天高地厚,小钟氏是周氏的侄媳妇,她们为难小钟氏,不就是打周氏的脸吗?周氏这会子隐忍不发,不是心慈手软,肯定是暗地里让刘婆子盯着,想一次性把那些心眼多的全引出来,再来个釜底抽薪。
  宝鹊深知周氏的为人,一直避让着不和小钟氏碰面,丫头们取笑小钟氏,她抬脚就走,可因为她曾经拒绝过周大郎,丫头们只要提起小钟氏,三句话就会提到她,不管她怎么撇清自己都没用。丫头们精乖着呢,怕以后周氏会责怪,故意以宝鹊的名义去欺负小钟氏,宝鹊简直是有苦说不出。
  李绮节语气柔和,完全是拿她当自己人看待,宝鹊想起从前的种种,心中一酸,本来不想哭的,但泪水却不知不觉爬满两腮:“三娘,我晓得,宝珠她们瞧不起我……“
  话说到一半,忽然呜咽起来。
  李绮节小的时候,宝珠和宝鹊都带过她,宝鹊的心事,她大概能明白,宝鹊是因为家贫才被父母卖掉的,她穷怕了,所以一心想攀高枝,只要能过好日子,她宁愿给人当奴才。
  周氏一直对宝鹊有愧疚,不忍把她送到别人家去当小妾,想多留她几年,等她慢慢转过弯来,再给她说门亲事。前些时日张大少奶奶来李家串门,言谈间提起想给张大官人买个小丫头,只是一时没找到好的人选,张老太爷不喜欢外地人,张家的丫头都是在瑶江县附近乡村买的。宝鹊当时听了一耳朵,很愿意去张家伺候张大官人,周氏没答应,张大官人在外边的名声不大好听,而且别看张大少奶奶整天娇滴滴的,走路都要人搀着,整治丫头的手段厉害着呢!
  “你可想清楚了?“李绮节摘下鬓边两枝金玉梅花,换上一根翠花石榴纹银簪,她今天穿的衣裳是松花色,和金玉梅花的颜色有些相冲,“一旦伯娘把你送到张家,以后你是好是歹,只能自己受着,我们家是绝不会多嘴的。“
  宝鹊拿袖子抹眼泪,没说话,只磕了一个头。
  李绮节回眸,看着宝鹊漆黑的发顶,罢了,人各有志,强求不得。
  周大郎和小钟氏还住在李家,这时候送宝鹊出门,不说下人们会怎么想,周氏头一个不答应。宝鹊自己却巴不得早一日开脸,早早就收拾了包袱,只等张家来抬人。
  张大少奶奶早就相中宝鹊,特意打发人先给宝鹊送来几件衣裳和首饰,不是什么贵重东西,主要是为了显示她贤良大度。
  周氏拦不住宝鹊,伤心了一场。李绮节温言解劝,费了不少口舌,最后把李昭节和李九冬叫到房里,姐妹三人一起装乖卖巧,才让周氏破涕而笑。
  半个月后周大郎和小钟氏告辞回家,又过了三天,张家一抬小轿,把宝珠接走了。
  家里的丫头们有不齿的,有羡慕的,有嫉妒的,有单纯看热闹的,议论纷纷好几天。
  这一日清早,李绮节吃过饭,让宝珠把家里的丫头、婆子都叫到院子里,她有话要吩咐。
  丫头们早在廊沿底下铺设簟席小几,一边的矮桌上放了几只小瓷缸,缸里盛着葡萄、西瓜、香瓜和梨子,俱是从井里的吊篮中刚取出来的,带着丝丝凉气。
  竹帘子卷起半边,廊前幽凉昏暗,李绮节坐在簟席上,斜倚着一只空心的竹枕,宝珠手执大蒲扇,坐在角落里,给她打扇。
  丫头、婆子们顶着大日头站了半天,又热又渴,看着小几上水灵灵的鲜果,直咽口水。
  李绮节始终不发话,有等得不耐烦的,忍不住窃窃私语:“三小姐把咱们叫过来做什么?“
  “谁晓得?怪热的,让我们干站这么久,真作孽!“
  “太太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3/13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