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小官人(我家的表哥数不清)第7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1/136

  丫头小声道:“怪热的,门窗关上的话,风吹不进来。“
  本来就热得透不过气,没有凉风吹拂,几息工夫就能闷出一身汗水。
  李绮节叹口气,继续在阿金高亢的呼噜声中辗转反侧,想起送猫的孙天佑,有些咬牙切齿:好好的,送什么猫?天天围着别人撒娇撒痴,对她这个主人爱理不理,睡觉打呼跟打雷一样,又不能看家护院捉老鼠,还不如送兔子呢!
  白天没睡足,整个下午她都蔫蔫的,想着家里以后要多一个三哥哥,以后自己再不能用李三郎的身份出去唬人,愈加魂不守舍,连晚饭都没怎么吃,只用了几瓣西瓜,便回房洗漱。
  沐浴过后,换上清凉透气的纱衫纱裤,歪在罗汉床上看账本,忽然又觉得腹中饥饿。
  宝珠打开糖果盒子,拈出几根糖麻花,“我去调碗藕粉来?“
  李绮节把一枚花瓣形的香茶桂花饼揉来揉去,揉得满手糖粉,摇摇头:“想吃点咸的。“
  宝珠盖上盒子,笑道:“我去灶房看看。“
  天气热,吃食经不住放,剩饭搁一宿就馊了,婆子整治菜蔬是可着人口做的,没吃完的米饭盖在罐子里,预备做成甜米糟,橱柜里只有几样凉菜。
  婆子道:“灶上有酸笋汤,我切点肉丝,给三小姐下碗面,搁几个鸡蛋?“
  李昭节病中胃口不好,爱吃酸笋汤泡饭,灶房里特特给她炖了一罐汤。
  别人看不出,宝珠天天跟着李绮节,白天又得帮着照应李九冬,哪能看不出李昭节院子里的丫头对自家小姐的防备,“汤放着罢,淘点稻米,我给三娘炒碗菜饭。“
  炒饭不是拿剩饭炒,而是先把肉、菜、酱一锅炒熟了,直接撒上泡好的稻米,一锅焖煮,等煮得半干再翻炒。炒好的菜饭加上暮春时腌制的酸梅,香滑爽口,咸香中隐隐有丝酸甜,极是开胃。盛夏时节酷暑难耐,周氏、李绮节和李昭节姐妹俩胃口不好,吃不下饭,唯有现炒的菜饭能吃上一两碗。
  宝珠在袄裙外面加了件罩衫,烧热油锅,婆子洗好菜蔬肉丝,在一旁帮她打下手。
  炒好菜饭,开坛取出两只高邮盐蛋,切开来,盛了一碟子,加上风干酱瓜、桂花腐乳、复炸一次的炸荷花饼,凑了四样小菜。
  丫头精乖,知道李绮节平时爱吃虾,不声不响剥了一篓子虾仁。宝珠看看天色还不算晚,又炒了一盘虾仁拌苋菜。
  炒菜饭和几样小菜装了一大捧盒,送到房里。卷起的竹帘后燃着油灯,灯光摇曳,一个丫头在墙角撒驱蚊的香丸,药丸碾碎之后有股淡淡的香气,比艾草好闻多了。一个丫头在擦洗架子床上铺设的竹席和脚踏,水里掺了蒸花露,也能驱蚊。
  李绮节倚在竹枕上,乌黑的发丝散开来,铺了半边罗汉床,正低头翻看孙天佑送来的掐丝盒子。
  盒子里是一套穿红着绿的小瓷人,个个只有手指大小,雕琢得玲珑精致,连发丝上卷的绒绳都看得一清二楚。
  丫头们都说小瓷人是照着李绮节的模样捏的,宝珠不这么觉得,不过为了哄李绮节高兴,她一口咬定瓷人娃娃的眼眉和李绮节的一模一样。
  除了瓷人以外,还有几把扇子,团扇、绢扇、罗扇、纸扇都有,另有几副彩旗和棋盘,是南边流行的时新玩法。
  丫头为李绮节挽起长发,衣襟前铺一张帕子,服侍她用饭。
  宝珠手执一把粽叶蒲扇,坐在脚踏上给李绮节扇风。
  李绮节夹起一枚虾仁:“这套瓷人,拿八只给四娘和五娘送去。“
  宝珠欸了一声,把丫头们赶出房,“三娘,以后张家少爷就成咱们家三少爷啦?“
  李大伯和周氏没有明说,但家里的下人婆子早已经议论纷纷,李大伯和周氏已经和张氏商量好,连过继文书都办妥帖了,因为小沙弥还在孝中,所以才没办酒。
  事情一开始是从曹氏那边传出来的,她爱八卦,而且八得很有水准,从不说假话,她嘴里说出来的消息,一般都有八分真,而且经过周氏默许。
  张氏的病时好时坏,小沙弥没有族人扶持,身份敏感,不好和同窗结交。李家为他延请的先生原本只为授课而来,不愿多管闲事,但他刚好和孟云晖的蒙师刚好是同科,而且实在爱惜小沙弥的人品才华,经过深思熟虑后,让自家妇人劝张氏早早为小沙弥打算。张氏辗转打听到孟云晖的事,就动了心思。
  小沙弥原本就姓李,过继到李大伯膝下,连姓都不用改,正好还能回报李大伯和周氏的恩情,顺便堵住村里的闲言碎语。
  张氏不用开口,只透出一点想头,周氏和李大伯便喜出望外,乐得合不拢嘴。
  在周氏尝试让宝鹊给李大伯做妾之后,李大伯就起了过继一个儿郎的念头,只可惜族中人烟凋落,找不到合适的人选,随便找一个远亲,又怕对方不安好心,招进来一个祸患,这才耽搁下来。小沙弥人品出众,能过继到他膝下,他夜里做梦都能笑醒!
  李绮节想起李大伯白天对自己说的话,筷子轻轻磕在碗沿上,“阿爷和大哥过几天回来,等行过拜礼,记得要改口。“
  宝珠暗暗纳罕,以后得管张家少爷叫李三少爷?
  李大伯和周氏翻遍历书,定下吉日,让人去县城里送信。李乙和李子恒接到口信,一前一后抵达李家村,父子俩先在房里说了会儿私房话,才到李大伯和周氏跟前道喜。
  李绮节一眼瞟到李子恒脚步略有些蹒跚,知道他脚伤还没好全,不知该笑还是该叹。
  李子恒刚被李乙狠狠揍了一顿,发髻散乱,说话瓮声瓮气的,“三郎的名字怎么没按排行取?“
  小沙弥的大名记在李家族谱上:李南宣。张氏的父亲曾为他取名“泰宣“,按理,小沙弥应该顺着李子恒,取名李子宣,张氏甚至说连宣字都不用保留,让李大伯给小沙弥取一个新名字。李大伯没答应,私底下问过小沙弥,从他父亲为他取的名字和泰宣两个中,各摘一个字,就成了李南宣。
  李乙可能还不解气,一巴掌抽向李子恒:“三郎的名字是你大伯取的,你多嘴什么?“
  李子恒撅起嘴巴,委屈地闷哼一声,不敢说话了。
  李大伯领着李南宣拜过祖宗,命人撤去香案,把李子恒和李绮节叫到厅堂,让兄妹几个彼此见礼。
  毕竟是正日子,李南宣今天穿得很正式,头着生纱巾,穿一身茶褐色交领宽袖绢直身,他身形高挑,一袭宽袍锦衣,愈显风度翩然,姿容丰俊,站在厅前,向李子恒拱手,“大哥。“
  李子恒被李乙狠抽了几下,疼得龇牙咧嘴,只能草草回礼,不过仍旧堆了一脸笑,亲切道:“三弟。“
  李绮节顺势行了半个万福:“三哥。“
  李南宣看着她歪髻上簪的一朵浅色绒花,不知想到什么,薄唇轻抿,忽然微微一笑。
  从搬进李家间壁的小院子以来,他从来没有笑过,这一笑,有如云开雨霁,月华初上,霎时间鸟语花香,天地间一派盎然春光。
  这一抹能令满院繁花黯然失色的浅笑稍纵即逝,快得李绮节差点以为自己看到的是幻觉。他垂下眼眸,声音有如玉石相击,又清又亮,但语调清缓柔和:“三妹。“
  两人都行三,不过一个是郎君,一个是娘子。李绮节忆起以前打着李三郎的名号在外边游逛的事,不由噗嗤一笑。
  她笑得突兀,李子恒、李乙和李大伯都忍不住看向她,唯有李南宣眼眸低垂,没有吭声。
☆、第82章
八十二
  瑶江县城,
孙府。
  院子里植了两丛芭蕉,芭蕉叶片肥厚,被日光一晒,仿佛随时能淌下几滴绿蜡油。
  孙天佑打芭蕉丛边走过,
手里挥舞着一把绘渔舟垂钓图的洒金川扇,摇曳的树影落在他眼底,映出斑驳的阴影:“凭空多出个大舅子,
算不算喜事一桩?“
  阿满浑浑噩噩地点点头,想了想,又摇摇头:“不、不算吧?“
  “理他呢!正愁没借口去李家,备礼,我亲自去世伯跟前赔罪。“
  阿满瞪大眼睛:赔什么罪?
  听说孙天佑上门请罪,
李绮节同样莫名其妙,
好好的,
请什么罪?
  宝珠吃吃笑道:“孙少爷说大官人过继三少爷,
论理他该来道贺的,如今迟了好几天才来,可不是有罪过么?“
  周氏放下一瓣西瓜皮,拿帕子擦擦嘴角,失笑道:“难为他大热天的跑这一趟,
待会儿请他进来坐坐。“
  宝珠眼珠一转,
“纵是太太不去请孙少爷,人家也会进来瞧上两眼。“
  说罢,捂嘴轻笑。
  周氏意味深长地看李绮节一眼,
转头和一旁的曹氏相视一笑。
  丫头们也跟着笑,仿佛周氏和宝珠合说了一个天底下最好笑的笑话。
  李绮节淡笑一声,“得了,晓得你们是在打趣我,等着看我的笑话呢,我偏不让你们如意,孙表哥在哪儿呢?我亲自去请他进来。“
  周氏膝下有了儿子,在心头压了多年的心病一朝痊愈,李昭节的病也好了,正是高兴的时候,没拦她,“带着丫头过去,虽说都是自家人,也不能莽撞。“
  宝珠连忙跟上,小丫头撑起一把绸伞,主仆三人绕过月洞门,一径走到前院后边的夹道里。李绮节站在北窗下侧耳细听,厅堂里的说笑声此起彼伏,除了李大伯、孙天佑,依稀还有李南宣的声音。
  李乙和李子恒回县里去了,李南宣现在的身份是长房嗣子,家里来了客人,他必须出面迎客,再不能和先前一样,一头扎进书堆里,半天不挪窝。
  他天性沉静,少有开口的时候,大半时间是李大伯和孙天佑在对话。偶尔孙天佑主动问询他,他才开口答上几句,但答得敷衍,每句话绝不超过五个字。
  宝珠低笑:“大郎没能给孙少爷一个下马威,没想到三郎这么好的性子,竟然把下马威给补上了,不晓得能不能唬住孙少爷。“
  新姑爷上门,大舅子必须给对方冷脸看,以示对自家闺女的看重。订亲之后,孙天佑头回上门时,李子恒把这个规矩忘了个底朝天,还亲手给未来妹婿斟茶。宝珠当时气得牙痒痒,只恨不能出去掀翻茶桌。
  李绮节没吭声,以孙天佑的脸皮厚度来看,李家暂时没人能唬得住他,何况文质彬彬的李南宣。
  院墙底下忽然响起一声娇滴滴的窃笑,“这是奇了,青天白日的,打伞做什么?“
  话音落处,丫头们簇拥着一个娇小玲珑的美妇人走进院子。
  夹道是通向内院的必经之路,避无可避,李绮节轻咳一声,“张嫂子来了!外面怪热的,快到里头坐着歇会儿。“
  张大少奶奶说话娇滴滴的,走路娇滴滴的,人也打扮得娇滴滴的,梳着荷花头,笼着银丝云髻儿,髻前一枝银镀金观音送子纹挑心簪在日光下熠熠生光,着一件梅红番纱单衫,燕尾青万字不断头纹对襟褙子,缀着苹婆绿八宝团花纹镶边,密合色杭纱画拖裙边挂了几只驱蚊的葫芦形香包。
  张桂花跟在她身后,因为生得格外高挑的缘故,她和身形娇小的嫂子张大少奶奶站在一处时,显得有些突兀。她依旧木着一张脸,冷若冰霜,浑身上下每一处毛孔,无时不刻不在昭示着“高岭之花“四个字。明明她穿了一身娇艳的海棠红袄,鹦哥色罗裙,因为主人气质孤冷,衣衫也红得冷冽,像落雪时节的寒梅。
  别人冷,是僵冷,寡淡无味。她冷,却是冷艳,别有一种淡到极致,才见风骨的韵致。
  丫头收起绸纸伞,进去通报。
  张桂花长到这么大,拢共只出过一次门,自那以后依旧深居简出,安安心心做宅女。李绮节没想到张大少奶奶会突然带着张桂花来访,打点起精神,同她二人寒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1/13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