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小官人(我家的表哥数不清)第6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1/136

  而送嫁亲为了显示自家闺女的金贵之处,让男方家重视新娘子,一般会全程冷脸,到处挑不是,直到男方家再三保证会好好对新娘子,才给男方家一个好脸。
  李绮节如果以杨天保表妹和前未婚妻的身份去杨家贺喜,不说她尴尬,杨家也尴尬,孟娘子更得跳脚。
  她以孟春芳的送嫁亲姐妹身份去杨家,那性质就不一样了。杨家人敢说一句她的不是看看?她当场就能以新娘子姐妹的身份,把杨家准备好的新房摆设批评得一无是处,杨家人不仅不能生气,还得笑嘻嘻地夸她说得好,说得妙。
  当然,她也得把握好分寸,不能真给孟春芳的婚礼添乱——孟春芳能力排众议,非要请她担任送嫁亲,肯定费了不少周折,她得对得起对方的真心信任。
  周氏眼睛一亮:三娘以女方家的身份去杨家赴宴,确实比借病不去杨家要好,她态度大大方方的,才能彻底湮灭之前杨天保退亲给她带来的麻烦。
  李乙和李大伯嘀咕了一阵,想不出别的办法,只能同意。
  出阁大礼,女方家比男方家的酒席要早两天。
  李绮节托人把决定告诉在家中筹备婚事的孟春芳,孟春芳喜出望外,本想亲自找她谈谈,因为不日就要出嫁,出不了门,只能手书一封,向她表明自己的欣喜之情。
  李绮节和孟家其他几个姑娘、妯娌见了一面,约好当天要穿的衣裳服色。
  瑶江县大部分的闺中女儿没有正式的及笄礼,出嫁头一天开脸、梳头,就相当于是小娘子们的及笄礼。
  孟春芳开脸后,梳起妇人发式,她本来就生得秀丽,装扮后更是皎若秋月、丰韵娉婷。微微低头时,斜斜扫出来一个眼风,端的是柔美娇媚,风情无限。
  李绮节暗中感慨,好好一个端庄优雅的美人,就这么被杨天保给拱了。
  杨家来孟家迎亲的当天,李绮节让进宝去球场看着李子恒,以防他那边有什么意外。
  她和孟表姑一左一右,搀扶身着真红对襟大袖衣、头戴凤冠的孟春芳出门。
  孟娘子也被人搀着,满脸淌泪,哭得死去活来。
  孟春芳却没怎么哭,甚至还隐隐有几分卸去重负后的轻松,“娘,您辛辛苦苦把女儿养这么大,就是为了这一天。女儿从前事事都听您的,嫁人以后,您可做不了女儿的主了。“
  孟娘子不知是不是听出了孟春芳话里的怨苦之意,还是舍不得女儿出嫁,抓着她的袖子,嚎啕大哭。
  花轿先行,然后是送嫁亲们乘坐的马车。
  李绮节上车前,朝街巷边围观的人群瞥了一眼。
  乌泱泱一大片人,几乎全都眼巴巴盯着婆子手里贴了大红喜字的笸箩——他们在等迎亲队伍分发喜饼、喜果和红包。
  杨天佑太贼了,说消失就消失,之前派来保护她的人,藏身技术也忽然一日千里,她能感觉到暗中有人盯着自己,但就是找不出那人是谁。
  “三娘,怎么不上去?“
  着一身宝蓝地绣雄鸡牡丹纹圆领窄袖锦袍的孟云晖走到李绮节身边,面露关切,小厮牵着一匹高头大马,走在他身后,他是今天的送亲舅爷。
  送亲队伍前面的人已经在回头张望了,李绮节收回目光,朝孟云晖笑了笑,登上马车。
  她有种强烈的预感,杨天佑今天绝对会现身,就算他不参加婚宴,也会想办法溜到她跟前露个脸。
  作者有话要说:  平民老百姓不能着凤冠霞帔,结婚当天是例外。
☆、第69章
六十九
  高大姐看到头戴金绞丝如意纹灯笼簪,
身着缥色满地娇织绣纹越罗圆领氅衣、杭绢画裙,
正和杨家宾客言笑晏晏的李绮节时,
眼皮抽动了两下。
  都说婆媳是天生的敌人,
这句话并不假,
至少对高大姐来说就是如此。从前李绮节是杨家的娃娃亲,她作为杨天保的母亲,怎么看李绮节不顺眼。然而两家退亲之后,想及李绮节从前的种种可怜可爱之处,她对李绮节的嫌恶之情顿时淡了七八分,
再经过和不省心的亲家孟娘子来来回回扯皮之后,
更觉得李绮节乖顺省事,样样都好。
  可高大姐实在没想到,
李绮节会作为孟家的送嫁亲出现在儿子的婚礼上。
  不止她,杨家知情的女眷们看到李绮节登门时,
都吓了一大跳,要不是孟家表姑拉着她的手,亲亲热热和她说笑,杨家人还以为她是特意来找茬的。
  高大姐打点起精神,亲自接待孟表姑几人,
李绮节跟在孟表姑身后,和杨家女眷们行过万福礼,
便饶有兴致地打量装饰得热闹喜庆的新房。
  高大姐几人提心吊胆,面上和孟家女眷热火朝天地笑闹打趣,其实全都把注意力放在一直没怎么吭声的李绮节身上。
  李绮节把众人的紧张看在眼里,
恰到好处的在脸上露出几丝不快之色,高大姐她们几乎快吓哭了,更是一眨不眨地盯着她看——大喜的日子,千万不能出一点差错!
  李绮节撇撇嘴巴,撇下众人,拐过一扇雕刻摆子千孙图的落地大屏风,径直走进拔步床里,一边往里走时,一边忙里偷闲地自嘲:这间新房差点成了她的归宿呢!
  孟春芳坐在大红纱帐下,头上盖着赤捻金线红盖头,看不清她的神情,但从她搁在襕裙上、扭曲在一块儿的手指,谁都能看出她的恐惧和慌乱。
  丫头从袖子里掏出一只小布包,里头是炒熟的米泡——这是此地风俗,新娘子出嫁,要随身带一包香炒米,“小姐饿不饿?“
  孟春芳摇摇头,一开口,嗓子都在发颤,“给我倒杯水。“
  “等行大礼还早着呢!“
  李绮节接过丫头手里的炒米,随手取了一只青瓷茶碗,倒了小半碗炒米,又四顾转了一圈,寻来开水,沏了一碗熟炒米,撒了些绵糖,“孟姐姐先吃一碗米泡,这个顶饿又方便,免得你硬挨饿。“
  孟春芳接过茶碗,盖头没揭开,默默吃了半碗。
  李绮节等她吃完,和丫头一道帮她理好衣裙,安慰她几句,仍旧出来。
  迎面扑来一阵香风,四五个梳辫子的丫头,簇拥着一个身穿石榴红缠枝四季花卉织金妆花纱袄裙的小姐,逶迤而来。
  即使双方还隔着数十步远,李绮节也能感受到对方来者不善。
  她身边只有一个引领女眷宾客的小丫头,正准备回头问来人是杨家哪位小姐。谁知小丫头看到那小姐,当即大惊失色,掉头就跑。
  一边跑,还不忘回头,递给她一个自求多福的同情眼神。
  李绮节:“……“
  虽然我不是你们杨家的主子,但你也未免太不讲义气了啊!亏我刚刚还塞了一个荷包给你!
  等到那小姐一阵风似的冲到李绮节面前时,她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位煞神。
  和杨天娇任性娇纵的名声一样出名的,就是她的外貌了,她天生长得黑瘦,因此格外妒忌瑶江县其他肤白貌美的闺秀。但凡是生得稍微白一点的小娘子,十有**都中过她的招,孟春芳用过她送的脂粉后,脸上皴裂、掉皮,足足黑了好几个色号,养了大半年才慢慢恢复。
  李绮节下意识地摸摸自己的脸颊,她不敢说自己肌白胜雪,那也是粉腻香酥、光洁柔滑,天生丽质,没有办法。
  杨天娇看到她,怔了一怔,果然双眼发红,盯着她胭脂微晕、白里透红的双颊看了许久,眼里闪过一道几欲噬人的冷光。
  对方人多势众、飞扬跋扈,又一脸一看就知道不怀好意的凶恶相,尤其是她右手小拇指留了几寸来长的长指甲,指尖涂了鲜红色蔻丹,看着就渗人。李绮节悄悄后退了两步,好汉不吃眼前亏,她可舍不得拿自己的漂亮脸蛋去硬抗杨天娇的脾气。
  杨天娇其实生得不丑,五官秀丽,鼻梁挺直,如果在后世绝对算得上是一个性感美女,只可惜她实在生得太黑了一点——李绮节怀疑夜里吹灭灯火后,她的丫头能不能在夜色中找到她。
  俗话说一白遮百丑,那一黑,就是毁所有了。在以白为美的古代,黑往往代表粗鄙和穷苦,杨天娇生不逢时呐。
  在李绮节暗暗感慨杨天娇容貌的时候,对方又朝她欺近几步,冷笑一声,“你就是李三娘?“
  李绮节也不客气地冷笑一声,“多年不见,天娇姐姐的眼神怎么不好使了?“
  别说杨天娇看她的目光像淬了毒,单单只她身为大姑子,却偏偏要在孟春芳的婚礼这天穿一身鲜亮的大红衣裳,李绮节就懒得和她客气。
  “你!“
  杨天娇是个暴脾气,当即勃然变色,喝令丫头,要给李绮节一个教训。她父亲是县太爷,母亲是王府长史家的族女,在小小的瑶江县城里,她几乎说一不二,从来没有人敢当面违抗她。
  丫头们跟着杨天娇跋扈惯了,也不管场合,一掀衣袖,就朝李绮节围拥过来。
  李绮节却老神在在,优哉游哉地一扫袍袖,上前一步,直视着杨天娇血红的双眼:“天娇姐姐不止眼神不好,只怕连脑子也不大好使吧?“
  说这一句时她故意把声音压得很低,只有和她近在咫尺的杨天娇听见。
  杨天娇是杨县令和金氏的掌上明珠,自来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什么时候受过这种气?
  “李三娘,你别敬酒不吃吃罚酒,今天我要让你尝尝本小姐的手段……“
  杨天娇的狠话还没放完,就被人捂住嘴巴拖走了。
  捂她嘴巴的人不是别人,正是杨天保的母亲高大姐。
  没义气的小丫头看到杨天娇来势汹汹,知道她有意生事,撒腿狂奔,把正在前面应酬的高大姐叫来救火。
  高大姐这人可不会什么委婉手段,她从前看李绮节哪里不顺眼,张嘴就挑理,从不带打草稿的。
  “还愣着干什么?!“不会委婉的高大姐撸起袖子,一把捂住杨天娇还在一张一合试图叫骂的嘴巴,往婆子身前一推,横眉冷目,低斥道,“大小姐凤邪入体,快去请大夫来为大小姐看诊!不得耽误!“
  婆子们做的是洒扫耕田的粗活,个个身强体壮,拎小鸡似的,把不停扑腾的杨天娇强行带走。
  剩下的丫头外强中干,色厉内荏,看到小姐被拖走,面面相觑,立时作鸟兽散。
  杨县令是杨家人的底气,金氏是杨家和金长史交好的纽带,杨家人几乎全部唯杨县令马首是瞻。相应的,金氏和杨天娇在杨家内院的地位也无比尊崇,杨表叔和高大姐虽然是做长辈的,在杨天娇面前,还真摆不出长辈的谱儿来。要在以往,高大姐绝不敢这么对杨天娇,可今天不同,今天是她的宝贝儿子杨天保的大婚之日!
  天大地大,谁都没有她儿子大!
  谁敢在她儿子的婚礼上捣乱,就是和她高大姐势不两立!别说是一个侄女儿了,就算是皇后娘娘,高大姐也敢捂她的嘴巴!
  哪怕是万岁爷爷来了,高大姐也不怕!
  “送走“杨天娇,高大姐搓搓手,堆起满脸笑容,向李绮节赔罪,“三娘呐,你表姐从小就是这个样子,有什么得罪你的地方,你可千万别往心里去。“
  见李绮节神色冷淡,她凑近了些,“你从小和天保一块儿长大,七娘也和你说得来,看在天保和七娘的面子上,担待这一回,婶子记得你的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1/13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