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小官人(我家的表哥数不清)第5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7/136

  李绮节嗤笑一声,示意招财放开小童:“回去告诉杨天佑,别派人过来跟着我,不然我不好朝长辈交代。“看小童眼神乱转,面色一冷,“怎么,你们以为没人看出来吗?这才几天,我大伯已经问过好几次了。“
  业务不纯熟啊,伙计!
  小童听说自己早被发现了,有点难为情,待招财松手,嗖的一声,一溜烟跑远了。
  宝珠哼哼道:“三娘,何必待他们这么客气?“
  李绮节笑了笑:“不然呢?“
  经过此前种种,她算明白了,对付杨天佑,不能来硬的,唯有向他示弱,他或许还能消停几天。
☆、第65章
六十五
  李绮节带着宝珠、进宝几人在几家铺子各自巡视了一遍,
见快到和李大伯约定好的时间,
买了几包点心,
往牌坊街走来。
  李大伯已经在牌坊街街口的一家茶肆等着了,
正坐在门前最醒目的一张桌前喝茶,
李绮节连忙道:“我在路上耽搁了一会儿,让大伯久等了。“
  李大伯盖上茶碗:“你难得出一趟门,正该四处走走。“
  这话要是让李乙或是周氏听见,李大伯肯定要吃挂落。李绮节笑而不语,才一坐下,
几个穿短衫的茶博士纷拥而至,
抢着为她沏茶。
  进宝和招财往她跟前一杵,叉腰横眉,
把茶博士们挡开。
  李大伯哈哈大笑,掏出几张宝钞,
茶博士们得了赏钱,各自散去。
  吃了两盏茶,几人打道回府,李绮节道:“怎么不见张家哥哥?“
  李大伯道:“先生留他谈论功课。“
  说着话,忽然嘿嘿一笑,
搓着手掌道:“那徐先生起初还看不上我们送去的礼物,拿乔不肯现身,
等他家老仆把张家小哥写的字送进书房,徐先生连头发都没梳,就着急慌忙跑出来留客。我走的时候,
徐先生还拉着张家小哥的手说话呢!“
  李绮节看过小沙弥临摹的字帖,他生得灵秀,写的字也颇有风骨,想必是在寺中勤学苦练多年后磨练出来的。张十八娘只略微认得一些粗浅的字,行李中却有许多价值不菲的珍籍古画,想来应该是她从夫家带出来的。也就是说,小沙弥的父族很可能是书香世家。
  徐先生显然很看重小沙弥,直到宵禁前才放他离开。
  徐家的老仆亲自把小沙弥送到小巷子里,对李大伯道:“官人应下李相公了,只是家里事多,一时脱不开身,少说要四五日才能南下。“
  李大伯乐得合不拢嘴,摸了块碎银子塞到老仆手里,再三道:“不急不急,我们难得来一趟武昌府,正打算四处走走,看看周边的景致,徐先生慢慢收拾便是。“
  老仆见碎银子少说有三四钱重,坚决不肯收,李大伯无法,只得让招财抓了把果子,老仆这回收了。
  李大伯慨叹道:“果然是读书人家,连下人都比别人家的知礼些。“
  徐先生答应到李家坐馆,李大伯来武昌府的差事办完了,开始寻思着逛逛江城。第二日一大早,便催促下人早些预备干粮食水,要去登黄鹤楼。
  小沙弥居丧期间,不便外出游玩,仍然留在家中读书。
  李大伯留下两个仆人照看小沙弥,吃过早饭,带着李绮节出门。
  武昌府的道路比瑶江县宽敞许多,李大伯原本是打算雇轿子的,但武昌府境内湖泊多得数不胜数,走不了一会儿就要坐船,下了船又得爬山,雇轿子太麻烦了,只好雇牛车。
  今天跟着长辈出行,李绮节没穿男装,头挽家常云髻,着一身出炉银细绢单衫,海棠红满池娇香云纱大襟夹袄,葡萄青细褶素罗裙,手中执一根雕花兽头铜杖——为登山准备的。
  李大伯头戴乌绫**巾,穿一件灰褐色道袍,手中也执一根铜杖。
  伯侄俩一个满面春风、气度不凡,一个明眸皓齿,宛如姣花软玉,一路上说说笑笑,很快到了黄鹤楼所在的蛇山脚下。
  李绮节站在渡口,抬头望去,发现黄鹤楼和她上辈子见过的不一样,不仅尖顶颜色、飞檐样式、楼层数目不一样,连坐落的山头都变了。
  车夫知道李大伯和李绮节是为游玩而来,一路上拣了些关于黄鹤楼的韵事趣闻,讲给二人听。据他说,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因为武昌府地理位置险要,每逢乱世,长江两岸兵火频繁,黄鹤楼曾多次焚毁在战火中,太平年间又再度重建。如此屡建屡废,屡废屡建,每一代重建的风格都不一样。
  当然,车夫最后不忘强调,历朝历代修建的黄鹤楼中,本朝的黄鹤楼规模最宏大、楼宇殿堂最多。
  李大伯想到能够近距离瞻仰各朝各代的文人骚客在黄鹤楼留下的墨迹,兴奋不已——虽然他很可能根本看不懂那些龙飞凤舞的古诗句。
  李绮节看到李大伯神色间压抑不住的兴奋,不由失笑:不论是古人还是今人,都喜欢追求到此一游,至于游什么,怎么游,那不重要。
  到山脚下时,伯侄俩决定徒步登山。
  黄鹤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乃武昌府本地名胜,官府人工开凿出了一条山路,供游人出入,层层石阶一直通向峰顶。
  爬到半路上,几人累得气喘吁吁。在路边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槐树底下休息了一会儿,饮了随身带的净水,吃过点心,接着往上爬。
  李大伯、李绮节和宝珠三人走得慢,虽然累,休息一会儿就好了。而招财和进宝一开始精力无限,抢着说自己能一眨眼攀登到山峰顶。两人比赛谁先爬到山峰顶,一路蹦蹦跳跳往上走,一步恨不能跨三四个阶梯。走了才半刻钟,很快精疲力尽,手脚发软,抬一下脚,就哭哭唧唧叫一声“疼“。
  宝珠笑骂道:“看把你们能的!怎么不干脆长出翅膀来,飞到山顶上去?“
  两人被宝珠奚落了几句,哼了几声,尽释前嫌,相互搀扶着往上走。
  等几人终于到黄鹤楼脚下时,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就被几列着罩甲衣的兵丁家仆拦下来了。
  原来他们来的不巧,楚王传下话来,下午要在黄鹤楼内宴饮宾客,家丁们正把在楼里观赏的老百姓们往外赶。
  李大伯探头望去,果然看到几名兵丁正催促一群着直裰、褶子的书生往外走。
  李大伯暗骂一声晦气,兴高采烈爬上山,连门都还没进呢,就得灰溜溜打道回府。
  几人没有多耽搁,仍旧沿着原路下山,他们是寻常老百姓,不敢和楚王家的家丁辩论,没看到那群清高傲骨的书生不也老老实实下来了么!
  也是李大伯他们今天出门倒霉,才到半山腰间,天边忽然卷来一阵浓云,天色霎时阴沉沉的,听得几声闷雷轰响,很快落起雨来。
  好在李绮节出门的时候让宝珠备了几把油纸伞,他们才没落到被浇成落汤鸡的境地。
  到渡口时,雨势仍然不减,船夫们都避进船舱躲雨,李大伯道:“咱们先去山脚下的农户家避雨,等雨停了再走。“
  农户家的娘子煮了一锅浓浓的姜汤给几人驱寒。趁李大伯和农户谈论天气和地里庄稼的长势的时候,李绮节避进农户娘子的闺房,脱下被雨水打湿的衣裳,换上一件金茶褐四季松鹿纹湖罗长衫,云髻也打散开,盘了个男式顶髻。
  农户娘子见李绮节进房的时候是个娇滴滴的小娘子,出来的却是个面白如削玉的小公子,撑不住笑了,倒是没说什么别的话,只夸她生得灵醒。
  等雨停了,几人坐船渡江,在对岸山脚下的几座楼阁和小庙逛了逛。李绮节磨着李大伯去了一趟武昌府最出名的小食街,搜罗了一大包各式点心小食,虽然她不能吃,但可以带回去给李乙、李子恒和周氏尝尝鲜。
  武昌府是南来北往的必经之地,文人游子、外地客商、赴任官员、科举考生在江边渡口汇聚,沿岸的酒馆茶肆为招揽生意,供应南方北方各地的美食,种类比瑶江县丰富多了。
  李绮节摩拳擦掌,一路买买买,只要看到瑶江县没有的玩意,就作势要掏钱,一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的浪荡纨绔模样,总算把因为出行不顺而闷闷不乐的李大伯给逗乐了。
  等回小院子时,吃的、喝的、玩的,买了不下几十样,宝珠、进宝和招财三人提着、背着、抱着,连李大伯胳膊上也挂了几只带响铃的燕子风筝。
  说话间,已到了租赁的小院前,远远的便有两个穿蓝布衣裳的小童迎上前:“李官人回来啦,我们少爷等候多时了。“
  李绮节低下头,眼皮一跳。
  李大伯一脸茫然,“喔,是哪位?“
  “世伯。“
  一个穿鹦哥色圆领夹纱袍的少年跨出小院,走过来搀扶李大伯,“我才到武昌府,听说您在这,赶着过来向您问个好。“
  眼睛往旁边一扫,向李绮节递了个贼溜溜的眼风。
  李绮节面无表情,假装没看见。
  李大伯愣了一下,眼神和声音里都带了几分诧异,“九郎?你怎么在这?“
  杨天佑笑答道:“侄儿来武昌府料理几件事情,刚刚从渡口过来。“
  李绮节眉头一皱,那几个小童跟着她起码有三四天了,杨天佑真的是今天才到武昌府的?抬眼往杨天佑脸上一扫,看他神色疲累,眼圈发青,确实不像是扯谎,只得暂时把疑问吞进肚子里。
  仆人来回李大伯,早上他们前脚刚出门,徐先生后脚命老仆请小沙弥去家中论诗。杨天佑上门的时候,家中无人,他说要等李大伯回家,守了大约有两个时辰,泡茶的水已经换了好几遍。
  李绮节觑眼看向杨天佑脚下,鞋底干燥,那他应该是落雨前到找到李家的,难为他一个人枯坐两个时辰,喝茶都该喝饱了。
  杨天佑和李大伯说着话,眼角余光注意到李绮节的眼神,不动声色地朝她挤挤眼睛。
  李绮节移开目光。
  寒暄毕,进了院门,彼此见过礼,李绮节径自回房。
  李绮节离开的时候,杨天佑后退两步,眉眼低垂,规矩礼节一丝不错,但李大伯发现他嘴角噙笑,神情有些异样。
  想到杨天佑看到男装示人的李绮节时,不仅一点都不吃惊,还一副果然如此的表情,可见他曾见过李绮节男装打扮,而且应当不止一两次。
  李大伯心头一跳。
  他按下疑问,把风筝搁到一边,留杨天佑在前堂闲话。
  丫头捧来茶果点心,李大伯吃着一碗清茶,问杨天佑何时登的船,到武昌府来住几天,瑶江县那头是晴天还是落雨天,一应琐碎小事,问了又问,兜兜转转,说了足足一刻钟。
  杨天佑旅途劳累,双眼布满血丝,才下船,就到李家来探望,连饭也没顾得上吃,被李大伯缠着说了半天家长里短,也不嫌烦躁,耐着性子,一一答了李大伯的问话。
  杨天佑的态度越恭敬,李大伯的心越沉。
  等到丫头来报说饭菜预备好了,李大伯暗暗叹了口气,引着杨天佑入席吃饭。
  他们两人在外边用饭,李绮节的饭菜是送到房里的。武昌府人爱吃咸口、辣口,她肠胃不舒服,吃不惯外边的饭菜,厨娘单单给她炖了一锅鲫鱼豆腐汤,泡饭吃正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7/13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