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小官人(我家的表哥数不清)第13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5/136

  多年不见,他没变,三娘早变了。
  幼年的莲花之约,终究是空许。
  正如工部主事猜测的那样,朝廷为了平息众怒,下令将陆保宗削职为民。都督佥事和君府前卫指挥使在朝堂之上痛哭流涕,坚决和陆保宗撇清干系,朱瞻基警示二人日后不可和奸佞之人结交,罚二人一年俸禄。
  不是朱瞻基软弱,而是同情胡皇后的官员隐隐有想趁机把孙家拉下马的意思,为了控制局势,朱瞻基不得不做出这样的决定。
  没有哪个皇亲国戚是真靠俸禄过活的,这点惩罚,对父子二人来说,根本不痛不痒。
  可他们何其无辜,明明什么都没做,只因为民意难违,就得忍气吞声,认下这一场无妄之灾!
  这天,退朝之后,孙忠和孙指挥使堵住杨阁老的去路,皮笑肉不笑道:“听闻孟家小儿是府上娇客?等他回京,我们倒想会会这位孟青天。”
  杨阁老虽然恼怒孟云晖自作主张,但是他历经三朝而屹立不倒,简在帝心,权势滔天,还不至于被两个外戚恐吓两下就惊慌失措,闻言只是淡淡一笑。
  孟云晖南下的时候,意气风发,奴仆如云。
  回京那天,却是意志消沉,形单影只。
  工部郎中和工部主事感激他的救命之恩,没有对他落井下石。
  可底下那些小吏差役却最惯见风使舵,这些天来,他不知听到多少风言风语,人人都在等着看他会落到什么样的悲惨下场。
  菜市口仍旧熙熙攘攘,喧哗热闹。
  驴车慢慢拐进小巷子,孟云晖坐在车板上,目光扫过沿街的店铺小楼。
  从前他经过里弄时,路旁的人都会主动和他打招呼,今天他一路走来,却冷冷清清,无人问津。
  到底是天子脚下,即使只是升斗小民,也懂得趋利避害,捧高踩低。
  杨娴贞头笼狄髻,穿夹袄布裙,领着小丫头,站在门前迎候。
  孟云晖说冬天回来,果然赶在落雪前回家了。
  驴车越来越近,杨娴贞忍不住踮起脚跟,看到憔悴落寞的孟云晖时,她的心猛地揪成一团。
  官人从家乡回来,没有带上那个让他念念不忘的女子,她本该庆幸的。
  虽然她不怕妾室和自己争宠,但当发现孟云晖真的是独自一人归来时,她心中还是免不了偷偷雀跃。
  可这一点庆幸和欢喜,在看到孟云晖悲怆颓丧的眼眸后,全部化为痛苦和怜惜。
  不管孟云晖选择汲汲钻营,还是甘于清寒,杨娴贞都会倾尽全力,帮他治理好内院家宅,让他永远没有后顾之忧。虽然她其实并不在乎孟云晖能不能平步青云,不在乎他可不可以为她挣来诰命。她只希能和丈夫举案齐眉、白头到老,做一对人世间最平凡最庸俗的小夫妻。
  孟云晖不快乐,她也笑不出来。
  下人们沉默着搬运行李。
  孟云晖走到正堂前坐下,忽然道:“娴贞,你收拾好嫁妆,趁着现在我的任命还没下来,回杨家去吧。”
  杨娴贞猛然抬起头,眼圈通红:“官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是想休了我吗?”
  孟云晖微微一笑,“你是杨阁老的孙女,再嫁也不难。我自身难保,何苦再拖累你。”
  以前,魏先生每天耳提面命,让他放弃这个,放弃那个,为了仕途,他一次次剖肝挖肺,自断臂膀。
  现在,魏先生死了,他的仕途之路被李绮节搅和得翻天覆地,这辈子注定要远离朝堂中心,做一个默默无闻、郁郁不得志的芝麻小吏。
  本该绝望疯狂的,可不知为什么,孟云晖竟然一点也不愤怒。
  事实上,早在魏先生死去的那一刻,他便茫然无措,失去前进的方向。仿佛一枕黄粱,醒来时,忽然发现自己的人生仿佛没有任何意义,回顾从前种种,只觉意兴阑珊,索然无味。
  要做人上人的理想是魏先生灌输给他的,在没读书认字之前,他的理想是什么?
  已经想不起来了。
  所以他急着得到李绮节。
  事到如今,一切成空,他才找回真正的自己。
  “我对不住你。”孟云晖垂下眼眸,望着脚上的布鞋,是五娘子的手艺,他一直不敢穿出来,但是现在不用管那些忌讳了,“你还年轻,不该为我这个失意之人浪费青春。”
  杨娴贞冷笑一声,“官人太小看我了!”
  她昂首站在孟云晖面前,“我虽然没有读圣贤书,不会吟诗作赋,可至少懂得做人的根本道理!我们杨家女儿,岂是那等嫌贫爱富的小人?!官人不畏权贵,为民请命,是顶天立地的大英雄,大豪杰!我是你的妻子,自当和你同甘共苦,共同进退!你若再敢提起休妻之语,我立刻去衙门击鼓鸣冤,让天下人来评评理,不是我杨氏女凉薄,是官人你看不起我!”
  这些话,孟云晖在北上途中,已经听过无数次。
  沿岸的老百姓争相为他送行,他们跪在岸边,齐声口呼孟青天,各种花朵、手帕、香包、吃食、果子,像落雨一样,飞溅在甲板上,那是老百姓们最诚挚的祝福。
  到达武昌府时,孟举人、五娘子和孟五叔领着孟氏族人和瑶江县其他宗族的族老,结伴到码头为他送行。
  母亲和父亲为他的刚直不阿感到欣慰自豪,让他不要气馁,家人永远支持他的决定。
  其他宗族说他不愧是瑶江县的水土养出来的俊杰,一身正气,对得起无辜枉死的百姓。
  孟举人勉励他,要他勿忘圣人教诲,坚持和权贵抗争。
  一面是上层权贵不遗余力的打压和皇上明显的厌弃,一面是老百姓们的歌功颂德。
  孟云晖已经麻木。
  但这一刻,听着娇弱温和的妻子在自己面前侃侃而谈,孟云晖忽然觉得心头发热,沉睡在心底深处的野望和抱负再次被唤醒。
  大丈夫在世,就算不能立功建业,也不能与草木同腐。
  当提三尺剑,立传世之名!
  做不了青云直上的人上人,何不如放开手脚,和权贵抗争,当一个青史留名的真青天呢?
  感觉到胸腔里跃动的热血和重新焕发的活力,孟云晖不由苦笑:三娘,这就是你给我挑的未来吗?让我不得不踏进你的陷阱里,剪除所有羽翼,抛弃所有不切实际的野心,做一个真正为民请命,关心百姓的清官。
  清官难做,想在史书上留下痕迹,必须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成就,而这些成就,就是拼死撕下一个个权贵的伪善面孔。
  做一个青史留名的清官,必将得罪所有同僚知交,落得一个六亲不认,孤寡一生。
  除了这条路外,他别无选择。
  孟云晖抬起头,眼里爆出摄人的雪亮光芒,“娴贞,跟着我,你可能永远没法和其他官太太一样呼奴使婢,一辈子清苦度日,你受得了吗?”
  杨娴贞察觉到孟云晖的变化,这一刻,她发现自己的丈夫就如一把划破长空的宝剑,重剑无锋,蓄势待发。
  她伸手拂去眼角泪珠,声音陡然一轻,柔声道:“官人是怕我吃不得苦吗?我虽是富贵出身,却没荒废本领,我能针线缝补,能造汤水,能浆洗衣裳,未必不如那些市井妇人。此生我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绝无怨言,官人莫要辜负我的真心!”
  孟云晖长叹一口气,握住她的手。
  转眼又到桃红柳绿、春暖花开时节。
  翠柳如烟,和风扑面。
  烟花三月时节,孟云晖带着妻子杨娴贞南下,在故居小住几日,前往广西。
  朱瞻基随便找了个理由,把他打发到穷山恶水的偏远郡县去当差,这辈子,如果没有什么意外,孟云晖的归宿就在广西的密林深山之中。
  瑶江县人感怀孟云晖的正直不屈和他治理水患的恩德,结伴赶往岸边为他送行。
  李大伯邀李绮节同行,李绮节没去。
  除了金蔷薇、李南宣和阿满、阿翅,没人知道孟云晖从天之骄子,顷刻间被打落尘埃,沦落到近乎流放,完全是由李绮节和孙天佑一手策划的。
  事已至此,孟云晖见识到夫妻二人的魄力和决心,不敢再来打扰他们的生活。
  只有孟十郎意气上头,上门为孟云晖打抱不平。
  那天,他哭得上气不接下气:“你!你好狠的心!你害了四哥一辈子!”
  李绮节淡淡一笑,“一报还一报,他差点杀了我的丈夫。”
  她没有断绝孟云晖的所有生路,经过血书泣告事件后,他俨然成为清流代表,民间百姓心中的正义使者。如果他能认清本心,沿着这条道路接着走下去,虽然路途艰难,前途叵测,但未尝不能实现他的抱负。
  李绮节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老百姓,身边有好人,有坏人,有不好不坏的人,没有大奸大恶,没有风生水起,他们只想安安生生过自己的小日子。
  孟云晖非要横插一脚,打乱她平静安稳的生活。
  她不能永远活在恐惧之中,只能快刀斩乱麻,彻底剪断对方腾飞的可能。
  孟云晖和杨娴贞离开的那天傍晚,孟春芳给李绮节送来一枝已经枯萎发黄的荷花。
  李绮节接过叶梗:“这时节,哪里来的花苞?”
  孟春芳神色茫然,笑着道:“我也奇怪呢,不晓得四哥从哪里得来的,嫂子说本来花苞会打开的,在路上耽搁了些时候,才干枯了。”
  她忽然蹙起眉,“三娘,四哥还让我给你带句话。”
  李绮节双眉轻扬。
  孟春芳踌躇半晌,“他想和你说一句对不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5/13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