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穷重阻(校对)第17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5/616

  至于小国则比较情绪化了,巴卡拉对狄帝然菲斯的态度表示遗憾。当然在遗憾之余又在帝然菲斯这里购买了大量的战争物资,然后又在水源协定上稍微抬高了那么一点价格,不过巴卡拉这点小手段是没用的。在卢安的建议下,非常冷静的在其他方面回敬了巴卡拉。
  在签订水源协定后,帝然菲斯开始裁军,但是裁军后淘汰的部分旧军火流入了国际市场。西北半岛的战火变得更剧烈了。巴卡拉猛然间觉得战火的级别陡然提升了。
  在巴卡拉的长老议会里,一封文件被批准。神降计划被批准在实战中使用,该计划代号为翠弓。
  二十架战斗机护送的一架大型运输机队伍降落在了碧森的首都机场,一批紧急军事物资运送到了这里。同时一直不起眼的作战小队也停留在了碧森。碧森人并不知道这只小队有何特殊来历。接下来这只特殊小队被巴卡拉的志愿军指挥部接收了。
  葱翠山岭城,这是一座美丽且历史悠久的山城,在上古时代这座城市就建立了,精灵和矮人相互贸易形成的聚集地,而到了现代更是一度成为了一个人口三百万的现代化大都市。而现在所有树木都变成了光杆,有的甚至成了焦黑的木杆。
  一栋栋繁华大楼变成水泥粉末的的城市。曾经的喷泉已经干涸,里面堆满了水泥石子,广场上的瓷砖已经完全粉碎,碎裂的水泥块将整个广场变成了混乱的十字路,倒塌的水泥大楼,裸露着张牙舞爪的钢筋。和二十世纪上半叶的叙利亚伊拉克是一模一样的场景。
  翠弓(神躯)在掩体中缓缓的行走着,他到达这个国家已经一个月了。在临行前,白露层对他说过:“多看,多想,谨慎做事。”末了握住了神躯的手,嘱咐道:“不要把手弄得太脏。”
  神躯现在有了一个自己的代号,叫做翠弓。翠弓回忆起临行时的画面,心里不由的泛起温馨的感觉。(神界的复仇之神已经气死。)
  突然翠弓闪入了了一个角落,在六百米外的废墟中,七个留着大胡子的坚盾人拿着各式各样的武器进入了这个城市中。
  在战争期间,坚盾人和碧森人围绕着这座城市进行了反复的巷战。双方动用了化学武器在内的一切武器。城市中早已经没有了居民。
  翠弓通过了一个蜜蜂式的能术器具视角看到了这个小队,他不紧不慢的从腰间拿出了一个手雷,如同很多人单手在手机上发信息一样,用手指在手雷的表面刻画了一个梭形状的魔法阵,这种刻画的速度,这个世界的曦日在实验室中用手套工具勉强内达到,但是翠弓直接用手刻画出了这个结构。
  将手雷朝着天空一丢,整个手雷周围出现了螺旋气流,在气流的包裹中,画了一个弧度朝着翠弓侦查视野中所看到的目标投掷了过去。随着一声爆炸响声传来。
  七个坚盾人甚至没来得及反应,手雷在他们上方五米的高空爆炸,这七个人没有带头盔,手雷迸射的钢珠收割了四个人的生命,剩下的三人在地面上奄奄一息。
  手雷这种兵器,爆炸的威力并不大,但是对士兵有着严重的伤害。凌空爆炸的手雷对步兵的杀伤最为骇人。在地球二战战场上老兵在能制造极大的杀伤。
  在这个战场上翠弓正在肆无忌惮的制造杀戮。他的视角太完善了,任何躲在房间里的狙击手都无法逃脱他的探测视角,他用不着摧毁整个房屋,只要在几百米外甩一个手雷就能解决一切。
  翠弓第一天的战绩是制造了四百人的伤亡。很多坚盾人在这场巷战中莫名其妙的就被突如其来的炸弹夺去了性命。翠弓到达这座城市的七天后,坚盾人已经对城市巷战表现出了畏战的心态。
  在战场上士兵均有死亡的觉悟。但是害怕无能为力的情况,一战的时候德军遇到了刀枪不入的坦克结果大批投降。投降的原因是因为无能为力。如果他们找到了摧毁坦克的方法,纵然这种方法死亡概率很大,也不会这么轻易的投降。
  而战场上最让人恐惧的是狙击手,因为不知道死神躲在那里,自己除了隐蔽什么都不能做。
  六日后,坚盾人退出了这座城市。碧森人取得了这场战役的胜利,而翠弓则被派遣到了另一处战场上。
  翠弓在前线活跃的表现很快传到巴卡拉,黑弓组织对翠弓计划中神躯展现的战斗力十分满意。
  而在庄园中的白露面向电脑屏幕,看着这些从前线传来的景图,她眼中的冷意越来越盛。她合上了笔记本电脑,淡然的说道:“一切都不值得同情了。”
第281章
自我穿越的依据
  又是三年的时间,当世界部分地区在战火的侵蚀下,没有陷入战火的地区在和平中浑浑噩噩的迎接惨淡的未来。当然即使是和平这个世界大部分地区的科技发展,在卢安看来也是非常停滞。
  作为信息科技的发起国——贝帆,在上次世界大战中用芯片技术引领的导弹科技教了帝然菲斯的铁甲洪流做人,然而在战后该项技术的竟然开始落后了帝然菲斯。
  这几年卢安对比了一下帝然菲斯和贝帆国生产的芯片,现在帝然菲斯的芯片产品在生产价格上以及质量上已经对贝帆占据了优势。
  这个世界研究芯片技术比地球简单了,任何能术师都能让芯片技术长成参天大树,但是一百颗参天大树依旧无法超过参天大树的高度极限,但是一百颗参天大树的木材修建一座大厦便可以轻而易举的高过参天大树。
  这种比喻十分恰当的形容了两国内的能术界的情况,帝然菲斯在战后,能术师们的经济情况窘迫,最终开始形成了多个流派一起合作的学院制度,这对能术界有何等影响,卢安没有发言权,但是对被能术师们控制的电子科技来说,技术人员更加集中,资金也更加集中。(一个天才科学家突然搞出来了其他大型实验室没搞出来的科技,这种事情只会在文艺作品出现,在现实情况中只会发生黑板笔记本上宣称用公式推翻相对论颠覆物理学界的民科。)
  而且现在由于卢安搞到周期性市场经济,这些合并后的大能术流派也无法安心搞联合垄断市场的把戏,在这种成本和市场周期性变化的,前脚进行的市场划分,后脚就会因为变化的市场而破裂,
  市场不断变化,所有的电子产业集团都是开始凭本事抢夺,盯着对家,防这上家,压着下家,盯着对家。在变化是市场中,大家是无法作到一起调节政策的。谁能在变化的市场中多占市场份额,这是不能指望其他企业手下留情的。
  技术的研发其实只看两点,第一点是人,第二点是物质投入。人的因素当然是让参与的技术人员数量足够的多,且对该项技术足够的热情来投入,相互默契的合作,而第二点物质投入当然是要保障资金。
  现在的帝然菲斯论人的数量,大量的能术流派为了钱开始合作,组成大集团,而且还在相互挖人。自然不是单打独斗的小作坊可以比拟的。至于资金整个帝然菲斯市场不再被小作坊瓜分,利润增加集中,自然可以支撑大量的实验。帝然菲斯的技术突进是显而易见的。
  然而贝帆这边,注意力都在想着如何永远控制市场。经济制度上,资本家们安然的组成垄断联合安心的瓜分市场——倡导自由经济的他们是绝对不会容忍卢安这种折腾的。而能术流派也分散瓜分市场,人们可以在几百种电子产品中挑选。从目前来看,这种稳固的利益现状是不可能打破的。
  然而就让卢安感觉到奇怪,在上次世界大战中,贝帆到底是怎么对帝然菲斯取得跨代科技优势的?
  十年前卢安以为要花费五六十年才能赶上贝帆的科技优势。然而现在仅仅是十年就赶上了。贝帆近乎是在原地踏步。这个世界也并非全球化的世界,各个区域在贸易保护主义下也在光明正大的逃避技术竞争,卢安这才发现贝帆原本的问题比自己预计的要严重得多。那么在十几年前科技猛然提升吊打帝然菲斯是怎么回事?
  明明是上课睡觉,放学玩游戏,晚上打手游到凌晨的学渣,凭什么就能在考试上考出学霸的成绩?真的是要在天赋上来解释,这也解释不通!卢安实测了一下帝然菲斯和贝帆的少年的数学成绩,记忆力以及各种逻辑思考能力,证明了两国人在相同的教育水平下根本没多大差别,毕竟都是人类模板,那点海族和地下种族的血脉影响微乎其微。
  至于天才,卢安也确定了,本位面正常的天才根本无法推动技术的突然拉开这么大的代差。在科技领域天才制造的成就,往往是成千上万的相关工作者,给天才堆积出来的高台。
  如果算天才的话,卢安现在就是一个机械天才,但是中现实卢安的背后是七百多个预演中的自己联合努力的结果,而且卢安还学习了帝然菲斯众多工厂技工的经验。在这几年里卢安以自身调节为模板搞出的只适用于自己的技术体系发展速度,不亚于这个世界上的芯片发展速度,都几乎是爆炸性的。
  但是这个世界是不可能有卢安这种模式,那么贝帆的科技进步是怎么回事?
  卢安的性格是非常的保守,在没搞清楚贝帆的技术进步来源的时候,卢安对帝然菲斯目前的技术优势并没有自信。在卢安的认知里,贝帆的科技进步能爆发一次,也就能爆发第二次。说不准他们就掌握了某个外星科技基地。在关键的时候给自己来一下狠的。
  按照卢安的计算,现在能不战争就战争,让己方优势在这段时间内不断的积累。既然在和平阶段有优势,那就保持下去。
  但是这个世界越来越躁动了,随着西北半岛战争的持续化,世界各国都在发展军备,盾刃已经将军费增加到了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之二十七。而贝帆则是在大规模造舰,将军费增加到了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之二十二。就连金瑞也将军费增加到了国民生产总值的十五。
  至于巴卡拉这种区域国家,今天将军费增加到了百分之五十,维持着一只庞大的军队,每年与帝然菲斯的工业农业贸易年年增加。
  在这种军备竞赛的气氛中卢安也将今年的财政预算重点放在了发展军事上。用卢安的话来说,这个世界已经疯了,手上必须要加粗棍棒了。
  各个国家的矛盾都非常尖锐了。不是哪一个政客心怀和平之心就能阻止这一切的。矛盾的爆发点不对外就会对内。当然矛盾的根源还是资本们剪羊毛的后果。
  而这次剪羊毛是剪的比较早,这个世界资本的贪婪是定数,在甲地无法将贪婪满足,就会到乙地寻求满足。所以作为突兀降临这个世界的变数,这一切的轨迹变化根源还是卢安的锅。
  而战争越来越近,让卢安有了考前综合征一样的忧虑,总想着哪地方没有做好,总想着在多一点准备时间,总想着对手会不会突然爆发。这种性格随着水月的流逝并没有减少。
  在这个是世界躯体已经有三十岁的卢安看了看自己头上多了的白头发,自我怀疑道:“我是不是到更年期了?”
  一晃眼,卢安在这个世界已经生活了十七年了。在这个世界漫长的卧底中已经不像刚开始到达这个世界那么随意了。刚开始到达这个世界对这个世界抱着不是自己的世界,可以无所谓的想法。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和这个世界那那一层陌生的隔阂不知不觉得就没了。卢安现在已经理解了白露为什么到旭起星世界会不顾一切了。任谁再次看见自己生活了无数年的地方也会露出激动情绪。
  如果不是每天都在超能运用努力,时刻记得这些超能运用的知识体系能在主世界里使用,卢安自己怀疑自己可能会忘记自己会忽略自己是从别处穿越而来的事实。
  现在卢安构建自己的超能体系已经变成了自己在这个世界记住自己是穿越过来的依据。而就是这种心态。在最后的这几年卢安的超能体系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走向复杂化。回到了自己的房间中,在现实时间线上卢安在窗口抛了一个飞机,这家长四十厘米的纸飞机不一会就消失在了夜空中。
  而在多重预演线中大量的卢安开始忙碌起来,首先六十个预演中,自己从战利品空间里拿出了智能晶体,晶体在高空中投影了线条分明的线条。卢安的导力超能按照这些线条的指示构建出运算结构。几十个预演的分别构建各个模块,每一个模块都在现实中完成后。在现实这个多模块的组合在卢安的头顶上快速构建出了庞大的运算结构。
  而随后一个巨大的面也构建完毕了,这个面是有数万个小面构成的。这个结构的作用类似于雷达接收器的作用。在预演中,如果远方的附着复杂超能结构的纸飞机发射一束覆盖无阻膜的超音速气流,撞击到这些面上,这些面在接受到这个筷子大小的超音速气流后,会气流撞击过程中,再通过一个复杂的里力的分析结构,将那一束超音速气流内的数百万个撞击力给分辨出来。
  在现实中出现的导力计算体系还是这个巨大的面,都是透明的。只有将气流上色后,才能发现这些结构。
  设置这么复杂的结构是因为,如果复杂的导力结构在预演中被目标触发,能省却自己很多功夫,就像黑暗中的老鼠触发捕鼠夹这个自动机关。就用不着人在一旁盯着老鼠洞了。
  卢安目前只有七百个预演,虽然七百个自己就是用最蠢的方法都能做出常人想象不到的细致结果。但是卢安还是在用替代结构来帮自己完成太过繁复的工作。而那一架纸飞机厚实的机体内就蕴含着卢安的很多自动触发的导力体系。
第282章
堆积的体系
  卢安导力飞机按照现实世界的机械设计角度来看是一种不可能实现的次品,单单这一个飞机里面看似鼓鼓的却装了大量一次性结构。
  整个飞机在做探测任务的时候,基本上就是探测一次就完蛋。因为有预演,所以卢安的才会这样设计。这些飞机在预演中如果选择自杀性探测,能够很快得到结果,在该预演的七分钟时间里会对信息进行统计。如果是真正战斗的话,卢安一定会准备几百个这样的飞机,以此检测庞大的战场,然后将每一家飞机的结构都触发一次。大量的数据需要分析,所以七分钟预演的时间工作还是挺繁忙的。这些时间几乎安排的满满的。
  而在现实中不触发机构,飞机就照样能够飞。所以卢安的机械设计是只增加可能性。但是并不考虑所有可能性都爆发后的后果。
  以其中一个设计为例。
  飞机在靠近地面会弹出众多的球,每一个球都连着线条,就像悠悠球一样。
  每一个球体在悬在半空的时候,会爆射出无数针头大小的结构,这些针头大小的结构,这些针头包裹着无阻膜撞击地面后,后半段由于包裹无阻膜,会反弹针头原路返回到球体上,整个悠悠球的结构会爆发两拨针头,当第一波反弹的针头和第二波反弹的针头中有部分针头反弹的位置不一样,说明该物体是运动的。只有该物体是在运动,所以才会让两拨针头出现反弹位置不一样的情况。只要确定到底是那到底是那一组针头前后反弹不一样,就能根据这一组针头确定该物体的位置。
  理论上和探测器发射能量扫射地面,在目标反射后,对目标进行判断,正常的仪器发射的能量是超声波,或者是各种频段的电磁波。而现在卢安的这个设计是细小针头,碰到目标后能够回弹一部分的针头。
  当针雨爆射的时候,只有死物会一动不动,活物绝对是会动的。在预演中释放这种现象,就能测到到底是哪一个位置上有敌人。当然这种只能测一次的东西只有卢安借助预演才能有效利用。
  飞机上垂下的悠悠球射完两拨后,就会通过连接线条,将震荡的信息传给飞机,而飞机上的导力体系经过处理后,
  内部发射超音速气流的结构就会启动,上千个管道内的超流体汇聚撞击,最后形成一束超流体气流。这一束气流发射出去后,这个飞机就散架了。当然就算这个飞机不散架也会坠毁,垂下的几个悠悠球结构卢安压根就没设计回收系统。飞机下面垂着七八个这样的东西也就甭想飞。会直接坠毁。
  这种设计就最能反映卢安现在和这个世界科技设计迥然不同的地方。能在预演中完成,就不要考虑现实中做这个工序是否合理不合理。
  只要在预演中获取足够精确的信息,而现实中,这种飞机用来打击的弹丸只携带几枚就足够了。用不着多,如果用来打人的话十个弹丸就能把对方打的死的不能再死了。如果用来攻击车辆,一个茶杯大小,二两重的铝热剂弹头在无阻膜的覆盖下从两百米的高空投掷下来。足够灌顶攻击了。
  现在卢安已经拥有超视距打击对手的方式了,目前的实验中,卢安已经成功在五十公里外击完成了对地面目标的捕捉,但是目前卢安还在钻研技术,因为飞机现在通过两拨针头发射后反弹的探测手段,根本无法准确识人。目前的结构只能探测活物。活物这个概念范围是很大的。
  总不能感觉到是个活物,就给对面来一发吧。当然如果是主世界的的超能状态,凭借自己现在的超能增强的躯体强度,七分钟的时间是可以飞过去看一看情况的。但是七分钟的时间就跑这一趟,不符合卢安有效利用时间的理念。
  现在如何隔着上五十公里甚至是上百公里准确的确定目标身份。这是卢安在技术上纠结的地方,目前为止只有给探测飞机带一个手机,拍摄照片然后发送回来。可以完美的确定视距外的情况。
  但是这又不符合卢安另一个理念,那就是廉价和省钱的理念。卢安也明白自己这要求太苛刻了。目前自己最敏锐的感知器官就是眼睛。也只有通过“看到”接受光线的方式,才能最有效的确定情况。而自己现在硬生生的是想要通过超能来感知远方的情况,这非常苛刻。
  卢安算了一下,自己制造的超能结构恐怕要在纳米的精度以上,用超能结构传递和接受这么大的信息量。卢安已经确定自己大脑中的超能结构应该是这个精度,否则是不会有蛙视这种感知的。
  当然这只是目前挡在卢安面前的一个技术瓶颈,三个个无阻膜覆盖水平面,交叠形成交点,可以产生的尖锐角,就能制造非常小的尺度。卢安也借此在微米级别的线条上构造细小的导力结构。现在这个技术瓶颈,在未来还是有望突破的。
  高像素的镜头是能够纪录每一个众多像素构成的光线信息,而如果制造这种细微的导力结构组成的集合体,将动能信息记录下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5/6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