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于康熙末年(精校)第97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70/1494

  什么金枝玉叶,龙子凤女,都一边去。
  李氏只觉得醍醐灌顶一般,长吁了口气,道:“娘,往后女儿定好好孝顺娘,回报娘亲的养育之恩。”
  高太君摇摇头,道:“都是自家骨肉,说什么回报不回报的?颙哥儿与二丫头、三丫头都是孝顺的,你是有儿女福的,我倒是不担心你。就是你哥哥那边,这些年胡闹的厉害,白得叫人担心。我晓得,颙哥儿不爱亲近他舅舅家。但是正如老婆子早年对你说的,咱们娘俩欠你伯娘家太多。两代抚育之恩,若不是你伯娘容留,我一个寡妇人家,如何能太太平平的将你拉扯大?这辈子老婆子谁也不亏欠,就亏欠了你伯娘。往后,能帮衬就帮衬吧,到底是骨肉至亲。”
  李氏点点头,道:“母亲放心,颙儿只是不爱交际热闹,并不是冷清之人,该帮衬的,他不会不管的。”
  说了这些话,高太君心里也畅快许多。
  见李氏精神头看着好心,她劝道:“你要想开些,别让走了的人不安生,且顾惜活着的人吧。你这病再不好起来,孩子们就要倒下了。颙哥儿打外的回来,一日没歇;孙媳妇也带着身子,要是有闪失了,可没地方哭去!”
  李氏点点头,高太君又陪着她说了会儿闲话,直到看着她用了药,才让她安置,自己拄着拐杖,回芍院了。
  待她走了,李氏挣扎着坐起身子,叫人去请梧桐苑请儿子过来。
  曹颙此时,正给初瑜揉小腿肚子。
  这两日,许是侍病累着的缘故,她的小腿肚子老抽筋。
  “母亲那边,还是我照看。你不能再病下了,那样家里就乱了套。”曹颙说道。
  “心病还得心药医,婆婆那边,还得额驸小心劝解,总要婆婆想开了才行。”初瑜道。
  曹颙揉了揉额头,道:“都是我不好,不该直接下猛药,当徐徐图之才对。”
  夫妻两人正说这话,听到兰院的丫头过来请曹颙。
  曹颙就站起身来,吩咐乐春接着给初瑜揉,又对初瑜道:“叫厨房熬些大骨头汤,你每顿饭用上一碗,这是治腿抽筋的民间小偏方。”
  其实,这是补钙的方子,曹颙记得上辈子听说提过,缺钙的话,也容易腿抽筋。
  初瑜自是信丈夫的,立时吩咐乐夏去厨房传话。
  曹颙到兰院时,这边一片寂静。
  李氏坐在炕上,倚着炕柜,看着炕桌上的几个檀木匣子发呆,不知想些什么。
  曹颙瞅那几个匣子却觉得眼熟,那正是装慧妃“嫁妆”册子的匣子。
  才半个时辰不见,李氏就有些不一样了,原本笼罩在她身上的哀伤淡化许多,她的神情也平和下来。
  “母亲……”曹颙近前两步,从衣服架子上,拿下件氅衣给李氏披上:“眼看进九月,屋子里有些凉了。”
  “颙儿……我是李家的女儿,吃着李家的米长大,拿着李家的嫁妆出的门子……”李氏转过头来,看着曹颙道。
  曹颙闻言,不知她何意,难道是高太君说什么了?
  就听李氏接着说道:“老天爷待我不薄,我有个好娘亲,嫁了个好丈夫,还有个好儿子,也当惜福了。”
  说到这里,她顿了顿,道:“再求旁的,就是贪心,老天爷都要眼红了。”
  说话间,她转过头,视线又落在炕桌上的檀木匣子上:“这些东西虽贵重,却不是我应得之物。这些东西,只会提醒旁人,我不是李家女儿,而是什么劳什子金枝玉叶。这不是笑话么?遮遮掩掩的,不能认祖归宗的‘金枝玉叶’,不就是‘私生女’?这茶馆能添新谈资了。就连……就连没了的人,说不定也要挖出来说嘴……”
  李氏声音不大,但是神情坚定,看来已经拿定了主意:“你同媳妇说,我不管外头人如何说,咱们府里不能四处传闲话,也不可传到老太太耳朵中。老太太眼看七十了,听了这些乱七八糟的,怕是受不住。”
  曹颙点点头,心中千回百转,直接拒绝太后的“恩赏”,这是“大不敬”之罪,看来要帮母亲想个妥当的说辞。
  说实在话,对于那些东西,他有些舍不得。金子还是次要的,那些古董字画却是可遇不可求。
  旁的不说,单说仇英那几幅画,后世看拍卖会,都是千万起价,就是现下拿到市面上,也能值几万两银子。
  值钱不值钱还是次要的,有副和田玉的围棋子,还有副象牙的象棋子,都是世面少见的珍品。
  曹颙没事也爱下两盘消磨时间的,早先还打算跟母亲说说,将这两个拿出来,摆在书房里。
  不过,东西再好,也比不上母亲的安危重要。
  曹颙只想让母亲顺心如意,可不愿让母亲因这个添了心病,自然是乖乖的顺着母亲的意思。
  至于康熙那边,因为晓得了这层亲戚,曹颙心中的畏惧倒是减了几分。
  他不能认女归宗,本就对李氏存了愧疚,不会太为难李氏。
  只是东西可以不要,这个“皇帝老爹”能不认么?
  连内侍都派了来,也要追封慧妃,康熙即便不能册封女儿为公主,也想要在驾崩前父女相认吧?
  “母亲,按照规矩,我既到京,将这些东西送到母亲跟前,就要代母亲上谢恩折子了,这折子当怎么写?”曹颙稍加思量,问道。
  李氏叹了口气,道:“就写我叩谢太后恩典,不胜感激。只是无功不受禄,实不敢拜领天恩。太后身边的人,我会好生奉养,这些东西,不是常人有福享的,还请皇上体恤……”
第0923章
“贵客”
  李氏本是心病,决定了拒绝这次赏赐后,就慢慢的好了起来。不为旁的,实在是舍不得儿子媳妇受累。
  她自己这一病,闹出的动静,不是一星半点儿。
  曹佳氏姐妹,都过府探母。
  李氏是又欣慰,又难过。欣慰的是,孩子们孝顺;难过的是,因自己的缘故,不知会有什么闲言碎语,到时候孩子们心中也不好过。
  她却是不晓得,曹佳氏同曹颐两个都满头雾水。
  她们毕竟是在宅门里,就算晓得些消息,也不过是李氏得了太后遗赠。
  这本是好事儿,怎么好好的就病了?
  而且李氏并不是喜怒不形于色之人,虽没有对女儿们说什么,但是曹佳氏与曹颐也瞧出她强颜欢笑。
  她们待李氏用药安置后,就同初瑜回梧桐苑,想要问问详情。
  曹颙已经在这里等着她们了,李氏的身世,对外能含糊,但是他不想瞒着自家人。
  听说李氏是慧妃所出,这位慧妃要是没有意外,近期还要追封为皇后,曹佳氏与曹颐都跟着皱眉。
  “皇上是何意?既然慧妃能追封,为何不能名正言顺的认回母亲?赏赐再丰厚,也是名不正言不顺!”对于母亲的身世,许是之前听过的传闻太多,如今落到实处,曹佳氏倒是并不算诧异,只是满心为母亲不平。
  “这挑明了关系,还不能相认,这不是更让人伤心?母亲就是为这个病的?”曹颐担心的,是李氏的病情。
  曹颙长吁了口气,道“母亲已经做了决定,不受这份赏赐。”
  “啊?”曹颐已经诧异出声;“这是抗旨之罪……”
  曹佳氏倒是镇定的多,看了曹颙一眼,道:“应该不怕,皇上既是对母亲心怀愧疚,就会担待一二。只是若这些真是慧妃娘娘留下的嫁妆,皇上也不会收回去,最后怕还是要落在母亲身上。”
  这点,曹颙这两天也想明白了,不过他还是支持母亲“拒绝”。
  这恩典重,曹颙这大半月一直忐忑,只是他没有开口的余地。如今,让李氏做足姿态也好,算是让那些观望此事的人明白,曹家没有贪心。
  初瑜在旁,见他们姐弟三人都阴沉着脸,没有欢喜的模样,实是忍不住有些胡思乱想。换做旁人家,知道自己的皇帝的外孙,不是当欣喜么?
  曹家虽说现在抬旗,但是到底是汉人,根基有限。直到初瑜进门,皇上又连续加恩,这才好些,但是同那些满洲权贵也无法相比。
  曹佳氏因出身不高的缘故,早年也受了不少气。只是她肚子争气,连生了四个儿子,同平郡王夫妻感情也好,这福晋的位置稳稳当当的。要不然,郡王府也不会一个侧福晋都没有。
  也只有曹家的儿女能如此,对于权势金钱都不关注,以“孝”为首。
  这会儿功夫,曹佳氏心中已经寻思通透,叹了口气,道“即便母亲不受这些,这该受的恩典也受了。早先我还寻思,皇上对咱们家恩太重些。即便祖母有抚圣的情分,这些也过了。现下才明白,我能指婚平郡王府,弟弟能娶初瑜,三妹夫能袭国公爵,看的不是祖母与父亲的情分,而是看在母亲的情分。”
  说完这些,兄妹三个面面相觑。
  曹颙也没指望康熙真将这些东西收回去,不过是寻个台阶,既顺了母亲的意,另外就是解决那十万两黄金。
  这天下,没有绝对的秘密。
  国穷而民富,这不是招灾么?十六阿哥使得那个法子,一时半会儿能瞒住人,但是瞒不住康熙。
  曹颙还是盼着,将那十万两黄金退回去。
  虽然黄金是好东西,看着也晃眼,但是说句实在话,曹家并不缺这个。
  曹颙这些年的家底,要是算起来,也攒下百八十万两白银了。只是他不贪,晓得点到为止,要不然想国家发财的点子不容易,这小打小闹的,再倒弄出两个老字号来,也不是难事。
  如今看来,他们除了谢恩,还真没资格多说什么。
  就算这其中有委屈,也只委屈了李氏一人。
  想到这些,他们这三个自诩孝顺的,就有些不自在。
  “早知如此,当初……”曹佳氏嘀咕出半句,剩下的却是说不出。
  早知如此,又能如何?难道她能不嫁,曹颙能不娶,曹颐能拦着丈夫不承嗣?
  想到这些,大家都觉得不是滋味儿,讪讪的说不出话。
  最后还是曹佳氏下了定论,道:“咱们做儿女,还是可着太太的心意来吧。”
  曹颙明白这个姐姐的意思,这是要照顾李氏的情绪,只当“流言”是“流言”。既是皇上含糊,他们弄那么清楚做什么,落到外人眼中,倒显得他们轻狂。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70/149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