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于康熙末年(精校)第46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60/1494

  静惠心里不由的感伤起来,只觉得眼睛酸涩难挡,轻轻的点了点头。
  一天天的,日子在继续,有的人做了决断,有的人还在日复一日。
  世事无常,主动去拼搏之人也好,随波逐流之人也好,谁又能完全掌控自己的命运。
  就算是贵为帝王的康熙,在这个春天,也因意外的病倒,险些失了性命。
  不晓得是洋人的药效力好,还是他帝王的坚韧意志力,使得他终于熬过了难关。
  生死关上走过这一遭后,康熙虽说更瘦了,但是心境却比以前不同。
  他已经是从垂暮的沮丧中摆脱出来,眼神越发迫人,好像是年轻了好几岁。
  面对死亡,他都扛过来了,还怕什么?
  帝王的骄傲,使得他仰起头,俯视众生,不再将自己当成个老人。
  他只觉得骨子里有什么复苏了似的,迫切的想要证明自己还是锐不可挡的帝王,而不是在自怨自艾的小老头儿。
  不过数日的功夫,园子里就多了几位贵人、常在。
  三月十四,当康熙出现在三阿哥的园子时,随行的众位皇子都惊诧不已。
  这就是传言中病入膏肓的皇阿玛么?到底是真病了,还是因宠幸年轻宫妃的缘故?
  已经有人开始思量,是不是要打探打探,这些日子是哪位宫妃侍寝。
  早年得宠的四妃不算,康熙最宠爱的妃子是十三阿哥之母敏妃同十五阿哥、十六阿哥生母王嫔。
  十三阿哥昔日风头仅次于二阿哥,王嫔所出三子是康熙近年最宠溺的阿哥。
  大家的算盘从后宫打到前朝,都没有再去关注皇阿玛的岁数。
  就是之前有了不良念头的,也不禁后怕。幸好聪明些,没有轻举妄动,要不然的话,岂不是冤枉?
  始终怀着几分忐忑的曹颙,也陆续听到康熙的各种消息。虽说还没有见到康熙,但是晓得其无碍,他亦暗暗松了口气。
  在前些日子,心中慌乱时,曹颙再次认识到,直至今日,曹家的兴衰荣辱还是系于康熙一身。这种悲哀使得他不禁自责,自己如今是不是太放任了,没有了早年的畏惧与毅力。
  这边刚庆幸康熙能康复,十六阿哥私下里传的口信,却是惊得曹颙无语。
  西北有异动,康熙为马匹锐减之事震怒,曹颙的顶戴怕是要保不住了……
【第十一卷
定风波】
  狼烟起,西北望,康熙末年的硝烟不只弥漫在京城。百年不遇的雪灾,是蒙古人的灾难,也激起蒙古人的勇气。原想随波逐流的曹颙,求安逸难安逸,迎来他人生的又一次变故……
第0534章
异相
  阳春三月,柳绿花红,出城踏春赏花的女眷络绎不觉,一派京城繁华景象。
  茶馆酒楼,市井之间,说的最多的,不是才过的万寿节,而是三月十五晚的月蚀。虽说心有顾忌,没有人敢高谈阔论,但是私下窃窃私语,说的多是此事。
  有消息灵通的,则会悄悄的添上一句,本月不只是月蚀,初一的时候还有日蚀。只是京城的人不得见,南边省份的人瞧得真切。
  这旬月之内,异相横生,如何能不使人心生疑虑?
  如今太平盛世,这日蚀月蚀齐聚,莫非是什么不好的征兆?言谈之中,就有不少人揣测开来。
  百姓无知,不晓得天地变化之理,见了异相,心存畏惧。只是要维持生计,过后便丢在一旁,谁有那个功夫去琢磨天上的事儿。
  官员士子,却是同寻常百姓不同。对于天现异相,格外留心。
  天无二日,日自然是寓意至高无上的帝王。
  虽说并没有明确消息证明二月末三月初万岁爷重病,但是过后的蛛丝马迹,仍是让宗室同文武百官嗅到味道。
  只是,这“日蚀”寓意的是这春疾,还是……
  看过万寿节大朝会上气势迫人的帝王,那些心里盼着“改天换地”的,便也都断了念头。
  月与日相对,属阴,对应的是母仪天下的中宫。
  今上刑名克妻,虽先后册封了三位皇后,都年寿不久,如今仍是鳏夫。后宫之中,有凤位之尊的,是先帝之后、康熙嫡母——母后皇太后博尔济吉特氏。
  太后性子豁达,又虔心礼佛,早年身子还算康健。前年亲妹妹淑惠太妃薨后,太后哀思过度,已经是卧床不起,头发差不多全白了,牙齿也掉了好几颗。
  时年,正好太后七十三岁。
  按照民间的老话,“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太后看着自己的落齿,郁郁寡欢,以为自己年寿将近。
  还是康熙劝慰,道:“皇额娘圣寿已逾七旬,孙及曾孙殆及百余。且皇额娘之孙,皆已须发将白而牙齿将落,何况祖母享如此高年。我朝先辈,常言老人牙齿脱落,于子孙有益,此正皇额娘慈闱福泽绵长之嘉兆。”
  太后闻言,不胜欢喜,道:“皇帝此语,凡我老妪辈,皆当闻之而生欢喜。”
  这以后太后的病情虽是渐渐好起来,却毕竟是上了年岁,大不如前。
  太医院的御医们,都是提心吊胆。真要是遇到日月之变,太医院这边的御医,谁晓得会不会牵连进去。
  历朝历代,因日月之变被迁怒斩首的御医,都不在少数。
  对这官场中流传的“日月之说”,太仆寺这边的官员也晓得。经过月初的流言,这次反而没有人关注了。
  曹颙这些日子,倒是比之前要忙碌。
  他做了前年同唐执玉制定的牧场瘟疫预防政策的施行汇总,圈点其中的不足之处;去南苑牧场咨询专长之人,使之进一步完善。
  除了这个,他还针对这次牧场暴雪损耗严重提出的“牧草储备”计划,以及能增加母马繁殖率的“圈养舍饲”之法。
  以上总总,曹颙都一一列好。
  听了十六阿哥的话后,曹颙的心里早已做好被降职的准备,但是至今仍没有消息传来。
  曹颙心里原还寻思,是不是康熙怒气消了,不想折腾他了。
  不过待到三月十五月蚀,曹颙便晓得,自己就算是舍不得这份轻闲,怕顶戴也要保不住了。
  前朝各代,各种天灾异相,都是由宰相背负失德之名,或是降职,或是流放。
  有清一代,彻底结束了相权制约皇权的历史,大学士虽有“相国”之名,却无相国之权。因这个缘故,碰到天现异相时,皇帝也不好拿这些大学士顶缸了。
  六部九卿之中,能跳出茬的,这个时候就要倒霉。
  曹颙想到这些,不由觉得好笑。看来自己也不算常人,这日月星辰的变化,也有自己的一分“效力”在里头。
  在太仆寺衙门两年,多数时候曹颙都是随波逐流,享受着冷衙门的自在与悠闲。如今想着自己许是要离开,他心里也想要做些成绩,也算是不白当这太仆寺卿一回。
  上行下效,既是曹颙这位主官埋首案牍,其他官员也不好简慢,也都分外精心起来。
  掌管太仆寺衙门这两年,曹颙虽然待人温煦,但是涉及到公务上,要求也甚是严厉。
  不许渎职,不许贪污,不许以权谋私。
  否则的话,他这个主官,就要在太仆寺属官年度考评册子上添个“劣”、“不堪用”等评语。其中不知悔改着,曹颙则是直接停了差事。
  当初众人欺他年轻,还当他是新官上任三把火,顾忌他权势,不愿做出头鸟。
  消停了些时日后,见曹颙没有后续动作,难免有人原形毕露。该贪的贪,该拖差事的拖差事,整个衙门的风气暮气沉沉。
  曹颙不是多话之人,直接停了几个人的差事,而后保举了几个品行端正之人升补了那几个缺。
  众人这才晓得曹颙是动真格的,曹颙之前的行事手段也被打探的清楚。
  在地方上的不算,单说在京城,做侍卫时,曹颙敢跟上三旗权贵子弟打架斗狠的;任司官时,协助雍亲王在京城防时疫,敢带人围了阿哥府。
  最后,大家不得不承认,他们这位主官只是看着和气罢了,实不好招惹。
  众人小心应承差事,除了怕曹颙酸脸外,也存了点儿上进的念头。曹颙在户部的属下,都是经他保举升上去的;太仆寺这边,新升补的这几个,就是使人眼红的先例。
  如此一来,大家倒是兢兢业业的,一改旧日风气。
  这太仆寺的差事本就轻闲,将手续繁杂、办事拖沓这些毛病修正后尤为明显。
  不少官员,都学着曹颙,上午进了衙门,便将手上差事尽数了结。
  而后端着茶壶,溜达溜达,说说闲话,翻翻闲书,倒是比过去轻松自在。
  如今,曹颙是为了被罢官做准备,想要为后人留下点有用的东西。其他人,手上也没有那么多差事。
  不到半天功夫,便有人坐不住,私下里请唐执玉向曹颙探探底儿。瞧瞧大人到底要忙什么,对他们这些下属的要求又是什么。
  不管什么,尽管吩咐,有个活盯着,总比大家装模作样熬功夫省心。
  唐执玉心里也甚是好奇,曹颙的认真模样,可是前所未有的。因此,这位耿直君子便到了曹颙跟前,恭声请问了。
  曹颙正在为“圈养舍饲”这一条为难,这本是后世为了保护环境提出的。除了母马,要是其他的马群也能渐渐的推行这个的话,不知行不行?
  他有的,不过是理论,阅历与认知还多有不足。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60/149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